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嫡女庶嫁 >

第28章

重生之嫡女庶嫁-第28章

小说: 重生之嫡女庶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母却是容颜不改。”

    宋氏笑到:“果然是长大了,也会说笑话儿哄我开心了,快来见见你大姐姐,我们离家时,你们还都小呢。”

    如筝抬头向她身后看去,只见车旁站着一位身姿窈窕的女子,罥烟眉,樱桃口,一双灵动的大眼睛闪着柔和的光,满含笑意地看着如筝,儿时景况依稀闪过心头,如筝喜道:“大姐姐!”

    如诗这次回府,老太君早就交代了众家小姐,虽长房已经分府出去了,却不必生分叫什么“大堂姐”便和男孩子们一样,按大排行改口,如筝便是二姐,其他人依此类推,这个口,如筝倒是改得心甘情愿,在侯府被人叫了这么多年的大姐姐,她却一直都记得,自己也曾经叫过一个人“大姐姐”,此时此刻,她又找回了当妹妹的感觉。

    宋氏笑到:“筝儿果然还是没有忘了我家如诗呢,小时候你俩可是形影不离的,如今也别生分了才好!”

    如诗笑着摇摇头开口,声如黄莺出谷:“母亲不必担心,我和筝儿久别重逢,情谊只会更胜从前呢。”说着上前拉过如筝的手:“可是园子里变化可大,刚刚七转八转的我都迷糊了,还要妹妹引我去见祖母才好。”

    如筝忙点头应了,又吩咐浣纱待月带了将宋氏等人的行李妥善安置好,便一手挽着宋氏,一手拉着如诗向慈园走去。

    走了几步,如筝心里一动:“大伯母,大伯父和大哥哥呢?”

    宋氏笑到:“我们来时,刚巧赶上侯爷散值回府,你大伯父和松儿随他到书房说话儿去了。”

    如筝点点头,又笑到:“大伯母,这次来要住几天呢?”

    宋氏看着她期待的眼神,略带不舍地摸摸她头:“这次老爷回来述职,我们不能多呆,后儿一早就走。”

    如筝心里略有些不舍,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章节目录 第34章 家宴(三)

    三人说说笑笑地进了慈园,灯影欢喜地上来给宋氏行了个礼,又赶忙跑进主屋,扬声到:“老太君,大夫人来了。mianhuatang。cc '棉花糖'”

    宋氏带着如诗如筝几步赶到门口,正看到老太君在灯影和韩妈妈搀扶下走了出来,宋氏深深福下:“媳妇儿给母亲请安,母亲万福。”声音竟有些哽咽。

    老太君慈祥的笑着,眼眶也润湿了:“好,好悯儿”说着扶起宋氏,又转向如筝:“还是我们筝儿贴心,替祖母把你大伯母迎来了。”

    如筝甜甜笑着一福:“一别经年,孙女也是极想大伯母和大姐姐的,听了信儿在沁园坐不住,巴儿巴儿地跑去了,还望祖母不要怪我没规矩才好。”

    几人说说笑笑地到堂屋坐定,聊了几句,老太君笑到:“她们还在花厅等你们呢,咱这就过去吧。”说着便起身,带着宋氏如诗如筝向花厅走去。

    刚一进花厅,薛氏便迎上来,先对着老太君福了福,又转向宋氏:“大嫂一路辛苦了。”

    宋氏看着她,脸上带了一个薄笑:“不敢当,突然回府,给弟妹添麻烦了。”

    薛氏赶紧低头道:“哪里。”

    如筝冷眼打量她们的脸色,惊讶地发现薛氏似乎对自己这位多年不见的长嫂非常忌惮,按说她是掌家主母,又是嫡子正妻侯夫人,不应该对庶子妻宋氏如此在意,如筝觉得,这里面一定有玄机。

    小辈们也依次上前行礼,如婳看了看如诗,福身笑到:“大姐姐万福。”又转向如筝:“二姐倒是消息灵通,早早便接了大伯母和大姐姐进来了。”

    如筝笑到:“我也是得了祖母的信儿才出去的,不过是出门早,走得快罢了。”

    如婳愣了一下,才明白她话里深意,勉强压下怒火。

    老太君拉着宋氏入座饮茶,不一会儿,前院小厮来报说侯爷拉着大老爷和大少爷在前院设宴接风,宴后再来给老太君请安,还找了如柏和如杉作陪。

    老太君知道林侯是着急拉着自家兄长谈政事便笑到:“也好,让他们兄弟自谈正事,咱们吃咱们的。”薛氏忙吩咐小丫头通知大厨房摆饭。

    不一会儿,酒菜摆上,谈笑饮宴间,如筝多次着意打量薛氏和宋氏言谈,更加深了自己的疑惑,宋氏离家时,自己还小,又沉浸在丧母的悲痛中,没有注意过这位长子媳和继室侯夫人交往的种种,如今看来宋氏这步棋,自己大概是走对了,只可惜,离真正能够亲近大伯母的日子,还有一段时间……

    几年未见,老太君一直拉着宋氏和如诗问这问那,这餐饭便拖得时间长了,待用过了消食的茶汤,天也蒙蒙黑了,老太君握着宋氏的手笑道:

    “你们就回来几天,想必在京里的宅子也来不及准备,今日便住在家里吧。”

    宋氏笑到:“媳妇正想和母亲多亲近亲近,只是怕扰了母亲清静也给弟妹多添麻烦,若是住客店也是方便的……”

    老太君佯怒道:“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儿的,母亲还嫌你们住的短呢,哪里会嫌吵,你回来你弟妹也是极欢喜的,听我的,住家下!”

    宋氏忙笑着起身福了福:“是,媳妇听母亲的,今儿晚上好好陪您说话儿。”

    老太君这才笑着点点头:“你就住我院子里,如今行李可都安顿好了?”

    听老太君发问,如筝赶忙起来回话:“回祖母的话儿,大伯母带来的行李,孙女儿已经都叫她们安置在沁园了,我那里空屋子多,地方尽够的。”顿了顿,她又笑着加上一句:“这也是母亲早就吩咐下的,如今大伯母要到您院子里去,我这就让她们捡了日常用的送过去。”

    老太君笑着点点头到:“好好,筝儿现在理家也是一把好手了,”说着转向薛氏:“这也是你素日教导得当。”

    薛氏虽恨如筝瞒着自己向宋氏讨好,还自作主张安顿了她们的行李,但现下如筝和老太君都往自己脸上贴金,她倒也无甚理由发作,只得陪着笑。

    老太君又到:“我看行李就莫搬动了,来来往往徒费人力,悯儿你一会儿让贴身丫鬟到沁园收拾点儿用的,诗儿索性就住到筝儿院子里去,小姊妹俩也好多说说话儿。”

    宋氏和如诗笑着应了,如筝也开心的一拍手到:“我这就让她们沏茶准备吃食去,今日我与大姐姐也来个秉烛夜谈!”说完又转转眼睛,看着如婳等三人笑到:“你们也来啊!”

    说完便离座道了个圈儿福,在老太君“猴儿猴儿”的笑骂声中,自急匆匆走了。

    若是前世的如筝,端庄守礼,定不会作出此等虽然可爱却略微逾矩的事情来,不过现在的她不想再管这些,乐得赶紧逃开薛氏时时犀利的审视目光,至少落得清净,反正当着老太君,她也不敢在宋氏面前嚼什么舌头。

    回到沁园,如筝唤了秋雁准备吃食,便带着待月夏鱼张罗着给如诗收拾寝具,因为临时起意来不及收拾厢房,如筝索性将自己的被褥抱到了正房暖阁儿里,把自己的雕花拔步床换了里外全新的被褥,留给如诗,又吩咐浣纱带着宋氏的贴身丫鬟将宋氏日常用的物件送到慈园。

    刚忙完,便见沁园门口一溜羊皮风灯晃过,却是如诗和如书联袂而来。

    如筝赶忙迎出去,如书刚进院子便吸吸鼻子,笑到:“这是涉江采莲的味道嘛~大姐姐你看,我说对了吧,来二姐姐这里肯定有好吃的。”听了她的话,如诗本就大的眼睛瞪得更大了:“五妹端的好鼻子,我还没闻见味儿呢你便连名字都闻出来了。”

    如筝笑着上前挽住她胳膊笑到:“大姐有所不知,这丫头是在我这里偷吃惯了的,我这点私房点心她倒是比我还门儿清呢。”

    如书装作生气地嗔道:“二姐姐你还说,哪一次不是你邀我来的!”说完径直甩手进了屋,如筝和如书偷笑着也跟了进去。

    三人谈笑着落了座,如诗看看桌上摆着的五套茶具,笑到:“她俩不来了,收两套起来吧。”

    如筝也不问,笑着让浣纱收了,如书一脸嫌恶的撇撇嘴:“如棋姐姐也是个没主意的,惯会看她脸色行事。”

    如诗和如筝怎不知道如书口中的“她”是何人,却也不愿多说,笑笑便揭过了。

    不一会儿,秋雁笑着端进一个大汤碗,放在桌上,又拿了旁边的小碗一一盛好,端给三人。

    如诗探头看着碗里湛清碧绿的汤品,笑到:“筝儿这汤果然好品相,让人看着就想尝一尝,不知又有什么讲头?”

    如筝笑着看看秋雁:“我这院子里的好吃食,多半都是这丫头的功劳,秋雁,给大姐姐说说这汤吧。”

    秋雁平日里老实本分,不爱抢尖拔上,多是默默地作自己本分之事,如筝却知道她一向是忠心的,如今当着如诗,便刻意抬举了她三分。

    果然,秋雁眼里露出三分喜色,却不过分,稳稳地一福身,说到:“回大小姐的话,此汤名为‘涉江采莲’,是用时令的荷叶、莲藕和去了心儿的莲子等物熬煮而成,再加上蜂蜜调味,最是消暑解腻,奴婢想着几位小姐今儿在前面吃了席,想必也不饿,反而有些腻腻的,故而做了这道清汤,汤品简单,好就好在我家小姐给起的雅致名字。”说完便垂手侍立,再不多言语。

    如诗笑着品了一口汤,笑到:“果然汤如其名,清新爽口,倒比那些江南菜还多了几分味道呢。”又转向如筝:“我看你这园子里,处处都是好的,连丫鬟们都□的伶俐乖巧,最难得还进退得宜,足见筝儿你的蕙质兰心了。”

    一席话夸得如筝脸红红的,如书也凑趣,如筝让秋雁多盛了一碗用提篮装了送去慈园,又得了如诗一通夸,三人品着汤说说笑笑,一碗汤便见了底,如书看天色晚了起身和二人道别,自带着丫头回了荷香小筑,如筝就操持着烧水给如诗沐浴,姐妹俩分别洗了,湿着头发坐在床上聊天。

    本以为几年不见,多少也会有点生分,可没想到聊起儿时的事情,二人都是如数家珍,一直聊到哈欠连天,并肩躺倒。

    外间守着的崔妈妈听里间没了声音,进来看时,便见二位小姐竟已酣然入睡,无奈的摇摇头,拿了薄被给她们盖了,吹熄了灯。

    一觉醒来,如筝支起身子,看着枕边如诗美丽的睡颜偷笑:暖阁儿的被褥,看来是白布置了……

    又过了一会儿,如诗被她盯醒,二人说笑着起了床,梳妆打扮了向慈园走去。

    一进慈园堂屋,便听到里面笑语喧哗,好不热闹,如诗带着如筝赶忙进去,却见小辈们除了如松都已围坐在老太君身边拉着家常,宋氏和薛氏也坐在一边陪着,如诗笑到:“弟弟妹妹们好早,倒是我和筝儿来的晚了。”

    说着,二人走到老太君身边福了福。

    老太君见她二人来了,忙笑着招呼她们坐下:“你们两个小丫头,必是昨儿晚上嬉笑的晚了,今日懒了床。”虽这么说着,语气里却毫无责备之意,众人也只是陪着笑,如诗二人又和宋氏薛氏见了礼,挨着姐妹们坐下。

    作者有话要说:诸位殿下,近日某奚前台后台一起抽风,最近几天诸位的评论都看不到,于是没有回复,请大家不要着急生气,等我这里抽完了,定然补上!

    某奚拜上

章节目录 第35章 家宴(三)

    又说了一会儿,前头来报说是姑奶奶薛林氏一家到了,听到薛林氏的名字,如筝心里泛起一阵厌恶,却也规规矩矩地起身,和姐妹们一起走到门口迎接。

    纷乱的脚步声一路响到堂屋门口,帘子尚未挑起,便听得一阵刻意扬起的笑声:“母亲,莲儿来看您了~~”

    如筝听得心里一阵白目,脸上却依旧保持着恭谨的微笑。

    湘竹帘挑开,薛林氏姑奶奶——早年嫁入皇商薛家的林青莲迈步走了进来——说是青莲,在如筝看来,反倒是“金莲”一词更衬自家这位姑母:头上是全套赤金镶红宝石的头面首饰,分心挑心钿儿簪子步摇一件不差,成色大小都是十足十,压得头上狄髻摇摇欲坠,看的如筝不自觉地动了动脖子,替她累得慌,身上是宝蓝缎金丝挑绣牡丹花的长衫,本来是十分雅致富贵的料子,配上她这一头的首饰加上手上的赤金镯子和戒指,却险些晃花了大家的眼。

    以如诗为首的小姐们齐齐福□:“见过姑母,姑母万福。”

    薛氏笑着伸手虚扶:“哎呀,这可使不得,快起来!”又退后一步笑嘻嘻地打量着众人:“啧啧,真是环肥燕瘦,各有韵味,不愧是咱们林府上的小姐。”

    她嘴里说着吉祥话,却不想正刺中了如婳的心事:本朝以纤瘦为美,虽不像汉代活活饿死人那么极致,却也要求世家小姐们身材要纤浓有度,尤其是腰肢要细,如婳偏偏却是这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