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辛亥革命 >

第14章

辛亥革命-第14章

小说: 辛亥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四川督署大堂的门外,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幼手捧先帝光绪的纸牌位跪在地上,牌位两旁书有“庶政公诸舆论,铁路准归商办”的字眼。跪在前面的是地方头面人物和被捕九人的家属……

“蒲殿俊、罗纶、张澜等九人都是地方硕望、良善之人,绝无不轨之举,我等愿以性命担保,总督大人高恩厚德,望予以开释!”跪在前面的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说。

“蒲殿俊、罗纶、张澜等人反对朝廷,聚众谋反,是杀无赦的死罪,放不了啦,你们回去吧!”一个清兵军官说道。

话音未落,请愿者的哭号声震天动地,尤其是九人的家属哭得更厉害。

“冤枉啊!天大的冤枉!蒲殿俊、罗纶、张澜等九人,都是社稷栋梁、国家忠臣,望总督大人明鉴,务必刀下留人!”另一位秃顶黑须的老者咚咚地磕着头。

“走走走,快点走!不走,没你们的好果子吃!”清兵军官连哄带赶,话里有着明显的威胁意味。

“不放蒲殿俊、罗纶、张澜等九人,我们就不走!”一位青壮的小伙子大声喊道。

“对,衙门不放人,我们就不走,住在这儿!”另一个小伙子呼应道。

“对对对,不走不走不走……”众人嚷做一团。

“好好好,你们真是活腻歪啦!”清兵军官气哼哼地往督署大门里走。

一声枪响引起了密集的枪声,威严轩敞的四川总督署门前,顿时变成了惨绝人寰的屠场、鬼哭狼嚎的人间地狱。

随着咔啦一声惊天霹雳,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与地上的血水融合在一起……

这座房子,是黄兴在香港跑马地的临时住所。

此时,房间内的桌子上散布着一张张报纸,报纸的标题十分醒目,诸如《成都民众掀起保路风潮,罢市罢课席卷全川》、《川督赵尔丰下令清兵枪杀请愿群众,制造“成都血案”》……

同盟会的同志们坐在桌边,对于这些内容议论纷纷:

“这个所谓的皇族内阁一登场,就颁发了‘上谕’,实行所谓‘铁路国有’政策,宣布各省原已准交商办的铁路干线,一律‘收归国有’,显然是准备以‘国有’为名,再次出卖全国的铁路主权。”

“真没想到,这次出任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的居然会是端方!当年端方还是封疆大吏的时候,一直都鼓励学子出洋留学,曾被誉为开明人士,没想到啊……”

“有什么没想到的,端方再开明,也是满洲正白旗的鞑虏,心里自然是向着满清朝廷的!”

……

突然,黄兴站起了来,他沉声道:“这一次四川保路干得很好,但是港英当局却一直都在封锁消息。幸亏这一次觉生兄从湖北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用的消息,一扫近日香港党人之中的阴霾。”

“这是应该的!”居正谦逊地笑了笑,随后他指着一张摊开的报纸,就上面的头条新闻说道,“盛宣怀那条走狗已经同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签订六百万英镑的《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粤汉铁路、湖北境内川汉铁路借款合同》,把湖北、湖南、四川三省人民1905年从美国人手中赎回来的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的修筑权,又重新出卖了!结果四川的股民们不干了,成立了保路同志会。川督赵尔丰把领头的蒲殿俊、罗纶、张澜抓了起来,还枪杀了很多请愿的民众,这一下,就把整个四川给逼反了!”

“这帮卖国贼,真是太可恶了!”众人中有个青年站起来,激动地捶了桌子一拳,愤愤地骂了一声。

胡汉民忍不住问道:“蒲殿俊、罗纶、张澜是我们同盟会的会员吗?”

居正摇摇头,答道:“不是。”

黄兴看了一眼胡汉民,说道:“这一次,我们同盟会要利用保路运动,多团结一些像蒲殿俊、罗纶和张澜这样有民望的领袖,通过他们一起发动起义,推翻清廷的统治。”

“好!”居正十分赞同,继而说道,“四川一反,朝廷必然会从武昌调动军队去四川镇压,到时候武昌城里就只剩五个工兵营,而且其中有两个营是被我们掌握的。”

“这是天赐良机!我们绝不能错过!”黄兴双手击掌,甚是激动。要知道,自从上一次起义失败之后,他一直在等待着这样的机会。

“这的确是天赐良机!”居正说完,走到黄兴身边,握了握黄兴的手,然后郑重地说道:“这一次武昌的党人派我前来香港,就是想请克强你前去统领起义!”

徐宗汉听见这话,忍不住担心地问道:“现在外面到处都贴着抓捕克强的告示,他怎么能去呀?”

黄兴沉默了片刻,然后磕了一下烟斗,坚定地道:“不能去也要想法子去!不能从广东入境,我就沿海北上,从长江坐船去武昌!”

徐宗汉仍旧有些犹豫,但是她没有再多说什么,这些日子黄兴一直闷闷不乐,好不容易才再次振作起来,她由衷地感到高兴。可是一想到黄兴到武昌后即将面临的危险,她又十分焦虑,十分担忧。

黄兴想了想,对胡汉民道:“展堂兄,你马上电告孙总理,就说四川保路权之事对我们极为有利,武昌起事在即,请他速将在美国筹的款寄来。另外,再告诉他,就说我黄克强将绕道上海,走长江,去武昌!”

“好!我这就去办!”胡汉民起身说道。

同盟会众人听见黄兴作出这样的决定,顿时斗志高昂,一个个摩拳擦掌,随时准备再大干一场。

待事情商定,众人散去,黄兴和徐宗汉便离开屋子,来到院子里。院子里很安静,只有几棵大树,几个石凳子。

黄兴歉疚地看着徐宗汉,说道:“对不起,宗汉,我又要走了!”

“克强……”徐宗汉深情地唤了一声。

黄兴接着说道:“当初在广东的时候,是你让我有了从头开始的勇气,否则我黄克强只怕很难支撑到今天。后来回到香港,又是你不眠不休地在医院里照顾了我那么久!可是我伤好以后,却从来没能好好地爱护你!”

徐宗汉微微一笑,有些羞涩,说道:“我们夫妻之间,说这些干吗?”

“我是觉得对你有些歉疚……”

黄兴还想再说,却被徐宗汉毅然打断,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

黄兴一愣,但是不待他开口,徐宗汉便又接着说:“虽然我确实舍不得让你再次涉险,但是自从我加入同盟会的那一天起,我就很清楚我们的使命,国家国家,先国后家!同盟会作出那么多牺牲,为的就是要推翻满清,建立一个民主、民权的国家。我不会为了我们的小家而罔顾同盟会的宗旨的,否则将来又怎么有面目去见林觉民和喻培伦他们?”

“宗汉……”黄兴感动地叫了一声,再也说不出任何话语,因为面对这样的一个女人,任何话语都显得太轻了。最终,他只是紧紧地握住了徐宗汉的双手,久久不愿松开。

第五节 首义第一枪

1907年,同盟会在湖北新军中建立了三十多个革命小团体。

1908年组成了湖北新军同盟会,成员遍及各标营。同年底,军队同盟会改为群治学社,由重视军官转向重视士兵。群治学社后来改为文学社,以“联合同志研究文学”为名掩护革命活动。

共进会由张百祥、孙武等于1907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以同盟会的纲领为纲领。1909年在汉口日、法租界建立了共进会机关部,由联络会党转向运动新军。

1909年,同盟会派谭人凤到湖北、湖南开展革命工作。1911年夏,谭人凤受黄兴委托,在武昌黄土坡开设酒楼。黄土坡位于武昌新军工程八营和炮八标的驻地之间,该酒楼成为新军中革命党联系的据点。

此时,武汉驻军主要有新军第八镇、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另有巡防营、水师营等旧军。在新军中,绝大多数营队有革命党活动,近两万人的湖北新军中,参加革命组织的将近三分之一。

1911年7月31日,中部同盟会在上海湖州会馆召开成立大会,陈其美、宋教仁、范光启、吕志伊、谭人凤等二十九人与会。这次大会确定了由湖北省城首先发动,周围各省起而响应的起义方针。

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动和迅猛发展,在全国各地引起了极大震动。对湖北影响更大。1911年7月,湖广总督瑞澂奉命将第八镇部分军队调往四川、湖南等地镇压保路运动,武汉地区兵力空虚,对发动起义极为有利。

经谭人凤斡旋,两个革命组织共进会与文学社于1911年9月14日实现了联合,建立了统一领导武装起义的指挥部。9月24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胭脂巷机关开会。会议确定了起义日期,推举蒋翊武为湖北革命军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

蒋翊武,生于1885年,湖南澧州人。1905年在上海加入同盟会。1909年入新军四十一标三营左队当兵,参加新军中的秘密组织群治学社。后群治学社改名文学社,被选为社长。

孙武,生于1880年,湖北夏口人。1905年加入武昌日知会。1908年与焦达峰等在日本东京组建共进会,任湖北主盟。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被共进会、文学社推为主席。

1911年10月9日,汉口。

共进会的负责人、湖北革命军的参谋长孙武正在宝善里22号的楼房中搬移炸弹,准备部署起事,不料他用力过猛,一不小心把一个玻璃管子给撞破了。

“大家小心……”孙武只来得及喊了一声,那玻璃管子内的药水就滴到了炸弹里面,顿时“轰”的一声巨响,当场就把孙武的面部烧得稀烂。

“孙参谋长,你没事吧?”有个人跑上前去,焦急地问道。

孙武感到脸上一阵剧痛,但此时他担心的并不是自己的伤势,他咬着牙关说道:“这一声爆炸声音不小,可能会引来敌人,大家立即分头疏散,决不能让我们即将起义的消息泄露出去。”

“另外,”孙武顿了一下,他觉得嘴巴都有些麻木,已经感觉不到疼痛了,“马上派人通知蒋翊武,让他尽快拿出应对方案,实在不行,就在今晚提前起义,免得许多同志遇到危险,白白牺牲……”

“明白!”众人应了一声,然后立即开始收拾,其中有一人担心孙武以这副样子出去,目标太明显,遂找了一块毛巾盖在孙武脸上,让他装扮成病人,然后出门坐了一辆人力车送往同仁医院就医。

不出孙武所料,很快,听到爆炸声的印度巡捕就闻声而来,他们没有费多少周折,便发现了这个革命机关,并立即通知了清朝的湖广总督衙门。

只是,让孙武没有想到的是,清廷的速度居然如此之快,党人名册和印信很快就被查抄,起义计划彻底暴露,湖广总督立即下令全城戒严,按名册捕杀。

顿时,汉口城门紧闭,屠手四出,一张大网撒向武汉三镇,党人同志均被困于各处,无法互通音讯,生命危在旦夕。

彭楚藩得知此事,即赶至武昌小朝街85号军事指挥部找蒋翊武等人商议。彭楚藩是共进会会员,他从湖北宪兵学校毕业后充任宪兵,因勤于职守,学术均优,被升为宪兵营正目。也正因为他身着宪兵服,所以出入比较容易,也便于传递消息。

听到彭楚藩带来的消息之后,蒋翊武主张延迟举事日期。然而刘复基却霍地拔出手枪,愤然道:“不可!现在形势如此危急,你作为总指挥却犹豫不决,难道真个贪生怕死吗?”

邓玉麟见状,也焦虑道:“被捕的同志都还年轻,恐怕一经刑讯,就会尽吐实情,那时候我们就都活不成了。”

“我岂是个贪生怕死之人?大好头颅,同拼一掷!”蒋翊武热血沸腾,遂决定于夜半发动起义,开始着手商议起义准备、联络等各项事宜。

可是还没等他们商议完,清军巡警就已经破门而入。

慌乱之际,彭楚藩从楼窗跳下,然后径直向外跑去。不过没跑多久,就被几个清兵围在一个巷子里。他身着宪兵服,本可冒充前来拿获革命党人的清方军警,但是他为了掩护其他人转移,遂自称是革命党人,结果与刘复基等人一起被捕。

深夜,湖广总督府开堂会审,先提彭楚藩。

主审官铁忠见着宪兵服,不禁心里暗想:我自己的妹夫是宪兵营管带,宪兵营出了革命党,不仅有可能连累妹夫,就连自己脸上也不好看。

想到这里,铁忠便有意开脱,问道:“你是宪兵,是去捉革命党的吧?”

然而彭楚藩却大笑,说:“我就是革命党!”

铁忠恨其不领自己的情,喝斥道:“你身为宪兵,应知王法;受皇室俸禄,应爱护大清!而你竟敢谋反,该当何罪?”

彭楚藩厉声反问:“所谓俸禄,是我汉族同胞的血汗,吃同胞的饭,为同胞报仇,这是理所当然,何罪之有?”

铁忠听后,大惊,一时语塞,无以应答。

另一个主审官陈树屏见彭楚藩语气强硬,料定不能以刚制刚,遂放缓语气,道:“彭楚藩,你是读书最聪明的人,深知道理,何苦一定要造反,而不惜头颅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