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

第38章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第38章

小说: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哭了一小会,姜秀枝抬起头擦了擦泪水,道:“我真没用,哭有什么用。他心思已经不在了,就随他去吧。”
现在的妇女地位低下,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姜秀枝要是真的被钱多福休了,她回不了娘家,在婆家也无法立足,那时候她将如何生存呢?
李青林安慰她说:“这是我只对你一个人说了,你公公婆婆那里还是瞒一瞒。说不定他还有可能回心转意呢,我看还是等等看吧。”
姜秀枝用手臂紧紧抱住李青林的脖子说:“你这色狼,你已经弄了他老婆不知道几回了,还帮他说好话。青林,要是他真的不要我了,我就给你做小。”
李青林道:“这样行么?钱立华家也不能答应啊?”
姜秀枝咬牙道:“他们家敢说个不字,我叫我兄弟灭了他家。钱多福是个赌鬼,还是个大烟鬼,现在又跟在东洋人后边鬼混,我看他八成还是在干坏事,他迟早是个砍头的命。他要是真的写了休书,我算是真的解脱了。”
说到这里,她眼珠一转笑道:“你不就是想把我和美枝姐妹两弄到一张床上么,这不正好随了你的心愿?”
姜秀枝直白的话激起了李青林的欲望,他一把扯掉自己的大裤衩,扳过姜秀枝的光身子就要把她往草地上按。
姜秀枝忙说:“躺地上头发会乱,还会有枯草沾在上边,回家他们会发现的。你身上也有股子奶味,等会回家前要洗干净。这样吧,你还是从后边来弄!”
说完跪伏在草地上,把后面留给了李青林。李青林也不客气,就着她的姿势摸准那一妙处,身体用力一送,随后就大动起来。
弯弯的月牙升上了半空,静静地注视着人间的一切。夜风轻柔,夜风舒爽,夜风吹过田野树梢,夜风也带走了村后草地上的一片春光。


第六十五章暗剑无声5
更新时间2011…5…13 14:47:15  字数:2614

 时间就这么平静而又不可阻挡的流逝着。
机制的洋纱大量进入中国,织布户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多数也开始买洋纱织布,手工纺纱的需求量一天天减少,小李村的纺车也只在农闲的时候摇动。现在妇女们纺纱收入很少,但有总是比无好。
春种秋收,今年天气虽然有点旱,但小李村家家都获得了丰收,这得益于各家各户在馒头坡种了大量的红薯。
虽然只是第一年种红薯,而且地力肥力略嫌不足,但馒头坡的红薯平均亩产达到了一千二百斤。这对于小李村各家各户来说是一个天大喜讯,意味着今年冬天和明年春天各家各户可以一天吃三顿掺杂红薯的糊糊。他们不需要像往年一样一天只吃两餐,而且两餐的主食还必须大量掺杂难以下咽的野菜、树叶。
李青林家种了八亩红薯,一家三口抢时间将红薯从地里挖回来,红薯藤也从地里割回家晒干收好。选留好来年的种薯,剩下的红薯切成片晒成红薯干,留下必须的口粮,李青林家将剩下的红薯干一股脑卖给了酒厂去酿酒,李家又意外得了一笔大洋。
李青林家的猪和鸡因为食物较充足长势也很好。
猪圈里的小黑猪已长成了大黑猪,整天吃了睡睡了吃,黑猪一天天在长肥。
“三个月的鸡,吱吱吱;三个月的鸭,动刀杀;三个月的鹅,肩上驮”,李家院子里的小公鸡一只接一只开口鸣晓,母鸡也一只只开窠下蛋。鸡蛋都被刘秀珍拿去换了咸盐针线,小公鸡则隔段时间杀一只,让李万全和李青林吃了补身子。
李家的青骡子现在可以完全出力了,李家的骡车不时的被人请去拉货,李青林也时不时的充当一下车把式,李万全家在种地打短工之外有了相对稳定而且较大额的收入。
这里没有广播,也没有报纸,李青林信息的来源渠道极少。
李青林目前活动的最大范围是县城,可次数也很有限,只是在李万财家让他去赶胶轮车才有机会去。即使是在县城,能获得的信息也不多,报纸都是私人定的,而且送到县城的报纸也不是最新的,都是几天前的旧报。收音机也没有几部,大部分都在私人家里,李青林也听不到。即是摆在大店门口的几部,平时也都是收听歌曲什么的。
乘着一次去县城的机会,李青林拜访了李立德的日语老师严伯龄。
这严伯龄真是个妙人儿,从军队退出后一直在这小县城教书。他明明打过仗杀过人,现在却整天“之乎者也”,要求学生要“仁者爱人”;他自身学识渊博又风流倜傥,这个身边女人一直不断、连日本女人都上过的的严伯龄,现在却整天在课堂上要学生做个正人君子,教诲学生要“戒淫邪”。
李青林暗地里评价,他就是个矛盾的混合体。
严伯龄有个爱好就是嗜酒,可以说是“一日之内无酒不欢”。李青林自然是有备而来,登门拜访时带了几包卤菜喝一瓶好酒。有了李立德前期的介绍,再看在李青林拎来的卤菜、烈酒的面子上,三杯两盏下肚、意气相投的谈话之后,这严伯龄和李青林竟然成了忘年交。
几次三番交往以后,严伯龄和李青林无话不谈。李青林为了训练自己的口语,两人之间谈话用的都是日语。严伯龄酒后就有点爱显摆,将自己在国内读书到留学日本,再回国打仗的经历都详详细细说了个遍。连当年勾引幸子的事情也被他当着吹嘘的资本,详细地说给了李青林。期间为了显示自己日语的精通,连日本女人如何叫床也教给了李青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青林的日语水平提高了一大块,而且通过严伯龄介绍的日本经历,李青林对日本人有的更深的了解。有一次严伯龄醉汹汹的拍着李青林的肩说:“好小子,学得真快,你现在要是冒充日本人都可以以假乱真了。”
李青林一次问严伯龄:“你对日本人或者日本社会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严伯龄想了想道:“变态!”
一语中的!
前世的李青林也是这种看法,看来日本这个民族的本性变化不大。
李青林再问:“日军战力如何?”
严伯龄答道:“整体大战略方面仅能及格,小股部队和单兵素质绝对优秀。”
在前世李青林看过的抗战资料里有人这么评价过,现在在日本军校学习过的严伯龄也这么评价,看来真实情况确实如此。
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严伯龄送了李青林一套日本大正十二年日文原著《步兵操典草案》、《射击要范》和《阵中要务令》。严伯龄虽然退出了军界,可军人是他曾经的梦想,这些年来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各种版本的日本《步兵操典》,闲暇时翻一翻,以勾起当年一段生活的回忆。
从严伯龄处带回了《步兵操典》,李青林时不时地拿出来阅读和揣摩。
此套日军操典共为三本小册子,统称为“典范令”,是侵华日军训练作战的依据。书的扉页上签了原主人的名字:武宫正太郎,那时候是一个刚入伍的的二等兵,隶属于日本华北驻屯军。
武宫正太郎是一个勤奋的好士兵,他在典范令上钩钩画画,并写满了心得体会。这也足以说明这套小册子对于士兵的重要性,以及普通日军官兵对此书所下的功夫。
作为侵华日军训练作战的最高依据,这套“典令范”的主要内容有:单兵战术、战斗指挥、联络、进攻、防御、追击及退却、持久战、阵地战、特种地形作战以及诸兵种联合战斗。通观全篇,主要强调武士道精神在战斗中的作用、以进攻夺取战斗的主动、以会战来达到决胜目的以及陆、海、空和骑兵合成攻击。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为了应对未来的战争,李青林对此套小册子下了不少的功夫,可以说里面的内容能够达到滚瓜烂熟,那个原主人的心得体会也被他吸收了个七七八八。
李青林现在信息的最大来源却是钱多贵。这钱多贵做个铜匠,整天挑个担子走村串户,大道、小道消息还真不少。
十月底,钱多贵带来消息,朱毛红军已经到达了陕北;十一月底又带来消息,东北军进攻陕北,在陕北直罗镇被红军消灭了一个师又一个团。
“朱毛真就是厉害!老蒋打不过他们的。”钱多贵最后竖着大拇指赞道。
终于有了红军最确切的消息了,历史还是按照原来的轨迹在行进。李青林对于共产党自然有天生的好感,加入这样的队伍也是他的愿望。
可是,李家已经订好腊月就将姜美枝娶进门,李万全他们现在正紧锣密鼓的准备自己的婚事,李万祥正在家里给自己打结婚的家具,结婚的事情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如果自己现在就跑到陕北,姜家的婚事怎么办?如果不结婚,李家将如何面对大众?如果自己娶了姜美枝再到陕北,自己事实上有两个妻子,共产党方面是不容许这种情况出现的,他们会不会不要自己?
这一连串的问题弄得他六神无主,既然没有最佳选择,李青林最后索性不想了。
上次刘政洪主动联系自己,而自己却拒绝了。现在有了红军的消息,让他又想起刘政洪这个共产党来。自己现在不能参加那个队伍,如果能多卖几支枪给他们也算是支援革命吧,于是他问钱多贵:“刘先生那里有消息吗?”
钱多贵摇头道:“一直也没消息,也不知道他们跑哪里去了。”
李青林道:“那就等着,他们肯定会来的。”


第六十六章暗剑无声6
更新时间2011…5…14 13:17:03  字数:2635

 此时农村已经进入农闲阶段,李家一门心思在准备婚礼,李青林反而倒成了一个大闲人。现在这个大闲人遇到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卫三丫的肚子问题。
和卫三丫圆房已经好几个月了,李万祥刘二花偶尔听听房,知道他俩每晚闹得挺欢腾。一开始李万祥他们心里很踏实,觉得两人青春年少的还这么热腾,卫三丫的肚子应该很快鼓起来。他俩耐心等了半年,卫三丫倒是越长越水灵,肚子可一点都没变化。
李万祥和刘二花两人可就有点着急起来,这么久了还没动静,那可是要影响到李李万祥家抱孙子的大计。是不是李青林和卫三丫两个人中间出了什么问题?
刘二花问了卫三丫,卫三丫红着脸老老实实回答两人都没问题,不知道为什么没怀上。刘二花托刘秀珍暗地里问了李青林,李青林心中苦笑,也不好回答。
其实是李青林有心行事,特地使卫三丫没有怀孕。卫三丫春天才来红,后来几个月一直不太规律,李青林知道她的发育还没有完全,过早生育对于卫三丫绝对是个伤害。所以,李青林一直按照“前七后八”的原则行事,在那敏感的几天,李青林要么忍者,要么排在外边。后来有了姜秀枝,她在哺乳期自然不可能怀上,李青林在那几天都释放在她那里了,那卫三丫怎么可能怀上呢?
现在刘秀珍问起此事,李青林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刘秀珍最后对他说:“这事你大伯他们可着急了,以后少和秀枝那个啥,多花点功夫在三丫身上。”
李青林一愣,自己这么隐秘的事情刘秀珍怎么会知道?
见刘秀珍并没有特别生气的样子,他嬉皮笑脸地对刘秀珍说:“这事你咋知道的?你看见了?”
刘秀珍用手点着儿子的额头笑道:“小兔崽子果然把这事做下了。我哪里看见过,只是你上次一身奶味回家,我就怀疑你了。你还嫩了点,被我一诈就诈出来了。”
李青林本以为自己做事不机密被人看见,现在听刘秀珍这么一解释,于是安下心来。
刘秀珍在一边叹道:“世上没有猫儿不吃腥的,要说这事也算不上什么稀奇。你们以后最好还是别来往了,这事如果闹将起来,你们都没好果子吃的。”
李青林点头称是,心下却不以为意。
这卫三丫的肚子问题已经成了两个李家的大事情,李青林只好重视起来。卫三丫这几个月来红已经渐渐规律起来,李青林掐了掐日子,决定就在最近把自己的种子给卫三丫种上,免得时间长了大家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
冬天早已来临,十一月底下起了今年的第二场雪。第一场雪下的很小,加上地气的原因,那场雪很快就化尽了。
北风呼呼的吹着,吹来满天黑沉沉的乌云。气温骤然下降,外面特别寒冷,人们都躲在屋子里。玉米棒子早已经被晒干,现在冬闲,人们一边烤火驱寒,一边用手剥玉米粒。
看着外面黑沉沉的云,听着呼呼叫着的北风,刘秀珍说了一句话:“北风得了势了,把大雪也叫出来了!”
多么鲜活的语言!如果李青林不知道刘秀珍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他简直能将刘秀珍当着一个诗人来崇拜。
场大雪来的猛烈,先是细雪籽沙沙地落下,紧接着雪花飞舞起来,到最后漫天的飘舞这的就不是雪花,而是像被撕成一团团棉絮的雪花团了。
刘秀珍一边剥着玉米粒,一边侧着耳朵听房椽子的响动。雪下得太大,屋顶积雪太多的话,会把农家细梁细椽的草屋顶压塌的。只要觉得雪下厚度差不多了,李万全就会拿着锹上屋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