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阮宝儿的热闹生活 >

第4章

阮宝儿的热闹生活-第4章

小说: 阮宝儿的热闹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后成了什么大人物,这段经历不定被传成啥样呢!她是真看不出着家伙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倒是和他像是天生的冤家对头,莫宝儿始终想不明白,自己一个奶娃子的,至于惹了他么?搞得她像是他的阶级仇人似的,想破脑袋也不明白,总之,他很讨厌她就是了。比起三毛来,家里另几个萝卜头就明显好多了,听说来了个妹妹,一哄堂的跑出来闹腾着要看妹妹,一看到她,就一脸的稀奇,明显把她当成了玩具,又是撮又是摸的,眼看着口水比她这个奶娃娃都要多了。看四毛五毛六毛稀奇的样子,就有个媳妇在那里打趣着问最大的:“四毛,这妹妹好看不?给你做娘子如何?”四毛也就三岁,一脸无辜的问:“娘子是啥?好吃的么?”“是,是好吃的,你娶了她可不是给你吃的!”媳妇抿嘴乐呵,一脸的暧昧。
  “那好,我要娘子给我吃!”童言无忌一言既出,立马引得大人哄堂大笑起来。
  莫宝儿听着一脸的黑线,心里头寻思,这大的小的说话,同样的意思愣是能感觉出纯洁和猥琐来。一大帮子人吵吵嚷嚷的嚼了半天舌根,天色晚了几许才陆续的散了,英娘看婆婆回来也累了,便早早的歇了铺子,关了门,到灶房里置办了一桌饭菜摆放在后进的做屋里头,招呼自个家的几个萝卜头上了桌。阮平因为这几日正是农忙时节,干脆住在了乡下,等过了这个月,才会回来,故而这一屋子就只有婆媳几个。阮姥姥和英娘边给几个小的喂饭,边把莫宝儿的事告诉了媳妇,临了道:“楚家小姐于我阮家有大恩德,平日里她吃穿不愁,咱庄稼人没啥好报答的上,这回可算是赶上了,咱好赖得给人家养好了,你公公去前可一直惦记着要报这个恩德,咱可不能忘了!”英娘点了点头:“娘你放心,咱现在还算宽裕,养个娃也不难,媳妇记得公公的话,断不会忘!”阮姥姥对英娘这个媳妇一贯是放心的,知道她心地善,能干活,算是阮家祖宗积了几辈子德,才给她儿子娶了这么个媳妇,这一家子能有今日,还不多亏了英娘,自然是放百二十个心的。
  回头抱过安安静静睁着眼的莫宝儿,叹口气:“亏得这娃娃长得如此知心可人,却又是个薄命的,这才多大点,就骨肉分离,唉,老婆子本来觉得那些个官宦人家吃香喝辣的日子好着呢,却也是这般过了今日不知明日的,比我们庄稼人还揪着心呢!”英娘看婆婆伤心,忙劝道:“婆婆且放宽点心,我看这孩子是个福相的人,二婶子不也说是个有后福的吗?说不定日后遇难成祥骨肉团聚也是有的呢,您老走了那么些日子身子累,可别再伤了怀累病了,三倌回来可要怪媳妇了!”阮姥姥笑了笑:“我这把老骨头硬朗着呢,不妨事,就是老了老了容易伤怀,这么些年看人情冷暖也多了,免不了有些世故,等你日后有我这年纪也该如此了,过了就好。”
  英娘看婆婆开怀,也放了心,倒是又找了个话头,接过莫宝儿道:“这孩子既然要留着,可该有个名字?婆婆你看叫什么好?”“我老婆子大字不识一个,能取啥名字,我听这孩子娘换她小名好像是宝哥,也还不曾取了大名,你见识广,你看着办吧!”英娘想了想,道:“咱也不必另取,大户人家取名可有些名堂,这孩子日后若是回去也定用不着咱取得名字,就叫个好记的名字就好,媳妇想,不如就是宝儿吧,也算不忘了她亲娘给的小名!”
  阮姥姥自然点头答应,至此,咱这故事的女主莫宝儿也就正式更名为阮宝儿咯!
  第一卷画眉鸟儿初入世第五章街坊一(修改)
  话说,阮家媳妇英娘给阮宝儿定了名,给几个大的喂了饭,这才又给阮宝儿喂奶,等她吃够了,才又去喂自家的七毛,阮婆婆起身收拾碗筷。阮家那个三毛一直在饭桌上不曾吭气,吃了饭闷声的帮着收拾了饭桌,打扫了地面,看着英娘哄睡了阮宝儿,一言不发的看着几个弟弟还在那里研究阮宝儿和弟弟七毛的区别。
  英娘看这个最大的儿子,比起其他几个,这个儿子打小就比较沉默,别看他小,主见深,比起阮家那个做爹的阮平,要深沉的多,也不知道像了谁去。看他板着脸不说话,做娘的还是比较了解的,自个这儿子似乎不太待见这个娃娃,放下七毛和莫宝儿搁置在一块,才招招手朝三毛道:“三儿,过来娘这!”搂过了儿子摇了摇他身子骨,这孩子长得快,六岁身量比人家七八岁还长,看露出一截手脚的衣衫,这没几月就不得不做套新衣裳,下个月看来又得去布庄扯块布头了。“三儿,怎么不高兴?路上累了?”三毛偎着自个娘软软的身体,小脸总算有些松弛,可惜阮宝儿此刻正睡的深没看到。他道:“娘,我不喜欢这个丫头不稀罕她做我的娘子,咱家里头够紧的,添了这么一口光会吃的嘴巴有那个必要么?”英娘点了下儿子的鼻头:“你这个小鬼头,哪里就一定是给你找媳妇了?你祖母不是答应你了不勉强你么,再说她也就是个比你弟弟还小的,能要什么大花销,家里头也不窘迫,多养这么一口还是能够的!”“娘,我就是觉得娘你那么辛苦,再添一个又不会干活的,那得花多少精力?我和弟弟几个好歹还能给你干些伙计,这个却只是费钱,我看不得娘你那么辛苦!”英娘笑了:“我家三儿懂事了,知道疼娘,娘开心,但是娘可没觉得辛苦,只要日后你们几个有出息,那娘就没白辛苦,不过你阿嬢说得对,这一来呢,咱们不可以知恩不报,当初人家帮过咱,现在人家有了难处,咱有能力就该帮。这二呢,其实也是有私心的,这孩子日后谁也保不定家里头不会接回去,你若能和她好,也是咱的造化,毕竟人家那可是大官,咱这样的小户人家,要想日后有出头之日,总避不得需要些靠山,这也是为你打算你可明白?”三毛窝在英娘怀里沉默了下,万般不愿的点了下头。英娘知道这个儿子倔,也不是一日两日能够接受的,毕竟还是有私心的日后指望这孩子能够理解为娘一片苦心,也不再说,倒是另外想起了件事:“三儿,今年你六岁了,我和你爹寻思着该给你去学堂,去读书可不比在家,别总是不合群,你这小名也不方便用,回头娘给你找测字先生选个名字,等你爹回来,就定个日子拜夫子去。这读了书就要有读书样,可别再顽劣,咱家可就指望着你们兄弟给光宗耀祖呢,知道么?”看着儿子应了,这才放开他,让他带弟弟们去洗漱睡觉,自个挽了袖子收拾收拾灶头的东西,又在油灯下点了钱数,归了账,进了后进的里屋,阮婆婆和小孙子们都住在楼下,近来临安人口激增,地狭人稠的,不够住,不少人家都在后进一楼搭上了个阁楼,作为居室,平日都是英娘带着小儿子睡,若是阮平回来就一块,这一日开始,便又多了个阮宝儿。英娘又伺候婆婆净了面洗了脚,看着三毛带着弟弟上了床,这才抱着两个小的上了楼,熄灯。
  一夜无事,阮宝儿一早被一阵子晃悠感弄醒了,迷迷糊糊咂咂嘴,只听到英娘的声音道:“宝儿七毛乖,一会娘给你吃奶,不哭哦!”眨巴眨巴眼珠子,好半晌才搞清楚这眼前为啥是在晃悠的屋顶,英娘把她和七毛用带子一前一后系在了前胸和后背,空出来的双手正赶着骡子拉着板车在巷坊的青石板路上走着。
  天还只是蒙蒙亮着,沿街的酒铺店家都还没有开,只有些倾脚头的各自负责各自的地块,吆喝着收粪便泔水,时不时有住户开了门,打着哈欠拎着个马桶递给这些人,哗啦啦的倾倒声伴随着一连声咳嗽,吐痰的,拉开了一日的序幕。这时候,远山的寺庙在雾气中悠远的传来一阵阵的钟磬声,庵舍头陀行者打着铁板儿吆喝报晓:“四更三刻,虫鸟早鸣,天色晴朗,常朝……!”亲狂一声打个板一路这么吆喝报告下去。
  隔着几步路,几家早点铺子升腾着热气,那买烧饼的,糍糕的,豆子粥的,羊血粉羹汤的,早市已开,一股子香味时不时飘过来,咕噜噜的引了人肚子里的馋虫叫唤,许是这个原因,阮宝儿觉得饿得慌,但是她还能按捺的住不喊,前头那个七毛可就没那么好忍劲了,放开了怀哇哇哭了起来。
  英娘见哄不好儿子,只得先停下骡子在路边,解开系带,将七毛横抱在怀里,找个犄角旮旯的掀开了胸口褂子喂奶,一边还不忘和身后的阮宝儿道:“宝儿乖,一会娘喂你!”
  阮宝儿倒也能忍的住,不声不响的等着,不一会七毛喝够了她将宝儿换下来,看小家伙乌溜溜睁着个眼珠子不哭也不闹,不由莞尔一笑:“富贵人家出来的果然是不一样,真是个乖巧的娃,瞧你七毛哥哥可没你能忍,可怜你这么小却得过这苦日子呢!”英娘对这个长得粉嫩幼滑的小娃越看越心疼,本来就是个刚生了娃没多久的,心里头软乎着,这么个乖巧的娃娃更是让她感到窝心的喜欢,当真是把这孩子看成是亲生的来疼的。
  阮宝儿也是第一次正眼看清自个这个新任的娘,要不说江南水就是养人,这英娘别看生了七个孩子,也就三十来岁,体态比起少女要丰润许多,但也真是因此多了份温婉柔美,一眼看,还真看不出是个能干利落的老板娘。头顶的乌发梳了个临安最常见的缠带云髻,用一方白底的青花素布裹了起来在脑前扎了个结,身着窄袖短襦衫儿,下身因为要干活,没有穿长裙,着了条素色罗裆裤,外罩条百褶鹅黄的笼裙,不过腰间配了一条时下最流行的绣花裹肚儿,点缀了些许的俏皮,也令她显得年轻了许多。
  在前世,这英娘年纪可没比宝儿大上多少,在这里,却已经是七个娃的娘了。
  阮宝儿感慨了下古人生育的旺盛和年轻,七想八想到自个不知道日后是不是也要这般母猪下崽般生活,又感到身子一动,英娘看她吃饱了便将她和七毛又绑上身,继续赶着骡子走。
  她是赶早市去的,大早去肉市和菜市,赶早了可得个新鲜,晚了被人抢购了好的,余下的就是些下脚料了。菜市最大的贸易市场在菜市门外菜市桥附近,这门原叫东青门,因临着菜市,临安人便习惯了叫它菜市门。出了门可以看到架设在菜市河上的菜市桥,桥下满满当当全都是菜农和赶早来的菜铺小贩们,你一斤,她八两,讨价还价的,吆喝夸耀自家菜好的,此起彼伏闹哄哄一片。英娘也不急,一路赶着骡子看,菜农殷勤的向她招呼她也只是淡淡笑着回,并不开口,直到看中了的,比了价,心里头有谱,知道哪个菜该是那个价,认好了,才让对方称斤两,付钱。
  一路也不见她多大声和人争砍,也有些熟客,英娘不忘打个招呼,她人温和又说话和气,显然声誉挺好,菜农给价也利落,却不一会功夫已经在板车上堆了黄牙,蕨菜,山药,水芹,姜黄等等不少的蔬菜。英娘看采购完了,又拉着骡子回了菜市门,往北,前去修义坊,这里有最大的肉铺,巷内两侧街市都是肉铺和屠宰行。进入肉市就可以看到满眼都是一家家挂着成片猪肉的肉铺,肉案摆放在下方,操着刀的伙计也各个嚷嚷着自家的肉新鲜,英娘也不理一路的招呼,径直来到自个熟悉的老铺子前。
  张肉记的肉铺门面不大,张屠户也就雇了五六个伙计,一看英娘,伙计早开嗓子喊上了:“哟,是阮家娘子来啦,今儿个要些什么样的?”“皮蛋,老张叔呢?”“昨晚灌了黄汤有些过,还没醒呢,娘子你要不等等?”英娘摇了下头,铺子等着开张,张屠户虽然刀工一流,可惜太喜欢灌黄汤,每每的都要醉过头,她也没得时间等。这皮蛋虽然小,倒也练了几年刀工了,切几块肉没啥要紧的。
  “给我来两份细抹落索儿精,一斤窜燥子肉,两斤膂肉,再十个蹄子,一个脑头大骨,双条骨,脊龟骨,拍碎了些!”“好类您等着!”皮蛋脆脆的应了声,麻利的操起了屠刀,在案板上擦啦擦啦磨了几下,手起刀落披肉。甩下了大块的肉砸在了案板上,捞起了剔骨刀又三下五除二的剔了骨头,再换了大剁刀兵零乓啷的好一阵猛剁,而这一个街面上全都是这种声响,夹杂着生肉的膻味,弄得阮宝儿特不舒服。
  她扭动着身子试图用手压住鼻子,可惜她这身体还没能够完全属于她,划拉半天也没能掩住鼻子,这一番扭动倒把皮蛋注意力引过来了,一边给称着肉,一边满脸好奇:“大娘子,你这啥时候又生的?记得上回不是一个娃么?”英娘低头笑了下,也不回答,接过对方递过来的肉和骨头道了声谢谢,回头拉了骡子往回走,等她走远了,皮蛋还在呆望,嘴巴半天没合上,身后伸过来一个蒲扇般的大肉掌,一巴掌扫在了他架在瘦了吧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