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说不尽的张学良 >

第5章

说不尽的张学良-第5章

小说: 说不尽的张学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记者问道:你是否考虑过有回东北定居的可能性时,张学良回答记者说:我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回事,我什么时候想去就什么时候回去。孔老夫子的“三思而后行”对我一点用处都没有,我是个莽巨的军人,从来就不用”考虑”这两个字眼。记者又问道:您曾用过诗句”两字任人呼不肖,一生误我是聪明”,不知“聪明”是如何误了您的一生?张学良以幽默口气说:“我没有高见,就是用个小聪,人其实很鲁莽,我回答你的提问也很聪明。” 
啊!我终于懂了“我回答你的提问也很聪明”这句话的“聪明”的原因和内涵。 
说到张学良赴美国探亲访友,我也知道一些内幕,且想把一些内幕搞个清楚,故又有意地问道: 
“王教授,您是什么时候知道张将军赴美国探亲访友的呢?” 
“在1991年春节之后,也就是张将军请我出面斡旋回大陆那一次。 
“当时,张将军是怎样和您说的呢?” 
“他一见我的面就说:王冀,我想出远门。” 
“张老伯,是想去香港看看吗?” 
“不!去香港不算出远门。” 
“那……您想去什么地方呢?” 
“去美国。” 
“去美国做什么?” 
“看女朋友。” 
我听后忍不住地笑了,一个年届九十一岁的人还要去美国看女朋友,听后真是有点天方夜谭。 
“我就是去看女朋友嘛!”从张将军的口气听出,似在批评我在美国呆了这么多年还封建,“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在大陆还有女朋友呢!” 
是啊!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哪一位帝王将相敢于坦言有女朋友呢?没有!尽管在他们的政治生涯中都离不开女人。另外,就说是一些被称之为血气方刚的男子汉吧,如武松、宋江等人,他们可以结交天下的男人为朋友,唯独不把女人放在眼里。再看看与张学良同代的军政要人,不是也没有一个像欧美诸国的政治家那样,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女人嘛!相反,只要一说结交女朋友,很多人就一定会往那些所谓不正经的事情上想。真是封建,落后,甚至是可气啊,或许是出于上述的原因,说到张学良结交女友,在中国近代史上也的确是留下了不少趣闻。也或许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我在留意张将军赴美国探亲访友的有关报道中,发现了几处难以解答的疑点。请看如下的报道: 
“5月31日,纽约华美协进会设暖寿宴会为张学良九十一大寿志度。当张学良在贝祖贻夫人的陪同下,步入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的万寿宫餐厅时,掌声雷动……”当时,我就自问:赵四小姐哪儿去了? 
不久,我见到了一幅为张学良祝九十一华诞的新闻照片:与张学良并坐在一起的是一位女性,雍容华贵,凤韵逼人,看上去绝不会超过六十岁的样子。当时我就曾自问过:她是谁?她难道就是报道中的贝祖贻的夫人?赵四小姐为什么不在其中? 
后来,我的一位知情的朋友告诉我:贝祖贻原是国民党中央银行的总裁,大建筑学家贝聿明的父亲。这位陪同张学良进入宴会大厅的贝夫人则是贝祖贻的最后一任夫人。当年,曾是张学良时相过从的女友。这次张学良来纽约就是住在这位贝夫人的家里。为了能采访到有关张学良弥足珍贵的史料,我们一行到了纽约,就在陈诚的外甥女胡太太的引荐下拜访了这位贝夫人。 
纽约曼哈顿花园街是有钱人的天下。旧中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遗老遗少,多数都住在这里。就说业已度过一百零一岁生日的宋美龄吧,也住在这附近。我颇为感慨——却以调侃的口吻说了一句话: 
“当年毛泽东说:四大家族带着中国人民的血汗钱跑到美国去了。这话一点也不错!” 
贝夫人就是住在曼哈顿花园街一幢非常高级的公寓里。采访那天,她用她最爱吃的中国北方的小吃款待了我们。她说她已经八十多岁了,可看上去绝对不到七十岁。她的身材没变,就说她那未加修饰的脸上不仅没有老人斑,而连皱纹也数得过来。我不得不暗自发出这样的赞美:贝夫人驻颜有术。“贝夫人,张将军留住纽约期间是住在这幢公寓里吗?” 
“是的。”贝夫人说罢引我们来到一间卧室,指着一张很像我国南方那样的木床说道:“他当时就住在这里。” 
“您能谈谈张将军留住纽约时的生活情况吗?” 
“可以。白天,我安排他会朋友;晚上,我们一起打打小麻将,有时还听听京戏唱片。”贝夫人边说边指着临窗的一迭唱片:“我这儿有很多京剧唱片。总之,张将军在我这儿过得很充实,也很愉快。” 
“张将军的视力不好,你们二人打小麻将的时候,恐怕您赢的时候多吧?”我半开玩笑地问道。 
贝夫人听后开心地笑了。 
我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下意识地举起照相机,对着这张木床按下了快门。 
“贝夫人,请您谈谈您所了解的张将军好吗?”我的朋友抓紧时机问道。 
贝夫人落落大方,从容地谈了张学良的历史功绩,以及对蒋介石软禁张学良的愤懑。当她谈到张学良的人格时,她很动感情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认为,张将军是那种可以终身引为朋友的人。” 
这时,她拿出张将军赠给她的书画给我们看。我打开一本画册,张学良在扉页上的亲笔题签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士云贤妹惠存。我禁不住地小声问陪同我们的胡太太: 
“贝夫人就是当年北平有名的交际花蒋士云女士吗?” 
胡太太微笑着点了点头。 
据我所知:蒋士云女士是苏州人,出身门第不高,但颇有文化教养。在三十年代初期北平的所谓上流社会。可以说无人不晓蒋士云。张学良也就是在主政北平的时候,与这位蒋士云女士相识的。这样算来,这位贝夫人早已庆过八十华诞了!为了能多知道一些张学良被软禁时的情况,我有意问道: 
“贝夫人,在张将军被软禁在台湾的时候,您们之间有联系吗?” 
“有,他经常有信来,我也常去台湾看他。” 
“可以把张将军写给您的信给我们看看吗?” 
“可以。不过不在这里,我都放在乡下别墅里了。”贝夫人看着我们那遗憾的表情,笑着说,“等你们下次再来,我带你们去乡下住的地方,那里存着很多张将军送给我的东西呢! 
我不知何时才能再光顾美国,但有贝夫人这句话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贝夫人,您认为张将军最珍贵的品质是什么呢?” 
“不爱私利,对朋友无限真诚。” 
“您认为张将军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呢?” 
“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贝夫人说得是何等的好啊!总结张学良将军的一生,他的确是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第四章 “统一”是当代的一面大旗

我在美国采访了二十多天,无论是大科学家袁家骝,还是一些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治家,他们都一致认为:过去的人们同情张学良,那是因为张学良举的是一面祖国统一的旗帜;今天海内外的华人还没有忘记张学良,又是因为张学良举过的这面祖国统一的旗帜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海内外的华人都清楚:两岸统一是历史赋予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最高使命。所以,每一位受访者都义正辞严地指出:李登辉等人搞台独是倒行逆施,是不得人心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就在张学良的祝寿宴会上,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台湾政坛要人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过去,国共两党打了几十年,我们败了无话可说;而今,我们如果再败给台独分子李登辉之流,我们就是汉奸,也就是亡国奴!” 
也是在同一个宴会上,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粱肃戎先生在纵谈了两岸统一的政见之后,向我转赠了陈立夫先生写的如下这幅字: 
国父于民国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日本神户对记者谈话 
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幸福,不能统一,便是受害! 

陈立夫时年丸十丸,八七、四、十七。 
 梁肃戎转赠 
  一九九八年五月三十日 

这时,我想起了童小鹏同志讲过的一段话:总理在病危的时候,曾经非常吃力地向罗青长询问台湾近况以及在台湾的一些老朋友的情况,并且嘱咐道:不能忘记那些对人民做过有益事情的人们。他认为第一个不能忘记的就是张学良将军,这也包括在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做出贡献的陈立夫先生和蒋夫人宋美龄女士。就是退到台湾以后,他们也是赞成统一,反对分裂的。 
事实正是如此。王冀教授告诉我们,不仅在台湾的陈立夫先生赞成祖国统一,就说远在美国的宋美龄女士也坚决反对李登辉之流搞台独。 
如果说张学良将军是最早站在祖国统一这面大旗下的勇士,那么在今天就更需要有更多的像张学良这样的勇士挺身而出,高举着祖国统一的大旗向前迅跑! 
我在美国的采访中不仅看到了这样的勇士,也感到了他们正在举着祖国统一的大旗向前迅跑。 
统一是祖国的大潮,它必将淹没那些泛起的沉渣! 

  1998年7月8日于京城万寿寺苦乐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