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巴黎飞鱼 >

第11章

巴黎飞鱼-第11章

小说: 巴黎飞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茜茜莉娅巧笑嫣然,在徐的指点下,朝斯特拉斯堡大街开,那里有一家巴黎有名的四川菜馆“山外山”。 
“山外山”川菜馆里的中国食客永远多过法国食客,表明其菜肴口味纯正,并未做入乡随俗式的“风味去势手术”,在海外中餐馆中,难能可贵。   
第六章 女生交往潜力指数(2)   
徐斌点了鸳鸯锅底,香油蒜泥碟。 
茜茜莉娅含笑好奇地看他卖弄。 
徐斌点了肥羊肉、鲜鱿卷、海螺片、午餐肉、油豆腐、嫩豆腐、腐竹、竹荪,还有法国球生菜。 
热火点起来,中国的色香味弥漫。 
徐斌教茜茜莉娅涮羊肉,放在红汤里沸腾,然后浸入金色芝麻香油,而后,入口。 
茜茜莉娅笑容凝结,眼睛露出恐怖,辣得猛烈咳嗽,眼泪毫无征兆地刷刷涌出眼眶。 
徐斌吓坏了,大声向掌柜要凉水,他有点不解,四川菜对西方人,真辣得不可忍受吗?中国文化显然在这点上,没法得到他们先天的接受。 
“抱歉,斌。太可怕了,我的喉咙烧焦了。”茜茜莉娅淌着泪,稍稍缓过气来。 
“我很抱歉,”徐斌解释,“中国人吃得太辣了,我没想到你受不了。我们换家餐厅吧?” 
“不,”茜茜莉娅却破涕为笑,“我喜欢刺激。”她喝了一大杯凉水,开始小心翼翼把新的羊肉放进红锅。 
“很好吃。”她终于由衷地说。 
徐斌像个导游一样,不停地介绍每种食物是由什么原料做成的,怎么吃最爽口。茜茜莉娅逐渐开心起来,奇怪台湾中国菜为什么和四川火锅那么大差别。 
她爱死了竹荪,但还是觉得放在白汤里更妙。 
吃完火锅出来,两人在斯特拉斯堡大街上走一走,不想一下子进地下停车场。 
有黑色人种和拉丁人种的女人,拉开厚大衣,里面打扮得像剥掉蛋壳的蛋,在大街上等着主顾。 
“有人告诉我,黑女人的皮肤,光滑得像丝绸。”徐斌神秘地说。 
茜茜莉娅看看他,飞快地用法语同一个黑得像炭一样的年轻妓女交谈,黑姑娘咧开鲜红嘴唇,洁白的牙齿在笑容中发亮。 
“摸摸她,”茜茜莉娅顽皮地看着徐斌,“她愿意。” 
徐斌局促了一秒钟,伸手在黑姑娘手背上碰了碰。正准备说什么,黑姑娘一把抓住他的手,用简单的法语说:“先生,丝绸在胸口。”把他的手按在大衣后半裸的乳房上。 
茜茜莉娅麻利地把一张5欧元纸币塞在黑姑娘手里,拉着徐斌就走。“你自己的结论是什么?”她不怀好意地笑着。 
徐斌尴尬地笑笑:“事发突然,我什么都没感觉到。” 
“像丝绸吗?”茜茜莉娅不依不饶。 
“像一样东西,我带你去看。”徐斌恢复了幽默感。 
边上就是一家法式咖啡馆,尽管侍应生都长着土耳其脸。徐斌挑了个靠窗的位子,招呼土耳其大汉。“茜茜莉娅,闭起眼睛,别看我点什么。” 
当侍应生端上一份巧克力冰激凌单球给茜茜莉娅,她怔了怔,开始把脸伏在桌面上笑起来。 
“她很可怜,她很冷。”徐斌说。 
“她是非法移民,”茜茜莉娅告诉他,“大概是塞内加尔来的。从肤色上看得出。” 
茜茜莉娅把回校的车开得飞快,黑黢黢的郊区高速公路显得危机四伏,但徐斌由着她,觉得和她在一起,愉快而无悔。 
徐斌和茜茜莉娅一起走上安静的宿舍楼,今夜没有钢琴酒吧舞会,同学们都失踪了。徐斌无法不让自己幻想下一步:是送茜茜莉娅到她寝室门口,看她会不会暗示自己,还是更男性化些,邀请她去自己房间再喝点什么? 
但茜茜莉娅仿佛自有主见,她在信箱边停下脚步,仰起脸:“今天是快乐的一天,谢谢你的礼物和晚餐,哦,还有,那个黑甜点。”她和他一起笑起来,“晚安,斌。”说完,她转身一个人上楼去了。 
徐斌说晚安,叹气,回房。但清楚地知道自己也并无和茜茜莉娅共度良宵的激情,那种对女孩曾有过的火一般的饥渴到哪里去了? 
他觉得情绪低落,而且越来越低落。冰箱里除了刚买回来的生牛肉和北京大白菜,就只剩下半罐红辣椒。一罐啤酒都没有。 
他带上门,去门厅里的自动售货机上买啤酒。售货机周围的墙壁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手写和打印广告。准备离开的老学生推销他们的书、打印机、电脑、家具和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东西。一位韩国女生顺利地卖出了几乎所有杂物,在广告上划满红杠,意犹未尽地添上一句:尚有未用完的充值复印卡一张,余值约6欧元,愿以5欧元出让。不知是哪个刻薄鬼看不过去,在下面写了一句:我有用剩的3枚避孕套,价值正好6欧元,不如我们交换吧! 
徐斌看了好笑,他端着啤酒,不想回房间,踱进黑暗的钢琴酒吧,一个人待会儿。 
酒吧由于立柱分隔,分成舞厅吧台的大空间和一个隐蔽的看电视的小间。没人看见徐斌进酒吧,徐斌自己却马上意识到,有人在那个相通的电视小间里,偷偷摸摸地说着话。   
第六章 女生交往潜力指数(3)   
他刚想问谁在那儿,话到舌尖硬是拉马一样拉回来。因为一声淫荡的女声呻吟飘然而至。“呵!就那儿……呵……” 
徐斌不知自己应该立刻离开,还是坐下不动。离开,很可能惊动对方,造成误会,因为他是从里向外走。不动,自己好像是个窥视狂。 
那对寻欢的才肆无忌惮,女人尖叫着,用压低的嗓音告诉那个男的:“在酒吧做爱太刺激了,可能会让人发现。”她说的一直是英语。 
男人则用法语回答:“把胸罩推上去,小荡妇!” 
徐斌无声地吞了一口啤酒,这样喝一点酒味都品不出。他蹑手蹑脚溜出了酒吧,拉住门扶手,让门轻轻合上,不发出声音。 
他投币又买了2罐啤酒,上楼敲敲茜茜莉娅的门。 
茜茜莉娅打开门,困惑地看着他,徐斌递过啤酒,说:“我进钢琴酒吧喝酒,有人在电视间做爱,我逃出来了。” 
“是谁?” 
“我不知道,女的说英语,男的说法语。” 
“去看看。”茜茜莉娅笑上脸颊,“MBA应该掌握一切最新动态。” 
两人坐在自动售货机边上喝啤酒,眼睛盯着酒吧的两个出口,守株待兔。 
“我没想到你这么热衷窥视。”徐斌说,看着茜茜莉娅。 
“从秘密中,人们更快学习生活。”茜茜莉娅回敬他。 
野鸳鸯迟迟不出来,徐斌闻到茜茜莉娅浴后的香气,觉得这样坐着,也不错。两人胡乱说着话,有点冷。 
茜茜莉娅站起来,从售货机里买热咖啡,正注杯的当口,女主角从门里闪了出来。 
是日中混血的夏子。她瞥见门厅有人,朝大门走,开门出去了。 
茜茜莉娅坐回徐斌身边,端咖啡杯的手有些激动,热咖啡晃出波纹。 
“猜猜谁是男主角?”她摸出一盒红万宝路,叼了一支在嘴角。 
从另一扇门,走出那男的,没有悬念,是比尔赫。他也拉开大门,走进夜幕中。 
茜茜莉娅感叹着:Oh…la…la,Oh…la…la…… 
徐斌说:“我决不买比尔赫推销的红酒,他的品位太低下了。” 
两人一击掌,分享了这一秘密。茜茜莉娅吞云吐雾了几下,让自己平静下来。“晚安,今天真精彩,斌。”她在运动鞋底上摁灭烟头,伸过脸,和徐斌贴了两下,拉开通楼梯的门,上楼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几门主课像市场学、管理会计、物流和微观经济学都布置了大量作业,小组活动连轴转,没人有时间去餐厅享用热饭热菜,教学楼里自动贩卖的三明治被抢购一空。 
徐斌没机会见茜茜莉娅,他和他的纯男生小组整天整夜粘成一团,好像兄弟会。到了熬过第三个奴役夜(MBA生爱叫自己是奴隶工作者),他思念茜茜莉娅,好像一只刚被驯养的松鼠思念野地松果的清 香味。 
他找到一个小时,可以休整一下。于是他走到图书馆去,在咖啡机上打了一杯卡布奇诺,找到几本旅游画册坐下来翻。 
这是他独特的测试自己的“女生交往潜力指数”的方法。 
第一本是葡萄牙画册,到处是古旧的16世纪的建筑和拉丁风味的餐厅,充满了异国情调。他问自己,假如和茜茜莉娅一起去葡萄牙度假,愉悦指数是百分之几?是否更想和别的什么女生单独前往?答案有点令他讶异:他觉得会高兴,愉悦指数是80%,但事实上,如果只是想象的话,有好几个女人更吸引他,他更愿意和那个美国金发女郎、爱表演大众情人的露西、另一个高挑和气的日本姑娘雾子,或细巧的波兰美女爱米丽去度浪漫之旅。假如考虑到性,答案更加可怕,首先从他掌管下体反应的脑区反射出的女人是学院职业办公室的英国半老徐娘黛比。黛比四十多岁年纪,高个子,高鼻子边上有雀斑,老穿着职业装。但徐斌每次一看到她,就不可救药地想到床。 
第二本画册是柬埔寨,丛林、红色高棉留下的累累白骨、农舍和庙宇。徐斌感到不安全和陌生,要是和茜茜莉娅一起陷身柬埔寨?不行,任何女人在那里都会成为累赘。最好一个人来对付。 
第三本是中国画册,北京天坛、圆明园、天安门、上海外滩、桂林山水和西安兵马俑。徐斌带谁见他的哥儿们呢? 
“嗨,这是我媳妇儿。” 
用这样的口气介绍露西,不放心,她可能是个绿帽子批发商;如果是雾子,她不说话大家准以为是个外地来京的“北漂”;至于爱米丽,如今北京聚集的东欧美女多不胜数,不知道的人说不定会联想到日坛的夜场,太不适合了。黛比?你疯了,性好比饭店里的热炒,打包带回家,立刻懒得碰。 
茜茜莉娅是惟一合适的选择,她有巴黎的时尚头脑、对东方文化的喜爱、水一样没有僵度的性格……   
第六章 女生交往潜力指数(4)   
多拿得出手的洋媳妇! 
徐斌分析清自己,知己知彼完成了一半。至于另一半,他不怕去进一步研究,这是他来巴黎的主要工作嘛!   
第七章 法国盾(1)   
美国人杰森的英语表达能力很强。 
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他把这优势当成武器。 
在前几个月的亢奋期结束后,学生们不再那么踊跃地在课上辩论。教室里的声音逐步减少到几个声道——那些真正喜欢发言的人。杰森是其中之一。 
杰森爱好发言和辩论,令人怀疑他有些好欺负人。众所周知,法国的教授们,其母语并非英语,一旦杰森在字眼上,甚至在口音上玩花招,他们总有些吃哑巴亏。 
但事情永远不绝对,杰森进攻性的脾气,加上他的伶牙俐齿,用到向法国学校滴水不漏的管理部门讨公道,就所谓人尽其才,让同学们欣喜不已。 
大家安顿下来后,适应了MBA学员的生活,就总要过日子。 
日子是现实的,它会抹尽学生心头朝霞般的荣耀和自豪,以及对学校没有理由的偏爱。 
首先是为了巴黎。 
几乎每个国际学生都曾为能在巴黎念书而憧憬,浪漫的世界艺术之都,一流博物馆和法国美食,在黄昏的余光中坐在街头咖啡座里看街景…… 
可是这个梦破灭了。巴黎元一商学院不在大家想象的那个巴黎中,而是在巴黎西南郊凡尔赛宫附近的山上。利用公共交通去巴黎市区单程至少要花2个小时,对课业缠身的学生,去巴黎市区只能是偶尔为之的奢侈之举。学校的网站和印刷品就如同房地产商的售楼书,上面的地图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地误导了报考人。 
如今,局限在狭小的人际空间里,久了,怨了。 
穷学生更是点点滴滴在心头。 
学校的宣传册上保证贫富不是影响入学的因素,没有钱的学生,可以在学校介绍的法国银行申请低息贷款。 
但事实上,银行的态度并不令人乐观。在繁琐的填表手续后,它要求学生提供“可以证明还款能力”的存款证明,作为考虑贷款的先决条件。 
穷学生们觉得这是天大的滑稽,我要有大笔存款,哪还需要向你贷款?事实是,穷人没资格要贷款。 
他们向学校管理部门讨说法,法国夫人们透过眼镜片上方,矜持地审视这些学生。“学校和银行的协议是推荐我们的学生申请贷款,并不担保学生一定获得贷款。银行有自己的审查程序,我们无权干预。我很抱歉。” 
是啊,宣传册上的话尽管引导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但用律师的眼光看,又没任何需要负责的说法。 
但足以引起骚动的是宣传册上关于课程设置的部分。 
有一部分自选课程被更改了,原先的“策略管理”选项成了“可持续性增长”,大约五分之一的学生觉得忍无可忍。 
大家都明白,MBA学生毕业后的一个主要去向是各大跨国咨询公司。尽管由于IT泡沫破裂导致咨询公司减少对人才的吸收,但立志挤入咨询业挣大钱的学生似乎还有增无减。取消“策略管理”课程,不仅朝言夕改,有违承诺,而且让瞄准咨询业的学生失去方向,损失严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