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之凤栖梧 >

第31章

红楼之凤栖梧-第31章

小说: 红楼之凤栖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一时间,熙凤成了真真国最炙手可热的茶叶商,熙凤也趁机收购了大量真真国的珠宝,这真真国虽面积不大,却盛产举世闻名的蓝珊瑚,中国国内出产的都是红色珊瑚树,大一些的便价值千金,而这里的蓝珊瑚树就更加珍稀了。一般的珊瑚分为几个种类,其中最重要的宝石级珊瑚便是红珊瑚,黑红色的珊瑚被称为“牛血红”,肉红色的珊瑚被称为“天使肤”,而白珊瑚主要用作观赏石。黑珊瑚就比较少见了。而蓝珊瑚则是非常罕见,这种珊瑚出产极少,长成几丈高大小的更是少之又少,熙凤幸运地用一匣子黄山毛峰换来了一株。水蓝色的珊瑚树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反射着盈盈的海光,虽是死去的珊瑚尸体,却仍然留有生命的气息,熙凤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蓝海之树”。

其他的珠宝也很名贵,其中熙凤最为欣喜的是这里的祖母绿难得的剔透少瑕疵,这祖母绿自古就是珍贵宝石之一。相传距今6000年前,古巴比伦就有人将之献于女神像前。中国人对祖母绿也十分喜爱。明、清两代帝王尤喜祖母绿,明朝皇帝把它视为同金绿猫眼一样珍贵,有“礼冠需猫睛、祖母绿”之说。据说当朝太后死后所盖的金丝锦被上除镶有大量珍珠和其它宝石外,也有两块各重约五钱的祖母绿。

而自己现在得到的有一颗足足有十钱重,托在手上映的洁白的手心更加娇嫩。其他的小祖母绿也差不多能当成贵族夫人小姐的珍贵装饰品,难得的是它们比自己国家出产的祖母绿更加剔透晶莹碧绿,仅仅这么一块拿回国内必定价值连城。

不过最让熙凤开心的是,黛丽丝送给了自己一小串猫眼石的手链,猫眼石即“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猫儿眼”、“猫睛”、“猫精”。猫眼石又称东方猫眼,是珠宝中稀有而名贵的品种由于猫眼石表现出的光现象与猫的眼睛一样,灵活明亮,能够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因此而得名。

现代的猫眼儿宝石都是人工制造的,相比这一串纯天然的大小几乎一致的猫眼手链简直就是不值一提。猫眼石多存在于祖母绿的云英岩中,出产的便更少了。这真真国是著名的金绿宝石产地,也是唯一生产变石和金绿猫眼的国家,熙凤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到这么一串猫眼宝石,看来这个黛丽丝小公主对自己真是慷慨的很。

不过现在这个小公主正穿着一身肥肥大大的侍卫装,窝在自己的太师椅中乐滋滋地喝着加了冰糖的红茶,尝着自己从中国带来所剩无几的糕点。熙凤一见她这架势顿时没有了得到了名贵珠宝的兴奋,额头出现了一堆的黑线:这小公主是怎么躲过重重看守,弄来件侍卫衣服,混出那王宫找到自己的啊!

见到旁边地上正埋头撅着屁股吃的正欢的小猫茉莉,熙凤更加惊讶了,都说狗狗鼻子好使能认路,如今这只猫咪又是怎么回事,你这么牛X你妈咪维纳斯知道吗?

但如今人家来了,熙凤也不能把这招财猫往外赶,只能好生的安顿下来,那黛丽丝还眼泪汪汪地拽着熙凤的袖子撒娇道:“人家好不容易跟着茉莉逃出来的,凤先生不要把人家送回去好不好?”

熙凤无奈,我若是不把你小祖宗送回去,你爸比不得把我这一船人都扣这儿,自己还回什么家,赚什么钱了,又见小公主甚是可怜,便答应了带她玩耍一天,然后把她好生送回王宫。黛丽丝也知道自己这么做已是违反了宫廷法则,见熙凤答应带她出去玩一天,早已乐不可支,连连点头答应了。

熙凤瞪大眼睛吓唬黛丽丝:“只许一天哦,天一黑我就把你送回去,你还小可不能又是个女孩子,不可以夜不归宿的。”熙凤教训人教训的头头是道,却忘了她比那黛丽丝也大不了多少。

黛丽丝在熙凤的卧室见到了很多稀奇的东西,正舍不得走,又见熙凤派去送信的人已经得到了父王的批准让自己跟着熙凤玩上一天,开心的不得了,忘情之下,搂住了熙凤的脖颈,狠狠地吧唧一声亲在了熙凤的脸颊上。

熙凤自扮作男儿以来,除了身边照顾自己的柠檬、莲雾等人,头一次和女孩子亲密接触,而且一上来便是这么热情的一吻,果真是飞来“艳福”啊!熙凤不由得呆愣愣地笑了出来,唉!自己真是太美了,是男是女全都抵挡不住自己的魅力啊!此时的熙凤已经陷入了对自己的迷恋中,嘿嘿直笑,吓的旁边的茉莉乍起了毛,呜呜直叫。

第十六回 元春省亲

带着小公主吃了正宗的中国美食,带回去一大堆名贵的青花瓷器,在王宫门口小公主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牵着熙凤的袖子万般不舍。熙凤好笑又心疼地摸了摸这个小公主的金发,多么好的小妹妹,一点都不娇气,天真可爱又懂礼貌,可惜自己现在非走不可了,薛叔父已经收购了足够的洋货,准备回国去了,而自己也准备与薛叔父分道扬镳,向更远的国家航去。

黛丽丝抽抽噎噎地问道:“凤,如果我嫁给你,是不是就可以跟着你一起四处游玩了?”熙凤正有点忧伤这段离别,却被黛丽丝这一句话逗的噗嗤一笑。看来自己的魅力还是没有自由的魅力大啊,这个小公主为了能够自由自在地外出游玩,居然想嫁给自己这个外国游商,可惜无论在哪个国家的公主这都是不允许的,况且就是自己想娶,也“娶”不得啊!

熙凤疼惜地帮黛丽丝拭干眼泪,从自己腕子上取下了那串八宝手链,亲自带在了黛丽丝的手上。黛丽丝长长的睫毛上犹自带着经营的泪珠,好奇地看着手上这串美丽的手串,熙凤温柔地说道:“这串手链是我幸运手链,是我离开国家之前特意戴上的,上面串着的是我国家的八种珍贵珠宝,在宗教的意义上来说它能带给人幸运和吉祥,我今天把它送给你,希望你日后能获得自己的幸福,平安快乐的度过一生。”

黛丽丝抽了抽鼻子,破涕而笑,美丽洁白的小脸上泛起了一对甜甜的小酒窝,她点了点头对熙凤道:“凤,我会记得你的。为了让你也记住我,我决定把它送给你。”说罢,从侍女手中接过一个篮子递到熙凤手中,里面霍然钻出一个小脑袋,立着一对洁白的小耳朵,瞪着一双鸳鸯眼,冲着熙凤没好气地“喵呜”了一声,原来是黑靴先生。

海船渐渐滑向了碧蓝的海洋,远处的真真国王宫尖尖的塔尖依然树立在那里,好似一个亭亭的美人在与人遥遥相望,熙凤站在甲板上,微笑道:“别了,我的黛丽丝……”

**********

**********

京城贾府,展眼元宵在迩,却是元春封了妃子后蒙受君恩,要回贾府省亲。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

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无人咳嗽。贾赦领合族子侄在西街门外,贾母领合族女眷在大门外迎接,半日静悄悄的。

等了好长一段时日,贾妃才姗姗来迟,各种皇家尊贵排场,此处不做赘述,且看那版舆缓缓行来。贾母等连忙路旁跪下,早飞跑过几个太监来,扶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来。那版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更衣。于是抬舆入门,太监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

且说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若是熙凤在场又会为这个红楼中最尊贵的女子叹息,原著中用了几回篇幅写“元妃省亲”贾府流金淌银之盛,然而,虽然如此,元春却称她居住的皇宫是一个不得见人的去处,可见她在帝皇之家既尊贵无比却也没有丝毫人身自由,那种难以言状的辛酸是旁人不能体会的。

她用自己的最好的青春为贾府带来了转机,但是贾府的男人们并不没有最好的把握这个机会,反而因为这个机会导致贾家快速衰亡。

贾妃此时见贾母等人国礼已行完,遂屏蔽了左右,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

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邢夫人等忙上来解劝。贾母等让贾妃归座,又逐次一一见过,又不免哭泣一番。

好不容易劝住了,贾妃又让薛姨妈、宝钗、黛玉等人进来厮见,贾妃见宝、林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因问:“宝玉为何不进见?”贾母乃启:“无谕,外男不敢擅入。”贾妃命快引进来。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这是元春唯一的一次见到宝钗、黛玉二人,接着就叫宝玉进来,也是为了给这个自小疼爱的弟弟择偶之意。很多人纳闷的是黛玉与宝钗一样的美貌,且诗才卓越,为何下一回元春赏赐的物品独宝钗与宝玉一样,而黛玉则与三春一样,其中错就错在了黛玉的恃才傲物上了,彼时元妃已经借由太监、宫女之口了解到宝钗、黛玉二人在省亲作诗时的不同表现了。

那宝钗在帮着宝玉之余,顾及的乃是皇姐的心思,“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改了罢。”何等体贴,何等细心,更重要的是,何等敬上!而黛玉,却是恃才傲物,逞自己之才干,把别人当傻子,完全越俎代庖,教唆宝玉打小抄蒙混过关起来,这不是“欺君”吗?

当时元春虽然高高在上,太监、宫女可是黑压压站了一屋子的,那些人在宫里每天做的是什么,不就是“察言观色,吹毛求疵”吗,宝钗、黛玉的这些小把戏小动作,怎么可能逃得脱他们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呢?

所以元春此后便对黛玉不甚喜欢,所以同意了后来王夫人的提议,赐婚给宝钗、宝玉。

(今天某书友给小尛投了两张催更票,小尛一方面很开心有书友喜欢我的书,另一方面又对那大量的催更字数吓出了一身冷汗。原谅小尛每天工作、学习非常辛苦,现在暂时不能大量更新,不过等到七月份学校放假,小尛就能全力码字了,亲们再等一等吧!还有一个好消息,小尛的《红楼之凤栖梧》终于要上青云榜了,就在这周日下午2点,为小尛鼓掌喝彩吧!)

第十七回 黛玉的转变

黛玉却一直懵懂不知,只把一颗芳心寄托在宝玉身上,白鹭、青鹦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熙凤临走的时候特意交代了,让二人好生照看着黛玉,其中一条便是让黛玉离那宝玉远一些,可那宝玉也是个惫懒人物,脸红厚的紧,天天“妹妹,妹妹”的不离口,若不是这两个丫头看的紧,不管早晚便往黛玉的屋子里面闯。

若是年纪小些倒也无妨,如今二人年纪也渐渐大了,那宝玉还像往常一样无所顾忌地闯黛玉的闺房,知道的人说是这二人自幼亲厚,两小无猜,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自家姑娘不检点,任由男子出入呢!宝玉几次清晨深夜来探黛玉,都被白鹭不软不硬的请了回去,黛玉也知道这二人是为了自己好,不由得也对这件事情严肃了起来,轻易不让宝玉进她的闺房了,只是多请三春、宝钗等人来此闲坐坐,在白鹭的劝说下,身体已渐愈,还取出了从苏州带来的琴谱来细细看着。

白鹭在旁边服侍着,一面瞧着黛玉看的那本书。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得,有的像“芍”字,有的像“茫”字,也有一个“大”字旁边“九”字加上一勾,中间又添个“五”字,也有上头“五”字“六”字又添一个“木”字,底下又是一个“五”字,看着又奇怪,又纳闷,便说:“姑娘近日愈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

黛玉嗤的一声笑道:“你也是个读过书的,怎么连个琴谱都没有见过。”白鹭道:“琴谱怎么不知道,为什么上头的字一个也不认得。姑娘你认得么?”黛玉道:“不认得瞧它做什么?”白鹭道:“我不信,从没有听见姑娘会抚琴。在金陵的时候,在王老爷的书房里也挂着好几张,只是不见他弹过,凤姑娘更是成天东奔西跑,根本不懂这些,想是我们老爷也不懂,藏着的古玩罢了。不过看姑娘的架势一定是会的了?”

黛玉道:“我何尝真会呢。前日身上略觉舒服,在大书架上翻书,看有一套琴谱,甚有雅趣,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