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

第68章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第68章

小说: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用手一指李青林,道:“别看他是新兵,这次我可亲眼见他干掉两个鬼子,我看他去一班当班长最适合。”
李青林暴汗,心道,那个日军掷弹筒射击手算是自己单独干掉的,可那个伤兵是别人打伤的,自己就算是最后打死他也不能算全功啊。
连长立正道:“是,长官。”


第一二一章风云起,山河动7
更新时间2011…6…28 14:15:06  字数:2305

 李青林拿上掷弹筒和榴弹袋,随同连长来到二班的阵地上。
二班这次被打得极惨,连班长、班附在内,死伤七个,现在只剩下的六个人了。李青林远远看到李狗剩和小六子都活得好好的,一颗悬着的心也就落下了。
见连长来到,正在修工事的二班士兵全部放下手中活计,立正敬礼。
连长宣布李青林任一班班长,并严令士兵们要听从班长指挥,守好阵地。
连长宣布完命令后就走了,李狗剩和小六子欢呼雀跃,都向李青林道喜,并要李青林请客。
见他们二人皮都没伤一块,李青林很高兴,自然很爽快地答应战后请客。一班剩下的六个人里还有三个老兵,其中一个还是中士。他们三人默默站在一边,没有说话。其中那个中士见李青林佩戴的胸章,就知道李青林还是个新兵,中士虽然不说话,但是眼里流露出的却是一丝不屑。
这一切都没有逃过李青林的眼睛。
有人不服啊,看来要想点子治治这些兵痞,李青林心中暗想。
四连现在是全师最靠前的部队,因而阵地也最靠前。刀条脸在山坡上设置了三条防线,将一排、二排放在山脚下,三排放在山腰。本来山脊上还有一条防线,但是四连刚才伤亡过大兵力不够,因此只好等后续部队上来再安排兵力。
山脚下基本都是土壤,一排、二排挖的战壕已初具规模,山腰上石头多土壤少,因此战壕很难挖,一班单人掩体马马虎虎完成了,可战壕还没完全连起来。
李青林走到一个单兵掩体前,问:“这是谁挖的?”
中士答道:“报告,是我挖的。”
李青林看了看,道:“你这是机枪掩体吧?”
中士有点吃惊,道:“是的。”
李青林跳进掩体,左比比右看看,道:“第一、里面还要深挖半尺,这样你开枪会很舒服;第二,掩体前面挡土里的石头全部给我挑出来,这样就不会有飞石、跳弹伤人;第三,一个机枪掩体数量不够,当敌人集中向你射击时,你必须有另外一个掩体可以换位置。”
中士大为吃惊,李青林虽然是新兵,可他句句都指向掩体的不足,李青林显然是个行家里手。中士再看向李青林时,眼里再也没有了不屑,有的只是尊敬。
李青林见到中士眼中的变化,他心中暗笑,这些要求都是《步兵操典》的要求,对于中士这些土包子来说句句都是真理,他们要是还不服气,那才是出了鬼呢。
李青林跳出掩体坑,向其余的人喊道:“大家刚才都和小鬼子干了一场,都有些感受了吧?一个好的掩体可以保住你的半条命。鬼子马上就要来了,谁不想活了可以休息不干。”
当然没有人不想活,连同李青林在内,七个人挥汗如雨,加紧施工。好在这些人当兵之前都是农民,挖沟挖壕这样的活难不住他们,紧赶慢赶,一段属于他们七个人的弯曲战壕修好了。
这夹杂着石头的战壕还真不容易挖,干好以后七个人扔掉十字镐、工兵锹,一个个靠在战壕里喘着粗气。
工事算是修好了,但是以前伤亡大,肯定还有别的原因,于是他问李狗剩他们:“今天那些兄弟是怎么死的?”
李狗剩答道:“班长是在往山下冲时被鬼子伤兵打死的,班附是被嘣起的石头砸中脑袋砸死的,还有几个不是被机枪,就是被步枪打死或者打伤的。”
借着现实的例子,李青林开始点拨这些兵:“鬼子战斗意志非常顽强,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能打死就打死,别为了抓一个活口而丢了自己的命,这不值得。”
班里六个兵都纷纷点头。
李青林接着问:“石头怎么会扎中脑袋呢?你们不戴钢盔吗?”
中士道:“钢盔有点重,戴在头上脖子就很不舒服,我们以前一般都不戴钢盔。”
李青林叹气道:“钢盔挡不住子弹,但是能挡住弹片、石块。打一仗才用得了多长时间?仅仅为了这十几二十分钟时间脖子舒服一点,最后却丢了性命,这更不划算。”
血淋淋的教训刚刚才过去,二班的人个个点头称是,并且一个个把钢盔戴得端端正正。
小六子忽然提了个问题:“大哥,咱们的枪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刚才打仗的时候,我身边那个人因为拉不开栓,他正在鼓捣枪栓时被鬼子打死的。”
中正式是德国1924毛瑟步枪的中国版,它的可靠性非常高。中正式和日本三八式相比射程和精度不如三八式,拉枪机确实比较费力,另外在连续射击的情况下,枪匣与枪机因为受热膨胀而紧贴在一起,枪机更难拉动,但是完全拉不开是不可能的。
李青林问:“那支枪还在吗?”
小六子递过来一支枪,道:“就是这支,到现在还拉不开呢!”
李青林用力试了试,还是拉不开,于是他站起身,将步枪枪托抵在地上,拿脚用力一踹枪栓。“咔”的一声,枪栓打开,一颗黄澄澄的子弹也被带了出来,落到地上。
李青林拿起打开枪膛的步枪仔细看了看,骂道:“Ma的,连枪都不擦,枪栓怎么拉得开?这样的懒兵死得不算冤。”
众人围过去一看,只见那支枪的枪膛里枪油、污垢一大堆,这样的枪当然很难拉动枪栓了。
检查士兵武器保养情况是班长的职责,李青林从这支枪的状况就想到其他人的情况,他吆喝道:“所有人都给我仔细的保养武器,等会我一个个检查。鬼子很快就要来了,谁想自己找死就别擦。”
其实在他没喊之前,其他人都已经动手准备擦枪了,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谁也不想再和那个兵一样因为懒而被打死。
众人七手八脚的擦枪,小六子感激地说:“大哥,以前的班长才不管我们擦不擦枪呢。现在亏得你来了,不然我们以后还有可能拉不开枪栓呢。”
李青林自己也在仔细地擦着自己的枪,他边擦便提醒:“不光要用布干擦,枪机里沟沟缝缝里的油泥、污垢也都用小木签子挑出来。干擦以后再将枪油上好,弹袋里的子弹也要擦干净,有一支好用的枪就可以保住你另外半条命。”
李狗剩和小六子自然对李青林言听计从,其他四个也被李青林折服了,几个人七手八脚,很快将自己手中的步枪擦好了。在关系到自己生死的问题上,没有一个人敢偷懒,每支枪都擦得干干净净。
李青林一一拉开检查了一遍,最后满意地点头道:“以后只要有空就擦枪,想保命的话,你的枪就要擦得比你的脸还要干净。”
正在这时有人喊道:“鬼子上来了!”
排长马上下了命令:“进战壕,快进战壕!做好战斗准备!”


第一二二章风云起,山河动8
更新时间2011…6…29 14:10:31  字数:2324

 国军所在的阵地在一座低矮的小山上,山下一条大路穿过。鬼子是从大路那边过来的,大路的那一边也是一座小山,两座小山之间有一大块略微平坦的荒滩地。
鬼子也是步行行军,他们在离国军阵地大概一千米的地方停了下来。李青林没有望远镜,他只能看到千米之外黄乎乎的一大片人群,李青林心里估算了一下,鬼子大概有一个中队人马。
此时日军战斗编制基本按照班——小队——中队——大队——联队——师团或旅团编制。日军一个班十三人;一个小队有三个班,加上一个掷弹筒班,共五十四人;一个中队有三个小队,加上一个十九人的中队部,共一百八十人。
山下就是平坦的荒滩,国军在山上已经构筑了工事,鬼子们当然不会直着身体一个冲锋打过来。千米之外的日军并不着急进攻,他们紧张而又有序的忙绿着,显然是在排兵布阵,作战前的最后准备。
小六子有点紧张,他对李青林说:“哥,鬼子比咱们人多,真要打过来咱们还不都死定了呀?”
小六子本姓徐,他在家排行老六,大家一直叫他的小名小六子,其实他的大号叫徐六顺。小六子比李青林小一岁,自从前年和李青林从天津回来以后,小六子非常敬佩李青林,一直喊李青林为哥。
小六子现在的想法其实也是大家的想法,刚才和日军小股侦察部队的交火,第十师官兵终于见识到了日军强悍的单兵作战能力,现在四连还剩下一百人左右,留在山脚下阵地六十人左右,山腰阵地上也不过四十来人,而山下的日军足有一个中队,比山上人数还多,要是日军现在真的冲过来,四连还真有可能的挡不住。
李青林看了看正在山下忙绿的日军,道:“一时半会他们还不会打过来,咱们修好了工事,他们知道咱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并且现在还不知道咱们确切人数,贸然冲过来会伤亡很大。我看他们等一会会有小部队试探进攻,大部队的进攻只会在以后进行。”
李青林在看看满脸着急的几个人,安慰道:“鬼子来了不少,咱们后面人更多,只要顶住一段时间,咱们援军很快就上来了。”
“说得好!”后面一个人赞道。李青林回头一看,刀条脸由连长陪同来到了阵地。
刀条脸赞许地说:“李立功,你小子说的不错,咱们全营都跟上来了,现在都隐蔽在反斜面。只要小鬼子大规模进攻,他们随时都可以进入阵地。”
李青林急道:“王长官,我不叫李立功……”
刀条脸胸章上印着名字,叫王培汉,是五十七团二营少校副营长。
刀条脸摆手打断了李青林的话头,他打量了一下一班刚刚挖好的战壕和掩体,点头道:“你们工事修得很标准,干得不错。”
说着转头对连长说:“我说这小子有点本事吧?这小子要是三战不死,当个排长都绰绰有余!”
跟在他身后的连长频频点头,道:“一班现在的工事修得的确不错,可以做全连的样板。”
刚才说三战不死可以当班长,现在又说三战不死可以当排长,如果再三战不死,是不是可以当连长呢?李青林心中暗笑。
刀条脸随后对李青林说:“那个日本掷弹筒研究得怎么样了?”
李青林挺胸答道:“原理方面没什么问题,就是弹药太少,不敢试射。”
刀条脸指着身后跟随的一个年轻少尉对李青林说:“这是营里炮连的卢排长,营里派他来看看掷弹筒。”
说完,留下卢排长,刀条脸领着一班人顺着战壕往下一个阵地走去。李青林拿出掷弹筒、弹药和教科书交给卢排长,;两个人就在战壕里研究起掷弹筒来。
这时连附带了六个新兵来到一班,这是补充一半战损人员的。这些新兵显然第一次来到战场,一个个怯生生的,表情显得呆滞、木讷。
大战将至,李青林已经没有时间训练他们,于是下令:“老兵们都听好了,一个人带一个新兵,谁带的新兵出了问题,老子就找你算账。”
李狗剩、小六子不过几个小时前打过一仗,现在也算得上老兵了,自然自豪得很。可再想一想,这带兵到底怎么带,他们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小六子问:“哥,咱们怎么带他们?”
李青林想了想,道:“刚才咱们做了些什么?先检查装具、武器,让他们达到和咱们一样的标准,然后对他们讲一讲刚才的战斗经过,越详细越好。”
李青林这么做是有道理的,新兵军事训练不足,心理训练更无从谈起,对他们多讲讲战斗情况,让新兵们从正面反面了解真实的战争,到了真打起来的时候,他们就会少些恐惧,少犯些致命性错误。
这时,又有一群军人抬着树木、拿着稿锹到前沿阵地,他们是来修工事的。新上来的生力军拼命挖战壕、修工事,原来四连修的断断续续的战壕很快连起来,重机枪的掩体也很快修好,山上山下三条防线全部完成。
卢排长研究了一会掷弹筒,最后对李青林道:“这玩意看上去像迫击炮,可射程太近,还是留给你们用吧。”说完就走了。
日军的动作更快。快到正午的时候,“轰”、“轰”,两颗炮弹在阵地上爆炸。炮弹的威力比掷弹筒的榴弹大多了,爆炸溅起的石块四处飞舞,大地似乎都在震动,李青林的耳朵被震得“嗡嗡”作响。
炮弹来得很突然,所有的人全部全部抱着头趴在战壕里,一动不动。
两声巨响以后再没了动静,李青林抬头看了看四周,有的兵抱着头在那里瑟瑟发抖,也还有人抬头四处张望,他们眼睛在骨碌碌乱转,李青林知道这些人在打着逃跑的主意。
李青林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喝道:“都给我爬起来,这是敌人炮兵在试射,正式开战还有一会。”
一班十二个兵全部从地上爬了起来,李青林一拉枪栓,恶狠狠地说:“大敌当前,谁要敢不听命令,临阵脱逃,别说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