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犁不开的冻土-莫斯科保卫战 >

第9章

犁不开的冻土-莫斯科保卫战-第9章

小说: 犁不开的冻土-莫斯科保卫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军、师指挥官也证实:直到13 日前几个星期,才有极少数指挥官和参谋得知要发起进攻。中央集团军群的一个装甲军在其作战日志上第一次提到“巴巴罗萨”这个方案的名字是1941 年4 月15 日。这本日志的记录表明,直到1941 年5 月13 日,才将“巴巴罗萨”告知各师级指挥官和少数核心人物。由于德军中也只有少数人知道“巴巴罗萨”(此计划因其绝密也就只复制了9 份文本。其中1 号文本呈报陆军司令部,2 号文本呈报海军司令部,3 号文本呈报空军司令部,其余6份由德军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存档——即锁在最高统帅部参谋部的保险柜中,其中5 份——5 号至9 号文本归最高统帅部“L”作战部使用),苏联政府很难证实有这么一个进攻计划。尽管英国政府和著名的间谍组织“红色乐队”都警告苏联,德国将于1941年发动进攻,但是德国严格的保密工作使苏联无法获得起决定作用的证据。
四、隐蔽接敌
为了保密,德军在进行空中作战准备时,尽量推迟把作战飞机调往东线的时间。他们预备和使用的空军基地距离苏联边境都有大约50公里以上。在部队为发动进攻而进行集结的过程中,德军保持了无线电静默。
早在1941年3月中旬,德军逐步加剧了对英国的轰炸,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西线战争。大约有400架德国轰炸机不断地进行轰炸,并且夜间的轰炸效果日益提高,给人以德军投入的力量比实际要大的感觉。事实上,德军1941年春季,展开的轰炸攻势纯粹是为了转移注意力,他们企图使对手相信德军主力仍在西线。德国空军总司令部似乎已把第2和第3航空队的大部分飞机都用于轰炸英国,为了支持这一假相,总司令部还精心策划了一个骗局。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航空队当时由阿尔贝特·凯塞林元帅指挥,该航空队的飞机约有二分之一将要投入东线作战,但他却总是呆在设在布鲁塞尔的司令部里,故意给对方造成错觉。实际上,在1941年3月,凯塞林早已忙于准备“巴巴罗萨”作战,只要骗局许可,他都尽可能呆在离东部前线不远的华沙他的真正司令部里。
如果说空军部队可以在进攻前几天甚至几小时集结起来,从这离前线的地点发起进攻,那么,远为庞大的各野战集团军则必须在1941年6月21日晚上进入前沿的出发阵地。而又不被对方发觉,却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任务,为了给苏联造成错觉,希特勒的军队可谓熬费苦心,采取了多重欺骗。
1941年2月3日,希特勒批准了德军总司令部的“巴巴罗萨”作战序列。次日起,直到1941年6月22日,德军为进攻苏联,精心组织了陆军部队的集结。他们要从法国和德国调77个师到东线,使已在波兰、东普鲁士和罗马尼亚的44个师抵近苏联边境线,此外还要在1941年6月22日之后,再调24个师在先头梯队之后跟进。所有这145个师的调动都必须掩蔽起来,使苏联推想不到一场大规模进攻已迫在眉睫。从1941年2月4日至3月12日,德国陆军从波兰境外调了8个师至格但斯克一卡托维落一线,这里离苏联边境线大约165公里。为麻痹对方,这次调动进行得不紧不慢,使用的是和平时期的火车时刻表,并在离苏联边境较远的地方完成。
1941年3月16日至4月,进行了第二次调动,这次是把在法国和德国的18个师调到柯尼斯堡、华沙和塔尔努夫一线,距苏联边境线大约90公里。这18个师调动,连希特勒自己都说过,“1941年4月以后的进攻准备就难以隐蔽了”。恰逢此时,南斯拉夫发生了政变,推翻了南斯拉夫保罗摄政王的亲德政府,取而代之的是杜尚·西莫维奇将军领导的中立政府和新宣布登位的彼得二世国王。保持巴尔干半岛的稳定以至控制权,既是德国的生命线,又能掩护“巴巴罗萨”,他决定立即进行武装干涉,这也为大量地从德国南部、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向东线调集军队找到了可信的借口,几十万德国军队出现在东欧,运输网上一片繁忙景象,明明是忙着“巴巴罗萨”的准备工作,可被说成是为了支援德军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而进行的活动,巴尔干战争为“巴巴罗萨”作战计划打掩护提供了良好机会,希特勒真是喜不胜收。
1941 年4 月至5 月10 日期间,德军又向东线集中了16 个步兵师,这次调动组织得非常成功,与巴尔干战争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这些师配置在阿伦施泰因至拉多姆一线,离苏联边境线大约70 公里,步行也就是一两天。部队在调动过程中使用了和平时期的火车时刻表,并实行了无线电静默,人员和装备井然有序,没有发生什么混乱。在“巴巴罗萨”准备工作的这一阶段,只有极少数军官知道部队东调的真正原因。德国人的欺骗首先针对德军部队自身。
为了使部队真的以为调到东线,表面上是防止苏联进攻,而实际上是为了进攻英国而采取的行动。1941 年5 月,德军部队又组织了学习英语和地理知识的活动。就在进攻苏联之前几周,东线各部队还收到陆军总司令部一份秘密电报,要求上报所有士兵掌握英语的情况。
1941 年5 月22 日至6 月22 日,德军把进攻初期所需要的最后一批部队调到东线,从而使东方集结进入高潮。在战役开始前的最后几天里,德军用火车和汽车把47 个师从法国和德国调往波兰和东普鲁士,其中包括28 个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这个动作是巨大的,数字是惊人的。此外,原已在东普鲁士、波兰和罗马尼亚的86 个师要从1941 年2 月至5 月他们下火车的地点调到离苏联国境线仅数公里的地点,调动的距离少则70 公里,多则165公里。德军还调动了另外24 个师,这些师将在进攻开始后几天内越过苏联边境线,补充到前线最需要的地方,以保证进攻锐势。除上述作战师外,集团军群、集团军和军的大批部队,以及通信人员、空地勤人员、防空部队等也在调往东线,并在那里建立了作战基地。
在“巴巴罗萨”作战开始前的最后28 天中,德军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就是隐蔽部队的进攻准备,并对无法隐蔽的行动作出欺骗性解释。
德军要求各作战师和其他单位实行无线电静默,尽可能使苏联无法通过无线电截收获取情报。直到进攻前12 天,德军才把参加第一波进攻的96 个步兵师调往边境集结地。这些师夜间徒步行军,昼间则隐蔽在森林里。参加第一波进攻的31 个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是在进攻前4 天才向前调动的,摩托化行军只在夜间进行,而且他们的最终集结地离苏联国境线要比步兵师远得多。夜间行军,严格的部队管理,昼间在树林里休息,这些措施使部队与当地老百姓的接触减少到最低点。结果,苏联人从他们在波兰的情报网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情报,而苏联边防军的地面观察和空军侦察机的空中观察也都劳而无获。
我们不妨以德军一支部队在“巴巴罗萨”进攻准备期间的经历为例,来更深入地了解这场欺骗的细节。
第6 装甲师是德军一支精锐的机动部队,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在1940 年7、8 月间将该师从法国调到东线,驻在东普鲁士的西南角,托恩和奥斯特鲁德一带,离苏联边境大约120 公里,部队乘坐火车调动,完全与外界隔离,根本不知道附近是否还有其他德军部队。据该师第6 步兵旅的上校旅长说,直到好几个月以后,他们才知道第1 装甲师也来了,而且要乘火车向东,到阿雷斯“训练中心”去。第6 装甲师的任务主要是平时的日常卫戍,从1940年8 月至1941 年2 月,一直未发现任何战役准备的迹象。
1941 年3 月,第6 装甲师也调到离苏联边境大约35 公里的阿雷斯训练中心,进行了为期数周的战斗训练,尔后,于1941 年4 月初向西返回原驻地,这时才第一次知道第5 步兵师在附近的米劳进行训练。接着第6 装甲师接到命令向奥斯特鲁德集结。与此同时,另一个步兵师调到第6装甲师的南面,其他几个师则从西靠拢过来。
直至1941年6月20日晚,第6装甲师师长把他的战斗部队配置在一所德军“劳军营”周围,离陶乐根东面的立陶宛边境只有500米远,此时部队和者百姓当中育好多人还以为这次兵力集结是“希特勒为了牵制苏军而施展的大规模的战略欺骗措施之一”。师长建议上级司令部以演习就要开始为借口,把“劳军营”的姑娘们转移到集结地以外地区去,却遭到断然拒绝,理由是要欺骗敌人。第二天,也就是6月21日(大战的前一天)劳军营的姑娘们骑着自行车到施佐肯北面的海关游玩,晚上,她们照常举行了营火晚会。当姑娘们带着欢笑进入梦乡之时,该师步兵进入了紧挨着劳军营的出发阵地,天刚蒙蒙亮,第6装甲师与其他部队一起发起了对苏联的进攻,冲入了苏军占领的立陶宛。
部队的频繁调动和大量集结,连德军自己都如坠五里雾中,苏联就更是蒙在鼓里。随着进攻发起日的临近,德国通过航空侦察,无线电截收,获悉苏联红军的飞机还是按和平时期的要求停在跑道上,机场大都离西部边境很远,步兵也都安然地呆在驻地营房,一片和平景象。
五、莫洛托夫摸回了一张什么牌?
莫洛托夫与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分手之后,原路返回。车行一路,莫洛托夫脑子里转来转去总是问自己:
“临行前自己带的一堆问号找到答案了吗?斯大林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吗?”随着思绪的倒转,他眼前浮现出那次有全体政治局委员参加的“大规模战役战略图上演习总讲评会”上的情景。
“去柏林准备得怎么样?”斯大林一见到莫洛托夫,以这句问话代替了打招呼。
“基本准备就绪,过了十月革命节就动身。”莫洛托夫说完这句话,就等着斯大林的示下。
斯大林把装满烟丝,准备点火的烟斗又从嘴里抽出来,一边踱着步子,一边说:
“去见希特勒,设法澄清两件事。第一,我们是严格遵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不会对德国在西欧的军事行动形成任何威胁。第二,我们遵守条约,也希望德国遵守。问清楚为什么最近在芬兰和罗马尼亚都有德军的军事顾问在活动,德国此举究竟是什么用意,让他们立即撤回去。”停顿了一会儿,斯大林像是在自语,又像是对莫洛托夫说话:“希特勒什么时候扑回来?他还能给我们留下多长时间?目前,英国还在抵抗,可这种抵抗维持多久?它们会不会达成秘密协议?不能说没有这种可能。。如果真是那样,那我们至多还有一年的时间。如果英国不屈服,希特勒敢不敢两线作战?看来不太可能,那样的活,我们也许还有两年甚至更多一点的时间。时间太少了,而要干的事儿又太多。。”
列车减速刹车,一阵轻微地晃动,莫洛托夫一怔,清醒过来,回到现实,在脑子里继续整理着他这次会谈得到的答案。在他看来,此次柏林之行,有一个问题是很清楚了,德国对我们的进攻已提上议事日程。从希特勒到里宾特洛甫那样拼命地拉我们参与瓜分英国的遗产,那样言不由衷地表示愿意继续与我们合作,对芬兰和罗马尼亚驻有德军一事又是如此闪烁其词地搪塞,正说明他们心怀鬼胎。他想用一张可望而不可及的空头支票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松懈我们的警惕和提防。在莫洛托夫看来如今的希特勒,差不多是整个欧洲的征服者和主人了,现在他对我们越殷勤、越友善,恐怕越不是什么好兆头。但是,“德国会在什么时候扑过来呢”?莫洛托夫强迫着自己设法解开这个“结”。
这确实是个极难而又必须解答的问题。莫洛托夫深知希特勒狡猾阴险,诡计多端。他可以非常郑重其事地给你一连串的假相,也可以用二十分的真诚说一通假话。连他的部下亲信都把他看成一个演员,语句声调,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精心设计,刻意为之的。甚至说他那尖锐的凝视动作是在镜子前经过若干小时练习过的。当然,熟悉了他的这个特点,可以对他保持警惕。可能的话,简直应该退避三舍。可是,现在,我的目的是要拿到他的底牌,这是临行前斯大林交给的关键性的任务。回去见到斯大林,说仍然没摸清恐怕是不行的。莫洛托夫也相当清楚,在斯大林那里根本就不存在他交付的任务你无法完成的概念。所以现在需要的是分析、揣摸,从分析中寻找答案。
希特勒准备什么时候进攻我们呢?站在他的角度看,有两种选择:一是攻下英国之后,二是攻下英国之前。如果是第一种选择他就为我们留得一点时间。会不会是第二种选择呢?我想不大可能,莫洛托夫为自己找出了这样两条理由:第一,这就意味着德国将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尽管德国现已占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