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山变 >

第3章

清山变-第3章

小说: 清山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之数。又有部众骨干如冯云山,肖朝贵,杨秀清,韦昌辉等人,或以阴柔诡谲,或以图谋出身,或以忍辱复仇计,纷纷入会,遂成骨干。’”

一席话说得穆彰阿如坠五里雾中,完全不知道这件事的真实性为何,也不知道这番话到底有何用意,只听御座后的年轻人继续说道:“圣祖仁皇帝对朕说:‘道光24年,洪秀全与冯云山遨游两广,沿途散步妖言以迷惑无知乡愚,奈何应者寥寥,洪秀全自问难当苦累,舍云山而归。只余冯氏举目无亲,典借无路,唯以替人担泥担泥挑土割禾打谷或靠拾粪卖钱度日,渐次以第无知乡愚纷纷皈依新教,甚或有全家全族来领受洗礼者不乏其人。冯氏历尽艰辛坚耐到底之努力下,道光27年紫荆山区信徒已至二千多人,建立“拜上帝教”组织,杨秀清,萧朝贵,秦日纲等先后入会。而于此时,洪秀全见邪会发展大好,乃从金田再赴山区。综上可见,洪氏其人实乃见利忘义只知享受不知稼樯疾苦之辈,……’”

“圣祖仁皇帝最后对朕言道:‘……观洪氏其人,名为首脑,实为意志不坚,见风使舵之徒,后世子孙当与众卿密议,而后密密捕之。捕获之后,可于此人身上找到漏洞,将该邪会及首脑全部擒获!此事机密,尔等切忌动作过大激起民变。又,洪氏等人皆邪会首脑,尔等当细细查访,务求一网成擒,不可有半点疏忽。切记切记,小心小心。’”

说到这里,皇帝的脸色变得非常古怪:“圣祖仁皇帝一代圣主,于朕继统之日托梦于后世子孙,朕实在难以决断,故而亲自翻查皇考起居档暨三十年来往来奏折。终于于道光二十七年六月间查到了来自广西巡抚郑祖琛的奏报:金田县有保良攻匪会,公然练兵筹饷,招收徒众。经金田县弁员搜捕之,发出入教名册十七本,其中有荒诞语云:‘以岁在丁末,应红羊劫谶。’郑祖琛以不能决亦不能解,乃释。”

“朕想了很久,都想不通这岁在丁末,应红羊劫谶的话到底是何解?”年轻的皇帝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今日朝会,把它说出来,你我君臣共议。尔等以为圣祖仁皇帝托梦于朕,可是有何深意?”

这样的事情在大清开国以来还是第一桩,身为臣子自然不能怀疑皇帝的说话是在撒谎,但是这样的事情也太过匪夷所思了一点!

听完皇帝的讲述,穆彰阿回头给季芝昌使了个眼色:“皇上,事关圣祖仁皇帝,非同小可,不如召集六部九卿与内阁大学士众位大臣共议?”

“如卿所议,事关圣祖,当然应该郑重对待,然仁皇帝于梦中所言,似乎也不应该轻忽以对吧?”

千里来龙,到此结穴!穆彰阿立刻明白皇上的动议为何,却想不出来皇帝为什么这么郑重其事的对待广西金田县出现的一件小事,含糊应对道:“老奴下去之后,以夹片附在廷寄之中送交广西巡抚便是了。”

这句话殊非君前奏对的仪态,也和他言辞便给的口锋本色不符,不过算是应付下来了。

皇帝点点头:“就照此办理吧。不过,圣祖仁皇帝的事情就不要加在夹片中了,免得弄得蛇蛇蝎蝎的。”

“喳!”见皇帝没有其他的吩咐,穆彰阿领人跪安而出。

刚刚回到军机处,众人还不等坐定,一个内侍站在门口高声传喝:“皇上有旨:军机处众位大臣勤劳国事,枵(音消)腹从公。特赏赐碎溜小鸡、炒面鱼、云扁豆炒肉,挂炉鸭子各一。着御膳房伺候。”说到最后又加了一句:“毋庸谢恩,钦此!”

第3节 坐而论政

说是‘毋庸谢恩’,穆彰阿还是恭恭敬敬的站好,听内侍传完旨意之后离开。wWw.23uS.coM随即御膳房前来开饭,除了照例的四盘四碗,加上皇帝赏赐的菜品,摆满了大理石桌面。穆彰阿心中感动:新君登基,于自己恩宠不减,想来真是欢喜莫名。

“我们五个人吃不来这许多啊?”季芝昌等人都是5旬开外的年岁,更不用提穆彰阿已经是望七之年,平时的吃饭都是以节食养生为主,偏今天有皇帝御赐的菜品——这可都是要‘消灭’干净的,因此他提议:“不如给他们拨一点儿过去?”

他口中的‘他们’指的是在对面南屋中的军机章京。清制:军机章京各拣选满汉举人,六部司官经过考试后合格者录取担任,在人数上并无定例,总数大约在20人左右(此处并非作者杜撰。军机章京的人数一直没有一个非常精准的要求。一直到真实历史中的洪杨军兴,军机处事物繁忙,咸丰帝下令,将人数扩充为32人,以满汉各16人,遂为永例。本书在写作中会加以小幅度的改动,知者莫怪。),这20人分为四班,每日两班,隔日进值。

“何必如此麻烦?”穆彰阿随口接道:“就让他们过来一起吃吧?”

“15个人怕是坐不开吧?”

“不怕,挤一挤,总能坐得下的。”

于是,何汝霖下去安排,不一会儿的功夫,人员聚集在军机处,这下可真的是热闹起来了!15人围坐在一张专门找到的特大号圆桌前,开始用餐。

这顿饭吃得很香,一来众人也真是有点饿了,饥者易为食;二来这等大团圆的气氛也可让人心情舒畅,胃口大开。只为现在还是在大丧期中,不敢有任何欢颜流露,未免美中不足。

和军机大臣见面迁延良久,等到皇帝用罢午膳,已经过了午时了。

回到养心殿东暖阁,在软炕式的宝座上换了个舒服的姿势休息下来,顺手拿起一本奏折,一看题头,年轻的皇帝微笑起来:《尊议大礼疏》,礼部右侍郎曾国藩跪进。

这篇奏折的内容是应皇帝的上谕,召集六部九卿就道光皇帝遗诏中特别要求的一条:‘……朕万年后。断不可行郊配,祔庙之礼……’而进言的。

疏云:‘大行皇帝功德懿烁,郊配断不可易,庙袱尤在所必行。’一上来就是论证明确,接下来的自然就是论据罗列:首先是庙袱一条,‘考古准今万难遵从;而具体的解释则是由古到今,古之祧庙之说乃为七庙亲尽言之,间有七庙亲尽而不祧者,则必有德之主世世宗祀,不在七庙之数,若殷之三宗,周之文武是也。’接下来又说:‘……况且诸侯士大夫尚有庙祭,况有天子至尊,敢废升袱之典?’

在奏折的最后,曾国藩写到:“……皇上他日郊祀之时,上顾成命,下顾万世,或者悚然难安,则礼臣(这是指他自己,曾国藩任礼部侍郎,所以有礼臣的自称)无所辞其咎。是以专折具奏,干渎宸严,不胜惶悚战栗之至。谨奏。

看过奏折,皇帝顺手拿过御笔,在留白处加上一段朱批:“览奏。该员语句清晰,文字剀切,甚和朕心。将此折转发六部同阅,钦此。”写完之后,又觉得意犹未尽,便再加上一句:“日后另有恩旨。”这才把奏折放到了一边,拿起了另外一本。

这本是两江总督陆建赢奏两淮盐政、漕运弊政折。关于淮盐弊政的内容,皇帝早就从有所了解,这一次看到清廷居然已经有人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也不由得大感兴趣,翻开来看了看,内容甚是繁杂,陆建赢把自己多年以来看到,听到,亲身体会到的关于弊政要点都详细罗列的出来:“……商人营求盐政,定为封轮之制,轮到售盐,不准争先抢售,致有跌价,是故把持愈甚,盐价愈坚,而私销愈畅。道光元年,两江总督孙玉庭奏请楚岸开轮,陋规皆在杠坝,起杠过坝,历五坝十杠,再改捆大包赴岸,官吏胥役,层层需索,每引成本至十余两,……”

“……淮盐积敝,自陶澍创改淮北为票盐,稍稍苏息;而淮南擅盐利久,官吏衣食於盐商,无肯议改者,…今臣请以立法改道不改捆,不由杠坝淮所旧道,而改从王营减坝入湖,且每包百斤,出厂更不改捆,直抵口岸。除盐价钱粮外,只加运费一两,河湖船价一两,每引五两有奇,减于纲盐大半,民贩由州县给照,付场买盐,分司给以三连票一连,立限运岸,不准票盐分离,否则以私盐论处,俟盐船衔尾到岸,”

“……无改捆之掺杂,盐质纯净而本轻价贱,私盐无利,改领票盐乃有利,私贩皆贩官盐矣,非特完课有赢无绌,兼疏场河,捐义厂,修考院,伊等本为盐引附纳之物,以畅销收旺,百废俱兴。盖以轻课敌私,以畅销益额,故一纲行两纲之盐,即一纲行两纲之课也。”

看到这里,皇帝想了想,回忆了一下自己曾经知道关于盐运弊政的知识,和陆建赢在折子中提到的解决方法大同小异,也没有什么可以增加的。这才继续往下看,就是关于漕运弊政的陈述了:“……漕运古已有之,唯于我朝发扬光大。然历经六朝200年积淀,漕运已成循吏利之渊薮。今言正事之妨漕者:政既妨漕,漕亦妨政。皆论政之可以为炯戒者盖屡次开捐,到省之官员众多,无实可补,则以差委为调剂。盐漕皆为容纳差委之大窟穴……又沿途过闸,闸夫需索,一船一闸,不下千文。故漕丁专定运粮,其费取给予官而有余。合计陋规贿赂,虽力索州县之兑费而不足。此漕丁只售琐削于大吏也。”

“良善乡愚,零星小民,收至加五六成而不敢抗,始则忍受剥削,继亦渐生机械,贿托包户代交,较自交多五六成之数,所省实多。包户日多,乡户日少,刁民效尤,良民也渐趋于莠。吏治民风日习,由此日坏。”

一篇奏折写了有七千多字,皇上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长篇文字,中途不得不停下来几次,让身边的太监给他倒来茶水。

看过之后,拿起笔,蘸上朱砂,有心在奏折上批示几句话,却又无从写起,轻轻地叹息一声,废然搁笔,把这本折子放到了一边。

第二天一早叫起的时候,皇帝想起昨天看过的折子:“两江总督陆建瀛的折子,朕看过了。确实是让人心神大变啊!想不到,盐漕弊政一至于斯。”

“皇上,盐漕弊政各地皆有,也是多年来积攒下来的。各地督抚本有理清本省弊政,以安民心的责任。这样的事情,只要下一道上谕,着其认真办理,也就是了。”

“话不是这样说的,穆相。盐漕两端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更不用提漕丁盘剥,酷吏骚扰给小民带来的影响。若是真如同折子中说到的,使小民‘渐生机械’,你我君臣就悔之晚矣了。”

穆彰阿有心说:“若真是激出民变,则陆建瀛身为总宪,便是责无旁贷,想来他也不会允许此等情况出现。”但是那样一来,就变成了和皇帝抬杠,全无奏事的规矩了,当下答说:“圣明无过皇上。”

“军机处发一道旨意,着陆建瀛进京。朕要见见他。哦,顺便让漕运总督杨殿邦也到京中来,和陆建瀛一体陛见。”

“喳!”

第4节 内中巡游

看完了几份奏折,皇帝站了起来,身边随侍的太监六福立刻上前一步:“万岁爷,有什么吩咐要容奴才伺候?”

“呆得烦腻了,我想出去走走。23Us.com”

“容奴才为万岁爷安排。”

皇帝的双眉一皱:“你没听明白吗?朕说过,想自己出去走走!安排什么?”

新君登基只有4天,甚至还没有完成在太和殿的登基大典,六福根本不知道皇帝的脾气秉性为何,一句话就碰了个大钉子,吓得立刻跪了下来,再说话都带上了哭腔:“万岁爷饶命,万岁爷饶了奴才这一回吧?”

年轻的皇帝心中又是好笑又是好气:“哭什么?该死的东西!给朕前面引路。”

“喳!”能够随侍在皇帝身边的太监都是生得一副玲珑心窍,察言观色的本领是他们入宫之后第一样要学的,也是一生需要熟练掌握的。六福偷眼瞧去,皇帝的脸色不是很难看,这才放下心来:“容奴才……”他不敢再说什么安排之类的话了:“为万岁爷引路。”

主仆两个走出养心殿,早春的阳光很是和煦的照射在紫禁城中,晒在身上暖洋洋的那么舒服。皇帝也不让人安排任何的车架步辇,就这样安步当车的向前走着。

出养心殿非常近的距离就是军机处所在的遵义门,这时候已经是过了申时,军机大臣都已经退值回家,军机处北屋上锁,只有南屋,还有值班的军机章京在轮值。

按照清制,军机处每一年有一个月的封印期,大约是从十二月十九,二十,二十一三天之中,由钦天监挑选一天最吉利的日子,上报到军机处,谘会在京衙门及各省,到时候一律封印,整整一个月后,复又开印。除了这三十天外,其余的330天都是有人值班的。

一般而言值班的是两个人,一个资历浅一点的军机章京,担任文笔案牍的工作,另外一个则是当日的军机章京领班——满语叫达拉密——负责收拢、归总一天之中的卷宗,文件,奏折以及信件,没有使用的、盖有军机处银印的空白公函,都要归由他来处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