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青年村支书 >

第12章

青年村支书-第12章

小说: 青年村支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东头水库堰上集合,都去水库堰上集合。
第十九章 男女一起上
  我们村两个陡坡。一个在水库上面,另一个在下面。而中间的就是水库堰。
  听到父亲的喊话,村里老少爷们开始行动了。
  我在下街小路上悠闲着走着,这时路边一户人家走出来一位二十五岁左右的青年。青年姓刘,叫刘伟,家中排行老三。
  刘伟扛着一个很尖的镐头,看样子少说也有十多斤,他笑着看着我说:“文文也下去啊!这一别好几年我都不敢认你了。”说着呵呵的笑了起来。
  他我一点也不感到陌生,以前没进部队时经常去我家串门打牌。
  我微微一笑,走到他跟前礼貌性的掏出香烟,说道:“村里老爷们都去俺可不能落下,在说了俺承包的水库俺还没正眼看上一眼呢。”
  他看着我手中的白将军,一愣,笑着接了过去,夸赞道:“小子行啊!昨天去赶集没去开会。回来听说你把水库承包了,当时我还挺意外的。”
  我们一边走着一边聊着这些年来村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当然部队上的事情我也跟他说了不老少。当他听到我退伍时给了五万块钱的补贴时他差一点掉到沟里。
  悔恨着说道:“早知道这样我也去当兵啊!”
  渐渐的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多,反正能出力的老爷们都出来了。
  下街东头就是一道陡坡,陡坡两道路,一道通下街,一道直通北岭。渐渐的人们越来越多,每个人都扛着镐头铁锹,到有一副移山填海之势。
  看到很多人我都感觉有些陌生,毕竟五年多没见了。
  在说农村人变化可不想城里人,有的一年不见在路上都会认不出。
  这是为什么?因为农村人的环境,不说别的,就说夏天下地干活,这一个夏天就能让人晒得掉一层皮。
  这也是农村人看上去十分显老的原因。
  不知道水库建成时就是这个样子,还是后来人们又改建的。
  其实大坝有两千多米长,中间却有一个缺口,缺口处也就是通往我们村的唯一道路,而且这条路周围除了桥上左右有水之外两边都是荒地。
  小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大海,但在我幼小的心里眼前的大坝就是海。
  一百多人密密麻麻的聚集在大坝之上,寒风呼啸而过,让人们不仅紧了紧胸前的衣服。
  这时人群中不知是谁嘟囔了一句:“这才刚入冬就这么冷,那到以后还了得。”
  顿时人群中传来对老天的不满,视乎实在责怪老天不应这么冷。
  父亲骑着我上学时骑得老泰山牌自行车在坡上下来。
  这辆自行车有多少年头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爷爷当初任村长时就骑着它开会,之后传给我父亲,然后父亲传给了我。
  车子很高,我骑在上面双脚勉强着地。车子没有手刹,乃是如今已经见不到的脚刹。向后一道就是刹车,骑着感觉特别轻松。
  父亲走到人群中,拿下车子后面捆着的铁锹在大坝上大声说道:“乡亲们,咱们现在就先把路面整理一下。把坑洼的地方稍微填平一下,争取能够通车。这样以来咱外面购买的石料之类的东西也能进来了。这样吧,先沿着两个陡坡开始。慢慢来,一天不行两天,两天不行三天。”
  我跟着大军开始了行动,每个人都很卖力,没有人喊一声累。
  镐头与石头的撞击声,铁锹与土壤“噌!”“噌!”的摩擦声不绝于耳。
  一百多人,很快水库下面的那条上千米的陡坡修理了一半。
  所有人原地休息,有的抽着烟,有的在路边点火取暖。没有一人有怨言,每个人都干的很卖力。
  此刻天已经快要两点,只见大坝里面传来阵阵妇女的嬉笑声,随后一群人手抬大锅,有的端着几个框子。反正一大群人手中都拿着东西。
  这时男爷们口中不知谁大声嬉笑道:“你看这些老娘们,就是离不开老爷们,这才一会没见就想了。你说想就想呗,还拿着东西来。”
  方振,俺彭家的,三十三岁,身高一米八左右,一个典型的大汉。他可是村里最没正经的人,经常嘻嘻闹闹。可能是嘴会聊人家也找到个媳妇,而且长得还不赖。
  人们听到这句话哈哈大笑,这时上面渐渐来到跟前的妇女不知谁大声咋呼了一声道:“也不知道谁离不开谁,不要整天晚上抱着俺们女人睡啊?有能耐你们去猪圈抱着老母猪,俺们不吃醋。”说着女人们也毫不顾忌的大笑一团。
  走进一看,这些妇女手中拿着的都是吃的,乱七八糟什么吃的都有,煎饼,还有自己磨面做的馒头。
  方振又没有正经的大喊一声:“有能耐让俺们饿着,反正饿在俺身痛在你们心。”
  说着男女都哈哈大笑起来。
  看着眼前这群勤劳的人们,我不仅想到村里致富真有那么远吗?
  吃过饭,妇女们把老爷们吃过的家伙事全部收好陆陆续续回到村里。
  老爷们又是卖命的修着路。
  转眼地上那块尖尖的石头被撬起丢到路边,地上那处大坑也被人用土填满。
  转眼天色变暗了许多,人们纷纷收起手中的家伙事。
  父亲大声说道:“还有一小段这道陡坡就算弄好了,等明天一大早咱们早早集合,明天我也不用喇叭喊了,大家自觉过来,争取早饭前就弄好。大家都回家搂着老娘们睡觉去吧。”说着竟然哈哈大笑起来。
  我不仅笑着摇摇头,父亲在我心中一直就是一个严肃高大的形象,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父亲如此这般。
  父亲推着自行车,把镐头和铁锹牢牢的捆住上面,我们父子二人走到水库堰上。
  村里人已经都回家了,我站在水库上的桥上。
  水库被这一座桥隔开了,西面的水库比起东面的小很多,相对水位也很浅。据说深的地方有五六米。东面当然不同,深的地方有十几米之多。
  寒风呼呼的吹着,让我不禁有了一丝凉意……
  父亲推着车子关心着说道:“这都累了一天了,赶紧回家休息吧。”
  我微微一笑,道:“没事。我在想怎么搞这片水库。”
  父亲把车子靠着路边,左右看了一眼,说道:“有头绪了?”
  我微微点了一下头,正色说道:“网箱养鱼咱要搞,别的也要搞。”
  父亲眉头一皱,脸上更是显出了丝丝皱纹,有些不解的看着我道:“别的?除了养鱼还能搞什么?”
  我点点头,说道:“专门弄一个钓鱼的场所,让喜欢钓鱼的人来垂钓。”然后我比划了一下大坝周围的一边空地,说道:“咱们完全可以在那个地方搞几个亭子,一来让人们休息。二来可以用来在那里进餐。”
  父亲看着我,脸上露出了质疑之色。他越听越是不解,咱们还搞到进餐了?父亲不解着说:“养鱼就养鱼,怎么还搞到吃饭上来了。”
  听到父亲这么说,我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道:“等路修好之后想必会有很多人来咱们这里钓鱼,然后我们修建几处亭子让钓鱼的人们吃饭。而且是正宗农家菜,我想这样一定会吸引人的。”
  父亲点点头,随后一言不语思量着我说的话。随后说道:“你所说的农家菜是指什么?”
  我微微一笑,想起了部队退伍时回来的路途中遇到的一些农家菜饭店忙碌的景象,说道:“农家菜当然就是咱们农村人才吃到的东西,比如野菜之类的。这种东西虽然咱们不喜欢,但是不排除城里人不喜欢。而且这种菜的价格还很高呢。”
  “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人会吃野菜?”说着父亲摇摇头推起自行车向家里走去。
第二十章 通车喽
  连续几天,村里所有老爷们都拼命干活。
  水库堰下面的陡坡在第二天一早就已经修的差不多了。之后水库堰上面的陡坡却花了十多天的努力这才勉强能够通车。
  时间已经进入了腊月,天也变得越加寒冷。
  人们在水库堰上焦急着等待着今天老运送货物的车辆。
  父亲早在前天就已经告知了刘虎让他今天派人把石料送到我们村。
  只见远处颠簸的道路上一行驶来十多辆大型拖拉机,路上更是弥漫着漫天黄沙。
  村里人老早就迎了上去。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我细细数了一下,总共是十二辆拖拉机。
  前面六辆拉着满车的小石子,后面六辆车都是装了整车的沙子。
  车子在第一个陡坡前缓缓前进,父亲挥挥手适宜停下。车子相继停下,只见车上一个中年人把头伸出窗外说道:“你就是彭书记吧,你说把货卸在什么地方?”
  之后父亲让他们把货相隔五六十米卸下一车。虽然如此第一个陡坡还需要十几车的货物,这些人只好掉头回去继续拉货。
  陡坡是黄泥路,如果防止被雨水冲刷就必须要把沙子和石子混合,这样既能防止沙子的流失,而且还能使得道路在雨天不在泥泞。
  人们把卸下的石子用铁锹摊平扑在路上,之后又在上面撒了一层的沙子。路基本上也就修好了。
  渐渐的下坡的路已经修的差不多了,之后就是水库上方那条几千米长的大陡坡。这条路比下面那条更麻烦。
  单单是拉货的车好几次都差一点上不来。幸好村里人多,一起使劲才推了上来。没有人计算用掉了多少车的石子,也没有计算用掉多少车沙子。人们只知道路快要修好了。
  半个月的艰苦共进,进村的两个陡坡已经修好了。
  村民们高兴的在村头看着困扰了人们多年的这条路。
  修完两个陡坡,之后就是十多里的山路,幸好这条山路是条近乎于直线的道路,所以修起来也不是太麻烦。修路总共花掉了两万多块钱,后面还剩余的几千然后又把水库上面的那座石桥从新修理的一下,在四周架起了数十根水泥团,而且把桥又加长加宽了许多。看上去更加牢固。
  我想如果没有刘虎的帮忙这条路修好少说也要七八万,单单这条路消耗的石子就是几百车,而且沙子更多。他给我们的便宜那真是老了去了。
  单单镇上帮忙他就便宜了一半,当然听说是俺们村又以我的面子减免了另一半。这样忙碌了几天他根本一分钱没挣到,相反还赔了油钱。这令我内疚不小。
  时间2002年农历十二月24。
  城前镇一年一度的大集,周围几十里的人们都会光临。热闹程度不言而喻。
  村口已经聚齐了所有人,兴高采烈的看着眼前的道路。
  父亲朗声说道:“乡亲们,路咱已经修的差不多了。只需要以后等咱们有了钱在上面铺上沥青就可以了。今天是村里通车的第一天,所以按照咱们这里的风俗鞭炮是不能少的。”说着向我点点头。
  我早已经让刘虎帮我买回了两挂鞭炮。这两挂鞭炮足足花掉了两百多块,可谓是浪费颇深。
  我们不是买的那种牛皮纸做的鞭炮,而是买的大地红。
  虽然牛皮纸做的很响,但一挂也就几十个鞭炮。不像大地红一样一挂十多米,更是上万个,那响起了据对是一刻也不停。
  我把两挂鞭炮挂在村口的槐树上,然后来回缠了几圈。
  此刻村里那所还仅有十多个学校的学生也彻底放了假,十多个小孩瞎闹着跑到我跟前。
  不过刚到我身前就被自己的父母带到自己身边,生怕鞭炮弄伤了自己的孩子。
  我点燃香烟,抽了一口,当烟头燃的正猛快速的与鞭炮的火线连在一起,顿时火线燃起丝丝火光。
  我二话没说,赶紧又点燃了另一挂鞭炮。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
  农村和城市的区别在此就能够看的出来,城里都是禁止鸣放烟花爆竹,而农村不同,农村没有什么相关规定。你如果有钱你就是连续放一天都没有来找你麻烦。当然这是在不影响村里人休息时,否则村里面会有很多人说你是烧包(有钱没地方花的意思。)
  小孩们都堵上了耳朵在一旁观看着。村民们不同,他们满脸笑意着看着鞭炮一点点消耗殆尽。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根本无法代替他们心中的欣喜。
  从这一刻起,石山沟能够通车了。从这一刻起,石山沟将打破与外界的束缚。从这一刻起,他们不必为辛苦种下的庄稼没地方销售而困惑。从这一刻起,石山沟也能真正步入小康生活。
  村民眼眶闪烁着晶莹的泪花,为这一刻感到振奋。
  鞭炮已经燃烧过,地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鞭炮燃烧过留下的碎纸。当然这其中也难免一些没有响的鞭炮,我们这里俗称哑炮。
  几个小孩看着鞭炮已经燃烧过,纷纷跑到树下寻找没有燃烧掉的鞭炮。当然我们小的时候也经常干这种事情。大年初二上坟的时候更是满地寻找哑炮。就是因为好玩,所以也难免受到伤害。我记得我最严重的是找到了一个正在慢慢燃烧的鞭炮,刚拿到手中就爆炸了。伤倒不是很重,就是两手指被炸得肿了好几天。
  父亲看着已经修好的陡坡,满脸笑意,大声道:“今天腊月二十三,年集。大家伙今天都可以骑着自行车去赶集了。起码不用为道难走而费心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