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

第25章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第25章

小说: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不能假设,如果他不让出太子之位的后果是什么。或许,唐朝朝廷上会出现三股势力。第一股是李隆基,第二股是太平公主,第三股是他。 
但是,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他的这股势力是最弱的。他让太子之位时,他的老父亲为什么要犹豫不决?无非是因为李隆基因为平叛韦后而有了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完全可以把一个皇帝拉下马来,如果李隆基肯。 
李成器跟随父亲多年,一直承受着父亲所承受的一切,他不如李隆基的性格果敢坚决,并且从小就认为天下是李家的,即使武则天在位那么多年,李隆基从没有放弃过对李家江山的复兴念头。可李成器不一样,这个六岁就被立为皇太子、仅几年后又被降为皇孙的孩子在经历了巨大的波澜后,对政治这种东西似乎已经厌恶了。即使没有达到厌恶的程度,也可能跟他父亲一样,达到了可有可无的程度。 
我们说,如果他不是生在武则天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他日后一定也会是个好皇帝。因为他的性情温和必将将大唐带进另一种境界。但是,他生错了时间,那种宫廷时时刻刻都在摇动着的时代,那种被血沾染了所有宫廷柱子的时代,他的性格与这种时代是格格不入的。也正如他所言,天下太平时可立长子,这是一种水到渠成。这话的意思背后其实就是,自己还是有当皇帝的能力的。但是,国难之时,定要立扶危救世之人。这话的背后意思其实就是,我不适合做乱世天子,虽然,这种乱仅仅是在宫廷里的乱。但正是宫廷的乱才不好对付,他眼见自己的父亲两起两落,眼见伯伯被杀,伯母被杀,眼见姑姑的气焰嚣张。这一切,对他来讲,简直比乱民造反还要难对付。 
他过了近三十年的幸福安宁生活,有人将这功劳推给了李隆基。其实,倘若没有李成器的“不以万乘为贵”和“淡薄名利”,李隆基又如何来显示自己的孝悌之术呢? 
当太平公主搅乱朝纲时,李成器周旋于她与李隆基之间,其实,从各种史料来看,他站在哪一边,哪一边的胜算就会远远大于另一边。最终他站在了李隆基一边,时时刻刻给李隆基报告太平公主的情况,才使得李隆基在朝中与太平一党的斗争争取了主动地位。我们现在来看,太平公主完全不了解这个侄子。如果了解,她绝对不会怂恿他去再把太子之位夺回来,进而控制他来达到自己的武则天第二的目的。但是,反过来想,如果李成器真的有把太子之位夺回来的心,太平公主自己真能控制得了他吗? 
李成器之所以站在李隆基这一面,兄弟之情肯定占了一大部分。另外,他和他父亲一样实在不忍心再看李家天下的第三次丢失。作为李家的一员,他有责任与义务将外人——自己的姑姑的想法扼杀掉。他在蒲州的那段历史细节已不得为人知,作为蒲州刺史,一方面管理当地事务,另一方面还要监视自己姑姑的动静,真的很费心费力。但他做得非常好,几次太平公主将要引起的大惊慌都被他提前通知了李隆基。 
《新旧唐书》对李成器的记载都是那么的公允,评价都是那么的正面。似乎这个从前的太子后来的让皇帝一生就没有做过坏事,似乎他在人间就是为了让人们称赞礼让之道,称赞李隆基的孝悌之德的。 
谁也不得而知,李成器那近三十年的幸福安宁生活是怎样享受过来的,在近三十年时间里,他也为李隆基分忧解难。他曾历任泽、泾等州刺史,在任上除了处理政务以外,依旧专心于他的历史政治研究。 
在李隆基时代,李成器和李隆基的其他兄弟一样都过着非常幸福安宁的生活,没有宫廷血斗,也没有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兄弟情深的画卷,而执画笔的人就是李成器,是他给了李隆基这个表现兄弟友爱的大好机会。 
本来是没有什么话还可以说的,但读完了这些太子们的生平后,我忽然发现,历史简直就是一混蛋。该死的人都很好地活着,而糟蹋着历史。不该死的这些太子们,却都一一地死去。惋惜、同情、遗憾,这些词语加诸他们身上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中国皇权社会从秦始皇开始到清朝最后一个皇帝退位结束,其宫廷斗争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而宫廷斗争最集中的表现恐怕就是太子位之争了,这种争斗是残忍没有人性的。 
本书所罗列的太子们,并非都死于宫廷斗争,可他们既然身在宫廷里,难免会有宫廷斗争的阴影笼罩着自己。只不过他们离开人世早了些,而没有作茧自缚罢了。 
历史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你看这些人的生时与死后,就可以得知,历史其实就是在和人们开着一个恶毒的玩笑。先是给了这个朝代和后人一个大的希望,然后将这希望打碎。我们无法阻止这些人没有登上皇位的结果发生,当我们思考他们为什么没有登上皇位时,却发现事情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死了。但又不简单,因为他们死得都很蹊跷,都让人们可惜,为什么要去死。 
人的出生的确无法选择,这可能就是作为太子,其实无论你做太子时的表现有多么好,无论朝野对你的期待有多大,你终归只不过是一个太子。对本书中这些正统太子来讲,从太子到皇帝这条路是非常漫长的,因为他们太正统,他们没有那么多心机来思考如何尽快地得到皇帝之位,他们只靠修身与等待。 
他们对皇位的态度与其说是等待,倒不如说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这样一种人生态度的豁达,以及他们对太子教育的全盘吸收,他们登基后,无论如何都会是一个好皇帝。 
可事实却是,他们没有成为皇帝。如果真的不能解释这种可悲的现象,那么,我们倒不如说,是上天让他们下凡给了他们所在朝代一个大的希望,给了朝野人们一个大的期待,然后又微笑着把他们收回。 
下辈子,他们就可来到人世,成为明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