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将门风云(楚河汉界) >

第19章

将门风云(楚河汉界)-第19章

小说: 将门风云(楚河汉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京津死了,东进悲哀地想。王京津怎么会死呢?那样一个活蹦乱跳,充满激情的人,怎么会自杀呢?!
东进想象得出王京津死前内心所承受的巨大的痛苦和压力,一个像他那样狂热地爱着军队的人,是不能容忍被他所爱的军队抛弃的。但东进想不通王京津为什么会选择死。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怎么能这样轻率地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怎么能这样轻率地放弃自己的生命呢?
东进也无法理解南征。看得出来,王京津的死的确给南征的打击很大,但东进不明白南征为什么要那么坚决地与王京津划清界限;为什么要把王京津送给他的那些书全部上交;为什么要检讨自己和王京津一样当兵动机不纯,检讨自己想提干部,想像父辈那样从连排长一级级地干到高级干部的错误思想。难道这样就能证实他和王京津不是一类人了?难道这样就能证实他与工农子弟打成一片了吗?
南征和王京津都曾是东进心目中最崇拜的人,东进想不到他们这么快就把他们共同珍视的东西放弃了,而且放弃得那么彻底决绝。
东进不想放弃。他从不认为自己想在部队干一辈子,想当排长、连长、甚至军长、司令员有什么不对,有什么不好。他不愿像南征那样违心地剖析自己、欺骗自己,赢得“不像干部子弟”的赞誉。尽管那样做也许会使自己的处境更好一些,尽管按南征的话说这样做不是对目标的放弃而是坚守,是另一种形式的坚守,但东进就是打心眼儿里不愿意!东进坚决地认为“不像干部子弟”不是赞誉,坚决地认为干部子弟身上有缺点但更有优点。我可以改正缺点,东进悻悻地想,我可以克服你们说的那个什么“骄”“娇”二气,我可以勤俭节约,可以不吃零食,可以不穿懒汉鞋……但我不愿意也不可能不像干部子弟!我就是干部子弟,我凭什么非要不像我?我凭什么非要不是我?!
东进陷入了极度的困惑之中,他不赞成南征,但又明知南征所说的话自有道理。“不这样做就有可能像王京津那样被部队抛弃!”这个道理让他感到害怕。东进知道自己离不开部队,他太爱这种紧张、单调、充满挑战、充满男子汉味道的生活了,他太爱这种成天摸爬滚打与武器相伴的日子了,他太想实现自己心目中的那些远大的目标了。难道想要不放弃,想要证实自己,就一定得首先改变自己吗?
一阵剧烈的疼痛从撕裂的伤口处向全身蔓延开来,东进不由浑身颤抖起来,牙齿“得得”地打着战,喃喃地呻吟着,不,不……
南征起身向外面走去。
就在南征的背影即将消失的那一刻,东进突然一跃而起,在后面大声喊道:
我能证实自己!我决不放弃——
南征猛地回过头,看到东进脸上的泪水决堤般汹涌澎湃,一片汪洋。
再一次被魏明坤击倒是为了上军校。
那时,周东进和魏明坤都已经是排长了。当时部队每年都有上大学的工农兵学员名额,但名额很少,只有表现特别突出的人才有机会被选送上学。周南征就是因为表现突出,被树为干部子弟与工农子弟相结合的先进典型,由部队选送到地方大学读的历史系。大学毕业后,周南征就留在机关工作了。渐渐地,许多干部子弟都瞄上了这条路,因为大学毕业后可以重新分配工作,这就为他们名正言顺地离开基层连队,进入机关工作创造了条件。于是,他们开始纷纷想办法去上学。但他们中间像周南征那样真正由部队选送上大学的却并不多,他们多数都是通过家里的关系,从上面要名额戴帽下来走的。干部子弟再一次显示出了他们超出他人的优越地位,他们用不着表现特别突出,但只要需要,他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取代那些表现特别突出的人。糟糕的是,他们并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对,有什么不好。就像当初他们认为到部队当兵是很自然的事一样,他们认为自己现在去上学也是很自然的事。更糟糕的是,他们不知道这样做会伤害一大批人的感情。像魏明坤那样惟有靠自己的突出表现与他人竞争的贫家子弟,在这明显的不公平竞争中,不能不再一次感到心寒,不能不再一次在心中积攒起愤懑。而最糟糕的还在于,他们即便知道了也不会很在乎。他们优越惯了,他们已经把优越当成了自己与生俱来的权利,他们以为他们真的拥有这份权利。
与他们相比,历来不安分的周东进此时反倒显得格外安分了。周东进似乎从来没有上大学调机关这些离开基层连队的念头,他不仅一直心安理得地在基层连队干,而且干得相当不错。他同魏明坤一样都是全团有名的优秀排长,所不同的是,周东进是干部子弟,是属于能离开连队却没有离开的人。周东进于是引起了团里的注意,团里决定树周东进当扎根基层的先进典型。很久以来,团里在选送人员上学这类事上一直扮演着尴尬的角色。对上,他们不能不无条件地服从;对下,他们又不得不做大量的稳定思想工作。从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把周东进树为扎根基层工作的先进典型,就既为干部子弟树立了榜样,又安抚了基层干部战士的情绪。团里立刻派了工作组下来抓周东进这个典型。
工作组一来,连里立刻轰动了,这可是抓全团的先进典型呀!先进典型和五好战士不一样,五好战士连里有的是,团先进典型一个营也不一定能摊上一个,只要当上团典型,肯定以后会前途无量!大家都以为周东进这下行了,不费一枪一弹就一下子端了个大据点。但谁也没想到,这事竟让周东进自己给搅黄了。
周东进死活不当这个典型。
周东进说,我愿意在连队干,这和觉悟高不高没关系,是我自己愿意。
工作组说对呀,甘愿扎根基层这就是觉悟高的表现。
周东进说哎你们别给我上纲上线,我可没说我要扎根基层。扎根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那是永远呆在基层的意思,谁能永远呆在基层?不进步了?
工作组只好解释说这只是个说法,是对周东进不上大学,不调机关,脚踏实地在连队干这种精神的肯定。
周东进就笑了,说我不上大学是因为对那些学校和专业不感兴趣。你看上面下来那些名额,不是政治系历史系就是中文系外语系,我学那些干什么,跟军事也不沾边?
工作组说对呀,这就说明你是干一行爱一行,说明你……
得了,你们就别给我瞎说明了。周东进说,等步兵学校恢复招生那天,我肯定削尖脑袋争着抢着去上学。你们现在把我弄成扎根典型,到那时我再拔根可就费事了。再说了,我这个扎根典型到时拔了根就走,你们对上对下也不好交待呀。
整个摆出一副扶不起来的阿斗架势,倒把工作组说的没词了。团里很恼火,但也没办法。典型是得自己上台去给群众讲用先进事迹的,自己都不认账怎么给群众讲,这事也就只好暂时搁下了。
事情偏就赶得这么巧,步兵学校当年就恢复招生了。连里分到一个上步校的名额,明摆着这个名额肯定是在周东进和魏明坤之间产生。平心而论,如果没有树典型那档子事,周东进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周东进的身份使他显得更突出一些。但经过树典型这么一折腾,周东进的形象就大打折扣了,团里决定送魏明坤去。
周东进这下可不干了,果真削尖脑袋争抢起来,从连里、营里、团里一口气找到师里。师长是周汉的老部下,当时就把干部科长叫来了,说你给我个上步校的名额。干部科长说,师长,名额已经全部分下去了。师长说那你给我调整出来一个嘛。干部科长面带难色地说,现在人员基本上定了,本人也都知道了,这个时候再调整影响就太大了。师长就没鼻子没脸地朝干部科长发了一通火,弄得在一旁的周东进也浑身不自在。发完火,师长转身对周东进说,东进呀,我看你就明年再上步校吧。这事叔叔给你记着,明年保证第一个送你去。话说到了这一步,周东进也就只好告辞了。周东进前脚刚走,师长就拍着干部科长的肩膀说,委屈你了,我这也是没办法呀。干部科长说,师长你别这么说我能理解。师长就说,明年让他去吧,不然我在老首长那里不好交待。干部科长赶紧说是,我记住了师长。
本来周东进今年也准备放弃了,想妈的明年就明年吧,晚上一年步校我周东进也未必就比谁差,未必就比他魏明坤差。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周汉下部队来了。周东进倒没跟周汉说什么,他们爷俩之间也从来就说不了什么,见面就是那么几句话:
周汉:怎么样?
周东进:还行。
周汉:什么叫还行?
周东进:就是还说得过去呗。
周汉:是别人看你说得过去呢,还是你自己觉得自己说得过去?
周东进:当然是我自己,别人怎么看我哪知道?
周汉:哼,自以为是!
然后周汉就把周东进扔在一边,自顾自地翻看文件。但这时周东进还不能走,这时要走周汉就会发火,说你给我滚回来!你不要一听到批评就躲,比躲老子的枪子儿跑得还快!接下去就是一顿臭骂。这时周东进只能老老实实在一边干坐着,等过一会儿周汉听到没什么动静了,就会抬头冲着周东进说,你怎么还在这坐着,还不赶快回连队去?走,赶紧给我走!周东进这才能溜出来。
一出来,秘书刘希文准会笑眯眯地迎上前,低声问,完事了?来,到我屋里坐一会儿吧。结果看老爹就成了看刘秘书,刘希文倒像家人似的能跟周东进热热乎乎地唠一阵家常。唠着唠着,周东进就把去不成步校的窝囊事说了。刘希文听后若有所思地眯起眼睛,瞄着周东进问,东进这事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周东进说告诉你有什么用,远水也解不了近渴。刘希文不动声色地问,那你今年到底还想不想去了?周东进说当然想!刘希文就不紧不慢地说,那好,这事就交给我吧,我保证让你去上。周东进一个高蹦起来说,太好了刘秘书,你要是能再要个名额给我,我立刻宣布给你队列前口头嘉奖一次!刘希文一笑,说我从哪儿要名额你就别管了,你只管打好背包准备去报到就是了。
果然,第二天团里就下来通知,叫周东进准备去步校学习,但并不是增加名额,而是把魏明坤换成了周东进。这一下可炸锅了,全团上下一时间议论纷纷。周东进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也有点发蒙,直在心里埋怨刘希文怎么把事情办成这样?但转念一想,既然已经这样了,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打背包走人。
没想到,还没等周东进收拾停当,事情就又来了个急转直下——魏明坤直接找到周汉,把周东进告了。
在周汉下榻的师招待所门前,魏明坤徘徊了很长时间。招待所临时设了岗,哨兵严格地盘查着每一个出入人员,这架势让魏明坤心里发怵。魏明坤几次想打退堂鼓回去,但又实在不甘心就这样算了。他在招待所门前那片苦丁香树丛中打着转儿,一次又一次地下决心走出树丛,但却一次又一次地缩了回去。
魏明坤对自己很恼火,虽然当了好几年兵了,虽然自己现在好赖也是穿四个兜的干部了,但不知怎么的就是怕见官。别说周汉这样的大官了,就是在团长、师长面前魏明坤也紧张得不行。有一次,师长到下面检查军事训练情况,团里为师长组织了一次排建制的战术训练表演。因为周东进和魏明坤两个排表演得十分出色,演练完,师长就把周东进和魏明坤叫到面前询问情况。魏明坤一站到师长面前就开始紧张,气也喘不匀乎了,话也说不利落了,结果风头全让给了周东进。周东进乘机侃侃而谈,把师长讲得两眼放光,频频点头,一再对周东进大加赞赏。这次经历对魏明坤的刺激很大,论军事技术魏明坤并不比周东进差,论想法魏明坤也不比周东进少,但关键时刻却因为怯官,就像上不去架的鸭子似的白白失去了表现自己才干的好机会,白白失去了给首长留印象的好机会。说心里话,魏明坤真想学学周东进那种见多大官也不惊,经多大场面也不怯的劲头,但不知怎么就是学不来。
这一次,魏明坤也是被周东进逼急了。本来上步校学习都已经落实到他头上了,谁能想到事情还能翻过来,还能换成周东进,这也有点太欺负人了!魏明坤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虽然,魏明坤表面上一直硬撑着,尽量不在人前表露自己的情绪,但心却如同放在铁砧子上被捶打一样,无时无刻不感受到重击之下的疼痛。魏明坤心中不平。对他来说,能抢在周东进前面赢得这次机会是多么的不容易呀。他和周东进不一样,周东进有周汉在头顶上罩着自然有人帮,他魏明坤可是平地拔骨朵,硬着脑壳往上拱,全凭自己的努力才干到了今天这个程度!凭什么一句话就把名额换给了周东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