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种田记事(完结)作者:北风烟儿雪-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蒸好的肘子拣去葱姜,放到锅里加了盐、黄酒,少少一点儿汤,烧上个两刻钟,等汤汁浓稠,沾到肘子上,这是出锅,真正色、香、味俱全,看着就忍不住流口水;还有鸡肉炖蘑菇,这个倒是没什么取巧,只是仗着蘑菇的鲜味儿而已,鸡汤清亮,上头略飘着点儿油花,卖相也很不错;再有瓦罐里加了黄酒文火煨出来的红烧肉,这菜已经荣升赵八最爱的菜了,每次遇到这个菜,赵八能多吃一碗饭,连菜汤都拌了饭的,一点儿不浪费;一道酱焖鲫鱼,这是给家里这几个属猫的预备的;还有从河里捞上来的河虾,加油、盐干炒的红亮,看着也挺不错。看着一桌子的荤菜,杜安又快手快脚炒了个小青菜,凑齐了六个,取个“六六大顺”的吉利意思。虽只有六个菜,分量可实在不小,大大小小的碗碟,直摆满了一桌子。
酒水杜安就预备了两种,这烈性的粮食酒自是赵八与余钱去喝,剩下的三个大人和早就备好的果酒,甜甜的又不上头,连方胜也能喝上几杯的,谨儿的自然还是甜水。这孩子,自过年那一回起,总忘不了要和大人一起碰杯的。
等着团团坐好,那余钱就道:“我今天虽是客,却也要先喝上三杯,我可不是乱喝,杯杯都是有讲究的。”
几人都道:“倒是要听听都有什么讲究。”催他快说。
余钱就道:“我是粗人,说的都是糙话,大家伙儿只听个意思吧,想来也不会笑话我。头一杯,却是因为赵八兄弟两口子,这日子越过越好——我是眼见着你们走到如今的,着实不容易,这一杯,我先干了,兄弟替你高兴1”
赵八笑着一巴掌拍到他肩上:“好兄弟!”也是一饮而尽。连方胜也都干了。
余钱自己又满上:“这第二杯,要敬杜家两位小兄弟,自你们来了,我这兄弟可就越发过得好了——且别推辞,不管是你们帮了忙了,还是命里带来的好运气,总之,旺了我兄弟!,来,走个!”一抹嘴又道:“忘了说,以后杜兄弟教出的学生个个有了出息,那就真正德高望重,人人都要称一声杜先生了!”
杜仲平一口喝了,举杯示意:“借余大哥吉言了。”杜安也笑眯眯的,夸了杜仲平他可是高兴得很呢。
余钱又举杯:“这第三杯嘛,是为了贺我自己——自打完了仗,就带着十几个人,成日里窝在那城门下,如今兄弟我终是得了好差事:要带着百十个弟兄,安置那些南边来的商队。倒是个省心的肥差!哈哈!”
45、第四十四章
余钱听得赵八说了杜安的打算,不禁抚掌笑道:“这还有什么好说的?杜安兄弟你要卖点儿东西给商队,这不是容易的紧吗?这可真是应了老话了,真是无巧不成书,我这边刚瞌睡,你这就是送枕头上来了,合该咱们俩有缘分!这可得走一个!”
杜安笑着与他碰了一杯,真是天将好运,本来还担心都是些孩子跟着做买卖,要是遇上那不讲理的、蛮横的可怎么办?少年人都是火气方刚的,万一有个什么事,吃了亏,回来怎么交代呢?这可好了,有了余钱他们在旁边,这事就不用担心了。
杯盏交错间,几人大概把相互间的情况了解了一下。
余钱自打完仗,因为觉着自己个儿不是种地的材料,又没有人帮着理财,也没攒下多少家当,当下决定还是继续当兵。怎么说,这营里总是管吃管穿的。凭着以前的底子,就带着几班兄弟守起了城门。其实也不是什么不好的差事,至少不用像以前那样日日操练,也稍稍还有点儿油水。只是两三年干下来,又有王全那样的比着,心里不免也长了点草。这回互市,倒是不少地方用人,上边见他做事稳当,就将安置商队的差事安排给他了。
这头一回互市怎么也是要倍加小心的,万不能失了脸面。之前打仗那些年,对于北边的药材、皮子,也是缺的很,更不用说马匹了。正因为如此,虽然对于蛮人都有点儿心里突突的,还是不少的商家要来。而方便起见,互市安排在了冷水城,就是为了不让蛮人进到燕北来,冷水城作为挨近草原的地方,城墙高大厚实,却是军用,实在腾不出地方来安置众多的商家,除了几家背景深厚的官商,其余人等都得在城外驻扎。这就实在太不安全了,反正不管在哪里,都是要通过官牙人与蛮人交涉的,就有那机灵的提了,咱干脆把商队留在锦阳这头,派人带着货物样品跟着官牙人去和蛮人交涉,等都谈妥了,再把全部货物运过去——锦阳离冷水才三百里,走个两三天就到了,误不了事,关键是安全啊,在冷水城外呆着,万一那蛮人见财起意,突然抢一把呢?人家骑着马,行走如风的,逮也逮不着,就是逮着了也未必打得过人家,不过白白吃亏罢了!虽说富贵险中求,可是如果有稳妥点儿的办法,自然都不想冒险,何况这法子只是费点劲儿罢了。再说,在锦阳这头,补给什么的也都容易。
可是锦阳城也不太大,里头大多也都是驻军。也是根本安排不下这许多人,末了,当官的说了,那就一样安排在城外吧,咱们派兵日夜巡视就是了。因有人只想着去冷水捞那油水大的,倒把余钱给显出来了,就这么着,这差事就派给他了。余钱也挺满足,他也没费心思去寻关系送礼,就有这样的差事落在他头上,手底下带的人也多了,倒也挺美。这不,当着手下人的面不好表露出来,一得了假,就跑赵八这里说来了。
余钱和赵八口味相似,筷子频频往那红烧肉,肘子肉上招呼,对那鱼啊虾的到不怎么待见。夹了一筷子的红烧肉送到嘴里:“这不,就这么回事,稀里糊涂的就轮到我头上了,算是撞了大运了!说起来,我还得感谢王全那一帮子往北边奔的人,要不是这样,也轮不到我啊。”
杜仲平笑着道:“余哥也不用自谦,想来也不全因为这个。刚听得你说上边夸了你稳妥,想是因为这个?”
余钱就笑起来:“果然不愧是秀才!我跟你们说,上头嘱咐我的时候说了,就在城外寻个地方安置他们,咱们当兵的日夜巡视,防着歹人野兽,更重要的,得防着商队的别和咱本地人冲突起来——咱这头的人,都烈性着呢,前些年,有些村子里,可是不管男女老少都敢抡起菜刀往上冲的。这回可万万不能出乱子啊。”
众人点点头,要是把商队安置在村民家里,自然是好安排,可是,万一有什么乱子就不好说了,还不如干脆就给他们安置在一起,想来他们一路过来时露宿的时候多了,也不怕多这几天。
杜安问道:“不知这些商队安排在哪里呢?”问清了地方,才好打算啊。
余钱道:“不远,离着城里个把时辰,挨着河边的那块地方,这几天带着人把那里的杂草杂树收拾了就行。”
杜安点点头,每次进城都能看见那块地方,离着大路不远,难得挨着水。也是,要不那么多人和牲口吃水就成问题了。这可是在正好,那里离村里赶车的话也只有一个多时辰,倒是方便每天来回。
沉吟片刻,杜仲平还是问出了自己觉得不太好启齿的问题:“余哥,我想问一下,那个,嗯,就是杜安他们去卖东西,要不要给你的那些兄弟们教些保护费啊?”说完之后,杜仲平颇觉不好意思,忙忙的又补充了一句:“我没别的意思,要是有这样的规矩,咱们也照着做,省得余哥为难就不好了。而且,咱们也不能白白借光不是?”
赵八正喝汤,听了这话竟呛住了,转过头去咳嗽起来。余钱略愣了一下,听得赵八惊天动地的咳嗽声方才反应过来:“这是说的哪里话?万没有这样的规矩!你且放心吧,要是我收了你家的钱,你赵八大哥直接就得把我收拾了!”
赵八也缓过劲儿来了:“你怎么想到这事儿了?他头前有那么多肥羊摆着,哪里还会费那个劲儿到你这小瘦身板上刮肉?他在那些人里要是连这个脸面都没有,也就不用干这个差事了!”
方胜也是看着杜仲平笑,自来只见平哥儿做事有板有眼的,从没见过今天这样的呢。
见杜仲平有些窘迫,那余钱就道:“杜小兄弟能直接开口问我,也是没把我当外人。我就实说了吧,杜安兄弟也算是帮了我个忙,我既然要安置他们,这人和牲口的吃喝就都得管到,要是没杜安兄弟这回事,我也得一样找人送菜送粮送草料的。既然是咱自己人做这事,倒是比外头的让人放心的多,咱两方面都有利的事,倒是用不着这么着。”
杜仲平听得余钱如此解说一番,倒觉得好了些。唉,都怪上辈子见的那些蚊子腿上都刮肉的事,弄得他都条件反射了。
余钱又笑道:“要是你实在疼哥哥,这么着吧,你家杜安去的时候,有功夫给咱弄下饭食好了——杜安兄弟这手艺可不一般啊。咱们那拨下来的柴米油盐都是有数的,动动手就行。”
杜安就道:“这倒是没什么,只是,这大锅饭估计做不出多好来,到时还得多担待着点儿。”
余钱摆摆手:“这是自然,你就指点指点那火头兵就行,让他别做饭千年都一个味儿,谁能吃得下啊。”
第二天,余钱临走的时候说了过了二十就到那头去开始收拾,杜安就与他约好了,到时先过去看看情况。
送走了余钱,杜安这边越发紧锣密鼓的收拾起来,每日忙的团团转。除了这个,还抽出时间来和赵八商量着,既是顾着这事,地里的活恐怕就顾不上了,到时只有拜托赵八多多费心盯着了。好在今年已经定了请人的,倒也不用担心。
估摸着余钱他们已经过去了,杜安就抽出一天来,拉上里正、赵八加上几个孩子,带着二十几个大西瓜,赶着车去看地方。
余钱他们的营帐已经立起来,地方也收拾的差不多了,见了杜安他们也很是亲热。说了一回话,应着余钱的强烈要求,杜安去和火头兵交流经验技术去了,里正这头又对着余钱郑重托付了一回,钱不钱的没关系,关键是护着点儿这些孩子们,可别真吃了大亏就行。其余的,吃点儿苦头就当锻炼了也没什么大碍的。余钱自是应了,又带着他们在营地里略走了一圈。
话说杜安和当兵的交流的相当顺畅,一来就带了这么多瓜果来,多会做人啊,况且和当头的明显关系不错,两下里倒是变得熟稔起来。等到杜安帮着火头兵做了顿饭之后,就更是受欢迎了,不少人已经和他称兄道弟起来了。这要是杜仲平在,非得似模似样的感慨一回,这真是不管什么年代,有门手艺在身上,总是好的。
46、第四十五章
时至金秋九月,燕北的天气已经渐渐凉了下来,往锦阳城去的官路上来了不少的人马车辆。这北地其实不难走,一路都是平原,并没有南方那种山路崎岖,只是一天里日头在天上的时候,还是有些热,而等日头落了山,这温度就降了下来,若是入了夜,那就得盖厚被了,就是值夜的也得聚在火堆旁烤着。
这一队人马是江南蒋家的商队,这蒋家虽比不上各大官商,却也是本钱雄厚,经营多年的老字号。原来这蒋家专门做布匹绸缎买卖的,已经经营了几代,外人看着依旧兴旺,倒是没必要往北边跑的。只是那蒋家当家也有愁事,前些年打仗,很是压了点儿货在手里,等到打完了仗,喘过气来,却发现好多料子都过了时,显得陈旧了。这样的料子,显然是卖不上价了——江南有点儿钱的人家,都讲究个时兴,今年兴这种花样,明年又兴那种,若是穿了过了时的出去,倒是要让人笑话的。要是降价卖给穷人家,自然是卖得出去,只是却要折了本钱——这样的料子又不是一匹两匹。可是要是不卖,压在手里就更为难了——要有地方装,还要有人手看管整理,防着鼠咬虫蠹,最重要的是,干放着也换不成钱啊。最后没办法,听得这燕北开了互市,这蒋家当家的有了主意:北地的蛮人哪里讲究什么时兴不时兴的?要是能用这过了时的陈旧布料换了北地的上好皮子回去,那可不是一点半点的赚!就这么着,才有了这一趟。当然,跟着来的不是当家的,而是蒋家的大少爷蒋茂林,今年也过了而立之年,办事也是极稳妥地。
估摸着再走个一日半日的,就能到锦阳城了,蒋大少爷在入夜后又巡视了一遍,跟押镖的师傅道了辛苦,也自去休息了。每日里赶路乏得很,他虽是壮年,这许多日子下来操心的事也不少,又着实艰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