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 >

第35章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第35章

小说: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俗话说,“无独有偶”。产联内部右派和左派斗争几十年,终究将十几个进步工会开除出去,其中包括拥有45 万会员的“联合电气、无线电和机器工人工会”、 10 万人的“国际毛皮工人工会”等规模很大的组织。产联主席莫莱说:“我们的原则很明确,如果哪个工会不肯听话,就把它踢出去!”实际上,产联将它们踢出去还不算,还要给这些工会扣上“执行共产党路线”的罪名,以招来政府对它们更大的打击,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话说美国两个最大的工会联合组织臭味相投,1955 年终于走到一起,实行合并,由米尼出任主席,直至85 岁去世。劳联一产联,成立时就包括140多个全国性工会,堪称美国工会组织的火车头。然而,在米尼领导下,工会上层集团不顾工人的根本利益,制订的方针是:相信美国的利润制度;工会运动需要资本主义,正如鱼需要水一样;工会应与工厂主合作,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他们宣扬,资本主义是世界上唯一生过金蛋的鹅,而且也只有它会生金蛋,所以要工人去取蛋,但千万不能把鹅宰掉。在对外政策方面,他们支持美国政府对外侵略和称霸世界的方针,拥护政府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立场。
美国统治者对劳联—产联的路线十分欣赏,因而在政府中任用不少工会领导人。
人们发现杜鲁门时期的一件怪事,70 多名劳联—产联的骨干向工会请假,不去工厂上班,却出现在政府部门,或者成为美国驻外机构的代表。米尼本人作为美国代表团成员,不只一次出席联合国大会。二战后,历届政府任用工会干部担任劳工部长已成惯例。
政府首脑在决定大政方针时,不会忘记听取劳联—产联的意见。1972 年2 月的一天,米尼口衔雪茄,站在华盛顿美洲饭店的石阶上与走下汽车的尼克松总统热烈拥抱,然后进入饭店。尼克松、米尼和劳工部长布伦南在一个小会议室商谈约10 分钟。之后,总统在米尼陪同下,步入一间大会议室,35名工会执委会委员报以热烈掌声。这次会议是专为帮助尼克松制订下一阶段经济计划和新贸易政策而召开的,会上还讨论了国防问题和越南问题。劳联—产联一年一度的全国代表大会同样也是政府首脑发表演说的讲坛。从最高法院大法官、政府特别顾问,到总统本人都是那里的常客。艾森豪威尔任总统时,曾亲自出席该工会大会,并发言说:“劳联绝对反对各种形式的、不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威胁的共产主义,这对我来说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至少在这一点上我们是一致的。我完全相信,我们之间不可能有分歧。”
米尼等工会上层人物身为工人领袖,他们的生活却与普通工人的生活形同天壤之别。70 年代初,该工会司库柯克兰的年薪为4。6 万多美元,政治委员会主任巴坎为3。7 万美元。他们的薪金相当于那时美国大工商业公司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的年薪。米尼本人的年薪在60 年代从4。5 万美元提高到7 万美元,70 年代初达7。4 万美元,高于国会议员和副总统的薪金。当时国会议员每年工资为6。5 万美元,副总统为6。2 万美元。米尼于1980 年去世时年薪已长到11 万美元。70 年代,其他独立工会中,至少还有20 名主席的年薪在4万美元以上,而货车司机工会主席菲茨西蒙斯年薪高达12。5 万美元,外加6400 美元办公费。相比之下,1970 年,机械操作工的收入为每年7644 美元,服务人员为6964 美元,不过等于工头们的车马费而已。
人们不难发现,米尼等人不时出入白宫宴会厅,经常身着燕尾服,携带夫人小姐出现在首都豪华旅馆,与州长、议员、市长们同聚一桌高谈阔论。米尼到世界各地旅行,乘坐飞机头等轮,搭乘轮船时则为船长的座上客,在各国住第一流的大饭店,受上层人物接见。在隆冬季节,米尼等人常以开会为名,飞往南方,到佛罗里达迈阿密海滩养尊处优,花天酒地。
1974 年4 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发表的调查结果表明,在美国居最高地位的共有12 人,第1 名是总统尼克松,第2 名是国务卿基辛格,而乔治·米尼的地位紧随其后,排名第3,远在当时的副总统福特和民主党参议院领袖曼斯菲尔德之前。米尼的作用恰如有评论所说:“米尼在政治上和游说议员活动上神通广大,从而使工会一直不愧为华盛顿一大权力集团。他确实是美国工会无人与之抗衡的铁腕人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主对付工人的办法也花样翻新。他们组织一些教授和心理学家,成立所谓“现代管理方法”公司,其任务是负责为大企业考核应招的工人,凡发现亲工会者即拒之门外;为工头上课,讲授对付工会的办法;散发材料,鼓动工人不要成立工会。用这种方法破坏工人运动,比以前的赤裸裸镇压更易于欺骗工人。
政府有时也直接出面与工会斗争。1981 年8 月,美国机场塔台专业指挥人员工会组织罢工,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导致飞机起降无人指挥,无数机场瘫痪。里根政府对工人的要求置若罔闻,将罢工人员全部解雇,另聘一批指挥人员,其理由是塔台指挥人员属政府雇员,规定不允许罢工。如此由政府直接剥夺大批雇员的工作权利,在美国历史上还是前所未有。政府对于工人的合法要求根本不予考虑,而镇压手段更加毒辣,通过解雇所有工人将该工会从整体上加以消灭。
70 年代以来,美国原来的支柱工业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衰退,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使许多家庭陷入困境。1981 年9 月19 日,首都华盛顿发生50 万工人参加的“团结日”大示威游行。队伍高举的标志是白人和黑人的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次游行是和平进行的,其意义和影响远远大于示威本身,首先是白人工人认识到必须团结黑人工人共同斗争。其次,这是在历史上由劳联—产联总部直接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游行。这种转机恰恰是在米尼去世后才会出现,劳联—产联内部的中派和左派有迹象要联合起来,反对右的投降主义路线。主席莱恩·柯克兰发出号召:把无组织的工人组织起来,参加“团结日”反对里根政策的示威游行;不仅要团结白人,而且要团结黑人、墨西哥人、波多黎各人、妇女以及所有感受到新政府加在人们身上沉重负担的人。”也许,这次活动表示小马丁·路德·金的第2 个梦想——穷人运动开始行动了,尽管步子不大,但已迈出第1 步,那就会有第2、第3步。
正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美国掌权者挖空心思对付工人运动,却不料后院燃起大火,内部一场厮杀,以致总统倒台。欲知后事,且待再续下回。
第二十三回 水门丑闻丢脸面 总统被迫走西口欺世盗名无信用,掩盖真相情难容,坐施机谋国自倾,欲盖弥彰路难通。
话说肯尼迪当选总统那年,十分得意地说过:“火炬已经传给新一代美国人,他为出生于本世纪,经受过战争的考验,经受过严酷而又艰苦的和平的磨炼。”他为自己出生于1917 年而夸口,为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自豪。然而,自感骄傲者并非仅仅这位当选总统。败于他手下的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也出生于本世纪,比前者年长4 岁,但在二战中的军衔却远远高于肯尼迪,是位受到嘉奖的海军少校,因此他从不服输,更何况,当时二人选票相差无几,他只因少0。2%的普选票而名落孙山。因此,他始终咽不下这口气。
重整旗鼓之后,尼克松宣布参加1968 年的总统竞选。不料,在共和党内争取提名候选人的斗争中,他就遭遇强劲对手纳尔逊·洛克菲勒。此人乃洛克菲勒财团家族中从政时间最长的一位,曾任10 年纽约州州长,财大气粗,资历颇深。特别是肯尼迪遇刺身亡后,政坛似乎失去重心,顿时缺少权钱结合的人物压阵。在美国人看来,能与肯尼迪家族相匹敌的非洛克菲勒家族莫属,故拥戴他出山的呼声日益高涨。
尼克松深知纳尔逊的实力,但仍信心十足,因为他动手早,准备充足。
尼克松早从1965 年就开始竞选演说,到大选年之前已在30 多个州进行了活动,而且他的中间派口号颇得人心。有人问他在共和党内处于什么地位?他不无自豪地说:“我恐怕是站在正中间的。依我看,担当领导的必须是中间派。你们没有发现?我在各地竞选时,总是喜欢和那些站在中间迎着我的人握手,而很难转向两边去和两侧的人握手。中间路线应该是比较受欢迎的。”
最后,尼克松击败洛克菲勒,成为共和党候选人,参加大选。其实,尼克松也并不那样中立公允,从他挑选阿格纽作为副总统候选人一事便可窥见一斑。此人为马里兰州州长,金牧师遇刺后,州府巴尔的摩的黑人群起反抗,阿格纽正是在对付黑人运动中捞取了政治资本。尼克松选择他作为搭当,目的在于靠他拉拢南方势力。
大选中,尼克松的对手有二:民主党候选人汉弗莱、独立党候选人华莱士。汉弗莱曾在约翰逊总统任内担任副总统,此次参与争夺候选人出师不利,正在一筹莫展,爱德华·肯尼迪突然身亡,为他提供了天赐良机,他方才最后获得本党提名。独立党是新成立的第三党,其候选人华莱士原为民主党人,任亚拉巴马州州长,以阻止黑人学生进入大学校门而臭名远扬。
美国实行两党制,200 年来尚无一位总统来自第三党。共和党和民主党之外先后出现过30 多个党派,其组成和宗旨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历次总统选举的选举人票都被共和、民主两党控制,而它们所获的普选票高达7~8位数字。从1884 年至1984 年100 年间,所有参加总统竞选的第三党之中,获普选票最多的是1924 年拉福莱特的进步党,再有就是此次1968 年华莱士的美国独立党,两次的票数也分别只占总票数的16。6%和13。5%。
1968 年11 月大选结果,尼克松以微弱多数当选美国第37 任总统,得票占总数43。4%,仅比汉弗莱多0。7%的选票。
话说光阴似箭,一转4 年。1972 年大选来临时,在任的尼克松得到洛克菲勒家族大力支持,再度被共和党提名为候选人,最后以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多数票(占总票数61%)又一次当选总统。他趾高气扬地批评竞选对手、民主党候选人麦戈文:“他们乃是一个极端派系,嘲笑我们国家的过去,又有损于她的未来。
他们说美国的制度如何有欠公平,如何腐化,应该把它撕碎而代之以别的东西等等。我完全反对这些说法,我对美国的制度深信无疑!”
尼克松因此受到大财团青睐,他自视身后有靠山撑腰,斗胆把竞选中作下的亏心事一笔抹杀,以为万事大吉,可以高枕无忧。
夫人帕特少年时代失去双亲,20 多岁与尼克松结婚,只求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不想丈夫一心从政,步步高升,给她带来的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地位上升,名声大振,生活条件随之改善;忧的是尼克松热衷于挑战,又生性多疑,无时无刻不使帕特为其担心。1959 年,帕特陪同尼克松出访苏联,作为副总统他与苏联总理赫鲁晓夫一同参观美国展览会,此行本应轻松愉快,谁知走到一个美国家庭展室,他竟站在厨房里为争辩美国人生活条件比苏联人优越,而与赫鲁晓夫吵嚷起来,以至拍起展品桌子,面红耳赤,使站在一旁的帕特十分尴尬。事后,她说丈夫此举实欠考虑,有失身份。尼克松却不以为然,为自己辩护说他有责任随时维护美国利益。这次两国领导人的争吵被媒体广为报导,以“厨房辩论”而传遍世界。从此,帕特害伯陪他参加政治活动,可是,作为第一夫人又是责无旁贷。
且说这次竞选连任成功,帕特又感喜忧参半,心里压着一块大石,不能放下。她问丈夫:“亲爱的,那几个被抓的人怎么样了?我真担心有一天纸包不住火,会出事的。”
“帕特,你真是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经不起一点事情。我已经布置好了,不会有事的,你就放心当你的第一夫人吧!我亲爱的。”
到底何故令第一夫人如此担忧?且听细细道来:大选年到来之时,尼克松已任总统第4 个年头,占据优势,加之他再次以奉行非党派路线面貌出现,宣传共和党应该是一个对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观点的人敞开大门的党,此种做法相当笼络人心,按说胜券在握。然而,民主党对越南战争的攻占令他不敢高枕无忧。他虽然声称要减少美国在越南的军队,但同时又将战火扩大到老挝和柬埔寨。而且,大选年初,尼克松又下令大规模轰炸北越,并在其沿海敷设水雷。此类举措均成为竞选中民主党攻击的目标,他们提出“立即从越南全部撤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