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决战1984 >

第59章

决战1984-第59章

小说: 决战198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号三艘航空母舰在内的庞大海军舰队。这些钢灰的巨舰组成的浩荡编队割裂开西太平洋的汹涌波涛,带着死亡的狰狞,航行这片已然有些陌生的海域。

‘CV63小鹰’号航母上,弹射器的蒸汽还未散去,依然萦绕着。燃气偏流板正在缓缓放平。穿着黄色工作服的飞行引导员从烟硝中走出,打着手势,指挥着一架‘A-6入侵者’攻击机滑向弹射器。

高空中,两架‘F-14’组成的编队呼啸着从舰队的上空掠过,极速的消失在海天交汇之处,阳光淡淡的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之上。一艘艘战舰劈波斩浪,舰桅上星条旗被海风扯得啪啦啦的作响。毫无疑问这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舰队了。

‘蓝岭’号指挥舰-旗舰指挥中心TFCC内,第7舰队司令詹姆斯-R-霍格海军中将正半趴在指挥台前,看着战术显示屏上不断显示出的舰队所在位置。

13部卫星电话终端以及大型综合通信及信息处理系统能够使得将军随时可以与各级指挥单位取得最为通畅的联系。

“作战情报中心的NIPS(海军情报处理系统)刚发来的最新水文资料。”幕僚走过来,递给将军一张文件“刚刚对‘CTAPS应急战区空中管制自动规划系统’进行了测试,没有出现问题。还有我刚去了对海作战指挥中心,反潜部门发现我们身后大概跟上了尾巴,反潜战中心已经接手了。夏威夷的FCC(舰队指挥中心)没有发来最新的作战指令,所有最新的海域海洋监视情报和环境数据也没有发来,我已经命令对情况再次安全核查。”

詹姆斯-R-霍格将军回过头来,沉思片刻“这个尾巴应该是俄国人,莫斯科可是一直注意着我们呢?”

的确,正如将军所判断的那样,尾随在美军舰队后面的那艘潜艇是一艘新近隶属于苏联红海军红旗太平洋舰队的‘塞拉’级攻击核潜艇。这种由位于苏联高尔基市的第112设计局设计、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建造成的的新型攻击性核潜艇无论是武备上还是在噪音处理上都要远远甚于美国海军最先进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

自从70年代展开了第三代多用途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以来,红色海军的水下恶狼发展速度便是远要比美英等北约海军军事强国要迅速的多,这大概是与苏联最高苏维埃的战略指导方针有关。而也就在1970年代的发展高速期这期间,第143特种设计局设计了971型钢结构艇(狗鱼-Б级),而第112设计局这设计了945型钛结构艇(梭鱼级,北约称塞拉-I级)。

两者的首艇-К-284鲨鱼号和К-239鲤鱼号均于1984年开始服役,两艇均装备ОК-650М01型单轴单堆核动力装置,采用功率为190兆瓦的ВМ-5型压水堆。不过最高苏维埃当局却要求这两种潜艇的量产艇采用相同功率的ОК-9ВМ第三代核动力装置。

此外这期间,红海军还诞生了一种第三代核潜艇,即1983年服役的685型艇К-278号深水潜艇,该艇由红宝石海洋机械中央设计局设计,采用钛制艇体,最大潜深达1000米。

和中国的战争爆发之后,莫斯科方面派出了包括‘阿尔法’级攻击核潜艇、‘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以及两艘最新锐的‘塞拉’级攻击核潜艇这内的大量核潜艇,分别游荡潜伏在美国西海岸、夏威夷群岛、中国东海、澳大利亚临近海域,中太平洋关岛附近。这些水底恶鲨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配合格鲁乌、克格勃等情报部门,共同捕捉中国以及美国的军事调动情况,为克里姆林宫作出战策决定提供判断依据。

这艘‘塞拉’级攻击核潜艇本是一直静静的潜伏在澳大利亚悉尼湾之外,在此之前,它的鬼影已经溜达过了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海军军港之外。当美国军队开始在澳洲集结大量海军舰艇时,原本活动在珊瑚海海域的这艘潜艇便悄然来到了澳洲沿海。美国舰队离开澳大利亚以后,这艘‘塞拉’级攻击核潜艇便一直尾随而后。

詹姆斯-R-霍格海军中将微笑着看着海图“找出它来,让它无所遁形”

“可是这样做会不会造成冲突?”幕僚问到“如果发生冲突,而且对方又是疯狂的伊万,恐怕会……再说华盛顿的那些政客现在可不希望看到这些发生。”

“不用去担心,我们需要的正是这些”詹姆斯-R-霍格中将耸耸肩“必须让莫斯科知道,过分的挑衅是对大家都不利的,而且在我们附近相信还有更多的潜艇,必须给他们点警告。”

“最大限度是什么?警告?或者驱离?”幕僚摊手问到

霍格中将笑着说“让驱逐舰找出它来,给它警告,让远离我们。如果耍花样,那就把它直接送到冰冷的海底去!我不在乎这一切的!”

“先生,你是说击沉它?”幕僚倒吸一口凉气“这未免太过于疯狂了吧?”

“你是在担心爆发核大战?”霍格中将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不会的,你太过于谨慎了!当然我们只是驱开它,给它点警告。如果它耍花样,那就毫不客气的消灭它。莫斯科对这一切只能无能无力,中国人的话怎么说?‘打掉门牙和血吞’,苏联人会闷不做声的吃下这个亏的。过分靠近美国海军舰队是一种危险,这一点谁都知道!”

霍格将军沉默片刻,深吸一口气,说到“或许那样莫斯科才会知道他们要想在欧洲和亚洲,乃至全世界来主导权力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三艘‘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反复的在编队后翼进行搜索,声呐几乎将怀疑区域的海底仔细的梳理个遍。然而反潜作战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水声传播预报数据处理系统却丝毫没有任何反应。

良好的拉长水滴线形,艇艏圆顿,光滑过渡到尖细的艇艉。这种先进的艇型非常有利于潜艇的水下运动。又长又高的指挥台围壳布置在具艏端艇长的1/3处,上面安装有各种升降设备,如侦察雷达、搜索潜望镜等。艇艉采用十字型操纵面,垂尾鳍上方有一流线倒流罩,内部安装有拖曳声纳收放装置。操纵面后为尖尾、单轴和新型大侧斜螺旋桨。

艇壳材料有先进的钛合金制成,这种金属自身具有高强度、低磁性的特点,这使得敌方很难探测和跟踪。在艇的外形上则采用了拉长水滴形线形,以降低流体噪声。艇外表面设计得非常光滑,极少有突出体暴露。艇体与指挥台围壳上的开孔数量降到了最少,较大的开孔均设计了能自动开启和关闭的活动盖板,因而当活动盖板关闭后,从艇的外观上是根本看不到开孔的,从而降低了艇体的水流动噪声。并且该艇指挥台围壳与艇体的衔接处运用了弧形圆滑过渡,这是为了减少围壳与艇体间流体干扰及降低阻力和噪声。艇的水平舵、方向舵、艉水平舵等装备都设计成光顺的流线型,其中的水平舵为收放式,不用时可收回艇体内部。

艇体的外表面全部敷设了一层厚厚的消声瓦,这种消声瓦厚约80-150厘米,长宽比为90-85,由合成橡胶制成,其结构分为两层,外层为实心固体,内层设置了各种尺寸与形状的孔洞。这种消声瓦即能够吸收敌方主动声纳的探测波,又能隔绝和降低本艇的噪声,使艇体表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无声回声层,从而大大加强了‘塞拉’级的安静性。

为了降低艇内的内部噪声,设计人员首先在壳体内部和舱壁上大量的敷设了吸声材料。为了消除艇上机械所发生的噪声,设计人员尽量采用降低噪声设备,并且给噪声强的设备上加装隔声罩、消音器和设立隔声室。为防止设备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向潜艇传递,机械设备都安装在一个统一的筏体上,筏体通过隔振器撑在艇体上,使机械振动对潜艇的影响减到最小。对于结构振动,则在筏体上、设备的减振基座上及动力舱的甲板、舱壁上敷设由大量的约束阻尼材料。艇内的系统管道尽可能多地采用弹性连接管与艇体相接,对其中流体强烈作用的管路采用了降低流速、局部管路采用阻尼软管和消音器的办法,以减少流体冲击振动和隔绝振动传到艇体上。

从前的潜艇的螺旋桨由于叶片周向载荷的不均匀,旋转时将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为此还特意为‘塞拉’级安装了新型的大侧斜螺旋桨。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塞拉’级攻击核潜艇的水下噪音大大减弱,静音效果已经‘洛杉矶’级差不多了。所以美国人一直没有发现这个幽灵也不足为怪了。如果不是偶然的机会,美国海军或许都不会注意到身后有着这样一条尾巴。



第七章:尘封之翼(八)

六架‘SH-2海妖’反潜直升机反复的在上空盘旋,并不时的投下声纳浮标。两架紧急弹射起飞的‘S-3A北欧海盗’反潜机也加入到反潜搜索的队伍之中。紧接着两艘‘佩里’级驱逐舰也被增派过来,增强反潜力量。

‘蓝岭’号指挥舰-反潜战指挥中心里一片忙碌着,疲惫不堪的反潜官们紧张在有机玻璃航迹标图板上清晰的标注出各反潜驱逐舰发送来的反潜基准线,并随时将各标注好的反潜点上报出去。‘战术显示系统所标注出来的每个航迹都被仔细的熟悉一遍。

从最初建立的‘3010UNK’到最后的‘3310UNK’数个基准线处都投放了大量的声纳浮标,然而却始终一无所获。战术决策支援系统提供的各种混乱的数据,使得忙碌的反潜官几乎头都大了,全是乱七八糟的数据,挑出几条来全是没有丝毫作用的信息。

两艘最新锐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悄无声息的溜了过来,以潜制潜可是美国海军最为拿手的反潜手段之一。虽然不知道对手是谁,但‘洛杉矶’也不是吃素的鱼腩。俄国人的潜艇应该不是‘阿尔法’级攻击核潜艇、‘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他们总不会拿‘德尔塔’这样的战略核潜艇来执行跟踪任务吧,除非苏俄人发了疯,想要毁灭地球。

面对着美国人突然增加的反潜力量,虽然‘К-239鲤鱼号’知道味道不对,可能已经暴露了踪影,但依然不慌不忙。随着艇长的口令声,‘鲤鱼号’停车,悬浮在370米深度。

艇艏装有8具650毫米的多用途液压平衡式发射装置,可发射SS-N-21型远程巡航导弹、SS-N-16型反潜导弹、SS-N-15型反潜导弹、53型、65型鱼雷及各种水雷。如此强大的火力使得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任何一级潜艇都望尘莫及。这样的火力支撑下的‘К-239鲤鱼号’可谓丝毫不惧,但冲突最好还是避免。

高性能的钛合金双壳体结构使得‘塞拉’级攻击核潜艇正常的工作深度可达800米。在这样的深度上要甩开那些可恶的‘苍蝇’和发了疯似的驱逐舰根本不是难事。没有什么地方再比大海的深处更为适合潜艇的隐身。而且800米这样大的深度足令当今现役的绝大部分反潜武器望洋兴叹了。另外钛合金制作的双壳体还能确保‘塞拉’级在冰区作战时可轻易地穿透数米厚的冰层,而自身却不伤分毫。这一切都是‘К-239鲤鱼号’此时最好的庇护。

此时正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西尔维斯特-R-福利海军上将此时正看着那张诺大的海图,沉默着。此次派往西太平洋的‘CV63小鹰号’、‘CV41中途岛’号、‘CVN-65企业’号三艘航空母舰应该说是目前太平洋海军能够调动的唯一力量。

‘CV63小鹰号’搭载着CVW-2(第2舰载机联队)是整个特遣舰队最为核心的力量之一。第2舰载机联队于1948年成立后,参加的第一场战争便是在朝鲜半岛支援仁川登陆,应该说对于远东是再熟悉不过了。此时该联队下辖VF-1狼群、VF-2赏金追捕者(装备F-14A雄猫舰载战斗机);VA-146蓝宝石、VA-147亚尔古英雄(装备A-7E攻击机);VA-145剑客(装备A-6E入侵者andKA-6D攻击机);VAW-116太阳王(装备E-2C鹰眼预警机);VAQ-130攻击者(装备EA-6B徘徊者电子战机);VS-38红鹫狮(装备S-3A北欧海盗反潜机);HS-2金猎鹰(装备SH-3H反潜直升机)

整个CVW-2的最核心力量是VF-1、VF-2这两个装备F-14A雄猫舰载战斗机的舰战中队。VF-1中队1972年10月14日在NA**iramar(梅拉华海军航空基地)正式成立;并在1973月7月1日开始接收F-14A战斗机。而同样也在NA**iramar,也在1972年10月14日,VF-2中队重新成立,并在1973月7月完成机组训练课程;开始接收F-14A。由于F-14A的生产进度稍慢;VF-2在1974年春天才完全接收十二架F-14A;成为一个完整的F-14中队。

1974年9月17日至1975年5月20日,VF-1与VF-2一同隶属CVW-14,部署在CVN-65企业号航母上,首次进行战斗航海部署。当时越战接近尾声;VF-1和VF-2的F-14曾在越南上空执行巡逻任务;但是并没有战果。

1980年VF-1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