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江浙残明梦 >

第91章

江浙残明梦-第91章

小说: 江浙残明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部职方司主事、会稽人高岱和儿子庠生高朗都准备殉难。高岱绝粒祈死,高朗肃衣冠泣拜道:“孩儿不能再等下去,当先期以待。”高岱瞠目送他道:“你能先我!你能先我!”

高朗命仆人驾一叶扁舟到海口,翻跃进入波涛,仆人极力拖住他不放。高朗就用嘴咬他手臂。仆人痛极,只得放手。头帻被浪浮去一丈余,高朗便游过去用手捞回重新戴上,整帻而没。

高岱闻讯道:“儿子果然能先我啊!”捞尸葬罢,自此不再讲话,继续绝食,只饮些汤水。到了第二个月,闻高朗遗腹子生,十分高兴,命取酒三杯喝下。此后连汤水也不入口,直到饿死。

高岱同乡、兵部主事叶汝厓也与妻子王氏出居桐坞墓所,一起投水而死。

诸暨湄池庠生与族叔傅平公原来同受业于刘宗周之门。两人闻江上师溃,便聚而商议道:“吾辈义固当死。然而都有老母在,惟有请示老母,准许死则死才好。”

傅平公回家向其母请示,被她一口回绝,只得作罢。

傅日炯尚未向其母请示,其母钱氏却已先颤巍巍地赶过来,以怕人说他为酒所误为由,劝他不得饮酒。

傅日炯受教,送母亲回家。

然后头戴孝巾,身穿麻衣,先往宗祠辞别祖父,再回家向其母告辞。

母亲已亲自备好酒肴,命幼孙倒酒连敬三觞。

到第三觞时,傅日炯跪而不肯饮下。

母亲责问,他答道:“儿子乐,而母亲悲,故而不忍再饮。”

母亲答道:“儿子只管喝下,为母不悲。”

傅日炯于是一饮而尽。然后扶母上坐,纳头拜了四拜,起身出门。

傅日炯频频回头看母亲,见母亲也不住地抬头看他,不由流连。

于是母亲转过头去,命令道:“孩儿勿顾!”

傅日炯于是掉头不顾,直奔江边,高歌投江而死。

傅平公闻族侄死难,便奉养傅日炯母终身。

族人儒生傅商霖闻讯,写诗凭吊道:“我门忠孝代多人,清史鸿标蜡烛名。今得吾昆相继美,湄江湄水古今清!”继而绝食而死。

山阴诸生朱玮,年仅二十四岁。江上师溃,人皆窜伏,他独存死志。家人对他百般防范。他乘间脱走,前往礁石投水而死。家人到处寻他不得,最后见他留在几上的遗书,这才知道他已经赴难了。

山阴倪文征,字舜平,是一名医生。绍兴城破,他请一班里中少年饮酒,求办一事。众少年不知何事,便一口答应了他。酒罢,倪文征带他们到墓地,命他们掘坎让他自埋。

众人大骇,准备散开。倪文征怒道:“此何等事,可以误我吗?”有人劝道:“死,为义。现在某某等皆不死,你一医生何必自苦?”倪文征答道:“人各有志,请列位玉成于我。”

这时,有一人道:“岂可使土亲肤?”便送他两只缸,埋在坎中。倪文征于是正襟危坐其内,朗声诵佛,命人掩覆,封其缝隙。众人环坐窃听,微闻其声,不多时声音遂绝。

通政使吴从鲁以不剃发遇害。

御史何弘仁题血诗于旅邸墙壁殉难。

此外,先后殉国的还有山阴文学范史直、萧山诸生杨雪门、诸生严于鏻、平远、诸生杨守程、布衣倪伯明、鄞县布衣张槤、瑞安诸生邹钦尧、平阳诸生郑思恭等等。

义兴伯郑遵谦兵溃于江上,率家属浮海从鲁王至舟山,后转辗福建坚持抗清。其父前山西佥事郑之尹则投水而死。

威北侯刘穆东奔舟山,抑郁而卒。

孙嘉绩率残兵回到绍兴时,鲁王监国已航海去,于是携印绶、文籍自钱塘江出海,准备入舟山观变。不料在中洋遇大风舟覆遇难,时年四十四。

其他黄宗羲率数千义军,闻江防溃败,恐背腹受敌,便撤兵东归,选残卒五百余人入四明山结寨。查继佐辗转回到家乡海宁聚众讲学,并发愤著书立说,编撰明史。王正中则避窜山中,以医卜为生,直到清康熙六年病卒。

清军追击鲁王监国到台州。指挥李唐禧对都督佥事张廷绶道:“公当候陈公(陈函辉)消息,然而敌兵已逼,不如偕我早死,徒杀士卒于事无益。”张廷绶道:“诺。”各遣其麾下,袍笏直坐营门。清兵过其营,谕降,不屈,同被杀死。  

督饷御史沈履祥在送鲁王入海后,避入山中,因清军搜山被俘遇害。

陈函辉徒步跟从鲁王监国,中途走失。到达台州时,见各营焚劫,鲁王已经航海。他追扈不及,哭着入云峰山前读书处。当夜宿已故好友湛明禅师房内。漏下五鼓,作六绝命词十首,自缢而死。其中一首云:

生为大明之人,死作大明之鬼。

笑指白云深处,萧然一无所累。

 

 

 



 

图赖等既克绍兴,随即遣军追击方国安、马士英。

固山额真韩岱别率一部追到台州。马士英部下总兵叶承恩等赴军前投降,报称马士英现藏匿四明山中削发为僧。

原来,马士英自江干兵溃后,携带家眷避入嵊县大岩山中。过了几天,他觉得心里不踏实,便入四明山金钟寺剃发为僧,谁料竟遭部属出卖。

韩岱随即率清军在叶承恩引导下突袭金钟寺,擒获马士英及其总兵赵体元。

马士英为图活命,自称愿降。于是清军将其部卒尽数杀于树林中,只令他骑着一匹毛驴前往台州招降方国安。

马士英追上方国安时,他正率部渡江过黄岩,与清军尚隔着一条江。

方国安等自绍兴经蒿坝、新昌、天台、临海南下。由于拖家携口南逃,将士无心恋战。一路受到清军的不断追击,部众伤亡惨重。他心下好不懊丧,急急想摆脱清兵,南下闽粤。谁料前脚刚渡江,后脚清军白标又到。方元科准备尽杀将士妻妾,与敌决死一战。方国安还在犹豫不忍,此时正好碰到了马士英。

马士英一见方国安,就极力劝他投降。然而方国安心里还装着唐王,不想立马降清。

于是,他们就一起继续南逃,直到进入一座大山,将追兵远远甩在后头。

方国安这才注意起周围的环境。但见群峦叠嶂,峥嵘兀立,林木参天,阴森可怖。他一时竟辨不清东西南北,不禁慌了神,忙命部下找了个土人来,问道:“此处可有途径可通鄂、粤及入滇、黔诸省?”

土人告道:“回将爷的话,此山之西有小路,可通往福建、湖广及广东、云南等地。”

方国安大喜,赏了土人,命他担任向导。因部卒未集,他便吩咐就地稍憩,徐待后军及散卒寻来。

突然,山中一座石桥引起了他的注意。已被清骑吓破了胆的方国安,生恐追兵赶到,从石桥上杀来,便命将士将石桥毁坏。

不多时,一名士卒跑来禀报道:“禀国公,此桥甚为蹊跷。桥被拆毁,露出一块石板,上题两行字,隐隐有国公和马阁部名讳模样。”

方国安一听,不由诧异,便和马士英一同前往察看。但见被毁桥梁中间,有一块石板,上面题着两行大字:“方马之兵,至此而止。”

方国安、马士英大惊道:“莫非是天意?要我等勿南下闽粤?”

二人于是不再继续朝前,商量一阵,便派人到杭州向贝勒联络投降事宜。

这时阮大铖没有与方国安、马士英同道,而是率先迎降,正以内院办事官之职成为贝勒博洛的座上宾。每日只是向博洛力荐方国安、马士英奇材,拍胸膛保证可令他们不战而降。

正巧博洛接到方国安、马士英愿降的消息,不由大喜,即命阮大铖速修书二人,以固其志。

那阮大铖鬼点子多,知鲁王尚在台州,以为奇货可居,便要他们献鲁王来降。

方国安、马士英接到阮大铖的来书,满心喜欢,便遣部将洪畴率内司一千人前往监守鲁王监国,谨防逃脱。

那鲁王在张国维及方国安部卒护送下也正行到黄岩。洪畴奉命而来,尚未到鲁王行营,不料突然得了病,不省人事。于是在梦中胡言乱语,将方国安、马士英的图谋和盘抖露出来。

鲁王监国闻讯大惊,忙连夜单骑逃往海滨。

待方国安追兵赶来时,他已在富平将军张名振中军方简船队的迎接下前往石浦。熊汝霖收残卒百余人,由小亹入海寻来。编修张煌言亦由间道至,一时文武诸臣纷纷从水陆赶来扈驾。张名振自知力薄,便准备弃石浦以舟师扈送监国往舟山。

六月十八日,鲁王监国在张名振弟张名斌的护驾下由江门乘船航海。

方国安追赶不及,只得罢了。便与马士英、方元科等率马兵五百、步兵七千余人降清。

监国朝内先后降清的大臣还有大学士谢三宾、阁部宋之普、刑部尚书苏壮及新建伯王业泰等等,武将则有总兵陈学贯、张邦宁、李础等十八人,副总兵张尚廉等以下不计其数。

 

 

 



 

张国维回到了东阳吴宁托塘的老家。鲁王航海前,传命要他防遏四邑。

他是天启二年(1622)进士。初授广州番禺知县。崇祯初历官刑科给事中、礼科都给事中、太常少卿,劾罢阉党杨所修、田景新。崇祯七年(1634),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年冬,农民军犯桐城,官军覆没。张国维正当壮年,一夕须发顿白。他组织兵力拒战,东堵西截,防遏了农民军势力在东南的发展。在任期间,他也先后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后迁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是时山东大饥,他振活穷民无算。十四年夏,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擒杀大盗李青山。旋升兵部尚书。十六年四月,清兵入畿辅,张国维为言官劾罢,不久下狱。次年二月,崇祯帝念其治河功,特赦其罪并复故官,兼右佥都御史驰赴江南、浙江督练兵输饷诸务。离京十日后,李自成即率农民军攻入北京城。弘光帝时,诏令协理戎政,寻加太子太保。后以马士英用事,以省亲为由乞归。鲁王监国绍兴,以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师江上。前后沉浮仕途二十五载,屡遭贬斥。但他从不怨天尤人,始终鞠躬尽瘁,恪守为臣之道。

二十五日,清兵攻陷义乌。这时离张国维回到故乡已有七日。

在这七日中,他曾在陷坑岭召集旧部,图谋东山再起,但是现实让他失望了。他每日听到的只是这样的消息:各地明军,不是献城投降,便是一触即溃,清军到处像宰羔羊一样凶狠地屠杀各自为战的明军……

众人劝他入山。他道:“误天下事者,是文山、叠山②。事到如今,唯有一死而已。”

他有两个儿子:长名世凤,次名世鹏③。长子尚武,授平虏将军,屡立战功,鲁王封武康伯而不受;次子文弱,在朝内任尚宝司卿。

二十七日,清军进抵东阳七里寺。

张国维闻讯,知大势已去,便召两个儿子问其志向。

长子张世凤毅然道:“大人请放心,鞑子兵入我乡,孩儿决不偷生。”

张国维赞许地望着张世凤道:“是儿不愧老夫之后。”

接着他将眼光转向站在另一边的次子。

张世鹏怯怯地望着父亲,迟疑着不敢回答。

张国维大怒,猛地拿起桌案上的石砚掷去,嘴里骂道:“不肖儿,老夫先扑杀你。”

张世鹏忙将身一闪。张国维扔了个空,石砚掉在地上。

张世鹏吓出一身冷汗,急中生智,从容对道:“从容尽节,慷慨捐躯,儿等甘之如饴。只是,祖母年迈八旬无人伺奉,孩儿不甘就此而去。”

张国维闻言,颜色稍霁,哈哈大笑道:“好好,一忠一孝,各随其便。”

次日午时,张国维穿戴衣冠,向老母诀别,决心以死殉国。

他派人请来东阳知县吴琪滋,对他道:“国维今日死。天气方炎热,恐尸体腐烂不可辨识。将谓老夫潜逃,贻祸此地,故特相邀,令君视吾死而已。”吴琪滋闻言,失声痛哭。

知府王澧等前来拜见,他便对王澧道:“子有父母在,可勿死。老夫为国家大臣,义不得生。暂欲剃发以纾民难。”

当下取来白绢一幅,从容赋绝命词三章。
其一题《负国》:

艰难百战戴吾君,拒北辞唐气属云。

一去仍为朱氏鬼,英灵常伴孝皇坟。

其二题《念母》:

一瞑纤尘不挂胸,惟哀耋母暮途穷。

仁人锡类应垂泽,存没衔恩结草同。

其三题《诫子》:

夙训诗书暂鼓钲,而今绝口不谈兵。

苍苍若肯施存印,秉丰全躯答所生。

又写道:“忠孝不能两全,身为大臣,宜在必死。汝二人或尽忠,或尽孝,各行其志,毋贻大母忧,使吾抱恨泉下。”然后将遗书交付给张世鹏。

诸事料理完毕,他又对仆人道:“老夫身为大臣,死于王事,此为礼份。兵将在东阳者,因我及难,可抬尸体诣门以谢罪。对太夫人勿言我死,只言我已遁去。将我尸体搬坐中堂,待官来见,始可收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