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决战成吉思汗 >

第14章

决战成吉思汗-第14章

小说: 决战成吉思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仁恕!
杨巨源道:“禄袆所率军士10人皆愿意为朝廷效死力。”
黄术道:“我和赵亮、吴政兄已经联系到军官及军士74人,皆是不满吴贼投贼卖国之举之辈,可以效死力。”
“好!”杨巨源和李好义齐声道,“如此一来我们有壮士百余人,大事可成矣。”
“只怕未必。”话音未落数人推门而入,当先一个年轻人道,“我只怕你们出师未捷身先死啊。”
“你们是什么人,为和偷听我们说话?”黄术蹭地站了起来,抽出腰刀指着那些人问道。
杨巨源看了一下,笑道:“黄兄不可无礼,诸位朋友想来也是同道众人,屋里请。”
“你怎知我们会是朋友?”
杨巨源笑道:“这还不简单,这位年轻朋友面无杀机,再说…。。”他指着那个年轻人身后的两个大汉手里拎着的晕死过去两个人,道:“你们要是敌人,焉能留他们活命?”
“不错,心细如发,是个干大事的人。”年轻人笑了起来,脸上显露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在下赵一帆。”
“赵一帆,赵一帆……。”杨巨源念了两遍,忽然悚然动容地道,“难道是皇上新封的吴国公赵一帆?”
赵一帆笑道:“不错。”
这数人正是赵一帆一行。赵一帆一路快马加鞭,每人两匹战马轮流骑,除了补充粮食几乎不下马。在马背上吃,马背上睡。刚开始除了赵一帆其余人都不习惯,有时候睡着睡着就跌下马背了,摔得鼻青脸肿。但是他们不仅没有怨言,反而满心钦佩,努力学习,因为吴国公赏罚分明,言出必行,并且以身作则,让他们心服口服。就这样过了十天情况开始好转,再也没有人同马背上掉下来了。他们纵马之术也变的如火纯情,赵一帆每人赏了一只烤鸭。
从临安到兴元府(兴州,现在陕西汉中)数千里的路程的只用了短短不到二十天的时间!不过赵一帆知道这么多马匹容易引人瞩目,因此大部分马匹都留在郊区,派两人留守,其余人等分头打探消息。
大部分人打听到的消息用处不大。跟赵一帆来兴州的有个叫石七的,外号石猴子,此人非常善于打探情报,仅仅三天就盯上了行踪诡秘的杨巨源,顺藤摸瓜一路发现了李好义、安丙等人。赵一帆没有让他轻举妄动,石猴子一直跟踪杨巨源,直到他们来此密议,赵一帆让人悄悄地打晕了两个看门的,从头到尾听完他们的谈话才现身。
坐好之后,李好义问道:“听刚才吴国公之语,似乎我们哪里出了纰漏。”
“纰漏倒也不说不上……”赵一帆抬头忽然看到杨巨源露出恍然大悟之色,笑道,“杨大人可是想到了问题所在?”
“不错。”杨巨源肃容道,“吴国公来兴州不过短短数日,就可探查到我们的踪迹。现在虽然吴贼忙于稳定军心,无心他顾,但是也难保消息走漏。现在到清明节还有数月,想想就不寒而栗,我们考虑的还是不周。”
赵一帆道:“也算不上不周,石七打探到你们的踪迹有些巧合。不过,这事情宜早不宜晚,越快越好。我建议我们不必等到寒食节了,这里不是有还有黄统领吗?黄统领可以称有紧急军情上报吴贼,一部分人拖住守卫,用骑兵快速直接冲入吴贼内宅,就地格杀吴贼。”
“这是不是太冒险了……。”
“是太冒险了……。”
李好义站起来道:“我赞成!正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们都认为危险,吴贼自然更想不到。”
“那好。”杨巨源道,“关键是马匹如何运进城来,如何确定吴贼寝室位置。”
黄术道:“这个没问题,我和赵亮兄可以解决。战马可以分批送入军营,吴贼的寝室一般固定,也很容易打探到。”
“好,既然如此,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赵一帆拍板道,“我们商量一下细节。”
众人商量一个时辰后各自满怀信心地散去。
二月的最后一天,天灰蒙蒙的还未亮。
一队骑兵直向蜀王府闯去,当前一人大叫道:“让开,紧急军情!让开,紧急军情!”
守门的侍卫睁着朦胧的睡眼,一看是吴曦的侍卫统领,不敢阻拦,只是急忙叫道:“黄统领请下马!只能您一个人进去……。”
他话还未说完,十一匹快马已经冲了进去,里面接应的赵亮早已把所有的门打开,黄术带着赵一帆等十一人直奔后院吴曦寝室。
这时候守门的侍卫醒悟过来,大叫道:“刺客!有刺客!………”
早已埋伏在巷子里的百名勇士冲了进来缠住救援的卫兵。
马蹄声打破了后院的沉寂,睡梦中的吴曦忽然被惊醒,他大叫道:“发生了什么事?”一边急忙穿衣服,顺手把床头大刀拿在手里。
他刚刚走下床,就见到四匹马破门而入直向他冲来,吴曦大叫一声,向床上跑去。赵一帆冷酷地一笑,抽弓箭,叫道:“放箭!”
四只羽箭覆盖了整张床,可怜一世枭雄吴曦和的宠妾惨叫一声被活活地钉死在檀香木大床上。
黄术下马割下吴曦头颅,递给赵一帆。赵一帆举着人头策马到院中,大叫道:“吴曦已经死,尔等还不束手就擒?”
此事院子中混战成一团,听到吴曦一死,看着他血淋淋的人头顿时停住了。这个时候杨巨源骑马奔了过来,嘴里叫道:“圣旨到,吴国公奉旨杀吴贼,只诛首恶,余者皆免。”
圣旨巨大的权威显示出来了,蜀王府侍卫纷纷丢掉兵刃,跪地接旨。除了一部分侍卫逃跑外,绝大部分都投降了。
只有一队没有跪下,杨巨源下马怒道:“王喜,你怎敢见圣旨不跪?”
踏白军统制王喜犹豫了一下道:“我怎知是不是真的圣旨?”
杨巨源大怒:“皇上派亲子吴国公来平定吴贼,难道有假?”
王喜看到赵一帆一双眼睛凶狠地瞪着他,一手按刀柄,一手拿着血淋淋的人头,激灵灵打个冷颤,连忙跪下道:“罪臣接旨。”
这是安丙也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帮助受降。吴曦之乱就此平定。
十九 破散关
    吴国公赵一帆在杨巨源、李好义的建议下,贴榜安民,宣布四川重归大宋,蜀中各官员各按原先官职任职,由吴国公暂代吴曦的职务。吴家对大宋曾有大功,除诛杀吴曦外,吴家一切俸禄、爵位照旧。如此一来,四川民心稳定。同时,安丙写公文向朝廷通报。
赵一帆一边安民,一边和李好义等整饬军队。先前,在西线以程松为四川宣抚使,驻扎兴元,直接统兵三万,吴曦为副使,驻扎在靠近前线的河池,统兵六万。这是四川全部可战的兵力,在战争中损失大约一万,也就是说现在赵一帆能够利用的士兵只有八万。这其中仅仅只有骑兵约一万五千人,这还是因为这里是前线重地,配置的骑兵比例在宋朝算是最高的了。其他的厢兵的虽多,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倒是各地的民兵甚为悍勇,可以协助防守。
虽然号称精锐,在赵一帆看来其实远称不上精锐。宋、金、西夏已经数十年没有大战,天下承平日久,现在的宋军远不是当年二吴(吴玠、吴璘)时候的吴家军,也只是比其他宋军多一些训练,甚至过半的士兵都没上战场打过仗。
赵一帆把六万五千步兵分为四部,一部三万,由李好义和李贵暂时统领和训练;一部二万,由黄术和吴政暂时统领和训练;一部一万,由张渊和刘虎等统帅和训练。另外五千人,由禄袆统领,驻扎兴元府。训练按照赵一帆和李好义制定的计划进行。
骑兵被分为两部。一部八千,是为挑选出的精锐,配备战马相对较好,由赵一帆亲自统领和训练;另一部七千交给阮氏兄弟统领。骑兵的训练最为的残酷,不仅要训练弓箭、刀术,最重要的是马术和配合、队列。
安丙负责内政,杨巨源负责后勤。
一个月后,朝廷传来旨意,嘉奖立功众人:吴国公赵一帆晋封吴王,为四川宣抚使、知兴州;安丙为利州西路安抚使兼四川宣抚副使。李好义自成忠郎特升转承宣使,为中军都统制;李贵特升补授武功大夫、团练使衔,杨巨源升补为朝奉郎、通判差遣,任宣抚使司参议官。李好古等无官的授官,有官的升官,并都赏赐钱物。
让人奇怪的是踏白军统制王喜,这个见圣旨不肯跪的人,不仅特升转为节度使,还被任命为兴州诸军副都统制要职。杨巨源当场大怒,认为赏罚不公,怀疑安丙使坏。赵一帆质问安丙怎么会,安丙支吾着道:“可能朝廷有疏漏。”
赵一帆也怀疑和朝廷内部争权夺利有关,当即让人重新写公文一封上奏朝廷。他虽然怀疑安丙,但现在正须稳定人心,因此不打算动安丙。
随朝廷公文同时到的还有一封平章军国重事韩侂胄给赵一帆的信,信上说他费尽辛苦,才为吴王争取到这些,大夸其功。其后又说京湖、两淮局势危机,让吴王尽快收复失地,北上抗金,支援东线战场。
赵一帆当即召集众将议事。开场白道:“经过一个月的整训,我军已经可以一战。如今两淮危机,朝廷命我等收复失地,北击金军,诸位有何意见?”
李好义道:“我早有此意,只是殿下说士卒不堪战才没有提出。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当痛击金人。”他站起来指着墙上的地图道:“西和乃腹心之地,西和下,则三州可不战而复矣。”他抱拳对赵一帆道:“下官愿率数千士卒,十日粮草为殿下拿下西和。”
“好,李将军请坐。”赵一帆没有急于回到,笑着问道,“诸位有什么意见都说说。”
杨巨源道:“我军兵多,可同时多路并进,围剿金军,让金人顾此失彼。”
赵一帆含笑点点头。
黄术等站起来也厉声道:“殿下请尽快出兵,末将等无不效力死战。”
赵一帆站了起来,大声道:“好,诸将效力,本王很高兴。不过,本王不仅仅要收复失地,还要歼灭金军有生力量。诸位请看此图,金军兵力分散,四万兵力却分布在数千里的战线上,正是我军各个击破的大好机会,若是让其从容退回金境,再想歼灭他们可就难了。”
李好义略一思索,激动地站了起来,“殿下圣明,只要我们剿灭这四万金兵,那金国临洮、凤翔兵力空虚,我军可顺势进军,甚至可以兵出长安,直捣潼关。”
“这真是本王的意图。”赵一帆拍着桌子下了定论:“命令李好义率步兵三万,出兵西和州,务必在十之内拿下祐川和天水,可能办到?”
李好义大声道:“末将领命,若是办不到愿受军法处置。”
“好。”赵一帆接着道:“命令黄术和吴政从略阳、青乌镇进军,快速拿下白马关,和李好义部一起围歼西和州、阶州金军。”
“末将领命。”黄术、吴政行军礼道。
“命令张渊和刘虎率部严防仙人关、武休关,不可让一个金兵逃出凤州。”
“领命!”
“本王亲率骑兵八千袭击大散关。赵亮领骑兵五千居中策应,阮三郎领骑兵二千突袭天水军,配合李好义将军围剿金兵。”
李好义大喜道:“如此一来,末将更有把握了。”
赵一帆道:“诸位将军回去之后立刻着手准备,明天一早发兵,散会!”
赵一帆虽说明早发兵,但是当天晚上他就带着八千骑兵悄悄出了兴元府,直奔武休关,然后沿着褒水向大散关行去。
大散关亦称散关,关中四关之一,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赵一帆选五百名骑兵组成斥候营,由石七率领先行探查消息。为了保持马力,赵一帆部走的不快,三天之后才到达大散关前百余里。
石七来报,大散关有兵不到四千,骑兵三千人,由右将军完颜充亲自坐镇散关。其部将兀颜抄合率兵六千正在攻略凤州各地。
阮七郎道:“九哥,我们都是骑兵,强行攻打关隘得不偿失,需引金兵出来野战。”
赵一帆点点头,道:“金兵素来骄狂,你可率兵千人,袭扰散关。金军来战就退走,只许败不许胜,把金兵引出关外百里就是大功一件。”
“是。”阮七郎领命,第二天一早,率骑兵一千到关下,大骂完颜充。完颜充大怒,率骑兵三千出战。
阮七郎一千骑兵不予接战,一边谩骂,一边放箭,一边退走。完颜充追了十余里,恐散关有失,回军散关。阮七郎分军袭扰完颜充粮道,赵一帆派斥候营劫杀金军斥候,断开完颜充与兀颜抄合的联系。
一连三天,阮七郎连连辱骂完颜充,祖宗十八代都骂遍了,更有士卒到关外一箭之地脱裤子撒尿,说完颜充是缩头乌龟,就像他的老二,躲着不敢见人。
完颜充脸色青紫,终于忍不住率兵出战。宋军遂不及防,被金军斩首数十,完颜充大喜,率军紧追不舍。离关三十里的时候,有部下建议曰:“恐宋军有埋伏,将军还是早撤回关,以为全策。”
完颜充道:“不过是宋军故弄玄虚,短我士气罢了。即使有埋伏又何妨,想我大金国祖辈,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