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草根儿 >

第1章

草根儿-第1章

小说: 草根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民工子女生活备忘录:草根儿 作者:曹保印     
草根儿 内容简介及书评   
内容简介   
农村孩子蚂蚱,家住在一个名叫秋后的、不知名的小村庄里。在他十岁生日那天,爸爸告诉他,因为家里穷,爸爸、妈妈要领着他,到离家很远的省城打工。从此,蚂蚱和爸爸、妈妈,还有村里的其他人一起,走上了一条艰辛、痛苦,既洒满屈辱的泪水,又不乏顽强抗争的漫漫人生道路。 
在去省城的路上,蚂蚱他们遇到了几个用假美元骗钱的骗子,其中一个名叫小胖子的小骗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省城以后,爸爸、妈妈和其他的叔叔、伯伯们,遭遇了许许多多不公平的事情,有时候,甚至连饭都吃不上,更不用说让蚂蚱在城里上学了。 
为了讨要被拖欠的工钱,大家集体去 
医院找领导。结果,不但钱没要回来,反而受到了羞辱;与此同时,因为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冰雹,正在工地养伤的蚂蚱妈妈,被砸成了重伤。而由于得罪了医院领导,重伤的蚂蚱妈妈,竟然被直接送进了太平间,最终不治而死。 
蚂蚱妈妈的死,激起了大家的愤怒,一场农民工与医院的斗争,从此开始。虽然在一位好心律师的帮助下,蚂蚱爸爸他们打赢了官司,但也失去了工作。而为了能让蚂蚱在城里上学,和蚂蚱爸爸他们一起来省城打工的、蚂蚱的小学老师菊儿,历尽千辛万苦建起了学校,却又很快被查封。 
因为三虫儿的叔叔的奇遇,蚂蚱和小胖子成了好朋友。原来,小胖子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在和小胖子一起闯江湖谋生时,蚂蚱、小胖子,还有在省城新认识的小姑娘英子,三个人凭借智慧,抓住了那几个用假美元骗钱的骗子,还由此破获了一个抢劫银行的大案…… 
本书以现实中无数正在发生的故事为背景,将农民工孩子在城市遭遇的种种不公、种种歧视、种种痛苦,用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向小读者们娓娓道来,让他们和主人公蚂蚱一起,用心灵去感受现实生活的复杂,用头脑去思考当下社会的变迁。 
两相对照之下,城里孩子会在感动之余,慢慢学会珍视美好的生活、善待农村来的伙伴;农村的孩子会在泪光之中,看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在城市打工的无比艰难,慢慢懂得努力上进的必须、追求正义的重要。 
现实的强大冲击力、艺术的强烈感染力,使小读者面前呈现的画面,既悲苦感人、催人泪下,又激情昂扬、催人奋发。它融曲折的故事性与严肃的教育性、思想性于一体的风格,更使小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一点一滴体味个体成长与社会成长的幸福与欢乐、痛苦与悲凉。   
书评(1)   
(特别说明:评语专家排名不分先后;为表达对本书序文作者朱学勤教授辞谢“博士生导师”身份署名的敬意,为本书写作评语的所有博士生导师,均不特别注明此岗位职务。) 
1、朱大可(同济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教授、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所长): 
保印笔下蚂蚱的身世,正是无数乡村少年的写照。在少年读物竞相粉饰现实的时刻,《草根儿》这部长篇小说,还原了农民工子女受压迫经验的实录,向我们揭示了严酷的社会真相,并填补了少年文学苦难母题的空白。 
2、林达(著名华人作家): 
假如没有人给城里孩子讲这些故事,他们和蚂蚱们将永远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蚂蚱在他们面前走过,他们却看不见蚂蚱的存在。现在,蚂蚱从作者的笔下走出来,你不可能再视而不见。从此,城里孩子和农民工的孩子,会思考同一个问题:我们都是一样的孩子,为什么命运竟如此不同。 
3、徐贲(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 
著名的儿童文学研究者和社会活动家Jack Zipes问过一句话;“真的有只是写给孩子们的儿童文学吗?” 《草根儿》这个写给“小读者”的故事也是讲给“大读者”听的。它呼唤每个读者未泯的童心;以温暖的真情去重新注视还在困扰我们世界的不公和歧视。 
、周洪宇(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这是第一部写农民工子女城市生活的小说。它以生动的笔触揭开了社会转型期农民工子女城市生活的真实一角,为当代文学史贡献了“蚂蚱”这样一个鲜活的农民工子女形象。 
在我们的身边,像蚂蚱这样的农民工孩子,有着成千上万,甚至已经过亿。他们的生活值得我们了解。了解他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他们的命运值得我们关注。关注他们的命运,就是关注我们民族的未来。 
我希望,不管是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都应该读读这本书,它不但可以使你从中了解同龄人的命运故事,还可以使你从中汲取一种积极向善的、正义的力量,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5、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这不是童话,但胜似童话。孩子们不仅需要想像的世界,还需要了解真实的世界。所以,我愿推荐《草根儿》这部充满感情、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农民工子女生活的作品。不仅离开或打算离开乡土的人们可以用之为“启蒙书”,城里的孩子和大人也许更应当读它,以了解和进入这些就在他们身边,却命运迥异的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灵世界。 
6、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曹保印的《草根儿》是直面城乡和农民工问题的、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好书。记得一个朋友说到过,中国人都是农民,不能假装自己不是农民。又想起一个朋友说,他担心城市人将堕落为劣等人。又记得当年有人唱道,到底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这些问题都需要想想。 
7、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这不是用语言文字写成的小说,而是与农民工及其子女共呼吸的气息。 
这不是同情者的叹息,而是兄弟般的休戚与共之情。 
这不是城里人或知识分子一般的道义表示,而是对我们自己的人性和良知的发问。 
曹保印的小说《草根儿》,对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是一种警示。 
8、梁治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农民工是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也是城市繁荣的牺牲品,而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农民。当农民成为一种身份,生为农民就变成命运的诅咒。这无疑是当代最为野蛮和不正义的社会现象。《草根儿》以小说方式讲述一个农民工家庭的故事,激发我们的同情和思考,有助于改变不合理的制度安排。 
9、程方平(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草根儿》这部长篇小说,是帮助少年儿童认识社会、培养责任感、净化心灵的生动读本;也是帮助处境不利的少年儿童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励志读本。与风靡世界的韩国励志剧《大长今》一样,这部小说告诉小读者,我们的家庭出身尽管不能选择,但我们的人格不容轻视,我们的精神是同样积极的,我们的努力肯定会得到回报。这就像一缕春风启迪着社会的良知,在我们的儿童读物中,应有更多这样敢于面对真实社会问题的优秀文学作品。 
10、窦桂梅(全国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时空跨到后现代,高玉宝的“我要读书”,成了当今“蚂蚱”们的渴望。 贫困,苦着一张稚嫩的娃娃脸;没有安全感,而过着受刑般的日子;渴望平等,不敢奢望“锦上添花 ”,哪怕“雪中送炭”;寻求幸福,逃离种种困境,虽在“磨盘”中,磨得血肉淋漓。 
打开书,祝福这些蚂蚱们吧,让他们脱离贫穷,拥有平等、安全和幸福。 
11、党国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也许再过若干年,蚂蚱和三虫儿的后代读这本书时,就像现在的人读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故事一样,但这个结果一定与蚂蚱和三虫儿这一代人阅读这本书或与此类似的书并学会思考有关。我希望城市的孩子好好读读这本书,并懂得他们和蚂蚱与三虫儿们原本是一类。 
12、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 
“爷爷七岁去要饭,爸爸七岁去逃荒,今年我也七岁了,高高兴兴上学堂”。这句话的前半部分说明了万恶的旧社会老百姓的悲苦生活,后半句说明了新社会孩子们的幸福景象:有学上,就能够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显然,新社会的幸福景象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蚂蚱的故事告诉我们,穷人的孩子要都能高高兴兴上学堂,即使到了今天,依然需要我们艰苦的努力。蚂蚱的故事,让我深深感动。 
13、李强(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当前,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的命运牵动着很多人的心。与此同时,另一个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在悄悄浮出水面,那就是像野草一样顽强成长着的农民工子女的公平权利问题。《草根儿》采用冷静的写实手法,描述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艰辛生活历程,它既是在吁求社会给予农民工子女公平的待遇,更是在向每一个人发问:同样是中国的国民,农民工及其子女何以如此遭受命运的折磨?面对他们,我们该想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不但少年儿童读者需要认真阅读本书,成人读者尤其是城市的家长们,更应通过阅读本书,问自己也问自己的孩子:大大小小的蚂蚱们,和我们有什么两样?对类似蚂蚱的农民工子女,我们是该无视他们、忽视他们,还是该热爱他们、帮助他们? 
14、信力健(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总裁): 
农民工是最基层的国民,我们不能抛弃、歧视他们,而要公正地对待他们;他们的孩子更应该得到最公平的对待,如果他们不能够及时融入到城市之中,将对未来的社会潜藏着巨大的隐患。借《草根儿》这部小说,我呼吁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来关心农民工和他们孩子的命运。而关注他们的命运,正是关注我们自己的命运。 
15、刘仁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教授、刑法室副主任): 
在讨论农民工的时候,我们似乎没有对农民工的孩子给予足够的关注。事实上,无论是那些随父母进城的孩子,还是被父母留在家里的孩子,他们心灵上对人间冷暖和亲情别离的感知,又有谁说不如我们的成年人呢? 
曹保印先生的《草根儿》,从当代农民工的孩子的生存处境着眼,为我们记录和保留了一个很好的知识样本,我相信若干年后,任何一个想了解这个时代的人,都能从阅读本书中获益。 
作为一个法学工作者,我亦深信:光靠法律的制裁不足以有效地治理社会,更重要的是,要改善民生,以防患于未然。农民工的孩子在我们下一代中将继续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法学家们如果不去关注这一群体,将是严重的失职。 
16、陈家琪(同济大学哲学和社会学系、同济大学德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教授): 
我自小在城里长大,直到文革后期到农村插队落户,对农村的孩子怎样读书,怎样生活并不了解,一是因为当时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的永远是光明面;再就是自己的麻木和漠不关心——以为自己该关心的只是全世界三分之二尚在受压迫、被剥削的劳苦大众。现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类似于蚂蚱这样的事多了起来,自己也知道了更多更悲惨的故事,但我怀疑自己是否又陷入了另一种状态的麻木与漠不关心之中。在作者的提醒下,我能作些什么?这会始终是一个问题。 
17、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民工不是贱民,作为共和国的国民,同样有为人的尊严。一个社会是否和谐文明,不是看社会上层有多少人物,而是看像大大小小的蚂昨们这样社会底层,能否都活得像一个人。 
18、丁东(著名学者、大型丛书《口述历史》、《大学人文》主编): 
童话离我们很远,生活离我们很近。小说《草根儿》继承和发扬了从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到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的人道主义传统,主人公蚂蚱和他的父母兄弟姐妹,就在我们身边活着。面对他们,不论是少年学生,还是成年读者,只要你良心未泯,就无法闭上眼睛。 
19、倪乐雄(上海政法学院政治学系教授): 
孔子有言:“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察其微言大义,觉得圣人此语似有被国家抛弃的人民也必将抛弃国家的弦外之音。历史表明:被抛弃感一旦蔓延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内乱外患便接踵而来。因此,一个治理成功的国家的重要标志是人民没有被遗弃的感觉。在此意义上,曹保印先生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