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5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东德人根本就是为了钱,从已经停摆的工厂里偷了设备和资料运送过来。
东德人并不傻,两德合并之后西德地区要比东德富裕和先进的多,东德的工业恐怕不会剩下多少。
被西德的资本家吞并,工人并不会多得一毛钱。与其继续在东德吃苦受穷,不如到西德去享受生活。
怎么享受生活呢?当然是从东德偷出东西来卖掉,立刻就能变身成有钱人了。
西德那么多的好东西,漂亮的汽车,宽敞的房子,电子娱乐和丰富多彩的夜生活,这些不都需要钱吗?
好不容易推翻了柏林墙,当然要好好享受一下资本主义世界腐朽而糜烂的生活了。
如果还不得不要辛辛苦苦去拼命劳动赚钱,那大家为什么要推翻柏林墙啊?在这边至少不上班工作,也一样可以领到最低保障不是吗?
说到底,大家之所以选择推墙,还不是以为墙外面吃饭不要钱来的。
但有点智商的都知道,这世界上怎么会有不要钱的午餐。所以为了能够过上有钱人的生活,卖掉一点本来就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机器设备和资料又怎么了?
对吧?
大概就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手上有血债想要躲风头的史塔西,还有那些渴望金钱的普通人,想着各种各样的办法将东德的家底掏光到最后一点。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胡文海才知道原来自己究竟挖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宝藏。
“我的天啊,我从来没想到,竟然蔡司厂会有这种东西。”
胡文海看着手里的资料和一套偷运出来的设备,真是有些想要赶快去买一注双色球彩票的感觉。
“先生,我得纠正你一下。”在他对面的德国人讲着英语说道:“这些设备和资料来自格利茨光学精密仪器厂,而不是蔡司总厂。蔡司总厂提供了最好的光学镜片,但我们格利茨光学精密仪器厂才是赋予这些镜片生命的地方。”
“我光知道蔡司能生产光刻机的镜片,没想到你们竟然还造过光刻机。”
胡文海对蔡司的印象主要来自后世,荷兰a**l的光刻机在业内已经是市场上的霸主了。它的光刻机使用的就是蔡司生产的镜片,但从来没听说过蔡司有生产过光刻机。
谁知道,原来在两德合并之前,蔡司竟然已经研出了和西方国家同一技术水平的光刻机。
inte1在八十年代末不能说的那一年,推出了486pu。采用的工艺是1微米线宽,在ppu中集成了1oo万个晶体管,成为其里程碑式的一款产品。
也就是说,美国人达到1微米工艺的时间,大概是199o年的前一年,刚刚实现而已。
但在民主德国的蔡司工厂里,相隔一年时间,竟然也实现了1。2微米的光刻机技术,这让从来没有听过这件事情的胡文海真是不敢置信。
实际上苏联人在半导体技术上最多只落后美国半个身位,之所以声名不显,只不过是苏联死的太早。
另外就是苏联的半导体技术主要应用在军事用途上,米格31和萨姆12,上面的电子系统都不弱于美军的同期装备水平。
但是在民用应用方面,苏联的体制问题就实在是太让人扼腕叹息了。
1。2微米工艺的光刻机,对焦分辨率达到5oo纳米。看过这款光刻机的技术资料之后,胡文海很有信心在此基础上,将其工艺进一步推进到o。8微米的亚微米级别。
这tm能把inte1吓一个跟头。
胡文海觉得这简直酷毙了,他迫不及待想要看到inte1的eo格罗夫那见了鬼的样子了。
“我需要蔡司厂的镜片设计全部资料,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说说吧先生,你想要什么?一辈子都花不完的美金,洛杉矶阳光大道的别墅,还是纽约的办公大楼?”
“我……”
这个格利茨光学精密仪器厂的小人物咽了咽口中的唾沫,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他试探的问道:“这些条件听起来都不错,我能全要吗?”
胡文海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可以,只要你给我我想要的,你的一切要求我都能满足!”
在金钱面前,人类总是善于创造奇迹的。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
第五百九十四章 纠结的航程()
在蔡司的身上,胡文海可以说是获得了意料之外的大丰收。
除了1。2微米的光刻机技术,还有高性能光纤玻璃棒和大直径单晶硅的拉制技术。
显微镜、光学分析测量仪、大地测量仪,摄影测量仪器和医用光学仪器,遥感和相机技术,光学、激光和眼镜,东德的蔡司厂就是一座永远也挖掘不完的宝库。
胡文海当即与江光总厂达成了合作意向,向江光总厂注资十亿人民币,江光总厂在1992年之前保证向新科提供工艺达到0。8微米级别的光刻机。
除了光刻机项目以外,江光总厂还会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研发光纤和单晶硅的拉制技术。
只要江光总厂足够给力,胡文海有信心在未来十年将江光总厂发展成不输给尼康的光学巨头。
至少江光总厂不需要担心产品研发方向和资金问题,只要专心解决技术问题即可。
不过这些都是比较远的事情了,胡文海如今最主要的精力还是要放在东德身上。
而东德给他和整个团队带来的惊喜,可绝不仅仅只有光刻机这一个宝贝。
“胡总,这下可是真要不得了了!”
站在胡文海面前这个喜笑颜开的不是别人,正是他在铁道部里的铁杆盟友,付志恒。
老付捧着资料的手抖得厉害,他可绝对不是得了帕金森症,而是笑的合不拢嘴。
“gp200s…mg型转向架,风动闸片和dako型防滑器的盘形制动装置,附加了磁轨制动。这套转向架技术,铁道部可是眼馋了好久,它能在200km/h的高速下平稳运行,这技术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啊!”
“你看看还有这个,从24型车底基础上发展及其的双层客车车体dbme。八十年代,咱们国家曾经引进了一批东德的24型客车,在广九铁路用来运送港澳同胞和归国华侨。dbme客车比24型要更先进,配合gp200s…mg型转向架,消化吸收了这些技术,中国铁路到160km/h之前都不需要担心技术储备不足了。”
“不过这两个技术都不如这个啊!”
付志恒今天是真的失态了,眼角有些湿润,挥舞着手里的资料:“243型电力机车,有了这个技术基础,更换现代化的控制系统,更新电子防滑器和齿轮箱。这种电力机车的潜力太大了,跑上160km/h完全没有问题!中国铁路提速的希望有了,而且可以一次性迈过120和140这两个阶段,意义重大啊!”
付志恒嘴里专业术语像机关枪一样的喷出来,胡文海仍然听的兴致勃勃。虽然不能完全听懂,但显然这些技术是解决了中国铁路提速的关键问题。
接下来就是资本的投入了,能提前这么多年迎来铁路建设的大开发,对中国来说确实是意义重大。大开发加上大提速,对缓解长途运输依赖高速公路和汽运肯定有帮助,更可以减轻中国新世纪以后对航空业的巨大需求。
胡文海听不懂不要紧,只要看到付志恒兴高采烈的样子,这些付出就完全值回票价了。
除了铁路和光学方面的收获,德国传统强项机加工更是战果丰硕。
这里面最让人振奋的,就是十月七日机床联合企业的600型数控系统了。
对,这家企业的名字就是叫做“十月七日机床联合企业”,而不是这一晃眼就到了十月七日……
十月七日机床联合企业的600型数控系统,这是一种比美国a900加工中心数控系统更先进的技术。
它采用键盘输入程序,现场程序编辑,配有自检系统。能实现群控和适应控制功能,可以方便的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功能。
在1990年能完成上述这些功能,已经是相当先进的技术了。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是一套多坐标控制系统!最多支持四套坐标系设定,也就是说在它的基础上,是可以开发出四轴加工中心的!
这个东西,不论是苏联还是美国,哪怕是在中国与他们关系最好的时候,也是绝不可能向中国出售的。
类似这样的宝贵技术,不知道还有多少。一车车的资料和胶片,一船船的工业设备,源源不断的运回中国。
德语翻译和技术人员们日以继夜的工作着,很快庄园里就到处可见工作到一半,忽然跌到然后响起阵阵鼾声的人。
没有休息时间,吃饭的时候也要继续工作。这就是利沃夫庄园里最普通的一天,这样的日子仿佛永远也不会结束一般。
东德的盛宴还在继续,不过胡文海却不得不暂时离开了利沃夫的前线。
好在整个流程已经上了正轨,他不在乌克兰坐镇也没有什么问题了。
在乌克兰过了1990年的春节以后,时间到了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
格鲁门传来了消息,希望能与胡文海详细的就某些问题进行一次面谈。
胡文海只好依依惜别的告别了尤利娅和正在利沃夫辛勤工作的团队,独自一人登上了回国的飞机。
空中飞人的日子不好过,好在开飞机的是中国民航素质最好的机组,而不是不喝伏特加就不会开飞机的苏联驾驶员。
这次回国除了格鲁门的问题需要回答,还有一个问题是胡文海必须回答的。
庆大秘书将中苏的食品换工业品谈判拖了两个月,就是给胡文海用来思考问题的。
这个问题就是究竟要不要救苏联。
胡文海在之前一直陷入了一种思维定式之中,那就是等着苏联倒下了好摸尸体。
苏联是不可能救活的,美国的强大是无可阻挡的,历史的大势似乎是无可改变的。
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世界大势,早就已经被胡文海改变的面目全非了。
中苏这两个工业严重互补的国家,提前了三年时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胡文海一船船的将轻工品往苏联运,不仅极大的刺激了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更结结实实的奶了克格勃一口。
从开始的“走私”,到后来的官方支持,再到开放口岸和两国直航贸易,胡文海和苏联的贸易可不只是做了这两年而已。
克格勃的势力在苏联因为有胡文海的支持,虽然受到戈尔巴乔夫的打压,但仍然在野蛮的生长着。
毕竟即使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总统,他也没有卢布更受人欢迎。
克格勃的卢布很是收买了不少的人,克留奇科夫手上的筹码比历史上要多了很多。
苏联的事情要怎么办,胡文海对未来的掌握已经非常不确定了。
苏联解体的原因哪怕是经过了二十五年,仍然是众说纷纭,谁也不知道究竟什么因素才是压垮了毛驴的最后一颗稻草。
谁知道胡文海对苏联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之后,历史是否仍然会按照原来的轨迹继续运行?
马斯柳科夫所期望的这个交易,显然很有可能是天秤上一块非常重要的砝码。
胡文海的一句话,也许就能影响国家的政策走向毕竟他过往的历史太辉煌了点,对国际局势的把握,谁看了都会暗暗心惊。
究竟是否要支持这笔交易,问题绝非只是这笔交易本身。
实际上这相当于是选边站了队,支持这笔交易,无疑是站在了苏联这一边。
而如果不支持这笔交易
美国人等苏联完蛋了,就一定会放过中国吗?别太天真了,看看历史上九十年代中国的生存空间被压缩成什么样子。
银河轮、南联盟大使馆、81192,美国人可是步步紧逼。
要不是911这个强力mt吸引了美国的仇恨,中国哪来蹈光养晦的机会,哪有将工业品卖到全世界的国际环境,更不用提保持南海上的主权和世界第二经济体了。
中国现在要蹈光养晦,非得有一个比历史上的俄罗斯和911更强力的mt不可。
要不要赌一把,彻底的改变这个世界的局势?
虽然可能会让自己手里预知的优势大打折扣,但这个选项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干!
胡文海坐在回国的飞机上,咬了咬牙。
美国佬真就这么牛,让人选择跟他作对都要有这么大的心理压力。
这份威名,要说还是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人只手遮天造成的。胡文海虽然表面上看总是瞧不起美国,但实际上他内心对美国的恐惧反而是这个年代的中国人里最大的。
他是下意识的把九十年代举世无敌的美国,代入到了当下这个美国身上。
谁说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