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黑色念珠 >

第39章

黑色念珠-第39章

小说: 黑色念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纯洁,不食五谷,只是吸风饮露。她乘云驾龙,在四海之外遨游。她同万物融为一体,洪水涨同天一样高也淹不着她,大旱时万物都枯焦了,她也不觉得热。
她达到了您的理想最高境界—;—;“遗世而独立”。这是多么美啊!只可惜,她只是一片心造的幻影。
你认为她是真实的,她也是真实的。你的想象不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吗?而且是最美好,最自由的一部分。她在想象中存在,也就是在你生活中存在。
就是说,这才是一种忘我、无己的自由境地。可是,譬如像我自己,却总要被种种杂念所干扰,被世事所困惑,我通过什么办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庄周笑一笑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皇太子来到金华城,他从石城门入,住在兴善寺里。弘光皇帝知道了此事,秘密派原来东宫太子的太监李继周前去迎接。
皇太子在甲申之变时被执献于李自成农民军前,并被李自成封为“宋王”,以后,李自成军队与吴三桂、清军大战于一片石,李自成军队败走,皇太子又落入吴三桂军中。吴三桂率大军离开永平时,曾传檄中外臣民,将奉太子入京即皇帝位。可是皇太子走到榆河,却见势头不对,趁机脱身,隐藏在民间。他先是住在皇姑寺,以后又碰到了太监高起潜,又随高起潜一起去天津,乘海船南下。他们到了扬州以后,高起潜惟恐得罪新皇帝,欲加害皇太子,被他的侄子高梦箕阻止了。高梦箕以为奇货可居,遂带着皇太子转辗于苏杭之间。春节观灯时,太子也随着众人到大街上看热闹,他旁若无人地指手画脚,那副尊贵倨傲的神态立即就被路人们注意了。周围的人们纷纷窃窃私语,猜测这个人是谁?高梦箕一见此事闹大,就抛下太子一个人悄悄跑到南京去了,将此事密告马士英,马士英则立即派太监李继周前去迎接皇太子。
太监李继周先到了杭州,后来听说太子已经到了金华,即寻觅到了金华。在兴善寺,李继周见到了皇太子,仔细看了看模样觉得跟皇太子很像,就跪在地上说:“奴婢叩小爷头。”皇太子说:“我认得你,但忘了你的姓了。”太监李继周告诉了自己的名姓,又说:“奉新皇爷旨,迎接小爷进京。”太子问:“迎我进京,他把皇帝让给我做吗?”李继周答:“此事奴婢不知。”他将弘光皇帝的御札呈给了皇太子。金华城里的大小官员们得知此事,便纷纷拜见皇太子,并给他送去许多礼物。
太监李继周回南京,将他与皇太子见面的经过情形告诉了马士英,又启奏弘光皇帝。这时,皇太子仍然停留在金华城。弘光皇帝又命令从北京来的张太监和王太监一起去兴善寺去辨认皇太子。在寺内,张太监与王太监一见皇太子的面,就抱住他的脚大哭。见他衣服单薄,又脱下自己的衣服献给了他。弘光皇帝得知此事大怒,说:“皇太子真假未辨,如何就随便这样了!太子即使是真的,我是否让位给他,还得由我自己决定,这些厮们竟敢如此!”遂命令主管太监严刑拷打张太监和王太监,将他俩拷打至死,太监李继周也被赐死。
南京的官员和士绅们听说皇太子到了,纷纷前去拜见和探望,投递名帖者络绎不绝。督营太监卢九德也去看望太子,他仔细望着太子,却一时难辨。皇太子呵斥他道:“卢九德,你为什么不磕头?”卢九德不由得跪下来磕头道:“奴婢无礼。”皇太子又说:“才没多少日子,你就肥胖成这样,可见在南京受用。”卢九德惊慌失措,连连磕头说:“小爷保重。”他满头大汗从里面出来,人们纷纷问他,他只好支支吾吾搪塞着说:“我也没有直接伏侍过皇太子,也搞不清是真是假……看上去有点儿像,却认不真。”他旋即对看守皇太子的官兵们说:“你们要好好看守,如果是真皇太子自然应该卫护,若是假冒太子,也要防止他溜掉。”他同时传了弘光皇帝旨意,再不许其他闲杂人等私自谒见皇太子了。
又过了几天,阮大铖从江北就此事写了一封密信给马士英。马士英立刻向弘光皇帝密奏,请将皇太子及他的亲信随从二人押解于中城兵马司监狱里。那天,看守皇太子的官员请他赴宴,将他灌得大醉,又用一乘小轿子把他抬进了中城监狱。皇太子烂醉如泥,坐在监狱里的大圈椅上,仍然呼呼大睡。第二天清早,晨光熹微中,皇太子睁眼见身边站着一个人,问他是谁?回答是个小官。太子说:“你走吧,我还不曾睡足”。那小官却踌躇不去,良久,他又问那人:“你为什么还不走?”那人回答:“应该在此伺候。”太子有些怀疑,又问:“这是什么地方?”那人答:“公所”。太子又问:“门外来来去去是些什么人?”那人说:“是过路人。”太子疑虑重重地问:“为什么他们衣衫都很褴褛呢?”那人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太子立刻说:“我,我明白了!”那人掏出了一串铜钱放在几上,嗫嗫嚅嚅地说:“这,这……恐爷要用。”太子命他把钱拿走。那人又说:“恐怕要买东西。”太子点点头,随便把那一串钱扔到一边,又说:“你走吧。”那小官走出门去。过了一会儿,又有校尉军官四人走进来,给太子磕头道:“校尉服侍爷的。”太子拿出那一串铜钱说:“拿去给我买香烛来,剩下的钱,你们四个人分了吧。”四人买来香烛,太子将香烛点燃,又问他们南北向,向北方再拜,大呼“太祖高皇帝、皇考皇帝”,又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又大声嚎哭,然后,擦着眼泪坐圈椅上,饮泣不已,整个监狱气氛一片凄然。
三月初五,先是大臣杨维垣在朝中扬言:“附马王昺;的侄孙王之明的相貌与太子极像。”接着,兵部大臣戴英就上奏弘光皇帝,王之明假冒皇太子,请多官会审。第二天,会审太子于大明门外。会审前,弘光皇帝召来太子过去的讲官刘正宗,李景濂入武英殿,对他们说:“太子若是真的,将怎么容朕呢!卿等是旧讲官,宜细认的。”刘正宗立刻答:“恐怕真太子未必能到南京来,臣将仔细盘问那人,一定使他无遁词。”弘光皇帝很高兴。那天,在会审大堂上,皇太子面东踞坐,尚不敢将其以囚徒身份对待。一名官员将“禁城图”放在他前面询问,太子回答:“这是北京的宫殿。”又指承华宫说:“这是我所住的地方。”又指坤宁宫说:“这是娘娘住的地方。”一名官员上前问:“公主现在哪里?”他回答:“不知道,想必是死了吧。”又一名官员问起李自成军攻进北京城那天,是不是公主和一名宫女去敲周国舅家的门?太子立刻说:“与宫女一起敲周国舅的家门,是我。”刘正宗上前说:“我是讲官,你认识我吗?”太子看他一眼,不应声。又问太子讲课的地方在哪里?太子答:“文华殿。”又问仿何书?太子答:“《诗》句。”又问写几行?太子答:“写十行。”又问他讲读课程的前后,太子说:“忘了。”刘正宗又问了他许多问题,太子答而不应。最后只简单地说了一句:“你以为是假的,就是假的。我原来也没有打算与皇伯夺做皇帝。”会审的大臣们对他无可奈何,只好又用小轿子把他抬回中城监狱。刘正宗立即上奏弘光皇帝:“眉目全不相似,所言讲所,仿书悉误。”兵部大臣戴英又奏上一本,坚持说王之明假冒太子,并且建议弘光皇帝必寻根究底,查出指使之人,交付法司严审。
经过此次公审,朝廷大卧们议论纷纷,许多官员向弘光皇帝上奏,认为,硬指派真太子为假太子,民间舆论大哗,人心不服。弘光皇帝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令太监卢九德到马士英寓所与他商量。马士英写了一封密信给弘光皇帝,说他生病在家,已经听说太子一案的情形。据他看来,太子的确是假冒的,疑点有三,一是假若此是真太子,脱离险境,为何不速来南京,却在绍兴等地徘徊?二是太子性格忠厚凝重,此人却机变百出,与真太子性格不合。三是公主现在住在周国舅家,此人却说是公主已死,更是一大疑点!马士英认为真正太子不是死于李自成军中,就是死在清军中。此人绝对是假冒太子,但为了平息舆情,应该将目前关在南京监狱中的皇太子旧日讲官方拱乾与此人对质,若是假冒太子立即法办。即使是真太子,也应该将其圈禁于深宫,切切不可分封于外。刑部将高梦箕及他的家人穆虎、高成,逮进监狱,并严刑拷打穆虎、高成,逼迫他俩供出太子是假冒,这两人受了许多毒刑,却至死不承认。
三月初八日,又在午门组织了对太子的第二次会审。这时,曾经在北京担任过太子讲官的方拱乾正在刑部监狱。这天早晨,大臣张捷坐在刑部尚书高倬家里,用自己的名帖将方拱乾召至,一见面,张捷立即说:“先生恭喜!这一次把事情办好了,不仅可免罪,而且还可以大大升官,全在先生一句话啊。”方拱乾唯唯连声。到了会审大堂上,百官聚集,夫役们高声大喝要太子下跪,太子却仍然面朝西蹲踞地上。许多人拥着方拱乾走上来,大臣王铎问太子:“这人是谁?”太子瞧一眼立即回答:“这是方先生嘛!”方拱乾面无人色,浑身不住哆嗦,立即退缩到人们身后,不敢走上前,也不敢说是真是假。一名官员张孙振只好对太子说:“你是王之明。”太子轻蔑地说:“我到南京来也从来没说自己是太子,你等不认罢了,何必给我更名改姓!”又说:“李继周持皇伯的谕帖来召,并不是我自己来的。”又愤愤地说:“你们这些人不都是在皇考皇帝的朝中做过官,现在为什么又都瞪着眼睛说瞎话呢!”会审大堂的百官们噪乱起来,都窃窃私语,有人感到惭愧,有人感到愤恨,谁也不知该怎么办好。最后,大臣王铎只好又站出来说:“千假万假,总是一假,此事由我一人承担,不必再审了吧。”接着,就命令夫役们将皇太子又送回中城监狱。百官下堂后,都纷纷议论,应天府官员蔡某走出大堂,别人问他对此事有何看法?他说:“这人即非真太子,也是久熟朝廷和宫内之事的人。”立即有人拉他的袖子,警告说:“你讲出这话,明天就得丢官。”
京城的文武官员们俱不敢议论这个案子。但是,人言藉藉,南京城里传出民谣:“若辨太子诈,射人先射马。若要太子强,擒贼须擒王。”都察院为了平息民间流言,将布告遍贴南京城内,称:“王之明假冒太子。”老百姓们却都不相信。一些有胆量的官员仍然纷纷上奏弘光皇帝,请求谨慎处理此事。甚至拥戴弘光皇帝的高级将领靖南伯黄得功也上书,称“东宫未必假冒,”“先帝之子,即陛下之子,未有不明不白付之刑狱,混然雷同,将人臣之义谓何!”极力奉劝弘光皇帝善待太子。弘光皇帝虽然一本正经地又一次下旨,声称“王之明假冒来历,系亲口供吐”,一口咬定太子是假冒。可是,毕竟舆情不伏,朝野上下仍然议论纷纷,他又不得不举行第三次会审。
三月十五日,又召集文武百官对太子进行第三次会审。这一次主审官是左都李沾。他在会审前就要看守太子的校尉军官暗里警告太子,必须按照编好的一套口供说话,否则就要动刑。那天,在会审大堂上,李沾穷凶极恶地大喝一声:“王之明!”太子却站在那儿理也不理。他又一拍惊堂木,大叫:“王之明,我叫你,你为何不答应?”太子冷冷一笑,蔑视地瞥他一眼说:“为何不呼明之王!”李沾恼羞成怒,大声喝令夫役们取来拶子,给太子动用拶子夹手指的酷刑。太子在堂上呼号皇天上帝,声彻于内,动人心魄。在堂上的马士英怕闹得太不像话,激起文武百官众怒,连忙命令给太子松刑。李沾继续向太子逼供,太子却愤愤地说:“你已经命令校尉跟我讲该说什么口供了,就让校尉自己讲吧,何必由我来说?前些日子也为我造好一套口供了,就让那些造口供的来回答呀,又何必问我?”刑部尚书高倬一见会审又处于尴尬境地,陪审的文武百官们面露不平之色,他立即命令夫役们将太子扶出会审大堂。太子将要走出大堂,突然,旧日的东宫伴读丘致中浑身颤抖,冲上前去,抱住太子哇哇恸哭起来,太子也禁不住泪流满面。满堂文武百官们顿时呆若木鸡,都不知如何是好了。
弘光皇帝知道了此事,立即命令逮捕丘致中,将其发入镇抚司严加讯问。
第三次会审后,朝野上下更是一片抗议之声,统领重兵的宁南侯左良玉、总兵刘良佐,湖广巡抚何腾蚊都纷纷上书弘光皇帝,请求保全东宫太子以安臣民之心。许多官员们也纷纷上奏,史可法还要求与太子见面。弘光皇帝见此情形,只好将太子一案暂且放下,但仍将太子关在监狱里。
三月底,宁南侯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