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凤开新元之孟丽君传奇 >

第59章

凤开新元之孟丽君传奇-第59章

小说: 凤开新元之孟丽君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从人见情形如此,也立即拔马出剑,形成合围之势!
但是,没有第二击。
那个刺客,一个凌空翻滚,下了马来,姿势漂亮之极那人站定,直视着自己:“请问,阁下可是湖广卫副指挥使王长虹王大人?”
皇甫长华向四周扫了一眼,来的只有一个人。那么——“正是本官,阁下拦截本官,有何要事?”
来人看了周围两个从人一眼。皇甫长华淡淡说道:“他们都是我亲信,阁下有话,但说无妨。”
来人目光如电,在两个从人面前掠过——两个从人只激灵灵打了个没有来由的冷战,才说道:“在下是郦君玉郦大人门下,七日前的早晨才知晓大人将要进京,特意派我一路前来迎候。另外有一句话想要转达给大人——帝前推荐将军的是兵部尚书刘大人,大人日后高升,切莫忘记了今日推荐之德!”
这话却是震惊地皇甫长华说不出话来!冷冷看着眼前的人——暮色已经苍茫,依稀只感觉到,眼前这个人,很像一柄已经出鞘的利剑!“有什么可以证明阁下所言为实?”
来人说道:“公子说过,将军远来,本应自己远迎才是。但是事情仓促,公子不能离开职守,恐怕耽误时间,所以派在下前来传话。但是在下与将军素不相识,恐怕错认,于是就请王华王将军传了一招剑法——王华将军曾有言,王将军如果骤然遇此剑招,必然以‘风卷残荷’之势躲避,由此可以判断来者就是将军!”
听到这话,皇甫长华的脸色终于凝重起来了:“多承指教!却不知你家公子除了这一番言语之外,还有什么言语指教?”
来人目光掠向不远处——前面有一个茶亭,不过此时,出售茶水的老人早已收拾离去——说道:“此处不便长谈,到前面茶亭一坐如何?”
眼前这个叫柳正风的少年侠客,言语始终未曾尽其详。但是就几句浅浅淡淡的话,皇甫长华已经明白了一件事实——皇帝要见他,原因不简单!刘捷如此热心而又如此莽撞的推荐自己上安南前线,其心难测!
很有可能,这刘捷是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了!
自己不能进京!
自己的兄弟皇甫少华已经被推荐到了皇帝面前。在京城中,认识兄弟的人不多,熟悉兄弟的人只有一个——刘奎璧。避开刘奎璧,不让刘奎璧认出来,这并不难。
但是——自己与少华面貌有几分相似。面貌有几分相似的两个人同时出现在众人面前,只怕要惹人疑心!到时候,自己身份被揭露出来,就要连累兄弟不能南征!而且很可能就是姐弟一齐下狱!
“公子是要我远避么?”皇甫长华知道了这些消息,心中的一腔热火当时就冷了一半。
“公子与在下曾经商议过此事。此事的为难之处就在这里——王将军不能远避!”
“不能远避?”皇甫长华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如果直接出现在皇帝面前,皇帝很有可能认出自己身份,到时候,连累的不仅仅是自己兄弟,还有——皇太孙殿下,还有在皇帝身边的韦勇达,还有郦君玉先生,还有李玉飞将军!全盘都将毁于一旦!
自己不能远避?
“正是。如果将军远避,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将军远避的原因是什么,将军将被人视为懦夫。而皇太孙,是将军最早的保荐者,将落下个识人不明的名声。皇太孙这个南征主帅的位置,现在还不太稳固,经不起任何变数!还有韦勇达将军,他也会受到将军的影响!”
皇甫长华终于明白了。即使自己远避,还是要连累皇太孙与韦勇达!心中的凉意丝丝的冒上来,话也分外艰难起来:“你公子的意思,为了大局,我……除了死,没有其他路了,是吗?那么你告诉我,我应该选择一种怎样的死法,对大局最为有利?”
柳正风微微一笑,说道:“公子曾言说将军失之急躁,如今视之果然。将军果然甘心就死吗?”
皇甫长华瞠目结舌,不能回答。方才脱口而出这句话,也是因为一时偏激。柳正风再问了这么一句,她就无法回答了。她也是有志向的人,如今父亲失陷在安南未曾救出,她岂甘心先做了樊於期?再听柳正风这么一反问,心里突然明白过来,看着柳正风,目光里不禁有了几分狂喜:“先生却有什么指示?”
柳正风苦笑说道:“先生说道:‘当年一步走错,如今步步受制。’您是女子身份。那位刘尚书大人多半会想方设法告诉圣上,当今圣上多半也已经知晓。否则圣上想要用您,只需要一道圣旨就是,何必要您千里迢迢,奔赴京师,参加考试?即使对您的才华不放心,也可以遵循旧例,召您进京之后面圣。五品大将参加武举,从无此例。”
皇甫长华看着柳正风,沉吟说道:“你是说,皇上……”
柳正风点头说道:“我与公子计议,得出了这个一致的意见。如今唯一可以宽慰的地方,是圣上如此大费周折将您召唤入京,而不是直接将圣旨下在湖广。这就说明,皇上还有一些过虑。”
皇甫长华明白了:“是因为皇太孙殿下。”
柳正风点头道:“正是。皇上对太孙殿下寄予厚望,他也不希望动摇太孙殿下的威望。所以,知道了您的身份之后,他不直接下圣旨处置,而是找借口召唤您入京,想要秘密将您处置掉,给皇太孙殿下补了这个漏子。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皇甫长华不明白:“唯一的机会?”
柳正风强调道:“正是,唯一的机会。您是奉诏入京,参加考试的。只要皇上不想动摇太孙殿下的威信,那他必定会与对待普通的臣子入京一样,给你陛见的机会。而这才陛见,必然要做做官样文章,讨论一下安南的战事。那就是您唯一的机会了。”
皇甫长华看着柳正风:“你公子要我尽展所学,使皇帝舍不得杀我?”
柳正风苦笑道:“皇帝心目中,人只有需要与不需要的区分,而没有舍得不舍不得的区别。公子知道您是有才的,皇帝也必定会起怜才之念。但是,这些与皇太孙的威望相比较,实在不怎么重要。所以,靠皇帝的怜悯来求生的计划,不在我们的考虑之中。”
皇甫长华终于恍然大悟:“我要使皇帝知道,他需要我!而且除了我之外,他没有第二个人选!”
柳正风颔首说道:“正是。前几日王华将军给皇上上了奏折,议论安南战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派遣使者,前往缅甸与老挝,游说他们国王出兵,三地夹击,用最快的速度使安南王朝瘫痪。但是这个使者的人选,皇帝却是还在观望之中。”
皇甫长华完全明白了:“先生是要我去争取这一任务!”
柳正风说道:“不是去争取这一任务,而是要让皇帝认识到,除了你之外,没有其他合适人选!你就是他的唯一选择!”
皇甫长华郑重点头,又问道:“不知这一计划,有多少人知晓?”
柳正风道:“不是朝廷重臣者都不知道。将军可在适当时机,将此计划当作自己见地亦可。”
皇甫长华在心里默默思忖,柳正风又说道:“公子请将军记住一句话:您的这一次陛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皇甫长华走上金殿台阶的时候,心里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压力。如果皇帝不赏识自己,不把自己当作出使的唯一的选择,那么……面对金阶,不能抬头:“臣王长虹叩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
铁骑看着皇甫长华,掩饰着目光中的森森杀意。的确美貌,与刘家女儿相比较,亦不遑多让。因为男装武士打扮,更显得英气勃勃。美中不足的是,因为长年在马背上,身板有些粗了,手也因为长期执拿武器而显得粗糙。
难怪穆儿会为她着迷,做出意图瞒天过海的事情来。
这等女人,绝对不能留下。且不说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此女身份泄露就将掀起轩然大波;即使此女身份不泄露,自己也不能够留下她。
因为这个人不遑男人的英气。这样的女人留在自己孙子身边,不是好事。尽管自己的孙子个性也经过了一些磨练,但是自己不能冒险。
铁骑感受到了皇甫长华那种战战兢兢的心态。很满意这个将门虎女对自己的害怕,正容,威严说话:“爱卿平身。”
皇甫长华站直了身子。铁骑看着这个女子:“王爱卿,湖广卫军事如何?”
皇甫长华才说了两句话,铁骑就发觉自己还是小视了皇甫家的这个女儿——她居然就在这两句对话的时间内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不再胆怯!几句话下来,条分缕析,自己甚至挑不出什么毛病!
皇甫长华的声音异常清越,在空荡荡的大殿中发出泉水击石一般的回响:“末将以为,安南小国,不肯称臣,甚至屡次侵扰我国边境,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安能与我大元相抗衡!”
这话说大了。铁骑知道,自己的国家还是一个空架子,根本不具备前朝最盛之时所具有的国力。至于这事实,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是这皇甫长华是皇甫敬的女儿,也曾经跟父亲谈论过安南战事的。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样说话,难道有她的因由?当下目视皇甫长华:“你对此战有何意见,尽管说来。”
“末将纸上谈兵,只恐为陛下所笑。然而君有问,臣安敢不言?”皇甫长华的神态落落大方,甚至隐隐有着与铁骑相抗衡的气势:“臣以为,此次进兵,有两策可选。其一,选精兵十万,轻骑绕道前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临安南城下。如若选将得人,士兵亦为精锐,一两月间,可得捷报。然而此策亦为冒险之策,轻兵冒进,后续粮草万一传递不及,事便有意外。臣窃为陛下不选。”
这话一出,铁骑的眉头就皱起来了。他自然知道这个女子的意思。胆大包天!居然借题发挥,指责起自己三年前的安南战略来了。说自己不对,还不是想为自己的父亲,那个皇甫敬开脱?目光沉了下来,声音冰冷:“还有一策呢?”
这种冰冷的言语激发起皇甫长华的抗争之心,她抬起头:“陛下明鉴。臣以为,要一举得胜,瓜分安南,亦不是难事。我朝与安南三年对峙,安南国力,尽集中在我国边境。若能派遣一使,秘密前往老挝、缅甸诸国,说动两国,同时出兵,不出一月,安南必降!”
这话,倒与那个王华的战略完全一致!皇甫敬的女儿,竟然也有这等见识!(铁骑倒是不怀疑王华的奏折消息泄露,因为知道这个奏折的都是自己的重臣,这等大事,万万没有泄露出去的道理。再说,他有自己的保密以及监护措施)铁骑的兴趣不由来了:“有何策略,可以说动两国合作?”
铁骑所问的问题,正是这两日他与宰相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老挝缅甸,虽然都是小国,虽然都向自己称臣,却都不如何畏惧自己大国的国威,与自己国家也没有什么交情。特别是缅甸。自己占据了云南之后,这小国甚至公开收容了不少前宋的遗臣元老,还有大理国的宗室。尽管自己一再宣诏说会善待前宋遗臣,还树立了不少榜样,但是缅甸就是不理睬。好在缅甸国王还是个懂事的,知道就此为止,不再继续挑战铁骑的耐心,才没有发生什么冲突。
所以,派遣的使者一定要恰当。胆小的不敢去,胆大的怕坏事。谨慎的怕徒劳无功,狂妄的怕激化两国矛盾,安南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就先树立了一个敌人。到时候安南与缅甸联手,就更让自己头疼了。而且这个人,最好要熟悉缅甸情况,包括民俗风情上层高官下层百姓的所有情况。
没有想到,铁骑居然听到了这样一句话:“臣不才,愿为陛下出使!”
铁骑盯着这个胆大包天的女子,淡淡说话:“君前不得妄言。”
皇甫长华声音恳切:“臣不敢妄言。臣自幼在云南边陲长大,熟悉缅甸老挝情况,出使两国,不需通译。而且,臣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可以帮助臣完成这一使命!”
铁骑看了一眼周围的人——两个宰相一个尚书一个皇太孙还有两个太监,淡淡说话:“你有何话?不得妄言。”心里却也明白了。
的确,皇甫长华是完成这一使命的最佳人选!
皇甫敬曾经是李庭芝的部将。而李庭芝的部将中,还有一些幸存者,如今大多都流落在缅甸老挝两地。因为这些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很快就被两国国王重用,如今在两国朝内,多有权力。皇甫敬与这些人都是战场上拼杀过来的交情,皇甫敬对其中几个人甚至还有救命之恩。皇甫长华凭借老朋友女儿的身份,前往两国求告救父,两国上层首脑,即使不答应,也没有翻脸的道理。如今缅甸的宰相,据说就是前宋宰相陈宜中的儿子。皇甫敬曾经救过陈宜中的性命。陈宜中虽然是一个怯懦的软骨头,但是却也还有一些读书人的基本品德。那老头再无情义,也会做做姿态帮助一下皇甫长华。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是皇甫长华说过的,她非常熟悉两国情况,甚至包括两国语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这一点,放眼如今朝内,谁及得上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