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之凤栖梧 >

第90章

红楼之凤栖梧-第90章

小说: 红楼之凤栖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上一句:“这字写的浑似林爱卿,风骨章法都有相似。不过我记得他只有一个女儿,并无子嗣啊?”主考官是尚书李甫,正是李卿梅的父亲,他查看了一眼卷子的名头,方回道:“回陛下,此人乃是苏州人士名林远志,年十八,是故去的林如海林大人的嗣子。”水曜点了点头道:“怪不得我觉得这文章似曾见过。想当年朕见林卿文笔卓然,又是一副翩翩公子的好相貌,遂亲点了他做探花郎,鲜衣怒马何等风*流人物,如今却英年早逝了,唉……”李甫忙劝道:“陛下还请宽心,痛失栋梁虽是可惜,但如今江山代有才人出,这林远志也算继承了他父亲的才干来辅佐陛下了。”水曜点点头道:“如此,李爱卿认为朕再点他做探花郎可好?也算全了他父亲的一片忠心。”李甫躬身道:“臣惶恐,这选臣之事还是陛下做主的好,不过恕臣不敬说句玩笑话,这林远志虽是林大人的嗣子,相貌却朴实硬朗的很,不及当年林大人多矣。”水曜哈哈大笑,“原来李爱卿也是以貌取人的,罢了,容朕再好好琢磨一番吧。”李甫躬身要退,却又听水曜唤道:“那林家的孤女如今去了哪里?”李甫知是在问黛玉,忙回道:“先是养在贾家的荣国府内,最近听说他家有一衔玉而生的小儿屡次冲撞,遂被林远志带了出去,现在正住在她义父正薇舍人王忠家中。”

水曜哼了一声,“贾家如今也猖狂惯了,前不久还有人上折子参他们家逼伤人命,现在又欺辱一个孤女。哪里配做勋贵人家?贾代化养的几个儿子竟没一个成器的。”李甫忙应道:“若说句公道话,他们府上确实出了几个不肖的人物。那林家在苏州可是有名的高门大户,林大人又只剩了那一个女儿,多少家产都给她做了嫁妆。谁知那日我听小女唠叨了几句,说那姑娘从贾府出来是净身出户的,身边连些值钱的物事都没有。”水曜好笑的瞟了一眼李甫,胡子都花白了还喜欢听小女儿说这些私房话,嘴里却道:“这幅嘴脸做的也太难看了些,那年让贾妃回家省亲,听说他们家便造了个极讲究的园子,奢华程度比我的行宫都有余。他们荣宁二府当家人不过做个四五品的小官,哪有那么多俸禄供他们这般流水似的花销,看来银子都出在人家身上了。怪不得如此铺张呢?”水曜贵为帝王,最忌讳的就是臣子不守规矩,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贪污之事皇帝们几乎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果是一个巨贪。里面在勾结一些王公大臣,这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水曜将林远志的卷子撩在桌子上,见李甫仍在旁边躬身立着,便道:“替朕拟一道旨意下去,你就先告退吧!”李甫应是,拟好圣旨后,一个大太监带着几个小黄门捧着水曜的一封手谕去了贾府。旨意先是斥责了贾家人在国孝家孝期间的违纪行为,又撸了贾琏用银子捐的官身,最后那太监不屑的瞥了瞥跪在下面哆哆嗦嗦的贾府众人,不阴不阳的说了一句:“欠别人的东西早晚得还,咱家奉劝你们一句,好自为之吧!”这话说的贾赦贾政及贾珍都是一头雾水。连贾母也不曾往黛玉那方面想,只是担心元春在宫里的境况,忙使了人去王家打听着。

这边金榜早已贴出,报子们一边嚷着“林大爷中了二甲第一名进士”一边把雨花巷围的水泄不通,鞭炮早已放了好几响。王忠夫妇在门口笑的合不拢嘴,旁边有嘴巧的小丫头上前磕头道喜,刘夫人正是高兴,嘴里只叫着“赏”,一串串铜钱堆在竹笼里,下人们都喜气洋洋的过来领赏道喜。黛玉正在内宅喜的泪湿双眸,手里捧着一个如意金鱼袋,上面绣着两条锦鲤,活灵活现,正对今日的好兆头。林远志也不同往日一副沉稳的表情,喜上眉梢,微黑的脸庞透着一股红晕,双手接过黛玉亲手做的金鱼袋系在腰间,嘴里不住的称赞着好。熙凤在旁抿着嘴儿乐着,看着黛玉兄妹开心的模样,觉得以往付出的努力全都在今天兑现了。一个寒窗苦读数载,只为出人头地报答恩人;一个天上绛珠仙子,孤独还泪而来也将凄凉离世,却得遇亲人获得重生。

金榜出来后,林远志作为二甲第一名,赐进士出身,被派往了苏州为九品通判,官职虽小却是皇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设立的一个要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当朝通判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由皇帝直接任命。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林志远这个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也就是皇帝培养心腹的第一步骤,虽是皇帝亲派的,但也有很多人在任上和当地官员勾结,蛇鼠一窝,鱼肉百姓的;如果是一个洁身自好的官员,便会受到当地官员的排挤和陷害,所以这个官既是升迁最容易的,也是风险最大的。当年的林如海虽没从这种小官做起,却也是替皇上监管苏杭一带盐政大事,其风险可见一斑。

临行前却有一件大事未了,王忠、林远志又一次拜访了贾府。贾政对这个林家后辈早没了当日的倨傲,笑容晏晏的请进书房来。客套了一番,林远志便言归正传,“妹妹在府上寄居数载,舅父舅母费心了。外甥不日就要带着妹妹回家乡任职,如今妹妹年纪也大了,回去得给她张罗亲事了,所以留在府上的嫁妆便要一起带回去。”贾政哪里知道内宅的事儿,以为一个小姑娘的嫁妆不过是几箱子首饰衣物之类的,便大手一挥道:“自然。外甥女出嫁,我这做舅舅的少不得还得给她添妆呢!”林远志脸上浮现了一丝笑容,只拱手道:“如此多谢舅父了。不知妹妹的嫁妆是谁管着的,我们也好替妹妹清点一二,别拿错了东西惹人笑话。”当年是贾母执意将黛玉接回来,贾政便以为这嫁妆是贾母帮着收起来的,遂带了二人过去。

贾母一见林远志就气不打一处来,只哼哼道:“林哥儿来啦?过几日就要到任上去了吧?”林远志恭恭敬敬的行了礼,方道:“回老太太的话,三日后就要启程了。”贾母嗯了一声又问:“你怎么自己来的,林丫头就不想再来看看我,嫌弃我这老婆子没用了?”林远志面不改色仍恭敬的答道:“妹妹恐与老太太相见,徒增离殇,遂托我给老太太请罪,还望老太太多多保重身体。”贾母不置可否,只让琥珀上前倒茶,林远志见贾母一副懒懒的模样,知她不耐烦。便先将事情说明了,“老太太,妹妹此番回去想必来京的日子就不能预测了。她年纪也大了,这回回家乡去免不得族里要给她张罗亲事了,她留在府里的嫁妆我就帮她运回去,省的到时费事。”贾母一听是来要嫁妆的,昏花的老眼顿时睁开了,气道:“她才多大,就和我讨要嫁妆了?你放心,等她嫁人那天,我这当外祖母的定不会少了她那份嫁妆。”林远志心里暗暗骂道,这老婆子当真会混淆是非,明明知道自己是来讨要林家的嫁妆,她偏要曲解为她给黛玉的添妆,也就是说她没收黛玉从林家带来的嫁妆。

见贾母如此固执,林远志只得说的更明白些,“老太太给不给妹妹添妆,妹妹都领了您那份心。只是当年妹妹年幼丧父,林家又只有妹妹一个嫡亲骨肉,所以那大笔财产都充作了黛玉的嫁妆。这事不仅我们林家族人知道,苏州当地的百姓也是都知道的。父亲当年怕妹妹年小记不得,还特意准备了三份嫁妆单子,一份在族长手上,一份是我们义父手上,还有一份,应是在琏二哥哥那里吧,他可是当年亲自接回黛玉的人哪!”贾母一听,心里狠狠骂道,想不到林如海这个死鬼想的这般周全,不仅给了自己一份嫁妆单子,还给了两个不相干的人,王忠不过是个义父倒也管不了什么,但林家族长才是个难啃的骨头。当年不知琏儿有没有好好收买那族长一番,若是收买妥当了他们也是要不回嫁妆的。

ps:

其实林远志也是个不错的婚配人选,亲们说是不是?

正文、第二回 一见倾心

当年林如海病重接黛玉回来安排后事,当然主要是安排遗产。林如海的本意是不想让黛玉再到贾府,毕竟是外亲,而林家虽无嫡传后支,但还有几门堂族,留在家中自然比流落在外好,遗产自然是留给本家子弟,然后将林黛玉托孤给堂族兄弟。如果是这样,也就没有后来的这些事了。贾琏传达了贾母的旨意:带回黛玉。这让当时的林如海很是为难,贾家的势力很大,而贾母更是说一不二,面子上的好意更是难以推辞。于是,林如海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财产一分为二,一部分给了本族子弟,留一条后路,以备黛玉将来万一;另一部分作为林黛玉的嫁妆让贾琏带回贾府保管。而这财产的监督人选的正是老实可靠的王忠,没有王忠和族长联名的手书,这些房产地产及所有的财务都处于冻结状态,但林家老宅里的珍奇古玩就价值千金,更别说那放在明面上的数百万两银票了。

当时的贾琏哪里猜到这么多的弯弯绕绕,单贾家老宅里的财产和银票就够让人眼热的了,贾琏只顾着收罗这些财务却完全忘了抹平痕迹,连林家的族长他都懒得一见,直接把黛玉带回京城,自己闷声发大财。当初贾母让贾琏送黛玉的时候,贾琏和王妩瑶便觊觎这份财产已久,若说贾母没打这份财产的意思,那是不可能的,贾家只剩一个空架子她这个实际的当家人也不是不知道,但她自己不好意思抢女婿的财产,更不好意思让贾琏抢,她只有采取让黛玉回来的办法逼迫林如海将财产乖乖地送来。结果财产来了不少,一部分填补了修建大观园的空缺,一部分则进了贾琏夫妇的腰包,还有一大部分则是被王夫人偷偷揽了去。贾琏夫妇虽心明镜似的,但王夫人却是明摆着的接下来的掌家人,只得吞了这口气罢了。

但是按照当时的法律。如果林家有足够的有势力的亲属在苏州,是可以阻止贾琏以外舅身份来处分林如海全部遗产的。林氏宗族可以出面来为林如海立嗣,找一个晚辈的远房堂侄来为林如海当嗣子,继承财产。那么贾家作为外亲。最多只能为林黛玉争一份嫁妆,那林黛玉才真正落到了寄人篱下的孤女地位。显然,贾家在得知林如海病重时,已经计划好要准备排除林氏宗族的参与。贾母指定荣国府财产管理人贾琏陪同林黛玉前往扬州,就是要贾琏来施展处置财产的能力。贾琏不辱使命,将扬州的林家财产处置干净,全部转换成了现银,转移到贾府。这笔财产到了贾府是单列的账户,其中包括了林黛玉的日常开销。比如大观园里的诸位小姐,不管是本家的、还是外来的。每月的零花钱都是由妩瑶发放的,独有黛玉的是贾母单独支给,就连黛玉潇湘馆的丫头们的月钱也是林黛玉从贾母处得到后给她们发放的。贾元春选上贵妃,应该是整个贾府东山再起的一个机遇。因此贾府全体动员,为准备迎接元妃贾元春省亲。大兴土木、不惜宫本的要建造大观园,来讨好皇家。为此应该是挪用了接收到的林家的这一大笔钱财。

可是想不到的是,这一大手笔没有换来家族振兴,反而在建了大观园以后,贾府陷入长期的“经济萧条”,入不敷出,年复一年。根本已经没有办法归还林家的这一笔财产,因此从一般道理上讲,只有实现黛玉和宝玉的婚姻,来个亲上加亲,正好也就可以将这笔账目视为黛玉的嫁妆,来个“账底折账”的糊涂对冲。所以贾母对于宝玉、黛玉结亲这件事情上。总是相当的上心。尽管有着“金玉良缘”的说头,又有元妃省亲时的暗示,但是在林远志来之前,贾母这一头基调还是坚持宝黛结亲的打算。可惜事与愿违,黛玉已经知道了这笔嫁妆的存在。又铁了心的不嫁宝玉想跟哥哥回家去,这让贾母有些恼羞成怒,本想着纵着宝玉毁一毁黛玉的名声,让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处境,乖乖的嫁给宝玉一切都好说。谁知道她这个哥哥这般好命,来了贾府还扮猪吃老虎,居然中了二甲进士,如今也不大不小是个官身了。还有那个可恶的凤丫头,她没来之前黛玉只把心思放在宝玉身上,也不知她怎样调唆的让黛玉日渐远了宝玉,明里暗里的还对宝玉冷嘲热讽的,本想由着妩瑶坏她一坏,却不防那丫头是个忒狡猾的,浑似条泥鳅滑不留手,根本没有任何的把柄可拿。如今他们大势已成,净身出户已经是贾母最后的忍让了,偏他们又来逼着讨要嫁妆,也不能告诉他们这嫁妆我们贾家用了没有了,若让别人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