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沉重的房子 >

第22章

沉重的房子-第22章

小说: 沉重的房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茂生喜欢画画,家里穷,买不起纸,也买不起笔和颜料,茂生便在过年的时候将别人墙上揭下来的旧年画翻过来,用别人用过的广告色(已成干块,须用水浸泡才能用)和毛笔,趴在炕上作画,一晚上下来往往是鼻青脸肿,膝盖疼得不能走路。那时茂生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只炕桌,好让他不要整天整夜地爬在炕上作画。夏日的时候天气闷热,蚊子把脸叮起了一个个大包,他不怕;冬日的时候数九寒天,刚换的热水一会就把毛笔冻住了,茂生的手肿得连笔也握不住;春天的时候大家都很忙,母亲往往会把茂生画的画塞进灶火里,然后狠狠地骂他不成器!茂生上初一的时候因了一篇作文而在全校引起轰动,成了北塬中学的名人。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学校的黑板报上,是大家学习的对象。从那时起,茂生就开始憧憬自己美好的未来了。
自打懂事的时候茂生便发誓要离开农村这个环境。目睹了太多农民的不幸,也受够了贫困所带来的罪孽,看够了人们鄙夷的目光,听够了老年人在耳边的唠叨声……这些唠叨声充满了爱怜,却看不到任何希望。唠叨的原因是茂生不会锄草,也不会耕地,这在农村人看来是不可原谅的过失,他们害怕茂生重蹈他父亲的覆辙,弄了个不文不武的样子。但耕地他不愿意学,他觉得自己一辈子不想耕地,他要走出这黄土地,到外面去闯荡,于是就拼命地画画,以求将来能有出头的日子。
家境的贫寒和目前的境况使茂生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从学校毕业到现在,他从没想过这方面的问题,脑子里整天都是城里人的梦想。他觉得一订婚就等于把自己拴在了农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想象着自己能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办公室里有一张桌子,一张床,还有一个可以用来做饭和取暖的炉子。
啊,桌子,炉子,多么奢侈的用品,要是在冬日里能有那么一些设备,他不知能画出多少幅画!
大妈成了这次事件的决策者,并且得到茂生父母的一致拥戴。实践证明,大妈所决定的事情是没错的,当年她从西塬上来到北塬,重新组建了一个家庭。后来茂莲的父亲死了,她又改嫁王虎,使茂莲、茂英找到了出路,摆脱了农业社的劳动。母亲征求茂生的意见,遭到他的坚决反对。大妈说茂生憨着哩!这事不能由着他的意思,要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再说这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千百年来有几个征得儿女同意了的?!
茂生不愿意也得愿意!
几个大人就这样把事情定下来了。

凤娥回来了(1)

寒假的时候凤娥回来了。
凤娥进村的时候许多人都抢着打招呼,毕竟她是目前这个一百多户人的村子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还是个女孩。都说豆花爱显能,人家生的闺女就是不一样嘛!宝栓家倒是养了五个儿子,哪一个有出息?房子盖得再好有啥用?窝在农村,夏天背日头,冬天砍柴火,老来一身病,一辈子见不上个世面,人都瞎活了。二胖家弟兄也不少,没一个顶用的。看看凤娥,斯斯文文,白白净净,一身得体的大衣穿在身上,比城里的姑娘还洋气。大学一毕业,说不准又找个当官的女婿,享一辈子清福,能把人羡慕死!
凤娥考上大学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这不光是黄泥村人的骄傲,也给附近的村子带来了影响。因为农活都比较忙,一般人把女孩供到初中毕业就不让念书了,女孩子嘛,能认识字就行了,有多大出息?男孩就不一样了,除非他自己逃学不想上,否则很少有让孩子停学的。这种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是一两天能改变得了的。可是自从凤娥考上大学后,村里人就改变了这个观念——女孩同样也能有出息!暑假的时候凤娥让父母到她学校参观,豆花回来后在老槐树下整整夸了三天,听得村里的女人都张大了嘴,说不出话来。从此,有女孩的人家再也不停孩子的学了,男孩女孩都一样,谁考上就供谁。后来,村里又出了几个大学生,其中就有两个是女孩。看来女孩一点也不比男孩笨呀!
凤娥回来后的第二天就到茂生家来了。
茂生正在院里铡草,一身的草屑。长长的头发把眼睛都快遮住了,也不理。脸上尽是汗,胡子巴茬的像个小老头!一年多没见,他咋就成了这个样子?凤娥的鼻子一阵发酸。
茂生停了手中的活,说凤娥你啥时候回来的?凤娥没理他,痴痴地站在那里发呆。茂生从小学开始学习就很好,在班上很优秀。由于他性格内向,经常被大一些的同学欺负,凤娥看不惯就替他出气。大家于是说凤娥是茂生的小媳妇,处处护着他,气得她都哭了。后来他们渐渐长大了,朦朦胧胧地知道了一些事情,有意无意中就开始疏远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高中阶段,由于每周都要回家拿干粮,三十多里的山路一块同行,两个人才又走近了距离。但茂生一直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也许他太招女孩子喜欢了,上学的时候一直有女孩暗恋他,不知是过度的自卑还是自信,茂生都没有动心。按说他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件很小的事情都能使他激动,为什么对姑娘的感情却如此麻木,表现出冷血动物的一面,以至后来对秀兰造成那么大的伤害,让他抱憾终生!
站在面前的凤娥几乎使他认不出来了。长长的黑发披在肩上,柔软而滑顺;白皙的脸庞略带红润,红得恰到好处,原来的那种深红的颜色已经看不到了。一双本来就水润的眼睛显得成熟了许多,隐隐地有一些矜持,让茂生感到陌生;阳光下,淡青色的羽绒服泛着柔和的光,松松软软地把她包了起来,让人忍不住想摸一把;裤子显然是刚刚熨过,笔直笔直。脚上的皮鞋闪闪发亮,那些尘土好像都不喜欢落在上面。——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一年前还是个丑小鸭,现在却变成了了金凤凰,飞出黄泥村了。
两个人呆愣了一会儿,凤娥耸耸肩膀,轻轻地摇了摇头,不好意思地笑了。茂生说咱们进屋坐吧,让我们的大学生站在院里多不好。凤娥说就在这站一会儿吧,你家里还没外面暖和。茂生不否认,外面现在艳阳高照,的确比屋里暖。茂生妈拿了只凳子出来,要凤娥坐下,茂生边铡草边跟她说话,凤娥比原来健谈多了。
正说着,豆花来了。豆花看着茂生笑了一下,然后拉着女儿的手就走。凤娥说你先回去嘛!豆花说不行,脸色也变得很难看。茂生说你赶快回去吧,我还要铡草哩,不要影响我了!凤娥不情愿地跟母亲走了。走出大门的时候又回过头嫣然一笑,说茂生你铡完草来一下,我有话要对你说。
茂强参军后,母亲整天脸上挂着泪花,不能听人说茂强,一说就哭得不行了。茂民和茂娥的死给母亲留下了太多的后遗症,活着的几个儿女谁也不能再出事了。乡上来送“革命军属”荣誉牌的时候她就哭得人家走不了,后来有事没事母亲都会跟村里其他两个孩子的家长在一起,说不完当兵的话。临近过年的时候,乡上送来了慰问品,母亲就哭,不允许动那些吃的东西。几个女人合计了一下,用慰问的钱刚好可以去一趟部队,看一看儿子。特别是茂强,年龄最小,听说开始训练很苦很苦,那两个孩子在信上都说自己哭了。茂强没有哭,说自己一切都好,让家里人放心。茂强母亲听了更是放心不下,心里念叨着他的名字,于是在大年三十的时候,三个母亲偷偷地出发了。
几个女人第一次出门,到了省城分不清东南西北。茂生母亲虽说也几十年没有出门了,多少还识些字,一路上干什么都是她出头露面。母亲们很节俭,走时自带的干粮,一路上没舍得多花一分钱。见到孩子的时候几个人都哭了,一会就又都笑了。指导员热情地接待了她们,并安排了她们的食宿。孩子们跟母亲在一起合了个影,带着她们参观了营房。营房很大,她们第一次看见有这么多的兵住在一起。母亲们住了一晚就走了,孩子都好着哩,她们放心了,也不愿再给他们添什么麻烦。那两个孩子临别的时候都流了泪,茂强没有。
茂强给哥哥捎回来一条皮带,还有一支钢笔和笔记本。嘱咐母亲一定要让哥哥补习,千万不能在农村沉沦下去。
母亲回来后心情好了一段时间,一家人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许多。母亲走后秀兰来了。秀兰拿了一条猪后腿和许多过年做好的东西。她知道茂生家穷,过年也不可能买这些东西。秀兰来的时候茂生不在,她放下东西就走了。正月初二的时候,新女婿都上门了。按乡俗,订了婚的人是要接媳妇来过年的。因此不管是否结婚的年轻人,在这一天都要去丈人家。母亲催促茂生把秀兰接过来,茂生不去,说没有时间。

凤娥回来了(2)

初二的那天,秀兰换上了最好看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等待着新女婿上门。父母虽然不是很情愿,但既然订了婚,就是一家人了,因此多少也有一些期盼的味道。秀兰的母亲一整天都没有出去,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订婚的那天她去了,茂生家里虽穷,但他是个好娃,喜欢学习,又会»;»;。秀兰父亲准备了见面礼,只等着茂生来。
从早晨开始,秀兰不知在公路上看了多少次,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她知道茂生不来了,心里很难受。于是就想象他很忙,肯定有什么事情走不开。初三的时候她又在大路上等,等了一天还是没有人影。村里的人都在看她的笑话,故意跟她开玩笑,秀兰的脸涨得通红,不知道说什么好。眼看着人家的新女婿都上门了,成双成对,秀兰心里很不是滋味。等到初八的那天父亲生气了,说这家人怎么连最起码的礼节也不懂?于是就捎话下去,质问怎么回事?茂生妈坐不住了,找到大妈家商量对策。大妈把茂生狠狠地收拾了一顿,说你这娃咋这么不懂事?想气死你妈呀?
茂生无奈,只好去了秀兰的家。
秀兰的家坐落在村子的正中央,前面有一个涝子,涝子旁有一颗杨柳,虽然已经没了叶子,柔软的枝条被风一吹,依然是一道很好的风景。孩子们坐了滑板在冰上嬉戏着,朗朗的声音使茂生似乎又回到了久违的童年。涝子畔上三三两两的妇女看着茂生窃窃地笑,孩子们也停了手中的玩具,好奇地向这边张望。
黑色油漆的大门敞开着,显得很气派。红红的对联像是刚贴上去的,格外鲜艳。上联是:政策落实千家喜;下联是:劳动致富万户兴。横批是:政通人和。茂生还没有跨进门槛,一阵“汪汪汪”的声音把他吓了一跳,一只大黑狗刨着前蹄向他咆哮,眼看铁链子都要挣开了。秀兰从屋里出来,喊了一声“大黑”!那狗仍在叫着。秀兰便用手搂了狗的脖子,微笑着让他进屋。院子的东边是鸡笼,几百只良种鸡正在伸着脖子抢食;鸡笼的旁边停着一辆拖拉机,玉米堆成了小山,看样子是准备给鸡做饲料用的;院子的南边有一排整齐的房子,里面有磨面机、粉碎机等,并排停着两辆自行车。
冬天的日头真短。茂生从家走的时候还艳阳高照,这会已经灰蒙蒙地暗了下来。屋里的灯亮了,乳白色的电棒灯管把墙壁照得透亮。新装的玻璃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窗帘随风摆动,忽明忽暗的彩灯在窗子上闪烁着,与窗外的大红灯笼交相辉映,营造出一股祥和而喜庆的气氛;屋里的家具明光灿灿,录音机、缝纫机一应俱全;最为气派的是高低柜上还有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正在播放着节目。这在电视还不普及的县城都是不多见的。
秀兰的父母虽然生气,但当他们看到茂生的时候气便全没了。茂生的身上根本看不到那种寒酸的影子。他浓眉大眼,白白净净,一身的书卷气息,比城里娃还有气质。由于心存异想,茂生表现得极不热情,说话很少,显得很沉闷。他一进屋就躺在炕上看书,哪也没有去,这也是秀兰父母喜欢他的理由。小黄那小子太灵醒,花花肠子一大节,女儿跟他结婚被卖了都不知道是咋回事哩!自己六个孩子,没一个喜欢学习,家里条件这么好,却连一个高中生都没有,让这个远近闻名的万元户脸上没有光彩。茂生这孩子话不多,人稳重,爱学习,因为家贫才没有再念书。穷不怕,就怕没有志向。想当初他们不是也一无所有吗?现在什么都不缺了。只要茂生是好娃,用不了多久光景就会好起来的,女儿跟着他,应该不会受多大罪的。
岳母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
同样是过年,他们家连个白馍也不能尽饱吃,秀兰家却是大米、大肉、粉条、海带及各种油炸食品,每顿饭都很丰盛。茂生说你去我家可没这么好的伙食了。秀兰说我又不是为了吃饭去的,你们能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