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庶女国色 >

第10章

庶女国色-第10章

小说: 庶女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玥丫头记住。”太夫人放下茶碗,对如玥正色道,“御下不严也是一种罪过,好的奴才不仅要忠心,还不能起坏心。”

如玥可劲儿地点着小脑袋,表示自己铭记在心。

太夫人笑了,拉过如玥坐到自己身边的紫檀嵌竹丝梅花凳上,转头对李妈妈道:“药来了吗?”

李妈妈走到落地罩处往屏风的方向探了探,看到品竹端着黑漆螺钿托盘,上面放着热气腾腾的两碗药,转身对太夫人道:“时间刚刚好。”

如玥眼皮一跳,突然扭头看向笑盈盈经过落地罩的品竹。

药碗上腾腾的热气在她眼中,好像幻化作两只张牙舞爪的怪物,即使有糖丸子法宝在手,还是忍不住心里头哆嗦的说。如玥怕疼、怕苦,尤其怕避免不了的疼和苦。她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放到自己面前的药碗,抬头看向太夫人,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苦口良药,喝吧。”太夫人难得耐心地揉揉她的额发劝说道。

如玥认命地咽了口唾沫,颤抖着小胖手端起漾着浓黑光泽的青瓷小碗,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一股脑地灌了下去。黄鹂连忙上前,掏出糖丸子,当如玥放下药碗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朝她嘴里塞了一颗。

幸好幸好,苦还没来得及侵袭她的味蕾,甜味儿已经将小舌头包裹住了。

如玥见识到了糖丸子的即时功效,终于安心地将浓稠的生姜汁又给灌了下去。

“三姑娘真是乖巧,喝这般苦的药都不哭不闹的。”李妈妈乐呵呵地表扬如玥,其实是知道太夫人碍着面子,替她说出心声而已。太夫人嘴角的笑意更甚,吩咐道:“上菜吧。”

接着是一溜烟儿的美味佳肴。

鹌子水晶脍、百合酥、板栗烧野鸡、拌莴笋、爆炒河鲜、冰水银耳、叉烧鹿脯、翠玉豆糕、冬笋玉兰片和鱼头豆腐汤……

这简直就是“舌尖上的中国古代版”啊!

作为吃货胡非非,她已经看得眼睛都直了。

水晶脍是用猪皮、鱼鳞、琼芝菜烹制成的冻菜,端的是像水晶一般晶莹剔透,放进嘴里,用牙齿轻轻地咬下,那种美味瞬间将舌尖上所有的味蕾捕获。

还有那道鱼头豆腐汤。

鲜美的鲢鱼头浇上奶白的汤汁,再咬一口嫩滑的豆腐,她感动得都要哭了好么!

一道一道美味,色香味俱全,勾得如玥忘记了所有礼数,大快朵颐了起来。

太夫人右手持着筷子,顿在半空中,看着如玥的吃相,有些哭笑不得:这些寻常菜品有那么好吃吗?她又看向那道爆炒河鲜,夹了一小块——嗯,貌似比平时美味一些。

由于如玥的卖力“演出”,太夫人也比往常多吃了些。

结果就是,如玥吃撑了趴在炕上直哼哼,太夫人坐在宝座上吩咐品菊去烹点消食的茶来。如玥捧着圆滚滚的肚子,打了一个又一个的饱嗝,每打一个,就下意识地捂住嘴,一双点漆般的大眼睛咕噜噜直转,看起来灵动可爱。

太夫人指着她笑道:“你这丫头,年纪也不算小了,该学些规矩了。”

如玥巴不得多学点儿这个时代的东西,忙不迭地凑到太夫人身边,将小脸贴到她的胳膊上,忽闪忽闪地眨巴着大眼睛:“如玥……要……和祖母……一样!”

“吃了糖丸子,小嘴儿变得愈发甜了!”太夫人拍着小如玥的胖脸庞,笑得宠溺。

如玥眯起眼,享受地任由抱着太夫人的胳膊蹭,心道:这便宜祖母真是外冷内热,卖萌卖乖地融了她表面的坚冰,其实相处起来蛮舒服。胡非非的祖母过世得早,她外婆也随着舅舅去了另一座城市,因此她作为苏如玥,是真心在太夫人身上找到了祖母的感觉。

晚上一溜儿滑进暖和的被窝时,如玥还心里庆幸自己在侯府前景良好。

但在次日早晨侯夫人高氏带着几个子女前来请安的时候,如玥恨不得太夫人就将她扔到东小院自生自灭好了,这种高强度的“就业前培训”真心伤不起啊。

卯正时,张妈妈要将如玥从被窝里拖出来,恨铁不成钢地道:“今儿个是第一次见识侯府里面的晨昏定省,姑娘你再睡下去还不失了礼数?!”

如玥伸到被窝外面的小胳膊感受到凉意,又轻车熟路地缩回被子里,重新闭起眼睛迷迷糊糊地道:“睡……周末……懒觉……”

张妈妈没听清她在嘟囔些什么,索性用两只大手将小如玥从被窝里捞了出来,然后让白鹭和黄鹂快速地帮她穿衣。

穿戴整齐,又拿热帕子敷了敷脸,小如玥这才从睡梦中醒过来。

抱着手炉走出东厢,李妈妈已经侯在门口了,她笑眯眯地将小如玥接过抱在怀里,对张妈妈道:“三姑娘我先领走了,夫人和少爷小姐们也都快到了。”

张妈妈和李妈妈自小熟识,也不客套,她走过来把如玥的灰鼠毛领子紧了紧,就让李妈妈抱着如玥走了。

踏进明堂,“品”字辈的丫鬟们各司其职,如玥算是偌大明堂里唯一的一个主子。

她打着盹儿,大约是卯末的时候,高氏在前,两少年两少女各有自己的妈妈陪着跟在后,恭恭敬敬地踏进了明堂。如玥一个激灵,彻底醒了。她从李妈妈的怀里跳下来,迈着小短腿,一步一摇地走到高氏的跟前,行了个略不标准的万福。

高氏看着眼前的玉娃娃,想到太夫人对她的厚待,于是矮下/身子摸了摸她头顶的小鬏鬏,笑着道:“果然是个知礼的孩子。”她转身指了指身后一个身穿大红遍地锦五彩妆花通绣袄,约莫十二三岁的姑娘道:“这是你大堂姐如华,以后你们要多亲近亲近。还有如瑶,是你二堂姐。”

如玥看向苏如瑶,一身粉红色刻丝十样锦的小袄,长得倒是不错,不过通身的气派比苏如华少了不只一星半点,想必她就是侯府唯一的庶出女儿了吧。

苏如瑶讨好地朝高氏笑道:“母亲说得没错,咱们都得向大姐姐学着点儿,大姐姐精通琴棋书画,可是不多得的才女呢!”

马屁精!

如玥腹诽,暗想这不过八/九岁的苏如瑶真是一脸世故,知道讨好嫡母、嫡姐对自己百利而无一害。她颇为鄙夷地眨了眨眼,转脸就冲苏如华笑得比蜜还甜,发自肺腑地崇敬道:“大堂姐……真好!”

哼,跟她比拍马屁!

需知这溜须拍马这一行业也是有大学问的,表情要真挚,语气要诚恳,越是拍马高手越是不能让对方觉察出恭维的意思,啧啧,苏如瑶才是得向她多学着点。

果然,苏如华用高傲的眼角斜斜地瞥了如玥一眼,表情不像刚进门时那般不屑一顾。

苏如瑶大觉遇上对手,圆圆的眼睛滴流滴流地在如玥身上转。

就在此时,太夫人由品梅扶着,从厚毡子后面走了出来,她一进明堂就精准地锁定如玥,看到如玥笑盈盈地站在堂中,精气神都很好的样子,这才放下心来。

第十四章

一阵行礼之后,太夫人坐在上首,高氏坐在右边第一个座位,两名少爷和高氏坐在一侧,三位小姐则在另一边按照齿序坐下。如玥眨巴着一双大眼睛,打量了几遍对面的两个少年,觉得有些不对劲。

按理说,侯爷苏智达是那一辈的老大,但他最年长的孩子居然是只有十二三岁的苏如华,都没有苏如晴大,而对面这俩双胞胎兄弟,也大概十来岁的样子。

难道在苏如华前面出生的不是嫡出,被高氏消灭了?

如玥偷偷地瞄了眼端坐的高氏,心中暗忖:啧啧,真是看不出来呀,这面慈可亲的大伯母居然有可能心狠手辣!

“宣哥儿的身子怎么样了?”太夫人虽然是关心地问着,但本性使然,她的语气听起来清淡得很。

身穿宝蓝色团花束腰锦衣的少年从椅子上站起,作揖道:“孙儿风寒已愈,多谢祖母挂念。”声音居然出奇的好听,温文尔雅,字字清晰,连嘴角的那一抹淡笑都令人犹如清风拂面地舒心。

虽然现在小小年纪,但他眉目五官已经初初显了出来,不像苏承沣一般老成,倒是一个儒雅的翩翩少年郎,不沾一点权贵侯府的富贵气。

这就是长兴侯府的嫡长子苏承宣了。

“大哥若是风寒未愈,我定然拖着他不让他来问安的!万一过了病气给老祖宗,我就揍他!”旁边的双胞胎少年举着拳头,蹦下椅子,洋洋得意的样子……有些欠扁。

太夫人难得地掩面轻笑:“你这猴儿!连兄长都敢动手!”

虽然这话的内容是责怪,但语气太过欢快,连如玥都能听得出来太夫人对这少年的宠溺。少年就是嫡次子苏承宇,他此刻穿着墨绿色刻丝锦衣,声音清亮,态度朗朗,虽然和苏承宣长相几乎一样,但气质明显不同,小小年纪已经有点纨绔子弟的雏形了。

“在这府里,除了老祖宗和爹娘外,我谁不敢揍?!”苏承宇嚣张地昂首。

太夫人知道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假意问道:“那宇哥儿为何要排除我们三人呢?”

苏承宇摇头晃脑地得瑟:“孝乃百善之首,《孝经》有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而……”苏承宇歪起嘴,挠了挠后脑勺,假意地咳了几声后厚着脸皮道:“反正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苏承宣顺着他的话接着很是温和地吟诵出来,“二弟,你昨日不是和景逸兄一起背诵的吗?”

苏承宇将头昂向另一边,颇为理直气壮地道:“我忘了不行啊!”

他可不会说昨天他和顾景逸只是草草地念了几遍,借着互相监督的名义逃出靖安伯府,溜去都督府,磨着萧都督非要学武呢。

太夫人皱起眉,看向高氏,容色淡然但不乏压迫:“宇哥儿还是在靖安伯府读书吗?”

“是的。”高氏连忙笑答,“靖安伯请了阖京城都有名的韩夫子,侯爷跟靖安伯打了招呼,现在宣哥儿和宇哥儿还有都督府的途哥儿都跟着韩夫子学习呢。”

太夫人没有说话,但眉宇间明显的不悦。

高氏不敢怠慢,柔声劝道:“虽然靖安伯是商人出身,但毕竟是皇商,还在前年大灾里头出了力,这才被皇上封了伯爵。如今其兄顾兴文大人又入了内阁,在皇上面前说得上话,侯爷也是无奈之举啊。不过韩夫子的名声可是好的,如若不然,侯爷也不会把两个哥儿都放在伯爵府。”

“和瑾岚书院的丁夫子可有得比?”太夫人冷声道。

高氏哑然,过了会儿才慢慢道:“自然是……没得比的。”

“顾兴文倒是个人才,虽然尚了主,但知礼勤勉,官声很是不错。你们要通过顾兴商跟顾兴文走近些自然可以,但宇哥儿都九岁多了,连个《孝经》都背不熟,这怎么说?”

“祖母!”苏承宇上前一步,大声道,“我本就不喜这些子之乎者也,要来何用?还不如学点儿武艺来得实在!”

太夫人细细地盯着他看,松弛的面部皮肤上没有一点愠怒,过了会儿才道:“原是行行出状元的,但最基本的书还是要读。罢了,你那就继续跟着韩夫子学着吧。”

苏承宇面露喜色。

太夫人看向苏承宣,稳稳地沉声道:“但宣哥儿不同,你将来是要做世子的,又从小好学知礼,怕是不好再去伯爵府了。”

“但凭祖母吩咐。”苏承宣作揖,脸上一直挂着浅笑。

“去瑾岚书院吧。”太夫人拿起手边小几上的一碗清茶,小小地啜了一口。

高氏抿抿嘴,看了眼年仅十岁的苏承宣,从圆交椅上坐起,朝太夫人急急地道:“宣哥儿太小,瑾岚书院一去就是半年,怕是不好照顾呢。”

太夫人放下茶碗,淡淡道:“沣哥儿去得,宣哥儿就去不得了?”

“自,自然不是。”高氏拿丝帕摁了摁额角的汗,“不如等宣哥儿和沣哥儿一般大了后再去吧?听二叔说,那丁夫子还要考核,就让宣哥儿好好准备上一年再去怎么样?”

太夫人看高氏一副慈母心肠,又看苏承宣确实年幼,便轻轻点点头。

高氏松了口气,连忙将话题引到苏如玥身上,慈爱地看着乖乖坐在最末的如玥,笑吟吟地问:“玥丫头的教养嬷嬷,母亲打算请哪位呢?”

说到如玥,太夫人浑浊的眸上浮上一丝暖色,缓缓道:“前儿个我让李妈妈请了乐平长公主府的程嬷嬷,就让嬷嬷住在清晖堂,也好教一教玥丫头规矩礼数。”

高氏心头泛酸,当初如华的教养嬷嬷可是她自己求了娘家爹爹去宫里请来的,怎么这个庶出的孙女一来,就用上了程嬷嬷。她不动声色地瞥了眼苏如华和苏如瑶,笑得慈祥:“既然程嬷嬷来了侯府,也让华儿和瑶儿沾沾光嘛。”

“我怎么记得赵嬷嬷刚走?”太夫人又端起茶碗,语气已经明显的不悦了。

高氏顺着话笑道:“赵嬷嬷怎么比得了程嬷嬷?乐平长公主的规矩可是满京城都有名的,程嬷嬷又是个中老人,自然更好些。”

太夫人想了想,问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