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新莽王朝 >

第54章

新莽王朝-第54章

小说: 新莽王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了解“太岁”,必须先懂得什么是“岁星”。

“岁星”,是古人的一个天文概念。实际上就是指出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之一的木星。木星古名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的行动轨迹会经过一个特定的行动区域,并据以纪年。

黄道,是古人想象中的太阳在空中每年运行的轨道。人站在地球上看太阳,由于地球也在围绕着太阳公转,在地球不同轨道上看到的太阳,太阳的运行轨道也不同。这种视觉位置的移动,叫做太阳的“视运动”,太阳每周年“视运动”的轨迹就是“黄道”。

接下来,再说“岁星纪年法”。
古人把黄道附近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份,称为“星次”。由西向东命名为: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中国古人的这种做法,与西方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方则是把黄道南北各八度以内的空间称为“黄道带”,认为这是日月与行星的必经之所。他们将其具体分为设立了白羊、金牛、巨蟹等十二等份,称为黄道十二宫。

中外黄道区域对应如下:

星纪——摩蝎宫
玄枵——宝瓶宫
诹訾——双鱼宫
降娄——白羊宫
大梁——金牛宫
实沈——双子宫
鹑首——巨蟹宫
鹑火——狮子宫
鹑尾——室女宫
寿星——天秤宫
大火——天蝎宫
析木——人马宫

了解了这些,古书上的一些话就好理解了。在“岁星纪年法”中,古人认为木星由西向东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经过一个星次,比如“岁在星纪”(木星运行到星纪这个星次的范围)、“岁在玄枵”。十二年为一个循环,依此类推。

了解了这些,就容易理解“太岁纪年法”了。古人黄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份十二辰(生肖、时辰)挂上了钩。但是,安排方向与“岁星纪年法”相反——由东向西。具体如下:

十二次(由西向东)——十二辰(由东向西)

星纪—————————丑(牛)
玄枵—————————子(鼠)
诹訾—————————亥(猪)
降娄—————————戌(狗)
大梁—————————酉(鸡)
实沈—————————申(猴)
鹑首—————————未(羊)
鹑火—————————午(马)
鹑尾—————————巳(蛇)
寿星—————————辰(龙)
大火—————————卯(兔)
析木—————————寅(虎)

由于真的岁星(木星)是由西向东运行的,与人们生活中熟悉的十二辰恰好相反,因而古人在生活中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因此,“岁星纪年法”用的不多,主要是用“太岁纪年法”。

所谓的“太岁纪年法”,就是假想出一个岁星,将其取名为“太岁”。也就是说,“太岁”的运动方向与真的岁星(木星)的方向完全相反——由东向西。

如此一来,对于古书上的话就好理解了。根绝上面的对应表,比如古书上说“岁在玄枵”,对应的必是“太岁在亥”。“岁在析木”,对应的当然是“太岁在寅”,依此类推。

古人为了某种用途,还为十二个太岁年名取了新名字(我暂时也搞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对应表如下:

太岁年名 太岁所在 岁星所在
摄提格 寅(析木) 星纪(丑)
单阏(yān) 卯(大火) 玄枵(子)
执徐 辰(寿星) 诹訾(亥)
大荒落 巳(鹑尾) 降娄(戌)
敦牂(zāng) 午(鹑火) 大梁(酉)
协洽 未(鹑首) 实沈(申)
涒(tūn)滩 申(实沈) 鹑首(未)
作噩 酉(大梁) 鹑火(午)
阉茂 戌(降娄) 鹑尾(巳)
大渊献 亥(诹訾) 寿星(辰)
困敦(dùn) 子(玄枵) 大火(卯)
奋赤若 丑(星纪) 析木(寅)

另外,十天干也可以表示如下:

甲:阏逢
乙:旃蒙
丙:柔兆
丁:强圉
戊:箸雍
已:屠维
庚:上章
辛:重光
壬:玄难
癸:昭阳
   
太岁年名 太岁所在 岁星所在
摄提格 寅(析木) 星纪(丑)
单阏(yān) 卯(大火) 玄枵(子)
执徐 辰(寿星) 诹訾(亥)
大荒落 巳(鹑尾) 降娄(戌)
敦牂(zāng) 午(鹑火) 大梁(酉)
协洽 未(鹑首) 实沈(申)
涒(tūn)滩 申(实沈) 鹑首(未)
作噩 酉(大梁) 鹑火(午)
阉茂 戌(降娄) 鹑尾(巳)
大渊献 亥(诹訾) 寿星(辰)
困敦(dùn) 子(玄枵) 大火(卯)
奋赤若 丑(星纪) 析木(寅)
  
所谓的“起屠维大渊献,尽重光赤奋若,凡三年”,很好理解。
以红军兄所举之例,查表马上可知结果(只是比较麻烦):
意思是:起于己(屠维)亥(大渊献),终于辛(重光)丑(赤奋若),总共三年。
起始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正好是己亥年(西元八一九年);截至年:唐穆宗长庆元年,正好是辛丑年(西元八二一年),恰好三年。

综上所述,这不过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纪年方法而已,没什么神秘的。很难理解为什么温公要用这种晦涩的方式纪年。

太岁年名————————太岁所在—————————岁星所在
摄提格———————— 寅(析木)————————星纪(丑)
单阏(yān)—————— 卯(大火)————————玄枵(子)
执徐————————— 辰(寿星)————————诹訾(亥)
大荒落———————— 巳(鹑尾)————————降娄(戌)
敦牂(zāng)————— 午(鹑火)————————大梁(酉)
协洽——————————未(鹑首)————————实沈(申)
涒(tūn)滩—————— 申(实沈)————————鹑首(未)
作噩——————————酉(大梁)————————鹑火(午)
阉茂——————————戌(降娄)————————鹑尾(巳)
大渊献————————-亥(诹訾)————————寿星(辰)
困敦(dùn)—————— 子(玄枵)————————大火(卯)
奋赤若———————— 丑(星纪)————————析木(寅)

另外,十天干也可以表示如下:

甲:阏逢
乙:旃蒙
丙:柔兆
丁:强圉
戊:箸雍
已:屠维
庚:上章
辛:重光
壬:玄难
癸:昭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