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嫡女庶嫁 >

第17章

重生之嫡女庶嫁-第17章

小说: 重生之嫡女庶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筝向外看去,清晨迷蒙的轻雾中,一条小道沿着青山蜿蜒而上,山路的尽头,一座巍峨的寺院影影绰绰地露出一角。

    定远侯府的马车行至山脚停下,夫人小姐们下车改换山下专门为贵人们准备的软轿,缓缓登上护国寺所在的青冥山。

    如筝等人下了轿,随着老太君进入大殿跪定,如筝抬头看着宝相庄严的佛祖金身,心中百感交集。

    前世的她也曾经随着老太君来护国寺参拜,每每看着老太君虔诚祝祷,她总是想着,这肃穆的佛像,袅袅的香烟,真的能够保佑人顺遂平安么?

    可如今自己两世为人,才明白冥冥之中真的有神佛之力的存在,不禁也虔诚的双手合十,在心里感激佛祖给了自己一次重生的机会,也求佛祖能够保佑自己和如柏,报仇报怨。

    拜过佛祖,老太君和薛氏随执礼僧到禅房听禅,小辈们则三五成群在寺里观赏游览。

    如筝陪着如柏拜了文殊菩萨,如柏便约了如杉去后山看碑林书法,如筝回头看看如婳和如棋已经去的远了,便带了如书和丫鬟们沿着寺中小路游览风景。

    不一会儿,姊妹俩发现了一大片金灿灿的菊花,正说笑欣赏时,却听旁侧小院子里一阵喧哗:

    “施主,不是我赶你走,我们护国寺的外院禅房虽然是给施主们白住的功德之地,可您这天天熬药夜夜捣砧,搞得其他施主们都睡不好,长老这才让我请您出去,若是您愿意,鄙寺愿意奉上白银十两,施主还是……”年轻执礼僧的声音突然被一个清澈的声音打断:

    “不必了,小师傅……”那人长叹一声:“是我给贵寺添麻烦了,可要我不捣药,不熬药,还不如要我的命呢。”那人冷笑一声:“没想到偌大的京城,竟没有我叶济世片地存身,罢了,告辞!”

    听了她的话,如筝心里一顿,她记得前世京城曾经出了一位江南名医,不到三十岁便进入太医院,三十岁成为院判,据说前途不可限量,似乎此人就是叫叶济世,再加上刚刚听到那人浓重的江南口音,如筝心里更是确定了七八分。

    想到这里,如筝心里一喜:没想到在寺里游历一番还有如此奇遇,当下便迈步走入小院,如书不解其意,也紧紧跟着。

    一进院,便看到一位年轻的寺僧面带愧意站在一侧,他身边一人背对着门口的方向正迅速地收拾着什么,那人一袭青衫,看上去十分单薄,想来他已经困苦到连冬装都难置办了,却还要天天制药熬药,这样痴迷也难怪会成为一代名医。

    此时,执礼僧已经看到了如筝她们,上前合十为礼:“女施主有理了。”

    如筝也合十为礼:“小师傅有礼。”

    那人听到声音回过头,正对上如筝打量她的目光,便也对着如筝一揖,却不说话。

    如筝定睛看着他:不过二十四五岁的年纪,身上带着江南人特有的清瘦和温雅,面容很普通,扔到大街上恐怕也找不出来,只一双眸子灿若寒星,让人一见难忘。

    这便是享誉京师的名医么?如筝按捺下心里的激动,对着二人福了福:“这位先生有礼了,小女子刚刚偶然经过,无意中听到小师父和先生的对话,本不想干涉寺中事务,但听小师父的意思,好像是这位先生在京师无暂居之地?”

    叶济世敛眸,叹了一声:“确实如此,在下是江南人士,来京师考医科,无奈……”

    如筝知道,医科也算是科举的一种,只是每五年逢夏季才考一次,考中的人可以直接进入太医院为吏目,因为考的人少,又只能做个不入品的小官,故很不受重视,如今离夏季还有几个月,此人便已经开始准备了,可见对此次考试必是十分重视。

    想到这里,如筝笑到:“如此,小女子到有一事相求,不知先生可愿意?”

    叶济世笑到:“愿闻其详,只是我如今落魄潦倒至此,只怕没什么能帮小姐的。”

    如筝笑道:“此事先生若愿答允,不但小女子感激先生,也可暂解先生燃煤之急。”看他神色一动,如筝又到:“小女子的舅父,自幼时便体弱多病,缠绵病榻至今,京师的医生也看了不少,却一直没什么起色,小女子闻听江南多名医,看先生如此沉迷医术,想必也是精于此道,故欲求先生到我舅父家看诊,为他调理身体,如果先生愿意,小女子愿修书一封,让先生在我舅家医馆坐堂,如此也可解先生后顾之忧,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听了她的话,叶济世惊讶地眉毛一扬:“小姐如此厚待,济世哪有不肯,只是小姐金枝玉叶,想必贵亲身份也极其贵重,在下不过一介游医,小姐如何能信我?”

    如筝笑到:“先生过谦了,小女子一直都信一句‘业精于勤’看先生衣衫单薄,必是暂困于京师,却还要买药制药,想必对医术十分痴迷,当然不会是平庸之辈,故小女子愿意请先生为舅父看诊,只是不知先生愿不愿一试?”她突然想到前世听到叶神医傲气的名声,心里一动,又道:“还是说,先生觉得京中名医看不好的病人,自己也没有把握……”

    她此言出口,叶济世神色一变,冷哼了一声:“如此,叶某便却之不恭了!”

    如筝见激将法起效,马上趁热打铁,找执礼僧借了纸笔,修书一封交给叶济世,让他到舅父家开的仁信堂找大表哥崔明轩,叶济世谢过仔细将信收好,背上药箱,依然是那一袭青衣,两袖空空地离开了护国寺。

    如筝谢过了执礼僧,带着如书和丫鬟们出了小院。

    姊妹俩又逛了一会儿,如筝看如书一直咬着嘴唇若有所思,想问又不敢问的样子,不禁笑到:“小妮子,和我还用装么?想问我为何如此信任那人?”

    如书两眼放光,马上点点头:“是啊,大姐姐,快告诉我吧。”

    如筝笑着刮了一下她俏生生的小脸:“其实,我也不过是病急乱投医罢了,只是那位医者……莫名便让人有一种信任的感觉,连衣服都没钱买却要日夜钻研医术的人,想来也不会是庸医俗物。”想了想又回头叮嘱身后的丫鬟们:“此事不要外传。”

    众丫鬟们仔细应了,如书也点点头:“我明白了,大姐姐。”

    如筝看着远处随风轻摆的黄菊,心里暗暗祝祷:希望自己今生这个决定,能够改变舅舅前世早逝的命运,但愿……

    眼见日头渐高,如筝便带着如书沿着来时之路往回走,正谈笑间,却听一阵幽幽的箫声自旁边的松林内传出,如筝前世习琴,虽然是为了取悦苏百川,却也渐渐爱上了音律,如今听箫声清雅,曲子动听,最重要的是此曲自己前世今生都没有听过,不由得驻足静听。

    细细听来,更觉得箫声清幽,曲意高洁,仿若红梅傲雪,寒香铺面而来,曲转高音,又如白梅笑对朔风,风骨清隽,听得如筝心神一荡,不禁叹了一声:“此曲只应天上有,九宵纶音落凡尘。”

    如书笑到:“大姐姐,还魂了!”

    如筝笑着瞪了她一眼:“我不过是叹一声,到被你小妮子嘲笑。”

    如书笑着挽住她:“若这么喜欢,不如到这松林里面见见吹箫的人可好?”说着便要拉她进去。

    如筝笑着把她拽回来:“说你小,你就真莽撞上了。”她伸手拍拍她头:“你听那箫声虽远,却声声清晰入耳,哪是女子的气力能够达到的呢?吹箫之人必是男子,咱们这样冒失闯进去,你的闺誉不要了?”

    如书笑着吐了吐舌头:“也是呢。”

    如筝佯怒瞪了她一眼,又道:“只可惜……不知此曲之名。”

    如书思索了一会儿,突然笑到:“大姐姐,这曲子我听着耳熟,仿佛三哥哥用羌笛吹过呢,我记得他说叫……啊,对了,是叫《梅花》的。”

    如筝心里一喜:“他可知是何人所作?”

    如书摇摇头:“这倒没听他说,只知道是近期才流传在京师学子们之中的曲子,不过三哥哥那里必有曲谱,改日我讨来给你。”

    如筝喜到:“那便多谢你了,我必让秋雁做了新点心谢你。”

    如书也笑了:“一言为定!”

    姐妹俩说说笑笑走远了,松林中的箫声却突然停下,吹箫之人将湘竹长箫收到腰间,回身单膝点地:“师父。”

    松林边的中年人一身玄衣,笑着走入林中:“不错,如今在百步之外便可察觉为师的脚步了,放眼武林恐怕除了为师和你大师兄再无人能杀你,为师也能安心传位了。”

    跪在地上的少年人却一脸无赖:“师父过谦了,师父要弄死徒儿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大师兄要弄死徒儿也不过是下一道手令即可,徒儿还嫩,还想多学几年呢,门派还是在师父的英明指导下才能发扬光大,与日月同辉……”

    中年人唇角抽了抽,一脚踹在他肩上:“少胡沁,先给我扎一个时辰马步去!”

    少年笑着应了,马上起身蹲下,脸上笑容悠闲的仿佛不是在练功,而是对月品茗一般。

    傍晚,定远侯府的车队缓缓离开了护国寺,如筝给旁边打盹的如书盖了件披风,自己抱了手炉敛眸坐好:果然一日便返回了呢,看来前世那一出真是特地为了我们而唱的……

    她这样恨恨地想着,在袖套里撕拽着手炉套子上的流苏:薛氏……

    作者有话要说:今日家中有事,更新甚晚,诸位大人见谅

    别离  敬上

章节目录 第21章 春宴(一)

    日子就这样流水般过着,正月忙忙碌碌地过了,二月里如筝把心思全扑在了新开的东夷倭物铺子里,铺子倒也无风无浪地运转起来了。(。MianHuaTang。cc 棉花糖)

    如筝还是每日按时向老太君请安,如书和她走的更近了,徐姨娘那里却还是没有消息,如筝也不急。

    如婳依然每日像孔雀一样骄傲地美丽着,女儿节上冷嘲热讽排揎了其他几位姊妹一顿,如筝懒得理他,如棋唯唯诺诺,如书却差点和她动了手,亏得如筝手快拉住,才没酿成大祸,这一来,如婳倒和如书结上了梁子,连带着对如筝也没有好脸色,如筝也懒得再装,只是淡淡维持着,却也没什么大的冲突。

    三月里一天午后,崔明轩着人送了信,说崔侯的身体经叶济世调理已经好了许多,今春花开之时竟然没有再犯喘症,如筝欢喜的拉着崔妈妈在院子里蹦跶,吓得秋雁打翻了手里的水盆,沁园里一片笑声。

    正嬉笑间,却听门外一阵泠泠笑声:“大姐姐这里好热闹,我可是来的巧了。”

    如筝回头,见是如书笑着立在院门口,赶忙走过去挽了她的手:

    “不过是秋雁不慎打了个盆子,到叫你看了笑话儿去。”这样嗔怪着,如筝拉她进了屋:

    “怎么今儿下午过来了,你不是要陪着你姨娘刺绣么?”如筝笑着把她带到里间桌边坐下,又叫夏鱼上茶。

    如书笑到:“我自然是到大姐姐这里找好吃的来了……”瞄着夏鱼出去了,又压低声音说到:“还有个消息要告诉大姐姐。”

    如筝看她神色便叫丫鬟们远远守了,问到:“何事?”

    如书坐正身子,神秘兮兮地说:“我刚刚收到消息,说是今年三月十二春日节,太子府要设宴宴请各家亲贵,父亲母亲也要去,二哥哥是嫡子,想来也要去的,只是不知除了带上那位大小姐……”如书说着冲静园的方向努了努嘴,一副不屑的样子:“还会不会带谁去……”

    如筝听了心里一动,前世每逢这种场合,薛氏便会以她身体不好为由不让她参加,甚至都不会通知她,今日这个消息看来还是来自徐姨娘的眼线……

    如书见她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不多留,告辞出去了,如筝赶紧张罗着给她带上新制的糕点,笑着送她出了院子。

    送走了如书,如筝便斜倚在里间榻上想心事:前世的自己便是这样被薛氏养在深闺里,看似百般宠爱,却对外面的事情一无所知,以至于他这个侯府嫡女直到出嫁都没能真正融进京城贵女的圈子里,更不必说出嫁后的贵妇圈子了,今生她不想再这样任人摆布,却又不能就这样贸然跑去求薛氏带自己去,一时无法,只得暗叹自己今生依然是步履维艰。

    不料没等她想出对策,老太君却先将她召了去,当着薛氏的面,让如筝准备参加此次春日宴,如婳也笑称今年终于能和大姐姐作伴参加了,如筝假意推辞了几句,也应了下来,待薛氏走后,老太君又细细叮嘱了她要当心的地方,便叫她回沁园准备。

    从慈园出来,如筝还似在梦中,她知道这必是老太君为她说了话,心下感动之余,也颇有几分忐忑,不知自己能不能应付这样的大场面,转念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