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贴身经理人 >

第7章

贴身经理人-第7章

小说: 贴身经理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办其各有特色的股指期货交易,连一些从未开展期货交易的国家和地区也往往将股指期货作为开展期货交易的突破口。
  10、目前世界上有哪些主要的股指期货合约?
  根据英国的《期货期权周刊》最新统计,今年1…6月全球最大的十个股指期货合约是:
  排名合约名称上市交易所成交量(2006年1月…6月)
  1E…MiniS&;P500芝加哥商业交易所129451013
  2DJEuroStoxx50欧洲期货交易所108364090
  3E…miniNasdaq…100芝加哥商业交易所41011615
  4NSES&;PCNXNifty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38850982
  5Kospi200韩国交易所集团25386479
  6DAX欧洲期货交易所21614162
  7E…miniRussell2000芝加哥商业交易所19652232
  8CAC40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16872099
  9Nikkei225大阪证券交易所13600308
  10FTSE100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13088130
  11、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结构是怎样的?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结构的核心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简称中金所),股指期货在该交易所挂牌并交易。其上是股指期货的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中金所本身不参加股指期货的交易,而是为各类市场参与主体提供股指期货的交易、结算等服务,并作为中央对手方担保股指期货的履约。中金所有很多会员公司,会员主体是期货公司,投资者可以通过期货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期货公司同样受中国证监会的监管,同时,期货公司还成立了行业性组织……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证监会将一部分监管的职能如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等授权给了中国期货业协会。为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国家还成立了中国期货保证金安全监控中心。此外,还有结算银行、信息服务商、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等相关服务组织。
  16、结算银行在股指期货市场上扮演什么角色?
  银行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但对于股指期货而言,有一些银行的关系显得更密切,那就是结算银行。结算银行是指由交易所指定的、协助交易所办理期货交易结算业务的银行。在期货交易中,由于资金往来非常频繁,如果交易所和会员的资金不在同一银行,势必影响资金划拨的效率。为此,交易所规定,交易所在各结算银行开设一个专用的结算帐户,用于存放会员的保证金及相关款项。会员须在结算银行开设专用资金帐户,用于存放保证金及相关款项。交易所与会员之间期货业务资金的往来结算通过交易所专用结算帐户和会员专用资金帐户办理,通过这种方法实现无障碍结算。
  17、中国证监会对股指期货市场是如何监管的?
  国务院在《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中规定,‘中国证监会对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显然,中国证监会的是经政府授权的法定监管部门,履行的是法定监管职责。
  在中国证监会内部,专门设有期货监管部,该部门是中国证监会对期货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有:草拟监管期货市场的规则、实施细则;审核期货交易所的设立、章程、业务规则、上市期货合约并监管其业务活动;审核期货经营机构、期货清算机构、期货投资咨询机构的设立及从事期货业务的资格并监管其业务活动;审核期货经营机构、期货清算机构、期货投资咨询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并监管其业务活动;分析境内期货交易行情,研究境内外期货市场;审核境内机构从事境外期货业务的资格并监督其境外期货业务活动。期货监管部下设综合处、交易所监管处、期货公司监管处、境外期货监管处和市场分析五个处。
  18、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有什么作用?
  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决定设立,并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登记的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机构,是非营利性公司制法人。其主管部门是中国证监会,其业务接受中国证监会领导、监督和管理。监控中心的主要职能有:
  (1)、建立并管理期货保证金安全监控系统,对期货保证金及相关业务进行监控;
  (2)、建立并管理投资者查询服务系统,为投资者提供有关期货交易结算信息查询及其他服务;
  (3)、督促期货市场各参与主体执行中国证监会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制度;
  (4)、将发现的各期货市场参与主体可能影响期货保证金安全的问题及时通报监管部门和期货交易所,按中国证监会的要求配合监管部门进行后续调查,并跟踪处理结果;
  (5)、为期货交易所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
  (6)、研究和完善期货保证金存管制度,不断提高期货保证金存管的安全程度和效率;
  (7)、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职能。
  通过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可以更好地保护股指期货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并且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结算单、追加保证金通知等服务。
    作品相关 2008金融衍生品的危机(知识类,非喜莫入)
     更新时间:2008…9…10 21:56:04 本章字数:4227
  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之际,全世界媒体都把目光投向亚洲,在此找寻下一次危机的线索。他们将无功而返,因为下一次金融危机最有可能会在华尔街爆发,特别是金融衍生品泡沫可能破灭。
  与房地产业、新兴市场和息差交易相比,巨幅增长的债券衍生品(debtderivativeproducts)才是今天流动性泡沫问题的核心。这一市场的总和已经相当于世界GDP的7倍。借贷成本因此被人为降低,借贷需求也由此膨胀,成为今天流动性问题的关键。如果这一泡沫破灭,融资成本将大幅上升,从而触发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如果全球通货膨胀加速,将迫使各国央行以更快的速度升息。当银根紧缩达到某个临界点时,流动性不足就会成为泡沫破裂的导火索。正在破灭中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泡沫,暗示着目前的全球流动性泡沫很可能会在2008年终结,并以华尔街衍生品市场的崩溃为开端。
  衍生品繁荣滥觞
  流动性一词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流行语。对它的一个通俗理解是,有无数金钱正排着大队涌入金融市场。在华尔街,衡量流动性的指标就是短期内金融机构所能使用的货币。金融机构手中有多少钱可用来投资呢?这要看两方面因素:第一,最终投资者的投入(主要是家庭储蓄);第二,信用条件(借贷资金的难易程度)。
  第一个因素表现为上升的储蓄率。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就用“储蓄过剩”来解释过去数年中债券市场的低收益率。但是,储蓄过剩一说并不被广泛认可,特别是在学术界。IMF的数据似乎表明,过去五年中全球储蓄率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当然,全球的储蓄率很难判断。我的感觉是,在造成流行性泛滥方面,资金成本的下降比储蓄上升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跨国公司手中握有大把的现金,但它们把生产转移到了中国这样的低成本国家,产业外移减少了对资本的需求,造成它们的投资比过去少。部分而言,这比储蓄过剩更能解释全球流动性泛滥的现象。
  信用条件的变化可能比储蓄率的波动更重要。除了低收益率国债,本轮经济周期中的信用价差(creditspread)也低得异乎寻常。国债是最安全的资产,因为政府有税收作为履行债务的保证。由其他主体发行的债券,则根据不能履行债务的风险大小被评为若干等级。某一特定级别的债券和国债之间的利率差额被称作信用价差。对于非政府发行的债券的最高级为AAA,最低为BBB。任何低于BBB级的债券都可以被称做垃圾债。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垃圾债是不安全的。
  上世纪90年代,被穆迪评为AAA级的公司债收益率通常较美国国债高145个基点,最高为2002年10月时的327个基点。2007年1月,这一差距已缩小到仅65个基点。信用价差的缩小在低评级债券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这种风险溢价的缩小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美联储升息带来的紧缩效应。这也是PE(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可以在连续加息之后依然大发其财的原因所在。过去一个月中,这种风险溢价水平迅速回升,因为投资者开始担忧,由杠杆收购所驱动的公司债市场可能会面临和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一样的风险。
  本轮周期中,低得异乎寻常的信用价差主要是金融创新的结果。衍生品的发展使信用风险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被分散,这也怂恿了投资者去冒更大的风险。这本应是件好事,但绝大多数时候,风险分散都更接近于一种感觉而不是现实。很多衍生品的低流动性也导致它们被金融机构错误地定价,这些机构等于在故意误导投资者,其背后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骗局。
  风险溢价(riskpremium)是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投资者必须为包含了比国债更多风险的资产要求更高的回报。例如,如果BBB级债券成为坏账的概率为每年1%,投资者就会要求BBB级债的收益率比国债高出超过1%。不过,如果一个投资者投资100家公司的债券,而这些公司不履行债务的可能性又是不相关的,根据大数定理,他每年将因坏账遭受1%的损失。因此,他应该只对BBB级债要求高于国债1%的收益,这里并不存在风险溢价。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可能是经济学中惟一的“免费午餐”。
  衍生品市场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金融市场资产多元化需求的驱动。持有公司债的投资者可以在不买卖其债券的情况下,利用衍生品对冲债券无法兑付的风险。关于不良债券的期权市场迅速膨胀,而整个债券衍生品市场理论上已达到400万亿美元的规模,相当于全球GDP的七倍,或全球所有债券价值的三倍。这相当于每张债券平均被重新买卖了三次。
  无论风险是在表面上还是在实际上被对冲了,这些衍生品都刺激了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需求,并在总体上降低了市场的风险溢价。
  衍生品繁荣泡沫
  有几个因素表明,今天衍生品市场的繁荣是一个泡沫。首先,多数多元化配置都是不真实的。尽管公司间可能看似相互独立,但来自不同行业的公司间的盈利依然可能是相关的。这和经济周期有关。当经济变得不景气时,所有行业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对债券投资者而言,完全的风险多元化配置是不可能的。因此,风险溢价应当永远存在。
  其次,衍生品定价可能被扭曲。布莱克-斯科尔斯(Black…Scholes)公式是用来为期权定价的。过去五年中,期权市场的扩张变得无以复加,新品种层出不穷。通常,新出现的交易品种的可流动性并不高。这就违反了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有效的前提假设,即市场必须是可自由流通的、连贯的、随机的。多数公司债和资产证券化(ABS)的规模都很小。这时候期权的定价可能仅取决于个人的臆测。投资银行不遗余力地向投资者推介衍生品,有时它们甚至为此设立基金,用别人的钱去买这些产品。投资银行是这场衍生品泡沫中的“看得见的手”。
  更重要的一点是,金融欺骗可能也是推动此轮衍生品泡沫的部分因素。很多此类金融衍生品的买家都是小型对冲基金。因为这些产品流动性差,其价格在相当程度上是自我定价的。拥有这些产品的对冲基金可以人为操纵价格,并到投资人那里去邀功,它们还为自己的“良好业绩”给自己开出奖金支票。当然,这种价格泡沫也向其他领域扩张。很多对冲基金大量持有小公司的股票,随意操纵它们的股价,就像中国股市里的庄家一样。PE也会抬高处于它们投资组合中的公司的价格。由于它们所持有的公司通常没有上市,做高这些公司的价格甚至更容易。不过,它们面临的问题是,在把投资套现之前,它们不能给自己发奖金。
  金融欺骗催生了对债券衍生品的需求。这也可能成为推动衍生品泡沫的原因。随后,衍生品推动信贷需求,并导致全球信贷泡沫。这也播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当持有债券衍生品的基金出现流动性问题时,它们从“业绩良好”转眼就变成“资不抵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泡沫破裂可能殃及其他领域,甚至推倒整个信贷市场。
  目前,多数市场专家都在试图稳定市场,宣传次级抵押贷款仅是一个孤立的问题。我认为事实恰恰相反。次级抵押贷款只是泡沫的冰山一角。这一泡沫起源于金融机构向投资者兜售那些天书般难懂的金融衍生产品,又不断推高它们的价格。几年前我就参加过一个会议,出席的人分别来自对冲基金和它们的投资者。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