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江浙残明梦 >

第147章

江浙残明梦-第147章

小说: 江浙残明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1615)病卒。

次子李如柏自以疾告归,家居二十余年,垂垂老矣。当初李成梁、李如松为将,厚养健儿,故而所向克捷。至此父兄故部曲已无复存,李如柏也未能撑起兄长的责任,惟与诸弟放情酒色而已,在他们身上再也难以找到青年时期的英锐之气。

李如梅罢而复起为左府佥书。万历四十年杨镐曾力荐李如梅为辽东总兵不得,至以死相争。给事中麻僖、御史杨州鹤力持不可,最后不得不作罢。李如梅最终没有东山再起,不久郁郁而终。

而其他当年抗倭援朝的宿将,至此也已所剩无几。

陈璘班师回国后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被钦命为湖广总兵官,参加平播州杨应龙的战争,战功卓著。因事被弹劾,转守贵州。三十四年平苗民之乱,两功并赏,加左都督,世荫指挥使。到万历三十五年(1607)五月卒于任。

董一元回国后屡遭言官弹劾。先是被劾“东征失律”,继而又与我、麻承恩、马孔英、马林一同被劾“冒军领饷”。万历三十七年十月,蓟辽总督王象乾力保麻承恩“熟识虏情”,得以免行调取,调往密云练兵;缺乏保护神的董一元等 “俱行巡按御史提问”。后来听说携二子徙居朝鲜,自此失去音信。

而我则于第二年复起,出任辽东总兵,杨镐也于同时就任巡抚。两位当年抗倭援朝中的老战友了,阔别十余年后再次携手并肩,开始亲密合作。

这时炒花尚在,其九个儿子都能带兵打败。边将畏战,只是一味以增加岁赏为事,他们就更加肆无忌惮。我到任后,决意力战。第二年,炒花又临边索赏,我率将士出其不意袭击。炒花大惊,拔营遁逃。逃到额力素刚想居住下来,忽然天鸣地震。炒花更加恐惧,再徙渡老河,远离边境近四百里。其三子色特不服,往南移至可可毋林,伺机入犯。我设伏兵将他击败,追杀到白云山,斩获三百四十余级。色特不甘失败,纠宰赛、以儿邓谋复仇,两人都不肯答应。他又东纠卜言顾、伯要儿,西纠哈剌汉乃蛮合犯清河,都被击溃。以儿邓等代炒花前来求款,边境这才稍得安宁。

万历四十年(1612年)正月初八,继卜言台周而立的插汉部虎墩兔率三万骑从长静堡南北境入,掠穆家堡回民聚居地。我率部迎击,当阵斩四十一级,获马三百五十四匹。虎墩兔败逃而去,二十二日再为我们击败。

然而又有言官弹劾我和杨镐“开衅”,于是杨镐罢职,我也于这年四月引病乞休。我自此家居,直至四年后逝世,享寿七十有九。朝廷予以祭葬。朝鲜王也以平倭之功,追封我为忠武侯。

宿将寥寥,新生代名将尚未崛起。张承荫战死,海内一时无人敢接替辽东总兵职务。英国公张惟贤等以李氏为将门世家,合疏举荐李如柏,万历帝诏以故官镇守辽东。杨镐复疏请于朝,命他统领中军。

努尔合赤是父亲当年最为赞赏、一手提拔的青年才俊之一,和李如柏兄弟有“香火之情”,其侄女还是李如柏的妾。面对他的满洲兵,此刻李如柏心里不知是何滋味。

刘綎自朝鲜战争后进都督同知。率军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进左都督。后也因事被弹劾去职。至此也因辽东战事吃紧,以七十高龄奉旨复出。

杨镐到辽东后,斩逃将,颁赏格,定方略,颇思振作有为。然而万历帝破敌心切,以四方士马大集,恐师老财匮,催促杨镐从速出师。杨镐迫于压力,不得不命令诸将进兵。

四十七年(1619)二月十一日,杨镐在辽阳演武场誓师,申严军纪,将麾下大军分为四路。具体部署如下:

西路以山海关总兵杜松为主将,总兵王宣、赵梦麟协助,率兵三万由沈阳出抚顺关,从西南进攻;

北路总兵马林出开原,率明军二万、叶赫兵一万,出靖安堡趋开原、铁岭,攻其北;

南路辽东总兵李如柏率兵二万余人,从鸦鹘关出,趋清河堡攻其南;

东路则以总兵刘綎为主将,率明军一万五千、朝鲜军一万三千,出宽甸,由凉马甸捣其后方。

四路共有士卒八万八千余人,加上叶赫兵一万,朝鲜兵一万三千,共计十一万多,号称四十七万。于是杨镐仿佛当年朝鲜平倭模样,传令四路出击,限期三月初一日在二道关会师并进,围攻赫图阿拉。他自己坐镇沈阳,居中指挥,一面事先派人向努尔哈赤“下战书”。

我孙麻岩时为开原副总兵管游击将军事,也作为马林的副将参战。于是明清间关键性的一次战役中,再一次出现东李西麻的影子。

此时的刘綎老成深重,以地形未谙,主张不轻率进兵。杨镐大怒,悬尚方宝剑于军门道:“若复临机推阻,有军法从事!”诸将不得已,各率所部出师。

讵料天下大雪,士兵不前,师期延迟。西路军主将杜松雄心勃勃,欲夺首功,恃勇轻敌,日趋百余里,率先进抵浑河。其时天色已黑,有人劝他暂时停下。杜松不听,驱军渡河。后金军先前在上游壅沙阻水,至此掘沙放水。结果河水猛涨,明军淹死千人,辎重及大炮等均被阻未渡,士气顿时受到挫伤。

三月一日,杜松率部抵达距赫图阿拉城一百二十里外的萨尔浒。他侦知努尔哈赤正派夫役在界凡山筑造新城,便兵分两部,王宣、赵梦麟率主力结寨驻守萨尔浒,他自率万人攻打界凡城。

努尔哈赤闻明军分四路而来,便采用降将李永芳“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建议,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予以各个击破。他先遣儿子代善、皇太极率两旗兵力增援界凡城,自己亲率六旗兵力进攻萨尔浒明军。明军以炮、铳逆击,后金军箭如如雨下,铁骑势如潮涌。不久,攻破营垒,王宣、赵梦麟等战死,明军死者相藉,血流成河。努尔哈赤又与代善等会师,包围进攻吉林崖的杜松部。杜松舞动长枪,奋力拼杀,终因寡不敌众,力竭阵亡,所部全军覆没。

此时已进至萨尔浒西北一百三十余里处尚间崖的马林,闻杜松兵败,便传令就地据险驻扎,准备等其他诸路明军赶到后再进前。他列大车以拒骑突,浚壕三周,命善火器者立濠外。其外密布骑兵,其内士卒皆下马,结成方阵。并命监军潘宗颜、游击龚念遂分别驻防斐芬山、斡珲鄂漠,以形成掎角之势。努尔哈赤乘锐麾师进攻,予以集中兵力逐个击破。明军大溃,横尸满山遍野,血流尚间崖下,河水为之尽赤。麻岩、龚念遂、潘宗颜等先后战死,马林仅以身免。

两路战败,刘綎尚不知情。由于行期仓促,他来不及调集自己的川军即赶赴辽东,所部一万五千人不过是东拼西凑的杂牌军,另有半数则是战斗力更差的朝鲜军。由于道路险远,骑不成列,师行仅带三日粮,粮尽无济,故而进军迟缓。途遇五百名后金军迎战,刘綎麾军围歼。后金兵死伤五十余人,突围而去。

当刘綎跋山涉水,深入三百里,来到赫图阿拉五十里外时,杜松、马林部已战败,他们已成孤军。努尔哈赤自率四千兵守城,遣代善等率主力埋伏在阿布达里冈。另遣数人冒充明军,手持杜松令箭,诈称杜松已逼近赫图阿拉,要他速进。刘綎信以为真,便留监军康应乾及朝鲜军在后,自领精锐轻装急进,结果在阿布达里冈陷入了敌军重围。刘綎挥舞大刀,奋勇砍杀,挡者无不披靡。混战中,左臂受伤,随后又被劈去半个脸颊,犹自左右拼杀,连杀数十人,最后力竭而死。留在后面的康应乾部也被后金军乘胜击破,朝鲜军则举军投降。

李如柏率军出鸦鹘关,刚抵达虎栏关。刘綎中伏的消息传来,有人劝他赴援,他却懦不敢往。恰好在沈阳的杨镐闻杜、马两军败耗,暗中传檄命他撤归。于是李如柏顺水推舟,拔营而去。撤师途中,恰有后金哨兵二十人见状登山鸣螺,作大军追击状。李如柏军如惊弓之鸟,自相践踏,死者千余。

此役四路大军被后金军各个击破,文武将吏前后阵亡者三百一十余人,士卒四万五千八百余人,亡失马驼、甲仗无数。大将杜松、刘綎、王宣、赵梦麟、麻岩等均阵亡。

败状闻,京师大震,言官交章论劾,杨镐被逮下狱问罪。李如柏也遭罢职候堪。他自思难逃一死,畏罪自杀。

李如柏既已革任,辽人都说李氏世镇辽东,边人惮服,非再用李氏不可,于是巡抚周永春以此上奏。这时李如柏的兄弟中只剩李如桢一人尚健在,兵部尚书黄嘉善便将他的名字报了上去。万历帝答应了。

李如桢虽然出身将门,然而一直在锦衣卫任职,未历行阵,并不知兵。而此人又以锦衣近臣、东李世家自居,不肯屈居人下。尚未出关,即遣使与总督汪可受讲钧礼。朝议哗然,黄嘉善亦特疏言之。李如桢碰了一鼻子灰,这才怏怏而去。

到了辽东,尚未卸任的杨镐命他镇守铁岭。铁岭是原来李氏宗族坟墓所在,李如柏还京时,其族人、部曲中稍富有的都随他西去,城中一空。不久杨镐又以孤城难守,令李如桢回屯沈阳,而仅以参将丁碧等驻守,力量更加薄弱。

六月初十日,努尔哈赤挟萨尔浒之战余威,麾军西进,直取辽东重镇开原、铁岭。

镇守开原的是自尚间崖战败后谪充事官的马林。马林为前御虏名将马芳之子,是我幼子麻承宣的岳父(其兄马栋则为我三子麻承宗岳父)。他见后金军杀到,留少数兵守城,自率主力背城而战。怎奈明军自萨尔浒之战后士气不振,不堪再战,混入城内的奸细开门响应,后金军夺门而入。城外明军见城已失,登时大溃,被后金军聚歼于护城河内,马林也死于乱军之中。

努尔哈赤既克开原,略作休整,次月再攻铁岭。丁碧叛变通敌。其部拼死抵抗,无奈众寡不敌,阵亡四千余人,其城遂失,未随李如柏西去的李如梓等也罹难。

萨尔浒之战及其此后的一系列战争致使明朝陷入被动地位,辽东岌岌可危。幸而努尔哈赤此时也是精疲力竭,不再进前。而新任经略熊廷弼治军有方,辽东暂时进入僵持阶段。言官以李如桢在沈阳拥兵不救,致使开原、铁岭坐失,交章弹劾,熊廷弼也疏论李如桢“十不堪”,于是罢职。天启初,再遭言官弹劾,下狱论死。直到崇祯四年,崇祯帝感念李成梁功勋,特将他免死充军。

李如松长子李世忠由父荫授锦衣卫指挥使,仍充宁远伯勋卫,李世忠及其子顺祖先后未能承爵而卒。其弟李显忠由荫历辽东副总兵,宁远伯爵位理当由他承嗣。然而朝臣此刻以李成梁“养虎遗患”,坐大努尔哈赤,深恨李氏,没有一个愿意出面帮他们讲话。崇祯年间,李如松妻武氏诉于朝。章下部议,竟然不了了之。后来崇祯帝念李成梁功劳,诏李显忠子李遵祖嗣宁远伯。甲申之变中殉难,总算为李氏争回最后的一个光辉。

麻氏几个后人,除了前书所提我的长子麻承诏御虏死于宁夏、孙麻岩死于明清萨尔浒之战外,次子蓟镇副总兵麻承训卒于任,三子辽东副总兵麻承宗也于天启初抗清死于沙岭。惟四子麻承宣,从子麻承勋、麻承恩,及其他诸孙麻时、麻岌、麻巍、麻岿等得以善终……

至此,在大明皇朝“南倭北虏”战乱中涌现出来的“东李西麻”家族的丰功伟绩,已在浩渺的历史星空中烟消云散,唯剩将军府邸前的碑石依旧。西麻初起时勇将济济,诸后也多碌碌。东李成于成梁、如松,而败于如柏、如桢,不能不说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千古定理。正如沈德符所言:“李成梁始起辽东,不为无功。至是一败不复,亦皆如柏之力。”一叹。

 

 

 

 

————

①六堡:即孤山、新甸、宽甸、大奠、永甸、长甸六堡,原为明地。万历三十四年(1606),李成梁以六堡孤悬难守,建议放弃,尽徙居民于内地。居民恋家室,竟以大军驱迫,死者狼籍,致使其地成为努尔哈赤崛起的温床。

 

 

 

 

 

 

敬告读者

 

经过八个月时间的努力,长篇通俗历史作品《东李西麻》初稿终于完成,并陆续在官方网站玉苍山下(http://。yucang。)发表。近期将开始进行较大辐度的修改,其主要精力将花在语言的锤炼及史料的充实上,欢迎广大网友批评、指正。有兴趣者请加读者交流QQ群:63709125。

                                              作者

2011年10月31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