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把酒话桑麻 >

第8章

把酒话桑麻-第8章

小说: 把酒话桑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阵笑声传了进来:“哈哈!你这小丫头倒是说来听听,这是一株什么花树,你说的是那首诗文”众人急忙转过头去,却看到看门的小厮领了张老太爷和张府的两个孙少爷进来,张云卿兄弟和刘氏急忙上前见礼,又忙命博文博武和蕙畹上来行礼,博文博武不过一鞠躬,蕙畹却走上前福了一褔,张老太爷,打量了博文博武几眼道:“这一晃都这么大了,瞧着倒是稳重了好些了”说着对自己的两个孙子道:“来。见过你们张先生和师娘还有小张叔叔”两个孙少爷上前要鞠躬,却被张云卿兄弟急忙拦住道:“这可使不得,两位少爷不用如此多礼,请进去奉茶吧”张老太爷笑笑的道:“我这一听说你们到了,就赶来看看,左右以后离得近了,免不了来往的”说着一众人进了正堂,正中是个堂屋,两边是两个太师椅,中间隔着几案,堂屋正中间挂着一幅写意山水,两面有两幅楹联,左边的是:水清鱼读月;右侧是:山静鸟谈天,侧面有屏风隔着里面的耳房,布置的文雅不俗,张云卿把张老太爷让到上座,两个张府的少爷,做了侧面的锦凳,一时吴贵奉上茶来,老太爷浅浅抿了一口,目光扫了一圈最后落在蕙畹身上。
   张老太爷知道这大概是涨云卿的小女儿,满月时,自己起名的那个小丫头,今年该四岁了吧,年纪虽不大,可是站在哪里却十分的稳重妥帖,穿着半旧的红袄绿裤,梳着两个抓髻,眉木清秀,最难得的是,她身上自有一种少见的从容和书香气,竟然比年时,回家来给自己拜年的几个孙女都要出挑些,遂起了兴致,招招手让她过来,蕙畹看了自己爹娘一眼,才走了过去,又福了个礼,立在一旁,张老太爷笑道:“这一阵打岔,倒是错过去了,刚才你说知道,外面那颗花树和你读的一首诗文有关,你到说来我听听”他们一进来,蕙畹就知道他就是小时候,给自己起名字的那个张老太爷,这几年他没什么变化,不过旁边的两个男孩子倒是大了很多,虽然有些高傲,但是看着到不像什么纨绔子弟,而且蕙畹很清楚,自己爹爹之所以谋到了这个小官,完全是这位张老太爷的器重提拔,可想而知,爹爹如今已经踏进了官途,即使不想,也必须遵循官场上的规则。
   而他没有后台和门路,绝对就是死路一条,所以张蕙畹知道,自己一家子要想平平安安的过下去,势必要紧紧靠着这位德高望重的张老太爷才行,想到此,张蕙畹拿了个主意,不卑不亢的道:“前些日子,小叔教我们读了一首苏学士《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我想诗中咏的就是外面那株海棠树吧”张老太爷微微挑眉道:“倒是真的知道,可还知道别的”张蕙畹想了想道:“还知道一首宋词也是写海棠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越的声音背诵着诗词,非常悦耳好听,张老太爷道:“可知道是谁写的”“李清照,宋朝的女词人”张老太爷微微笑了,伸手摸摸她的头道:“是个聪明的丫头”转头对张云卿道:“你的这个丫头可真聪明,可是你亲自教导的”张云卿看了一眼蕙畹,不免有些自豪的道:“是啊!这丫头从一岁多就跟着我识字,一开始看她有兴趣就教了她几个字,谁知,竟然是个过目不忘的,比她两个哥哥都强上许多,故此,我和云昊就轮番的教他识字读书,如今倒是能诵读四书里的章节了,只因平常她独喜欢诗词,所以就捡着简单易懂的教她一些,倒是记住了,来这里卖弄,让老太爷笑话”张老太爷摆摆手道:“你特意的谦虚了,我的几个孙女如今都十岁来往了,可也没你这丫头的见识,可见她的确聪明的紧”侧头看了看博文博武道:“你这两个小子如今大了,你又得了差事,云昊也要闭门苦读,那里有时间教管他们,如今倒有个便宜的岔口,平安王世子如今也十二岁了,当今圣上体恤,遣了身边的大儒并弓马骑射的师傅前来教授世子,因平安王怕世子一个人读书孤寂无伴,故选了几个平安城里的官宦子弟陪读,我这两个孙子过些时日就平安王府上课了,你若愿意,我和平安王说句话,让你这两个小子一并去了吧”张云卿倒是暗暗掂量,虽是个好机会,可是自己的官职卑小,恐两个孩子被欺负了去,张老太爷看他的样子就大约猜到他的顾虑了,遂笑道:“孩子们要放开手去,让我们自己去进学才好,总不能一辈子护着他们,且这也是对他们有好处的,要知道,若不是圣上T恤世子,恐怕那大儒也不会屈尊来此的”张云卿道:“您说的大儒,可是前任的帝师洪老先生”张老太爷笑了道:“是啊!他的孤僻和他的学问一样闻名呢”张云卿一听说是洪先生,知道这是两个儿子的造化了,急忙千恩万谢的应了,张老太爷看了蕙畹一眼道:“可惜蕙畹是个丫头,不然也跟着哥哥们去了将来必成大器”张老太爷打量了蕙畹一阵笑道:“如果你果真舍得,我倒是有一个法子,让这丫头也能拜在洪先生门下读几年书”张云卿一愣道:“什么法子”张老太爷道:“这丫头如今还不到四岁,虽然粉妆玉琢的,但是那里分得出丫头小子,打扮成了小子的样子和她两个哥哥一起去也使得,待过几年大了些,再找个由头散下来也就是了”张云卿顿时心思活动起来,看了蕙畹一眼道:“你可愿意和哥哥们一起去读书”蕙畹正暗自激动着呢,心里恨不得立时抱了张老太爷亲上几口,才能表达自己的谢意,这样一来,自己不是也可以和哥哥们去骑马逛街了吗,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啊,见爹爹来问,急忙点头,刘氏待要上前拦阻,可是转念一想,自家毕竟小门小户,让这丫头去那深宅大院去见见世面也是好的,左右回来自己督促她把女红学好就是了,想这丫头聪明,也不是什么大事,再说不过就这几年,到了大些再圈在家里也是一样的。
   而且这样一来,刘氏也腾出了空来琢磨琢磨家里的生计,刘氏是个有心的,虽不明白官场的事情,但也大约知道些,凭着丈夫那几两微薄的俸禄,恐是要亏空了去,当务之急,还是要想法子弄些营生来生银子才是,前些日子,三哥倒是和她说了,想在平安城里弄个铺子做麻油卖,刘氏这几年手里积了些银子,想着所幸开大些,投了三哥的股,以后分成,也算个不错的进项。
   剩下的再买些田地佃出去,这两下一凑,也就差不大多了,明年小叔去会试若中了,就更不用愁了,话说刘氏安置好了新家,每日里在这里掂量着如何开源,蕙畹却得了由头,把那女孩子花花绿绿的衣服都收了起来,穿了重新做的男孩的裤袄,梳了总角发髻,跟着两个哥哥并张府的宗伟宗民终日混在一起玩耍。
   三弟博惠
   搬家后的转天,张老太爷就打发了吴进来接了蕙畹和两个哥哥去了张府做客,刘氏叮嘱了三个孩子几句就让他们去了,张府距离蕙畹家不远,只隔了一条街,有个好听的名儿叫及第街,据说张家的先祖曾经连出了几个状元,所以这条街也因此得名,当然这都是吴进和他们说的,张府的这个管家,蕙畹和两个哥哥都是很熟的,他和爹爹交好,每每总是去张家村找爹爹喝酒谈心,久了,就和几孩子也熟了,所以相处起来比较自在些。
   张府的大门坐落在街当,两侧是高高的青砖围墙,看不到里面的景色,但正值初春时节,墙里不断飞出的柳絮和蔓出墙来的鸟萝,还是给这座深宅大院凭添了几许喧闹的春意,到了大门处马车停了下来,博文博武率先跳下车,博文伸手把蕙畹抱了下来,蕙畹站定抬头看去,好大一座气派的府邸。
   大门上悬挂着四盏大红灯笼,中间两扇大门,东西两个便门,不远处还有一个侧门,大约是下人采买进出的通路,门口有青衣小厮看门,见到吴进都躬身行礼,吴进引着他们从东偏门进入了张府,过了角门从东侧的抄手游廊走了进去,蕙畹四下打量了一圈,隔着廊柱和镂空的窗子,只觉层层叠叠的院落和屋脊,仿佛看不到尽头,中间穿插着树木花草,虽然繁荣,却非常规整,可见是修剪的极用心的。
   对于见识过紫禁城、恭王府以及精致的江南名园的蕙畹来说,张府也称不上多稀奇,不过就是干净些,人少些罢了,但是对于从来没见过这么大宅院的博文博武兄弟来说,就不免有些紧张不安了,博文看似不动声色,但是牵着蕙畹的手心,已经渐渐有些湿滑,蕙畹不着痕迹的拿出自己的手帕塞到他的手里擦了擦,博文回头看她,不禁暗暗汗颜,自己竟然还不如四岁的小妹,蕙畹冲他笑了笑,指着侧面道:“哥哥你看,张爷爷家有湖哎!真大呢”博武跑过去看了看道:“真的!比咱家旁边的水塘大好多了呢”蕙畹这一打岔,顿时消散了些刚才的紧张气氛,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的吴进不禁微微笑了,云卿这个丫头真是个机灵的呢,不一会儿进了一个侧面的小院,小院不大,但很别致,四壁的藤萝,院内摆着几盆剑兰盆景,简单高雅,从中间走过去是两层的石阶,周围种着清脆的芸香草,打理的很好青翠郁郁的,侧面是一个不大的洗砚池,靠近窗子的地方另设了一歌盆池,里面养了五六条锦鲤,自在悠游生机勃勃。
   上了台阶上面有博古书斋四个大字,蕙畹顿时就明白过来,这大概是张府给两个少爷辟出的书斋吧,真不是一般的静雅,两侧还有楹联,博文开口念道:“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春晓送流年”蕙畹一愣,抬头看去,还真是这副对联,蕙畹不禁摇摇头,想自己先前猜错了,这应该是张老太爷的书房才对,门口有伺候的小厮,他们一进院子,估计就已经通报了进去,如今上了台阶就直接行礼后打起了帘子,博文牵着蕙畹走了进去,里面一目了然的三间房,通敞着,用书架子隔开来。隐约看见东侧间有人影。
   吴进引着他们进去,一进去就看见了屋里的情景,张老太爷靠做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拿着一卷书,旁边有两个长桌,后面有圈椅,张宗民宗伟正坐在那里写字,桌子旁各有一个清秀的侍墨丫头站立,软榻旁边放了小几一张,上面放着哥窑定瓶一只,瓶内插着一支灼灼的桃花,墙上悬着古琴和一副古意山水,博文博武急忙躬身施礼,蕙畹想了想,也学着两个哥哥的样子一起躬身,张老太爷笑了,一伸手拉过蕙畹打量了片刻道:“这样一装扮到越发的俊俏了”说着摆摆手,吴进退了出去,两个丫头搬来了锦凳放在一边,三人又分别和宗民兄弟见了礼,博文博武才做在锦凳上,蕙畹却被张老太爷拉着手,坐在脚蹬处的软垫上,张老太爷道:“刚才我看你们兄妹看我这书斋门口的楹联,可知道出处吗”博文博武摇摇头道:“不知”张老太爷的目光看向蕙畹,蕙畹道:“大约在一本书上看到过,是出自陆放翁吧,他曾有‘读书有味身忘老’的句子,耽书如命。”
   张老太爷目光一闪,摸着自己的胡子道:“真是孺子可教也”说着看了自己两个孙子一眼道:“在这里读了这些年书,宗民宗伟也是至今才知道吧,可见书毕竟是读的少了”张宗民站起来道:“孙儿实在惭愧的紧,以后必更要用工读书”蕙畹也急忙站起来道:“宗民哥哥不用这样妄自菲薄,我其实就喜欢看些杂书的,所以才知道这些,可是就四书上的学问,我可不行,不信你问我两个哥哥”张宗民一愣转头看向博文,博文点点头道:“是!爹爹常说妹妹虽然聪明,但是却在正经学问上不上心,最后恐也耽于聪明,不过总归是女孩子,读了那些正经的四书五经也没大用,于是就没拘束她,任她去挑她喜欢的读去,所以这些杂学上面有些门道的”张宗民看了蕙畹一眼,不觉莞尔,张老太爷道:“这个你们爹爹说的就不对了,左右圣贤的书都是基础,即使将来用不到,知道些道理又有什么不好”说着用手摸摸蕙畹的头道:“四书五经里有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学问,你要通记了才好,你们这个洪先生可是要求极严的,回头记不住,可是要罚抄”博武道:“那世子他也敢罚吗”宗伟道:“是啊!听爷爷说,皇上都被他罚过呢”蕙畹一愣,自己光想着自在了,可是却忘了古人是个死读书的,艰涩的四书五经如果都让自己背下来的话,自己大概要罚抄罚到死也背不会,想到此,蕙畹不禁出了一身冷汗,暗想势必要琢磨个取巧的法子才成。
   说了会子话,张老太爷留三人吃了午饭,下午就放了他们和宗伟宗民去花园子里玩,到底是同龄人,不一会儿就混的尽熟了,前面两个丫头,后面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