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金品典当师 >

第40章

金品典当师-第40章

小说: 金品典当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书不会是要考大学吧。
  “大哥你这瓷片怎么卖呀?”季凡一边随口问道,一边仔细地审视着地上摆放的瓷片。
  “你先挑,挑好了再说。”中年人头不抬眼不睁地说道。
  季凡耐着性子蹲下身很随意地这堆碎瓷中翻捡着,在一堆青瓷中一件清澈淡雅的青瓷映入季凡的眼帘。他细品之下鉴定出这是素有“夺得千峰翠色”之称的唐代越窑出品的青瓷碎片,季凡随手把它挑拣出来,这时一件天青色的碎片让季凡发生了浓厚地兴趣。
  这件碎片色呈天青色。胎质晶莹,透过色可以清晰无比地见到胎质上面精雕细刻的纹饰,瓷片非常轻薄。季凡仔细地审视了半天,却没看出它是出自哪个窑何时出产的瓷器碎片。
  青瓷是以铁为着色剂,以氧化为主要助熔剂地高温瓷器,它可以说是中国瓷器最早的颜色。始见于商代中期,历代均有烧造,是瓷器生产的主流产品。
  季凡在心里把各种青瓷的特征与眼前这件碎片相比较,他却发现这件碎片与其它青瓷品种不同,着实让季凡郁闷,奇怪这是什么样的青瓷上的碎片呢?他轻轻地用手敲击它时,它发出了特别明亮地声音。
  在好奇心的驱使用下,季凡装模作样地挑了几块青瓷碎片,连同这块不知出处的青瓷和那块越窑青瓷放在一起,向中年人问道:“老板,这几件瓷片卖多少钱?”
  中年人数了数一同六件青瓷碎片,他虎着脸一张口要了季凡六百块。
  一件碎片居然要一百块这也太贵了,季凡没想到这貌不惊人默不作声的老板可够黑的。
  “老板,这只是普通的青瓷碎片,你要的是不是有点太离谱了。”季凡随口说道。
  “老弟,我看也是个行家,你也清楚我这里的货绝对是地道正宗如假包换的真货,这条街上你再也找不出这么好的片子了。”中年人神色不变地说道。
  “真货是不假,不过这价有点高,二百块如何?”季凡问道。
  “不行,就六百块。”中年人摇着头坚持道。
  看来自己今天碰到一根劲只认死理的人了,季凡苦笑着说道:“老板,我出五百块总可以了吧。”
  “这还差不多。”状似有些书生气的老板脸上露出狡黠之色说道。
  季凡点过钱拿着那块不知出处的瓷片陷入了沉思,这到底是出自何处的青瓷呢?思索了半天他也不得其解,虽然自己认不出。但绝不代表别人不识货,于是他来到了天星阁向陈子。
  陈子奇接过碎瓷审视了半天,一脸郁闷地放下了这件碎片,“老弟,你这是从哪里淘来地东西呀!你还真别说还真把我给难住了。说起青瓷我也接触过不少,什么龙泉窑的粉青、梅子青。江西湖田窑的影青,但象这种碎片我倒是头一次见过。”
  季凡见他一副不得其解地样子不由好笑,“好了,想不出来就不要白费功夫了。我再去另请高明。”说着他一把从老陈手里抢过碎瓷。
  “嘿,你小子怎么门缝里看人把我看扁了呢!你现再给我点时间让我仔细看看,兴许能瞧出来是什么瓷片未必可知呢!”陈子奇好胜地说道。
  “得了您呢,省省吧。”季凡揣起碎瓷说道。
  “哎,别走啊,这都响午了你小子是不是安排我吃饭啊!”陈子奇冲着季凡喊道。
  出了天星阁季凡想了想决定找沈君山给鉴定一下,沈老爷子修复古瓷多年。见多识广他一定能鉴别出它的来历。
  “沈大公子,老爷子在吗?”季凡向沈光伟问道。
  “原来是季凡啊,你这个时候来是不是准备安排我吃饭呢!”沈光伟看了看表涎着脸说道。
  “我说沈大公子瞧你这点出息,想吃饭那还不容易,不过今天可不行,改天约个时间吧!”季凡微微一笑说道。
  “那我可记下了,你小子可欠我一顿饭。你等着我就去我家老爷子。”沈光伟进去不长时间和沈君山出来了。
  “沈老爷子多日不见,您老身体可好啊!”季凡向沈君山问候道。
  “是季凡啊,我听光伟说你这阵子可发了大财呀!”沈君山打趣地说道。
  “只是运气好捡了个漏。倒让您老见笑了。”季凡讪讪地回答道。
  “我看不光是运气好,你的眼力肯定也不错,神眼程这回倒是收了个好徒弟了。”沈君山说道:
  “我想请您老帮忙给鉴定一下这是出自何处的瓷器。”季凡随手递上那块碎瓷。
  “噢,让我来看看这是什么碎瓷居然是能难住我们神眼程地高徒。”沈君山打趣地说道,他接过碎瓷起初并没在意。可是当他审视之下脸色不由变得凝重起来,“光伟快给我拿个放大镜。”沈光伟闻言马上取来一支高度放大镜交给他,能让父亲这么重视的瓷器可并不多,沈光伟也饶有兴趣地凑在旁边仔细地观瞧着。
  “请恕老朽眼拙,这种天青色的青瓷我倒是从未见过,它与“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首的汝窑青瓷倒颇为相似,却又不尽相同,汝窑青瓷以“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地特点名闻于世,而此瓷色呈天青,胎质晶莹,胎体轻薄确是少见。你再去找你师父给鉴定一下吧!他号称神眼程,眼力过人,阅历丰富,也许他能鉴别出来。”沈君山一脸黯然地将碎瓷交给了季凡,“记住,如果老程鉴定出这是什么瓷器,你小子别忘了早点告诉我,让我也长长见识。”
  “这您就放心吧,到时候有了结果,我一定第一个告诉您老。”季凡冲着沈君山说道。
  出了古玩街,季凡开着车来到了附近一家较大的水果店,头两天他到周云龙家里的时候,他无意中听到周老太太说起想吃桃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当时就住在了心上,今天星期天正好有时间,于是季凡特地到水果店,指着货架上的鲜桃对服务员说道:“麻烦你称五斤桃子,然后再帮我挑选几样老年人喜欢吃的水果。”
  服务员帮他选了香蕉、桃子、鸭梨等几样水果,装了满满一兜,季凡付过钱开车来到大黑山镇。
  “季凡来了。”周云龙望着他责备道:“你这孩子来就来,干嘛还买这么多东西。”
  “我头两天听到大娘想吃水果,正好顺道我就买了点。”季凡说道。
  “这孩子倒是个有心人,我当时也只是随顺说说,你还真当回事了。”周老太太高兴地说道,“你来得正好,我们今天包饺子,你也在这儿吃点。”
  “包饺子好啊,看来我还真有口头福啊!”季凡说着到厨房洗了手,“这饺子还是自已包的吃起来更香,我也来帮你们包,这赶面饼我最拿手了。”
  “不用你伸手,马上就好了。”周云龙拦阻道,见季凡赶面饼倒是有模有样,不住地夸奖道:“现在年轻人能够象你这样会做饭的,倒是不多了。”
  “我这也是硬憋出来,不瞒你们二老以前我不象现在条件这么好,那时候自己一个人在外面租着三十来平米地房子,生活特别困难,为了省钱每天都是自己在家里做着吃,做饭的本事就是那个时候练出来的。”季凡说道。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你一个人出门在外也挺不容易的。你要是不嫌弃以后就把这里当成你的家吧!”周云龙通过这些时间和季凡接触后,知道他是个诚实厚道之人,而且人比较细心知疼知热,于是想了想说道。
  这时,季凡的手机响了,他对二老说道:“对不起,我出去接个电话。”他来到外面接通电话,电话里传来程汉章地声音:“季凡哪,你小子在哪呢?”
  “师父我在大黑山镇周大爷家里呢,您找我有事吗?”
  “你师母今天回去了,我一个人在家里闷得慌,你要是没事的话就过来陪我下盘棋。”程汉章说道。
  “好啊,师父这个时候你还没吃的吧?我去买点菜这就过去。”季凡心想正好可以找师父鉴定一下那件碎瓷地来历。
u悠書擝 uUTxT.cOM 荃汶子版粤渎

淘尽黄沙始见金 第七十八章 神秘的柴窑瓷皇 字数:4751
  凡谢绝了周云龙老两口,离开大黑山镇到集贸市场里堆鱼肉和蔬菜来到了程汉章的家中。
  “你小子跟我还这么客气,快进来下次不许再这样了。”程汉章看见季凡手里拎着的一大堆东西装着生气的样子说道。
  “师父,我今天给你露一手,让您品尝一下徒弟的厨艺如何?”季凡冲着程汉章说道。
  “噢,你还会烧菜,我倒要拭目以待瞧瞧你的真本事,我的口味可是很高的。”程汉章笑着说道。
  季凡到厨房里一阵忙活,一会儿功夫儿四道精致的菜肴上桌了,程汉章过来一边瞧,一边说道:。狗肉、麻辣豆腐、居然还有道黄辣钉汤,嗯,这味道闻着不错,也不过吃起来怎么样?”
  “师父您品尝品尝。”季凡微笑着说道,“原来这鱼叫黄辣钉,我们那里管它叫石牙子。我家临近江边,吃鱼非常方便,因此对于做鱼都非常在行。我这是按照家乡的做法烧制的,也不知合不合您的口味。”季凡说道。
  “不错,咸淡可口,尤其这道黄辣钉的味道让我想起了过去的时光。”程汉章兴奋地说道,“小时候我家那里由于地理位置僻远,森林覆盖率高,山间的水质保持得非常纯净,因此这出产的黄辣钉的品质远远超过繁华之地的污水鱼。
  那时城外有条护城河,宽阔的河水清澈见底,站在河边一望。但见水面上鱼虾成群,于是我就和一些同龄的孩子趁着家长不备,每人手执一条钢筋鞭下河鞭鱼,河里地鱼多的是,往往一鞭下去,就有数条河鱼肚皮朝天。说起来好笑。有一次我正鞭得起劲,突然感到小腿强烈疼痛,抬腿一看,腿上也不知什么东西给咬了个小口子。血流不止。于是哭着回到家中,在挨了老爸一顿训斥后,方才知道是被黄辣钉咬的。打那以后我再也不敢下河鞭鱼了。
  那个时候,小鱼几乎不上桌。有一次到别人家里做客,中午吃饭时,人家端来一碗汤,我喝了一口。只感觉那味道浓而不腻,直从嘴里钻进胃里,再从胃里冲上鼻子,一下子把我的馋劲给调动上来,喝了二大碗汤,问了主人才知道这是用黄辣钉做的汤。从此我就把对黄辣钉的畏惧变成了垂涎,那种鲜美无穷地味道至今让我难以忘怀。”两人边吃边聊。随着一大盆黄辣钉下了底,这才放下碗筷。
  吃过饭程汉章就有些迫不及待地摆好棋盘准备操练,此时。季凡面带笑容对他说道:“师父别忙,我有样东西你一定非常感兴趣。”说完他掏出那件青瓷碎片递给程汉章。
  程汉章接过后审视半天不禁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中,“这件碎片为我平生首次见到,但奇怪的是总有种似曾相识而又熟悉的感觉,这种特殊的韵味我感觉仿佛在哪里见过。”思索了半天他恍然大悟地说道:“我想起在哪里见过了。”
  说着他手拿着碎片走进了书房。过了不长时间他手捧着一本纸张泛黄有些残破地线装古籍不无兴奋地喊道:“找到了,我终于知道这碎片是出自什么瓷器上的了?”
  “师父您快说这是什么瓷器。”季凡急切地追问道。
  “这个我先不告诉你,你知道在中国古瓷中哪一种最为珍贵吗?”程汉章反问道。
  “最珍贵的古瓷?我想不会是素有瓷中君子之称的元青花吧?”季凡回答道。
  “不对。”
  “那么就是紫口铁足的宋哥窑。”
  “也不是。”
  “似玉、非玉而胜似玉的宋汝瓷、彩瓷皇后琅彩、黄金有价钧无价的宋钧瓷、争奇斗艳地明斗彩、有东方明珠美称的清粉彩”,最后季凡如数家珍,最后连唐三彩都上来了,程汉章见他越猜越离谱,实在猜不出了,于是他笑着对一脸疑惑的季凡说道:“算了,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刚才你说的那些瓷器也堪称珍贵,但是它们毕竟还有保存完整的瓷器留存于世,而且它的窑址也为大家所熟知。可是在中国历代瓷器史上,却曾经存在一种瓷器,我们不但没有找到它的窑址,就连一件完整地瓷器都没有流传下来。”
  “居然会有这种瓷器,那是什么瓷器这么神秘呀?”季凡兴奋问道,他在心里已隐约猜测到师父即将说的那种瓷器可能与自己淘来的这件碎瓷有关。
  “那你一定知道中国古代五大瓷窑是哪几个吧?”程汉章问道。
  “不是汝、钧、官、哥、定吗?”季凡有些奇怪地回答道。
  “雨过天晴运送破外,者般颜色作将来。这句古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帝王对这种瓷器地形象而又生动的描述。”程汉章说道:“他就是五代后周的世宗柴荣,这种瓷器就是他的御窑,人们管它叫柴窑。其实最早的中国古代五大瓷窑有‘柴、汝、官、哥、定’的排名,但是在随后长达1000多年地岁月中,因后人无缘得。+。其名窑之首的位置。”程汉章说道。
  “柴窑我在《说瓷》里曾见过对它的记载,可是对它描述的内容极少,几乎是一笔带过。”季凡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