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弃妇的极致重生 >

第416章

弃妇的极致重生-第416章

小说: 弃妇的极致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事,你与皇后的关系很亲密?”

长公主见女儿终于恢复了往日的镇静与沉稳,这才放了心,直接转移话题道。

“还算亲厚,”

萧南也没有隐瞒,向前探了探身子,凑到长公主耳边低声道:“想必阿娘也听说了。前两年儿送了皇后一些葡萄酒和果酒,之后皇后便有了身孕。”

长公主坐直了身子,定定的看着女儿,“也就是说,她对你颇有几分感念了?!”

有些事,长公主和萧南都心知肚明,只是她们母女从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如果说当年怀双胞胎的时候,长公主还以为是老天眷顾。但随后生的一些事儿,让长公主愈加肯定,她能中年产子、能身体一直康健,绝对与萧南送给她的葫芦和果蔬有关系。

萧南点点头,“儿这次能得封一品齐国夫人,一来是托了郎君的福。二来也是因为皇后!”

长公主皱紧双眉,冷声道:“我早就说过,不要搀和宫里的事儿,你为何还要帮着苏氏?”

萧南并没有被亲娘的冷面孔吓到,而是实话实话,“阿娘,儿已经与韦氏结怨,韦氏是什么人,阿娘比我还清楚。所以——”

长公主没有说什么,只是凝神沉思。

良久,她的唇角缓缓上扬,很是欣慰的笑道:“乔木,你终于长大了,阿娘很高兴。”作为一个在后宫混迹多年的长公主,她哪里不明白女儿的心思。

不过这样也好,皇后和三皇子占着嫡,在宗法上就有先天的优势,若是能扶持她们母子上位,萧家、崔家在未来几十年里还能保持富贵。

如此一来,即便日后长公主和萧驸马去了,萧南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而且靠着她与皇后、储君的关系,还能照拂弟弟和萧家呢。

这次,长公主是真的放心了,当年那个莽撞、直率的女儿终于成熟起来,也懂得不着痕迹的寻靠山、经营人脉了。

甚好甚好,女儿如此努力,她这个做母亲的也要帮帮忙才是。

不过,这些事不能操之过急,毕竟皇帝刚刚登基,三皇子也才几个月大,待他平安的长大,长公主才会适时的出手。

而在此期间,她还是扮演不偏不倚的公正长公主就好。

母女两个一番密谈,两人心中的疙瘩都解开了。见天色不早了,长公主还惦记家里的两个儿子,便起身离去。

萧南亲自将母亲送到中庭,又扶着她上了马车,目送马车缓缓离去,直至不见,萧南这才转身回到堂屋。

次日一早,萧南起来后与四胞胎一起用了朝食,又陪着他们玩闹了一会儿,这才起身去了学院。

到了学院里,萧南先唤来那日负责救援的侍卫长,详细询问了当时的情况,以及京兆府最新的消息。

唔,当时的情况基本上与玉簪回禀的差不多,而最新的消息也与长公主推测的一般无二——京兆府没有再深挖闲人揭的某些事儿,而是直接就本案进行了裁决。

唯一活着的壮老大因拐卖幼童、杀人未遂等罪名被判处绞刑,待刑部核实,秋后执行。

而被吓晕过去的余大郎则直接关进了京兆府的大牢,经过审讯,京兆府判定余大郎与歹人勾结,意图谋害堂弟,依法判处流放三千里,役三年,这个刑罚不可谓不重,基本上是仅次于死刑的判决。

其实,严格按照律法,原不应该判得这么重,韦季这么宣判,也是在顾虑齐国夫人的感受:阿史那嫣的案子不能再深查了,那就只能在别的地方补偿齐国夫人以及崔家。

余小郎是齐国夫人的学生,又是在校门口被骗走的,学院的名誉多少受到了影响,所以,韦季干脆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余大郎身上——谁让你丫的图财害命,谁让你丫的勾结闲人……如果你乖乖的做你的纨绔,哪里会扯出这么多的麻烦。

所以,不判处余大郎死刑,已经很厚道的。

韦季很生气,在自己的辖区弄出这么大的案子,不但影响自己的政绩,还给他弄了极大的麻烦,为了平复心中的郁结,韦季还加了一条:不许赎买。

听到这个消息,余小郎暗自解气,余县子却直接病倒了。

萧南听罢,沉吟片刻,打了侍卫长,起身去看了看儿子女儿。

灵犀和长生都在学院里寄宿,两只小的很适应这里的生活,在各自的小圈子里混得如鱼得水。

当然,这不是说两只小的不想念亲娘。是以,见萧南来了,热情的飞扑上去,阿娘阿娘的唤个不停。

萧南紧紧的抱着一双儿女,一想到有人想害他们,她的心就不住的抽疼,精神更是高度紧张,不自觉的手上的力道就有些重。

“阿娘~”

灵犀费力的从怀里探出个头来,故意拖长声调的抗议着。

萧南猛地回过神儿来,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忙松开双臂,把一双儿女推到身前,挨个从头到脚的摩挲着。

“阿娘,您这是怎么了?咱们不是昨儿才见嘛,您怎么这般——”

长生已经快七岁了,自认为是个男子汉了,如今被母亲如此揉搓,只觉得不好意思,可他又不敢挣扎,因为以往的教训告诉他,若是他敢挣扎了,接下来将会有更加猛烈的‘揉搓’。

挺着个小胸脯,长生稚嫩的脸上写满无奈,嘟着小嘴儿抱怨道。

萧南却不以为意,这小子从小就一副小学究的模样,而崔幼伯离京后,他更是以崔家长男的身份自居,行事愈加老成、言行愈加稳重,在学院里除了好好学习就是盯着姐姐,休沐回家的时候就一派小家长的样子照看弟妹,有时还会很夸张的唤来管家询问家中庶务。

萧南曾经亲眼目睹过一回,只见四头身大的小豆丁笔直的跪坐在廊庑下,而已经年逾四旬的大管家则垂弓腰的站在庭院里。小豆丁有模有样的询问着家中琐事,大管家则顶着一张严肃脸恭敬回答。

萧南耳朵好使,隔着老远还能隐约听到长生用稚嫩的嗓音吩咐:“……家中事务,就有劳崔翁(小家伙对服侍过曾祖母的大管家的尊称),阿娘既要看顾学院,又要操劳家事,甚是辛苦,还请崔翁多帮扶一二,待阿耶回来,定会好好奖赏崔翁……”

那场景,怎么看怎么有‘笑’果,最后萧南都笑出了眼泪——呜呜,她的儿子终于长大了,开始知道关心家里事儿、懂得心疼母亲了!

ps:谢谢肥田小贝亲的打赏,谢谢亲们的订阅,谢谢!

pps:推荐个好文,虽然瘦了点儿,亲们可以先圈养着,书名:废材修二代,一句话简介:炼炼丹,养养娃,且看废材如何逆袭。(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第260章 被‘科普’

第261章 意外收获

其实,萧南想太多了。

杨氏夫妇之所以这般客气,一来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

在古代,‘尊师重道’绝对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一种从上而下都认可并坚决执行的行为准则。

开毛玩笑,天地君亲师呀,老师可是次于亲长的存在,萧南虽不是专业的夫子,却是夫子的总头头,如今萧校长亲至,学生家长自要热情相迎。

二来则是出于对萧南的感谢,自家儿子是个什么情况,杨氏夫妇很清楚,看着憨直、大方,实则是个被宠坏了的小纨绔。且看杨九郎的排行就知道,他前头还有八个兄弟以及堂兄弟。但不管哥哥们是不是亲的,他却是家族同辈中最小的男丁。

因为年幼,在家中备受祖父母和父母的宠爱,养成了他有些恣意的性格。京中纨绔们惯有的毛病他更是一样都不缺。

这样的孩子,京里的权贵家中不在少数,若是嫡长子还好,有爵位或是可以门父荫弄个小官做做,一生的富贵不必担心,即便再纨绔,只要不太出格,未来的日子也能过得很顺遂。

可若是次子或是幼子就惨了,袭爵没他的份儿,分家产也不可能分得太多,如果本人再没用些、再纨绔些,一旦父母离世、家族分家,他们就擎等着受苦吧。

而杨九郎便处于这样的境地。

为此,杨氏夫妇很是忧心。

当初积微学院招生的时候,他们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两口子想着,儿子去了学院,即便不能学习什么本事,好歹也能多结交些同窗,他日也能多几分助力。

让他们夫妇惊喜的是,儿子去了学院不过堪堪几个月,竟变得越来越有出息。原本的杨九郎只喜欢舞刀弄枪、并不喜欢读书,但也不知道人家学院的夫子是怎么教的,杨九郎依然不喜欢读书,却能安下心来乖乖的背诵先贤著作。

没进学院前,杨九郎只能磕磕绊绊的背个《太公家教》,如今,他已经能流利的背诵《论语》、《孟子》了。

上个月杨老翁考校儿孙功课的时候,问了不少问题。杨九郎居然全都能答得上来,让祖父颇为惊讶了一把,杨老翁连口称赞‘不愧是海内儒学大师魏老夫子呀’。

杨老翁为了孙子的面子,后半句话没说出来。不过在场的人都听出来了,无非是说魏贤厉害,连朽木也能调教。

见此情况,几个没上积微学院的杨氏郎君也起了心思,纷纷回去跟自己的父母要求——朽木般的九弟在积微学院待了尚不足一年,便有如此进益,若是换成聪明伶俐的自己,还不定怎样出息呢。

几个妯娌更是凑在一起讨论,要不要把自己家的小儿子也送去积微学院?

杨九郎的母亲苏氏很是得意。当初她为了不让妯娌们说闲话,儿子去学院的学费是她自掏的私房。

当时,几个妯娌还背地里嘲笑过,她虽不知道妯娌们具体说了什么,但大概的意思还能猜得出,不过是笑话她为了个不成器的儿子,居然肯掏出十万贯。这些钱肯定会打水漂云云。

而且积微学院刚刚建立,没名气也没什么底蕴,除了崔家的招牌和三名士的名气,它就是个普通的新学院。

再加上积微学院的许多规矩和当时的学堂不同,很多人都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思在看那些把孩子送去读书的人家。

不过几个月的功夫,风水轮流转,原本笑话别人的人,看到别人家孩子的变化。也渐渐收起玩笑的心思,开始考虑,要不要把自家的孩子也送去?

尤其是昨日余小郎的事件传开后,大家更是被震住了:啧啧,那几个孩子,最小的七岁。最大的十岁,就这么六个人,居然敢和一群亡命之徒硬拼。最让人惊讶的是,这几个孩子居然还打赢了,没有玩什么花招,全拼自己的能力。

这、这也太让人意外了吧?

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混的,谁还不认识谁呀,有许多人都一厢情愿的认为,余小郎几个都不如自家孩子,可人家却能以己之力脱险、并亲手斩杀敌手,而自家的孩子呢……

众家长虽然不想承认,可也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单从这一点上说,自家的孩子确实不如人家。

当然,也有家长略带酸意的指出:这几个孩子下手也太狠了,制服了那些闲人就好,何必要人性命。尤其是赶去救援的杨九郎几人,更是被人指责,小小年纪就敢动手杀人,长大后还了得云云。

苏氏听了这话,顿时火气,毫不客气的反击回去:难道那些人不该死?难道听说同窗有难不去相帮?不杀了那歹人,难道还要等他们反扑?

不管别人怎么说,杨氏夫妇很欣慰儿子的成长,之前他们就担心,倘或有一天他们夫妇去了,小儿子该依仗哪个。

现在看来,他们两口子不再担心,儿子如此果敢、勇猛,长大后定会有所出息,即便不能拜将封侯,也不会被人欺侮了去。

再说了,儿子有这么多厉害的同窗,以后也不会过得太差。

昨日儿子可是救了余小郎的命,而余小郎将来是渔阳县男,他日袭了爵,品级不高却也能推荐人才。到那时,余小郎就是报答杨九郎的救命之恩也该有所表示。

一想到这些,杨氏夫妇悬了几年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而带来这一切的,就是面前的齐国夫人,你说,杨氏夫妇对她如何不敬重、不感激?!

若不是被儿女们提前‘科普’了一番,萧南这会儿看到杨氏夫妇如此热情,还不定怎么心虚呢。

宾主寒暄了几句,杨家郎君便借口告辞出去,大唐民风再开放,也没有男主人招待女宾客的道理。

见郎君出去了,苏氏便打开了话匣子,没口子的称赞萧南治校有方、学院的夫子会调教学生,最后更是毫不隐晦的表达自己对萧校长的感谢。

“……我家小九真是多亏了夫人和几位夫子的悉心管教,这才变得如此出息……”

萧南听得仔细。且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她自见了苏氏,类似的话她就听了不下五遍。

幸好儿女们提前告诉了她,萧南这才没有失态,笑着说道:“那也是九郎肯学习。若是学生不努力,再好的夫子也教不出好学生哪。”

为人父母的就没有不愿意有人夸赞自己的儿女,苏氏也不例外,听了这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