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图转大清 >

第107章

图转大清-第107章

小说: 图转大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会吧?听说她家那纺织厂,一年能赚好几万两银子呢。”
    “说不定是她吹的。我怀疑她家,是徒有虚表。”
    图清服气这些人能嚼舌根,嫣红和图福夫人都听说了,都过来给她透信。那图福夫人现在比以前好了些,还过来非要带图清找那些人算账:“嫂子,买些从海外回来的贵重珠宝,吓死她们。”
    “再富贵,能贵过宫里吗?咱们去宫里,比娘娘差点,是本分的,自个儿穿戴那么好,把娘娘往哪儿放?娘娘也不过穿的缂丝衣服,戴着翡翠首饰,咱们也穿,也戴,像什么?最好的就是缂丝了,还能让娘娘怎么办?咱们应该谨守些本分的。”
    “哎哟,还是嫂子想得远,哼,那些人就是太张狂了。皇上皇后对下宽厚,他们都不知自己能称几斤几两呢。”
    “不管他们怎么想,咱们要心里有数。”
    “嫂子,你舍得振国和兴国去那么远读书呀?咱们这样的人家,孩子不必去求功名的。”
    “读书明理,功名是次要的。小孩子热衷一下也无可厚非,算是他读书的动力吧。江浙那里还是文化积淀深厚,比京城里文人都多。”
    “京城里文人都当了官了,嘻嘻,嫂子,我家报国说,他也要读书考试呢。”
    “报国还小呢,过几年才能考。”
    “我也说是呢。报国现在都能吟诗了呢。”图福夫人一说起儿子,马上眉飞色舞。图福当时请嫣红的姐姐帮他们带孩子还真走对了,图报国现在,在大人面前落落大方,说话得体,进退有度,图福夫人出门,最喜欢带上孩子,就等着听人称赞的那几句呢。
    “报国呢?你怎么没带过来?好长时间都没见了。”
    “今天不是先生沐休的日子,他还要念书呢。报国可喜欢念书了,让出来玩都不肯。”图福夫人满脸骄傲,把图清逗笑了。
    “那你也要注意,孩子还小,适当的休息还是必要的。”
    “报国说他知道呢,现在早上起来,跟拳师打一趟拳。这孩子,做什么都像模像样的,跟他哥哥一样好呢。”
    “他哥哥没他好。”图清这话说到图福夫人心里去了,她的大眼,都笑得眯成缝儿了。
    
    正文 一百四十四章 前途光明
    
    一百四十四章 前途光明
    时光如梭,转眼就是两年,雍正在海外已经故去,和他一起出逃的儿子们,也都在那边安家,弘历有这边人帮忙,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已是伦敦很体面的士绅了。他现在经常西装笔挺地出入伦敦的各种高级社交场合,弘昼和弘曕也在伦敦购买了很是奢华的宅邸,出入前呼后拥,刘明基说,这几兄弟在伦敦各有产业,经商手腕圆滑,能力超人。
    皇上和廉亲王对这些并不是很关心,他俩只对刘明基信里说的,这几兄弟没有广结豪强伺机复国的迹象感兴趣,皇上和廉亲王终于放下心来,只是让刘明基继续监视这三个侄子的现状,随身汇报。
    图清这段时间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学校的教育上,她出资办的学校,现在在京城是名声显赫。
    图福夫人手里有了钱,丈夫又袭了公公的爵位,因为有嫣红姐姐帮她把儿子教育得很出色,她和嫣红的关系也稍稍和缓,表面上两人客客气气的,尤其是,嫣红那年病了一场,肚子就再不见动静,而她,又接连生了一儿一女,她在家里的地位已是稳稳当当的了,生活随顺,让她觉得自己幸福地不得了。
    “嫂子,现在城里,有种新学校,如果能考到前十名,就免学费,报国竟然要去,我说家里不缺那点钱,你知道他说啥?说那里学的东西多,并且,人多,还能从别人身上学到很多,这不,前两天去考了,今天放榜。你说,他考上,我让去不?那学校很多孩子很穷的。”
    “穷人家的孩子,也有些有出息的。那学校校长想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不让带小厮,还必须穿一样的校服,一般看不出穷富来。不过,你要自己有主意,害怕和穷人孩子在一起不好,就别让去了。”
    “我哪有什么主意,京里好多贵人家里的孩子,都去了,那学校不光教的多,玩的也多,孩子一听都在家坐不住了。报国舅舅家的那个表哥,就想去,去年没考取,哭呢。”
    “你哥认识那里的管事,如果真想去,让你哥帮你说说,不过,那里先生可管得严,不比在家那么自由。”
    “真的?那我一会儿就回娘家一趟,这次如果报国考上,塔卡吐胡伦还考不上,还不知在家怎么个闹腾呢。”
    “那学校有这么好吗?还至于会哭呀。”图清有点后悔,这孩子如果太不成器,到学校还不专门捣乱去了?她又想到,学校校长会毫不客气把他开除的的,这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这你就不知道了,那学校不光教孩子读书,还有各种什么活动、社团的。学校竟然教孩子怎样交朋友,这个还真新鲜。像咱们这样不用参加科举考试,孩子到时能恩荫的家庭,孩子最紧要的可不是要会交朋友,还要会好些读书以外的本事的呀。”图福夫人一本正经地给图清说。
    “你这都是听谁说的,这么一大串的。”图清故意装着不知道,想看看外人眼里的学校到底是怎样的。
    “老爷和他们朋友这么说,还有,报国的几个朋友也这么说呢。”图福已经开始为图报国将来做打算了,他带着孩子参加一些京城里贵族家庭之间的交际活动,图报国已经有自己交往圈子了。
    学校在京城居然这么有影响力,让图清暗暗高兴。她的学校,学生之间等级并不分明,这些孩子,在学校养成平等自由的习惯,到时,也应该把那种思想带到社会上吧?她种下的小种子,会不会成为参天大树呢?
    图清受到鼓励,在接下来的时间,她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到创办学校的事务中。在西方,英国的工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大清和西方的贸易额也在迅速增加,一批从事商业的人员渴望具有和西方人士交流的语言和商业知识,不仅仅是图清,还有好些人都开始开办这方面的学校。
    这天,图清正在家,听女儿弹琴,图运回来了,待一曲终了,他对图清招手,示意她出去,已经长成大姑娘的妞儿看见了,微微一笑,款款地从古琴边上站起来:“阿玛,你回来了?有事儿和额娘商量吗?”
    “是啊,妞儿,你弹你的,我和你额娘说话儿。”
    “额娘,那你去吧,我也休息一下,一会儿,王绣娘要来教我女红呢。”
    图清和女儿一起出了琴房,妞儿去了旁边的女红房,图清和图运则下了楼,一起向他们的起居室走去。
    “有个浙江人,和张校长是同年,他也想和咱们合作,在杭州开办和北京这样的学堂,张校长问我,有没有这样心思。”
    “那你有吗?”
    “学校都是你想办的,我不太管,你想合作就合作了。那边这些年商业发展迅猛,各类商校也如雨后春笋,不过,难免良莠不齐。张校长那同年说,好的少,差的多。大多数都是为了敛财,学费收得很高,学生在学校学不到想要掌握的知识,好些中途退学的。”
    “哦,那,我们确实应该去办一个学校了。照这么说的,应该和京城这所学校的教学模式不一样,那边应该以职业需要为主要学习课程了,就是针对即将成人的孩子。”
    “那边就是这么说的,主要是学习英语、西班牙语、荷兰语等,还有和外国人交往的一些基本礼仪。听说还有一些外国人想来学习,如果可能,还要办一个教中文和咱们的基本礼节的班,现在上海那里,和外国人生意多,码头上到处都是黄头发白皮肤的洋人,他们和这边语言不通,也很苦恼。”
    “那,不把学校办到上海,怎么在杭州呢?”
    “他家在杭州有个园子,占地四十多亩,马上不用建设,就可以使用。”
    “嗯,行,这个办好了,再在上海建一个。”图清随口说道,没想到图运伸手刮了她的鼻子:“你说的容易,这些年你办学校,投出去十几万两银子了,你想让我破产怎么的,再在上海办一个?”
    “江浙人有必须学一门养活自己的技能的习惯,并且地方很富裕,我每年只对考试前十名的孩子免费,其他自负盈亏,不会花多少钱的,如果再建新校,就股份制,吸收当地人入股,这总可以了吧?”
    “我跟你开玩笑的,你想做什么都行。这几年赚钱容易,咱们一年的收入都够你建个新学校的了。”
    “这几年经济发展快,老百姓手里有钱,工厂里的产品卖得好,现在建工厂的人也很多,眼下,这势头是很好,就是怕——”图清想说经济危机,不过想想,这还有点早呢,毕竟国家经济还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着呢。
    图运没主意她说什么,他想着心事,自言自语地说道:“你说,这世道,怎么忽然人人都有钱起来了?做生意的人多,国库收入就多,老百姓也有钱,钱从那里来的呢?”
    “生产发展了嘛。从有人开始研究农业,这些年地里的产量明显增加了,一部分农民不种地,去做生意,买着吃的人多,粮食价格没降下去,农民卖了粮食,手里就有钱了。他拿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商人就有钱了呀。”
    “那银子从那里来?”
    “你没看码头港口一船船瓷器、丝绸、茶叶、布匹还有其他工业品往外运,运进来的,不就好些是银子吗?”
    “那你的意思,银子从外国过来?”
    “不对吗?”
    “嗯,对,所以,现在好些人想学外国话,学做生意呢。考学当官固然好,但太难了,过了二十多岁还考不取的,都转行经商或去工厂呢,这个也容易赚钱。以前百无一用是书生,现在人可不这么看了。百姓有点能力,都让孩子读书呢。”图运感慨,“你看这几年,京城里出现好多新学校呢,在学校念书,比请先生到家省钱,普通百姓的孩子也好多能读得起书的。”
    “八王爷身体不好,辞去了辅政院首辅的职务,这接替他的,不知道是谁?”图清问图运。
    “听说是八王爷当时和皇上约好的,只做十年首辅,十年后还权于皇上。估计不会再有人接替这个职务了吧?”图运说道,他也是猜测,这几年,他不热心这些,兼个闲差,每天在家闲着。
    图清一脸不高兴,她现在不想让皇帝把权利都抓在手上,那样,就是一种倒退嘛。一个多月过去,事情的发展出乎她的意料。八王爷和皇上斗法,使得辅政院和皇帝之间的权利架构变得十分复杂,现在皇上想要改变辅政院的现状,出现很多的麻烦,这些年国家经济政治方面发生的变化非常大,皇上和皇后现在也每年都抽时间到处游览,如果按照以前皇权架构的模式,皇上权利大了,事务也非常繁忙,现在这种悠游的日子就不会有了,再说,图清也多次在皇后跟前说过,皇上权利太大,如果后世出现一两位能力不济者,难免会出现政局不稳的状况,说不定大清朝就结束了。皇帝这次考虑再三,觉得虽然辅政院分去了他的部分权利,却给大清朝提供了安全的保证,他决定不改变目前的状况了。
    辅政院首辅,刚开始还准备是由皇上委任,八王爷有点不愿意,辅政院的人也有点不愿意,最后,竟然成了辅政院推举,结果全国有能力的官员都开始竞争,纷争了三个月,最后竟然是两江总督尹继善走马上任。凤煜这次也是争取首辅一职的热门人选,尹继善觉得凤煜也很有能力,在他的极力推荐下,凤煜成了辅政院的第二辅臣,紧接着和第三辅臣也发生了变化。
    皇上经过这次事件,发现他大权旁落的厉害,为了不至于让辅政院的首辅坐大,他把都察院的权力加大,让都察院监督辅政院和全国官员,都察院只有监督权,发现问题,交由刑部处理,刑部也从六部中脱颖而出,并入都察院,都察院变成都院和察院两部分,不久彻底分开,直接归皇上掌握,这个过程历经三年才完成,图清看着这一步步的变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现在,不管是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都让她觉得顺利,照这样下去,大清,说不定会顺利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了呢。
    “嘿嘿嘿,就算我是做白日梦,这梦,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了哦。”她满意地靠在椅子背上,轻声地嘟哝。
    
    正文 凤煜大婚
    
    凤煜大婚
    凤煜喝多了,他不是因为大婚,心里高兴,喝得忘乎所以而然,也不是因为有人灌他酒,虽然席间,不少人都有敬他一杯的心思,但这些人,大多数还要看他的脸色,他只要略有不愿,这些人还是不敢强来的。他更不是不胜酒力,没人知道他这么文文弱弱,酒量居然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