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

第402章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402章

小说: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猜错了胡文海的布局方向,但亨特杜邦歪打正着的为家族拿到了几十亿美元的利润,眼看着在家族中的地位又有所提升。

    可大家都是水涨船高,亨特杜邦相较于胡文海来说提升的就很有限了。

    如果说黑色星期一之前的胡文海只是疑似世界首富,那么在这之后,华尔街上已经流传他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首富了。

    一个月时间个人身家增长可能达到三十亿美元,胡文海的个人财富保守估计恐怕要上四百亿美元。

    之前认为他在中国资产不能算数的人,态度彻底翻转了过来。不仅将人民币资产计入身价,甚至还将他的中国境内资产大大的高估了。

    说白了,世界首富这个头衔,难道真的要一笔一笔账算过去吗?除非是本人要求进行计算,否则“世界首富们”的资产是个很难进行精确统计的数字。那么把这顶帽子送给谁,表现的其实是市场对这个人的信心。

    像一个人如果拥有苹果公司的一部分股份,那么苹果公司在乔布斯担任eo和去世的这个瞬间,身价就会产生明显的落差。

    难道是苹果公司的资产在这两个瞬间产生了什么巨大的变动吗?并不,只不过是市场对苹果公司的期待发生了变化,于是某个股东的身价就产生了变化。

    如今市场对胡文海的期待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他的价值也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仅此而已。

    亨特杜邦虽然在家族中地位上升了不少,但面对隐隐坐定了世界首富这个座位的胡文海,心理优势反而是不如之前那么强大了。

    既然胡文海已经隐隐坐上了世界首富的宝座,自然也就不缺上门投效的投机分子。赵锡成和一干老朋友,虽然之前对胡文海信心不足,但毕竟还是多少跟风做了几笔交易。

    一场股灾下来,这些华裔商人们多少也赚了点钱。通过他们的渠道,亨特杜邦的动作根本就瞒不了人。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亨特杜邦手上虽然拿到了不少筹码,但美国人被胡文海吓破了胆子,连讨价还价都没有就撤销了在科威特的干预。

    这么一来,他手上的筹码也就失去了意义。

    那么,他想拿到聚合物锂电池技术的努力,就只能换一种态度了。

    亨特杜邦对胡文海目前的状态心知肚明,出了这档子事儿,中国人在纽约搞出一场公路追逐赛来把他塞回了领事馆。那么接下来,胡文海回国肯定是短时间内就会成行。

    留给他的时间,恐怕是不多了。

    “胡先生,那我就直说了。”亨特杜邦点着头,像是很有诚意的说道:“杜邦希望能够收购聚合物锂电池技术,鉴于你恐怕不会在美国留下太长时间,咱们的谈判就尽量简单一些吧,究竟有什么是我们能够提供给你的?只要我能做到的,这一切都可以谈。”

    亨特不再提什么合资公司的事情了,因为他已经明白,过往资本对公司创始人搞的那些手段对胡文海来说没有意义。

    这个中国人,能够在他任何需要的时候,赚到任何他需要的金钱。

    妄想利用合资企业,通过资本优势将他挤出去?或许最后的结果,反而是杜邦被挤出去,为人作嫁衣裳也未可知了!

    所以他改变了策略,不再寄希望于合资的方式拿到锂聚合物电池的技术。相反,他和杜邦家族已经认定,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都要完整的拿到锂聚合物电池的完整专利权。

    胡文海沉吟半晌,说实话,杜邦作为世界知名的财团,实力和影响力就实在是太恐怖了。

    真的要与杜邦为敌,他还没有下定这个决心。

    可另一个问题是,杜邦的利用度在一百亿项目里基本上开发的差不多了。

    杜邦手里当然还有好多让人眼馋的技术,可要想引进这些技术可不是只要解决资金问题就行了。

    说到底,还是要自力更生才行。

    想到这里,胡文海心底便有了决断。

    他伸出手来,竖起三根手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五十亿美元,可以分五年支付。”

    亨特杜邦想都没想就痛快的点下头来:“没问题,五十亿,五年分期付款。”

    “第二个条件,杜邦的科研体系要向新科公司开放,每年杜邦的研究机构或者关联研究机构要接受五千名新科公司派出的访问学者,安排五万名本科、研究生进入美国的非社区大学学习。”

    胡文海这个条件一出,亨特杜邦的脸就像是啃了一口柠檬一样酸的皱成了一朵菊花,连忙说道:“胡先生这个要求也太高了,五千名访问学者和五万名留学生,中国目前公派留学生都没有这个数量吧?需要消耗的资金不说,上哪里去找这么多学校去录取这么多中国学生?又哪里有这么多岗位安排这么多的访问学者?”

    胡文海手指敲打着桌子,似笑非笑的看向亨特杜邦,不紧不慢的问道:“这么说,亨特先生是觉得做不到这个要求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三章 天灾() 
亨特杜邦哼哼了半天,嘴里终究是蹦不出那个“no”来。看小说到网

    当他艰难的点下了头,胡文海这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说实话,五千名访问学者、五万个本科和研究生的留学生,这实在是开了一个。在1987年之前,中国整个留学规模,或许还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

    至少就胡文海知道的,1986年访问学者的数量,大概应该是2800名左右。要求杜邦独自承担5000名访问学者的安排工作,杜邦公司除了内部消化,必然还要向其他社会机构分派。

    除了关联企业的某些研究机构,想安排访问学者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如果是自己带项目、带资金的访问学者,研究机构当然会举双手欢迎。

    然而看胡文海的意思,显然这些访问学者不仅没有项目、没有资金,相反还是那种要“包教包会,本期不会下期免费”的“委培生”。

    为了安排这五千人,杜邦公司说不定要特别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部门,支持支助若干委员会、基金会和ngo之类的组织,利用其社会社会关系在美国制造舆论和利益链,进而影响到那些公立或者相关研究部门的人员决策,通过多种不同的利益交换才能拿到这么一些访问学者的安排名额。

    要说投入的资本,或许并不是很多,至少比那笔五十亿美元的专利收购费要便宜太多了。但麻烦在于这确实是一个大工程,涉及到的具体工作将会非常繁琐。

    更不用说还有那五万名留学生的名额,如何说服美国大学给中国学生留出五万个名额,这个问题甚至要牵涉到教育部和国会教育委员会、外交委员会的工作,期间会牵扯到多少利益交换,更是一想就要让人头皮发麻。

    然而这毕竟是胡文海划下来了一个路线,亨特杜邦非常清楚,在等着聚合物锂电池救命的自己,并没有说“不”的余地。

    说到底,既然连五十亿的大头都出了,这些小钱最多就是麻烦的事情,亨特杜邦也就捏着鼻子认了。反正真要发愁事情有多麻烦,最后麻烦的事情也落不到他的身上。

    “好吧,这个事情我会和家族里的人沟通,相信会有一个让胡先生满意的答复。”

    听到亨特杜邦的回答,胡文海点着头继续弯下了第三支手指头。

    “第三个条件,中国区的专利归新科集团持有。其他地区的专利,可以先向杜邦公司授权五年,五年后只要五十亿美元支付完成,留学方面合作顺利,专利就是杜邦公司所有了。”

    亨特杜邦连想都没想,这条便干脆利落的点下头来。中国市场虽然在快速增长,但和全球市场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够看的。将中国市场让给新科集团,在他看来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至于说五年以后才转移专利归属,这个他更不会担心。只要美国的国际地位没有动摇,在执行合同的基础上,新科集团一个中国公司,根本没有敢于不履行合同的立场。

    “这三个条件,我想应该不会成为我们合作的障碍。”亨特杜邦松了口气,今天的工作总算是没有白来一趟,解决了他心里最大的一块心病,神情立刻放松了下来。

    五十亿美元的要价似乎有些让人肉疼,但考虑到杜邦这次在黑色星期一股灾中的收获,最多就相当于没赚这笔钱而已。何况胡文海给的条件也算优惠,分五年期支付,压力立刻小了下来。

    “那就希望我们能够合作愉快了。”

    亨特杜邦用力的握住胡文海的手,开怀畅笑道:“当然,胡先生可以放心,这一定会是一次愉快的合作。”

    ……

    送走了亨特杜邦之后,给胡文海在美国留下来的时间就不多了。

    领事馆里再次与赵锡成这些人见过一面,这次这些美国华裔商人们看向胡文海的目光可是完全不同了。

    如果说之前看胡文海还有点城里人看乡下土暴发户亲戚的感觉,现在赵锡成这些人看胡文海,就像在看一个怪物不是哥斯拉那样光挨打不还手那样怪物中的**丝,而是仿佛连提起名字都要小心翼翼担心会被吵醒的克苏鲁一般。

    华尔街里已经有传闻,据说胡文海在中国是睡在地下一百米的卧室里。他的卧室之中除了一张每天不重样睡十个全世界各地美女的大床,还有一个写着全世界所有上市公司的轮盘。他转到哪个公司,当天这个公司的股票就会成为下跌最严重的那只股票。

    当然,谁都知道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华尔街上的美国精英们怎么可能会相信这样荒诞不经的流言呢?

    不,正相反。很多人背后对传播这样的流言简直竭尽全力,否则实在是无法解释为什么他能如此准确的预言这次股灾。

    对于超自然现象,反正是不可抗力,所以干脆就不用想那么多了。但如果有人说,胡文海是通过科学的、可重复性的、理性的手段制造了黑色星期一,很多人的世界观恐怕反而要崩溃了。

    在黑色星期一之后很短的时间里,美国的经济部门、情报部门和众多的经济学家、商业机构,纷纷对这次股灾做出了总结。

    从结论上,经济学家和投资者承认,美国股市确实有相当的泡沫存在。黑色星期一的发生,有其必然性。

    但另一方面,黑色星期一的产生也有其偶然性。否则为什么是黑色星期一,而不是黑色星期二、黑色星期三,甚至为什么是十月爆发,而不是十一月、十二月?

    现在看来,黑色星期一这个时间发生股灾,是一个相当偶然的结果。既然如此,胡文海又是怎么做到如此准确预言了它的发生时间,以至于他的准备工作竟然是卡着时间完成的?

    这tm在科学上根本解释不通,如果这一切是能够解释的,那就说明美国经济已经被人研究透了。掌握这个规律的人或者组织,能够轻而易举的对美国经济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光是想象一下有这种可能,华尔街的大亨们就感觉一阵阵的不寒而栗,并且本能的反对这种假设。

    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手中引以为傲的资本,就像沙滩上的沙堡,毫无意义。

    与其如此,还不如相信胡文海真的有某种超自然能力呢至少这说明,不是美国经济太脆弱,而是对手太强大,强大到无法解释了!

    既然无法解释,那就当做不存在吧。这样一来,脑袋插到沙子里,至少可以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基本上,在华尔街看来,这世界上大概是有一种名叫“胡文海”的天灾。既然是天灾,当然是不需要计入考虑了。

    胡文海在与赵锡成这些华商聚会的时候,稍微提了几个他有些印象未来走了下坡路的企业,结果就有人不得不冒着冷汗提前告退,甚至有人当场就掏出了速效救心丸来。

    一场好好的华商联谊会,最后大家不得不心有戚戚焉的夹着尾巴各自逃散,算是让领事馆里的人近距离、感性的认识了胡文海如今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有了这个感性认识,胡文海在美国的时间可就真的是进入了倒计时。领事馆的工作人员,以忘我的热情和效率,投入到了送走胡文海这项工作中来。

    毕竟谁也不知道,既然天灾无法预测,那么会不会有“精神病特种兵小分队”干脆闯进领事馆来把他这个“人形自走天灾”给人道毁灭了……

    就凭纽约领事馆这边的武装水平,说实话能不能挡住已经被吓毛了的华尔街资本家们的丧心病狂,是谁也不敢拿来赌的一件事情。

    在黑色星期一爆发后的第四天,胡文海匆匆将美国这边还没有完成的工作做了一个简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