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之迟迟迎春暖 >

第17章

红楼之迟迟迎春暖-第17章

小说: 红楼之迟迟迎春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珩哥儿,既然向老太太请安过了,不如去见见两位舅老爷吧,待会儿父亲也会接你妹妹过去辞行。”林如海抬手摸摸林珩的头,温柔的动作适时地安抚住了林珩的心。

    “是,儿子就在舅老爷那里等父亲。”林珩乖巧地点头应道。

    林珩又向贾母拱手行了一礼,然后匆匆走出房门,从进门到出去,林珩未曾转头看过探春与惜春一眼,更未把目光放在几个丫鬟身上,林如海心底对此表示非常满意。

    “林姑老爷难得回京一趟,不如留住几日,也好和玉丫头叙一叙天伦之乐。”贾母一开口就有意打消林如海想带林黛玉离开的念头。

    不过林如海怎可能同意让女儿继续住在这里?尤其是他早知道林黛玉在荣国公府里的处境,莫说林黛玉幸甚有她舅母表姐护着,不曾如贾母所愿地和贾宝玉同住一处,可是照眼前的情况来看,只怕天天照面仍是免不了的。

    “林姑老爷要带林妹妹走?为什么呢?她在这里不是住得好好的?我们天天都能见上几回,要是她离开的话,还能常常见面吗?她能像云妹妹那样时时来住几日吗?”贾宝玉虽然对林黛玉因着地缘之隔,已不似原著中的在意,可是听到家里有女孩儿要离开,心里还是有不高兴的情绪。

    “自然是可以的,还要让她陪宝玉多玩耍呢,”贾母慈爱地哄了贾宝玉几句后,又沉着脸对林如海说道:“我刚见那孩子也没什么出色的地方,真不知道姑老爷怎么想的,好端端地叫一个外人来分了玉丫头的宠爱,别的事我不好说,可是断不能见玉丫头受到半点委屈。”

    “老太太这话可就错了,我虽认了嗣子,玉儿也不过多个哥哥疼她,哪里有什么分宠之事?再说,珩哥儿如今可不是什么外人,他是我林海的儿子。”林如海淡淡地反驳道。

    贾母不置可否地开口想要说什么,却听得门外小丫鬟喊着:林姑娘来了,她不得不把欲出口的话又收了回去。

    “父亲!”林黛玉一进门看到许久未见的林如海,也顾不得向贾母行礼,笑盈盈地飞奔到林如海怀里。

    “玉儿,两年不见,妳长大了不少。”林如海见到女儿面色红润,身量也比两年前还拔高不少,深感大慰之余,又忍不住心酸地摸摸女儿的头。

    “当然啦,女儿都那么久没看到父亲,自然是长大的…只是父亲您也多了不少白头发…。”林黛玉看着父亲比记忆略显苍老的面容,顿时泪水倾泻而下。

    “乖,别哭了,父亲再怎么样也还能看着妳长大,看着妳嫁人呢。”林如海慨然地安慰女儿。

    “老太太,要不还是让林妹妹陪林姑老爷几天吧,等林姑老爷回去了,咱们再接林妹妹回来住。”贾宝玉见着林如海父女俩抱头痛哭的模样,立时就心软了。

    “可是…。”贾母自然也知道她没立场阻止林如海带林黛玉回去,又担心林黛玉一旦离开,她和贾宝玉本来就没半点苗头的事更不可能了,才会觉得万分为难。

    “老太太,玉儿能陪父亲的时日是一天少过一天,父亲虽有了哥哥尽孝跟前,然而哥哥是哥哥,玉儿是玉儿,又怎么能完全相同?”林黛玉连忙跪到贾母面前,哭着央求道。

    “这!好吧,好吧!反正妳父亲还是可能外放,到时候再接妳回来住也不迟。”贾母只能胡乱地应下了,实际上,她哪里能肯定林如海是外放还是留京?

    “谢谢老太太!”林黛玉欣喜地磕头谢道。

    贾母见林黛玉一副巴不得早早和父亲离开的模样,林如海也没有与贾母浪费时间继续套近乎的意思,便只能眼睁睁看着两人向她道别离去。

 第二十二章 会面

    林如海带着林黛玉离开贾母院之后,即吩咐随侍的小厮去打听着林珩尚在贾政书房里,又叫林黛玉先回住处打点行李,他自己则转去贾政的书房同贾政叙了一会儿旧,然后才带着林珩离开荣国公府,转到贾赦院临街的那道黑油大门去。

    林如海刚一跨过大门,贾赦早已闻讯前来亲迎,两人笑语晏晏地进了贾赦外书房,贾赦还不忘命人叫贾琏赶紧前来拜见林姑老爷。

    林如海以往也见过贾琏的,只是那时候的贾琏在他眼中还算个孩子,谁知转眼已然娶妻生子,又见贾琏举手投足间颇知进退,学识谈吐虽不如早逝的贾珠,却比刚刚所见到的贾宝玉好上许多,心想大舅子家的孩子果然还是端正些,便是他真有心提拔一二,也不至于落人口舌。

    林如海暗暗点头之后,又寻思道:玉儿素来最常提及的就是与她同住在一处的二姐姐,虽说那丫头年岁不小,不过他是做长辈的人,便是见见晚辈一面倒也无妨。

    “大舅兄如今膝下一儿一女俱是优秀的,想来日后必然厚福绵延,玉儿常在家书中提起二姑娘对她的照顾,今日既然来了,不知可否也见见二姑娘?”林如海坦然笑道。

    “这…姑老爷既是开口了,我也不好拒绝,不过在这里见面却不怎么方便,因着那丫头从不到我这里来的,便有什么事要交代也是叫夫人过去,姑老爷若想想见她,还得请你移驾到正院去,我让夫人领她出来。”贾赦心中略一迟疑,想着既是长辈要见晚辈,又有他和夫人在一旁,应是无甚要紧,便也点头同意了。

    贾赦先叫人去请了邢夫人和贾迎春到正堂见客,然后才和贾琏一块儿陪着林如海去正院厅堂喝茶。

    贾迎春正在林黛玉房里陪着林黛玉打点将要带回林家的东西,乍听邢夫人院里的婆子来说林如海想见见她,心里颇有些讶异。

    林黛玉却是有些明了地笑道:“父亲一定是想着这两年来,总见我在信中说些琐事,只晓得妳平日教导我许多学问,却是从没见过妳,所以才想着趁机见妳一面吧。”

    “噢…既然长辈相请,我也不能够失礼,周嬷嬷和司棋陪我一起去吧,妳们继续帮林妹妹打点行李。”贾迎春点头认同了林黛玉的话,毕竟身为长辈提出这种要求并不算太失礼,邢夫人又特地派婆子过来请她,显然也认为有必要让她拜见一下林如海这位姑老爷,于是匆匆地吩咐了几句,便去了正堂。

    贾迎春移步进了正堂,得体地向几位长辈行礼,然后退到邢夫人身边,看似安份的模样,却又不忘偷偷抬眼打量着林如海,贾迎春对林如海的第一印象是林如海虽已年过半百,且在官场上拼斗多年,但仍未失文人雅士专有的温润气质,只是从他略显苍白的脸色看上去,这两年还是亏了些身子的感觉,不过只是人还活着,贾迎春觉得对林黛玉来说已然幸事,两眼一溜又往林如海身边望去,一个看似十岁大小的男孩子彷佛也带着些许的好奇心,悄悄地往这里看过来,她心想道这个娃儿应该就是林如海认下的嗣子,林黛玉的哥哥了吧?

    果然就见林如海把林珩推到跟前,令他也与贾迎春互相见了礼,还让两人序了表兄妹的名份。

    “今日初见玉儿时,但看她气色红润,心情愉悦,便知玉儿这两年有大舅太太和二姑娘费心照顾,方使她消解了失恃之痛,更在礼仪规矩上得到妥当的教导,如海在此感激不尽。”林如海见得贾迎春亦是一副端庄娴静、进退有度,站立于长辈身后,虽尚保有孩童般的娇气,可又不失规矩气度,心中甚是喜爱,觉得女儿在荣国公府里能得此益友,哪须担心她会轻薄无行?

    “林姑老爷客气了,我们都很喜欢玉丫头呢,可怜你们父女已许久未见,玉丫头平日虽然不说,但还知道孩子总是希望能够待在父母身边,姑奶奶是个命薄的,却也有福气的,我昔日与她相处时日无多,却常听到老太太提起她的好,如今又能替姑奶奶尽点心意,我心里也是极欣慰的。”邢夫人的笑容中又似乎夹带着缅怀之意,语带惆怅地说道。

    “敏儿…是个好的,我有幸与她结发十多年,可惜她一心为我,我竟是留不住她…。”林如海神色低落地叹道。

    邢夫人本无意引起林如海的伤感,只是一时口快,使得气氛顿时冷凝,不多久还是贾赦故作不快地道:“今日也算姑老爷和玉丫头父女团聚的好日子,说这些做什么呢?”

    “说的也是,哎!不知道玉丫头准备好了没有,虽说如今林姑老爷也在京中,不过要搬东西回去也要费点功夫,还是别在这儿磨蹭了,想必姑老爷来时定没想到小姑娘家家的东西会有不少,我叫人再去套辆车子,等等送林姑老爷和玉丫头回去。”邢夫人一边说着一边起身往外走去。

    贾迎春见邢夫人要走,她也自觉不好再待着,匆匆向贾赦行礼作别后,又对林如海和林珩说道:“林姑老爷和林家表哥先在此稍等,我去帮忙看看林妹妹准备好了没有。”

    “去吧,往后在我们跟前尽可不必太多礼数。”林如海笑盈盈地点头应道。

    贾迎春又笑着行了一礼,便快步地往外走去,留下林如海、贾赦两对父子在那里闲话家常。

    午时将近,林如海辞谢过贾赦的留膳之意后,便带着林珩和林黛玉离去,林黛玉听着贾迎春的话,几乎把东西搬走了大半,紫鹃与陈嬷嬷自是也要一同回去,贾迎春站在院门目送她们几人离开,心里有些怅然,她知道林黛玉的命运已经有所改变,林如海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好女儿的一切,可是自己呢?自己的未来又该往哪里去?

    林如海一家三人团圆之后,自是和乐融融地过着日子,林珩初见林黛玉之时,他心底净是欢喜之情,总觉得这样娇美可人的妹妹,难怪父亲要日日担心不已,只是从未与林黛玉相处过的他,又忍不住害怕林黛玉会排斥他这个半路插进这个家的哥哥,幸而林黛玉早在贾家时,就已受到贾迎春和两位嬷嬷的细心开解,自也是愿意诚心接受林珩的。

    这对半路结缘的兄妹,虽说一开始难免都有些陌生疏离,不过因着他们都愿意用真心去关怀对方,包容对方,不过半年光阴,这两人就越发像对真正的兄妹那般,对彼此亦能付出几分敬重和信任。

    虽说贾迎春一个月未必能见到林黛玉一面,但是林黛玉却时常派婆子送来好吃好玩的给荣国公府的姐妹们,因此贾迎春倒是依旧会知道林黛玉的近况,还知道林珩已经开始闭门苦读,专心准备来年的府试了。

    林如海也未被闲置太久,七月刚过,皇上就下旨命林如海擢升户部尚书兼太子少傅,并且即日上任。

    只是皇上虽已有三子,却未曾打算立谁为太子,如今林如海竟被任命太子少傅一职,此举颇有些耐人寻味之意。

    贾迎春总算也发挥她唯有的一分政治理解能力,琢磨着皇帝是不是已经在打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给他三个儿子?

    贾迎春从周嬷嬷口中得知,皇上的三个儿子年纪极为相近,大皇子司徒启十四岁,生母为甄淑妃,二皇子司徒睿十三岁,生母为萧昭媛,三皇子司徒旭只比二皇子小几个月,同为十三岁,生母是王婕妤,另有两位公主,分别为吴贵妃及周贵人所出。

    “那个甄淑妃就是出身江南甄家的吗?居然能比皇后先生下皇长子,果然很有本事呢。”贾迎春摇着一双小腿,状似无意地感叹道。

    “皇后娘娘虽多年无所出,不过皇上仍然最敬重她,之前还提过想把三皇子继于皇后娘娘名下,可惜娘娘不但拒绝了,更把原本只是贵人的王氏提到婕妤的份位。”周嬷嬷又说道。

    “那是当然啦,儿子再好也是别人的呀,谁知道会不会日后养出一条白眼狼?况且将来无论哪个皇子继位,皇后娘娘都是板上钉钉的皇太后,哪怕皇帝的生母也不能越过她去,不是吗?”贾迎春倒是可以略略理解皇后娘娘的想法,只要娘家没有什么大罪恶,自然没有任何人事物能够撼动她的地位,她又何苦去抢人家的孩子,白白替自己添几个莫须有的敌人呢?

    “这话倒是在理,皇后娘娘一向是个明白人,原先早些年也有过两个孩子,可惜没缘份留下,之后的皇后娘娘便索性不再强求子嗣了,只没想到因为如此反叫皇上对她心生愧疚,越发敬重,就连别人眼中最受宠爱的甄淑妃也不敢在皇后娘娘面前放肆。”周嬷嬷认同地点头附和道。

    “嗯…不过没想到几位皇子年纪都这么大啦,皇后娘娘突然提起选秀,该不会也有替他们物色人选的意思吧?”贾迎春突然又想到什么似地扳着手指头,说道。

    “谁知道呢?不过那种赌局难测结果,我以为咱们还是别掺合的好。”周嬷嬷倒是一时未曾细想,如今听得贾迎春提起,她才禁不住思索了一下,只是最后认为这种事不值得她们拿一辈子去赌,况且在她想来,贾迎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