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铁笔判洪流 >

第152章

铁笔判洪流-第152章

小说: 铁笔判洪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要留在此县边区的东江林场。我也是其中一员,不用到海南,还有部分到博罗,可要分别投放,人多了,也不好安置。政府也觉头痛,城市又无工做,还要闹事,扰乱治安的也有,反正要出头的,安在乡下防止肇事,国家也花了不少费用,心血,不过逆天行事,大幅度迁徙,以后这些人还会跑的,北马向南,家乡观念,千古难易,有脚嘛,他们说,下来看看风再说,也不安心。”

凌子山听了,亦觉新鲜事,心想道:“插队是否合理﹗东北军为什么抗日,歌儿也唱:‘打到松花江’,家乡﹗是多么吸引人的地方,出生的地方,祖辈居住过的地方﹗华侨为什么愿将百万资财寄回祖国?也是办为他的父亲,或更上一辈的祖先,出生的地方,祖宗之国,是炎黄子孙罢了。威力多大﹗”

二个人来到文化馆,恰唐雅云在家,张庆欢一看,这美丽的青年姑娘,眉清目秀,举止端正,风度非凡,便道:“可是夫人,贵姓,你这个场合,我不知何日才可达到,看来一生人住农场,总然… …。”他的性气一时低下了,声音也觉隐悲。

凌子山知道他有心事,便说:“还无介绍,她是我的爱人,叫唐雅云,也是潮汕人氏。这个是我的老同学,叫张庆欢,文学水平很高,曾写过小说,我俩个人从小要好,可谓深交之友。现在他要来本县插场队。倒是重逢喜庆。”

唐雅云和张庆欢握了手便说:“欢迎,我去做点心,你二个坐下谈谈,老朋友,不必拘束。”

凌子山望着她去了公共厨房,这里又谈了起来。张庆欢又回忆从小的同学,说道:“王云美,王俊浓,王万先,梁远峰… …各人有消息吗?”

“我们这档同学,多不逢时,不要说农村来的同学,太多回去耕田。经常碰到那同学卖柴卖菜,已变成了标准的老农民了,没有科学机器,当新农民还是一句空话。有些考上大学,也没听说一个留在城市的大部门里的。讲成份又讲毕业届限,碰上时运,才可当助手,无门献身。加上越有知识越要改造成,不如早日变成工农兵好呢﹗王云美也乖了,并无什么影响了,姿色衰老,知识不增,不过是一平俗之辈,有好成份也没有上进,实在可惜。梁远峰有病改行,据说父亲也不红了,当电台台长,王万先插队,我吗﹗搞个职工,可也不比别人坏。”凌子山笑了笑又说:“唉,总是要有一个安身地方就好罗,你怎么了?也介绍你的经历听听吧﹗”

张庆欢喝了一口水,叹口气道:“说来也话长,回忆起来又痛苦极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好端端的,落到这个地步,岂不痛惜?”

凌子山也惊讶起来,心想:“他难道有这么曲折的事吗?看来,一个人有一个人的遭遇,社会变化,万人颠波,上变一厘,下变千丈。若果从1953年后,稳定发展国民经济,农村安定下来,知识分子认真为国出力,党的干部做党的工作,各行各业,党政财文,相安其道。今日的生活不知会多好。党领导好了国家,人民兢兢业业,做出多大贡献 ,归功也是毛主席,共产党。合作化,公社化,三化六集中,单管理这些集中,全国上下不知要花多少人力财力。人民又不能各人按能力发挥自已力量,经济就无法飞跃发展。到了今日,千变万变,变不到1957年前的水平,这是多么可惜的事。可也被动。”

张庆欢见凌子山如入梦乡,自已知他也有感慨的心事,便扬声道:“看你如闭目养神,念经祝愿,浑浑噩噩,又在咒骂什么了吗?”

凌子山被猛惊醒似的道:“啊、啊、一时乱想,前后回忆,实在使我幻景万千,不可自掣。现在还是请你讲讲往事吧﹗别后之情。”

“别后之情,一言难述,大概我从层云县回去以后,做些零杂之工,到码头做搬运。父亲在银行工作,又娶了后母,生了二个弟弟,生活也可难挨。我自食其力,还要协助帮家。只因一次自已不小心,在码头跌伤,无法上工,生活困迫,父亲也对我同情,也因生活上困难,后母却要我筹交伙食,我只得去好朋友处借款。他也羡慕我的文学之才,他叫曾荣,不意这个朋友以后因逃港成功,常给我来信,又有钱寄来,也叫我学他逃港。因为生活难挨,我却去了深圳,亦想看看行情,去到时我觉无把握,逃走、路子不熟,决心不大,正要回来。这时在樟木头过去的赤山,遇到几个也要逃港的人,也是天缘相合,一见如故,便又一同按对方回去,当中一个熟路,很顺利到了青溪过去的一个山头,去到铁丝网处,说那边是英界,他们一跃而过,我正在想:‘一去就成了外界人士,我便怎么却成了有国难投的人?’正踌躇间,他们还在招手叫我过去,这时军犬,已来,民兵赶到,我也犹豫一会,不愿跳去,束手就擒。那边的人一见此况,可怜的离去。这些人如狼似虎,将我打了一阵,拉着我押送到大营。这时我才知他们这么不讲礼,把我已当了敌人。为什么呢﹗生活上,也该给人去赏试,人总可以觉醒的,有了错误也可以改吗?这里我也有懊悔,然而已经来不及了,我想:‘欲去不去,更成大错,现在要成了敌嫌,岂不没了出头之日?… …。”

凌子山心急了忙追问:“下情怎样﹗”

张庆欢喝了口水,摇头说:“下来吗﹗… …

若要知下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有分教?“一念之差大错定,些时方知去为佳。阶级分析明文定,香港工人亦一家﹗

第二十回

第二十回

学习班语言一律 住农村入港随湾

世界无产共一家,早有马列说些话。同类原无分国界,如今方知已有假。地主逃亡今穷去,异境何缠旧时把。工农商兵随世变,社会场中正复邪。

话说张庆欢说:“下来我被他们押到收容所,关进大厅里,也不审问。多多人挤在一起,坐不可坐。站着睡目,互相拥挤,大小便也不自由,这时我才知到了最因难的地步。如果我们是特务,可以搜查证件,其实我们总是爱国的人,去别处发了大财也还想念祖国,为何他们将我们不当人﹗去香港的人,也有很多是无奈何的人。不能是认为单对中央有意见,地方官也有迫害人的现象﹗况青年人,无前科,想去见见世面的也有,也可能听了谣言中毒,都有可教育,为何这般虐待,有的不过想去开开眼界,如果一去不准回来,恐怕谁也会慎重考虑。且看解放初期,外侨多少人要回来?”

凌子山见他讲了这么多道理,亦有共鸣之处,顺口的道貌岸然:“有钱的人,有能力的人,出国留学,游玩,通过各种深道为自山增加知识。中国很多名人,很多是出过国的。共产党人的好朋友周树人,也不是出国后,才转变搞文艺吗?鲁迅若在今天,也可能无法成为文艺家了。”

“对别人统治的国家,提意见头头是道。若果我在收容所的遭遇换成是国民党这样对待。岂非要大做文章﹗不过那时连共产党人也可过去香港,却没有闭关罢了。”张庆欢还有些气的说。

凌子山点点头道:“可能还要借此号召兄弟们去揭发呢﹗这虽是民兵干的事,却也不该。教育他们是需要的,七擒孟获,他们也会受感动的,内地注意经济恢复,这下子才能就解决到他们的思想,谁不愿在家乡过安居乐业的生活?”

张庆欢笑道:“言归正传,他们把我关了二晚,只吃过一餐饭,因为饭数在内互相抢吃,我又气,肚子也不饿,有些人自已内部互相打架,亦有用犯人惩人。看来也十分可笑。以后我被用运猪的车子,运往汕头,从海陆丰一带,一路卸人,都要送到收容所,经过二天才把我送到汕头。我父亲接到通知来领我回去,汕头才监了一晚,我就恢复自由了。父亲没有怎么骂我,只说了一句:‘到了香港,倒可以找一份工做’。回来后我照样去做工,不多在家呆。这样干了不久,居委会便来了通知,并在码头设立检查,不准非工会人员去码头做工,我被迫到居委开会。”

“开什么会,要作什么安排?”凌子山乘兴取笑说。

“我可以回忆来说,从来也没有开过吉利的会,我也已有了准备的习惯。果然去到,像被关了起来,不准自由出入,学习三天,家里人还以为我犯了什么事,送了食物来访问。他们先动员,以后又加压力,办这个集训,学通了才可出去,不通到弄通为止。一定要报名去插农场,还说以后城市要清洗,先去先好,有国营林场,到了后来,各地被占满面了,却无去处。我一想也是,这里不准干活,也无生机,有些人认为海南岛是亚热带地区,物产丰富,愿去那里。有的却认为近的好,住不惯,回来容易。我也觉得,一样制度,再好山河也一样不长物质。况层云县我住过,不如不定期这里,就报了名,写了申请。他们断了粮道,撤道,撤了户口,你就不是汕头市的居民了。他们也照例说我们响应毛主席号召,光荣去建设山区,其实我们的思想怎样?到山区也讲能力,我并非林业人员,硬迫来,亦非情愿,这也是我的内心话。”张庆欢大笑着,发泄而很自若。

唐雅云端上二碗白糖面条,放在小桌上说:

“张同志,吃些点心吧,这个可解喝,恐怕吃不饱的,不过可以尽量吃,我是有准备哩。”

张庆欢也作笑道:“你知我饿慌了,也不怕讲了,一路上我还没吃上饭,你想这么多人,真如北伐军一样,到那里一时那有准备这么多东西卖,真如突然袭击,到处措手不及。国营生意到处挂牌卖完,安然无事。私人准备不及,只有嗟叹不已,恨没有做上生意。”

他们谈得大笑,张庆欢也不客气,大口大口吃起来,唐雅云再端了二大碗,他小二口也只作象征性的陪伴吃些。这时谈笑风生声,非常快乐。

“唐雅云讲话不客气,可不要怪。这可不单指你,也是事出有因的。凌子山略赔不是说。

“我倒欢喜她的直率,事实求是对我有利。她知道我饿,煮了这么多的面条汤,给我吃过尽饱,才真会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张庆欢边吃,很高兴地笑着说。

“你今天晚上走不走,车子怎样安排。”凌子山笑着说,“这不是逐客,可否这里多谈会儿?”

“不行啊,车子只休息二个钟头,虽我是在本县边区下车,但还要统一安排。去到后,经常有机会上县来的。不过那时要很打扰你们了。”张庆欢说,“我亲人家还无去呢,可先给我捎个信,待到那里安顿好了,再上来住段时间吧﹗”

不多一会张庆欢便告辞了。前客刚去,王万先便到了门口,凌子山告诉他说:“张庆欢来这边插队,还来得及到广场看他啊﹗”

二个人很快的来到广场,七窜八窜,很快就找到了张庆欢,他恰坐在车的后面,一眼就看见王万先,张庆欢说:“怎么你也回来了,插队去了是吗?有什么感觉,二个人也是同类项了。”

“是呀,是呀,同类项,是同病相怜的。到了乡下,件件不惯,社会主义新农村,看来还和过去一样。过去还有神会,灯会,今日却天天讲节约,一年到头不可吃饱肚子。天天讲加劲,时时讲超额,没有一天农闲,农闲做水利,农忙要拼命。我去不到几个星期,十分狼狈,现在患了风湿病,所以乘机请假回来看病啊﹗避避风”王万先说。

“这也难怪,不知者,以为我们是懒鬼,其实是我们不习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习性,自已有自已的动力,有一个方向,反了这个方向,变成费力不讨好呢﹗”张庆欢笑着说。

凌子山拍拍王万先说:“不要把他吓坏了,给了一个下马威,便人不安。三个人皆大笑着。

“我们不知什么时候,才可走上正轨,干着我们顺手的活儿?会农村工作,就是好思想吗?教育知识子用体力劳动,可靠吗?我才不相信,会劳动和无私有什么关系,我很不理解。”张庆欢摇头,望望车上的同伴们,大家也很好笑。

“你们这里有领队的人吗?你可不谨言慎行?给他听了,可要抓着你的辫子。”凌子山担心的道。

“没有的,你放心,有也不怕,现在不用他写鉴定,到了耕田地步,不用档案也罢,反正要出头也不是他们招呼了。”张庆欢鄙视的说。

这时车子已响起汽笛,叭叭的,车要开了。张庆欢在车上招呼,这时便各自分别。

广场上的观众也看着送走他们,其实都是来看热闹的,皆非亲非故。

张庆欢和凌子山相见过后,心中自有新想法,他和王万先告别,自已一个人回到家里见了唐雅云便道:“人生谁可预料,这张庆欢在当时是一个美男子,又聪明又伶俐,今日几经风波,成了这过样子,乃世道的变化造成。”

唐雅云笑道:“世道是谁主宰?你可说清楚﹗时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