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千山看斜阳 >

第66章

千山看斜阳-第66章

小说: 千山看斜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当他即将接敌的时候,南楚兵部派出的信使终于找到了他,命令他立刻赶至燕北以南三百里处的鲁阳城,等着与游玄之亲率的十万大军会合,与澹台牧决战。
接到此令,他当即振奋起来,立刻率领部队折而往南,急奔鲁阳。
澹台牧拿下燕北七郡后,南楚藩篱尽失,但他却并未急于南下,反而一直屯兵燕北,似乎是在休整,又似是在等待着什么。
与此同时,在西线作战的宁觉非却正以每天百里的速度向前急速推进,直到横亘中土的大河泯江边,这才停顿下来,并派人去燕北,与东路军联络。
南楚朝中对他这一路军队比对澹台牧亲率的大军还要忌惮,一时无人胆敢请缨统兵。淳于乾一怒之下,竟要御驾亲征。这时,他最信任的禁军统领孙庭挺身而出,愿率军出征迎敌。
淳于乾立时大喜。
这孙庭出身豪门,家财万贯,却年轻有为,不但武功上佳,还是科举出身,进士及第后,颇有一番作为,因出手大方,为人谦和,在朝中人缘也好,于是升迁极速,不到五年便从地方官升到朝廷中枢,曾在各部当差,屡获好评,后到临淄卫戍营做副统领,表现上佳,连破几桩大案,朝野为之震动,遂引起了淳于乾的注意,着意招揽。孙庭略加考虑,便投入了他这一系,为他明里暗里做了很多重要的事情,接连除掉了几个劲敌,甚得他的信任,不但让他参与自己所有的机密大事,还把维护京畿治安的三十万禁军交于他统领。
此刻,看着这个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的青年军官,他感慨万千:“孙爱卿不愧为朕之肱股,国之栋梁,待卿凯旋而归,朕必至城外迎接。”
孙庭朗声道:“微臣既受国恩,自当倾力以报,请皇上宽心,微臣定将全力拼杀,誓将北寇诛灭。”
淳于乾听了,满意地点头。
其他朝臣也都松了口气,也纷纷出言颂扬。
淳于乾不耐烦再听这些陈词滥调,说道:“传旨,封孙庭为讨虏将军,率十五万步军,三万水军,即日启程,迎战西路敌军。”
孙庭当即跪下,躬身行礼:“遵旨。”
翌日,孙庭便率军出征。
此时,从各地赶来的兵马已被游玄之率领北上,其他正在途中的军队尚未到达,淳于乾等不及,让他从自己统领的禁军中带了十五万人立即出发,水军已在泯江码头上了战船,将溯江而上,与步军协同作战。
孙庭率军刚刚离开临淄,大檀琛便派人飞骑报讯,告知了宁觉非。
宁觉非这时已有南楚地图,并且早向当地人了解了周围的地形地貌。他不欲与敌水军遭遇,北方骑兵不懂水战,他必得扬长避短,于是拔营稍退,远离泯江,随即向东迎了上去。
三天后,两支大军便在岳西平原上相遇。
孙庭显然治军严谨,这十五万南楚步军一看到对方黑压压的骑兵,却并未胆怯,而是自动列成方阵,井然有序地站住了。
宁觉非勒住马,仔细地观察着。跟在他身后的只有十万人,其他的鹰军和雁骑都已分路包抄而去。
两支大军一东一西,沉默地对峙着。队伍中都是旌旗招展,军容严整。
孙庭骑着一匹雪青马,银盔银甲,手提重剑,显得英气勃勃。
宁觉非仍是一身黑衣,骑在火红的战马上,鹰刀并未出鞘,似是从容不迫。
两个人的脸上都挂着胸有成竹的微笑,却并未下令进攻。
孙庭对他一拱手,朗声道:“宁将军,久仰了。”
宁觉非也抱拳还礼,笑着说:“孙将军,不敢当。”
孙庭豪爽地道:“宁将军,你我两军劳师动众,远道而来,尽皆人困马乏,此时对阵,无论谁赢,都算不得英雄。今日不如休战,让众将士好好歇息。明日午时,你我两军对垒,大战一场,岂不快哉?”
宁觉非哈哈大笑:“正是,便依将军所言。”
两人便各自下令扎营休息。
两边的军队都是轻装,没带任何辎重,此时已是夏季,本也不需营帐遮风避寒。士兵们一听命令,神情都变得轻松起来,行动却是井井有条,岗哨先撒了出去,随后有的埋锅造饭,有的整理兵器用具,大部分则都席地而坐,养精蓄锐。
相形之下,南楚兵勇仍然显得紧张,北蓟这边的战士们则要放松得多。他们大部分都在察看照顾自己的马,不明传出爽朗的笑声。过了一会儿,有人哼起歌来,渐渐的,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歌声越来越雄浑高昂。
那是草原上的牧歌,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会唱。宁觉非放“烈火”去吃草,自己则站在小丘上,含笑倾听着。
“一辈子放牧摸黑又起早
马背上失去了青春却不知道
放过羊群放过马群
放过了雨雪也放过了风暴
最爱喝的是烈火性的酒
最爱唱的是草原的曲调
只要喝了酒只要唱起歌
大树也压不垮大风也吹不倒
一辈子放牧摸黑又起早
马背上颠簸的岁月累弯了腰
放牧着昨天放牧着明天
追逐过彩云迷恋过花草
从不辗转昨日的围栏
总在把新的牧场寻找
大河也拦不住沙漠也挡不住
马蹄声啊踏响了心中的春潮”
悠扬沉郁的歌声响彻整个平原,令东面的南楚大军也都忍不住望了过来。
此刻已是黄昏,巨大的金红色的夕阳堪堪沉落到地平线上,霞晖万道,染红了西面的半个天空,景色无比瑰丽壮观。
虽是平原,也有起伏,宁觉非独自挺立在小坡顶上,却正好与斜阳重叠,仿佛整个人不在人间,而在太阳里面,那挺拔的身姿被血红色的霞辉勾勒出耀眼的金边,似乎正在散发着不可战胜的神力。
南楚众兵将看得出了神,心下都生起了奇异的畏惧感,有人低低地咕哝道:“战神……战神……难道他真是战神临凡?”
“太阳神……”
孙庭站在南楚大军之前,也看着安静地立于如血残阳之中的宁觉非,脸上满是欣赏赞叹。
他身边的副将忽然低声道:“这样的人,永远不会败。”
另一边的参将如受蛊惑,脱口而出:“即使输给他,也算不得丢人。”
听着他们的话,孙庭却并未生气。他始终带着一抹笑容,微微点了点头。
七十一
    就在孙庭率军从临淄出发之时,澹台牧已经等到了从蓟都赶来的云深,随即率大军南下,直奔鲁阳城。
游玄之的军队虽是步军,且来自几个不同的防区,行军速度不快,但因澹台牧一直呆在燕北不动,给了他时间,因而能够先一步到达鲁阳地区,布置好防御事宜。他深挖长坑,配合荆无双摆出的平夷万全阵,一时颇有信心。即将到来的强敌虽是由澹台牧亲率,但只要没有宁觉非襄助,倒也不惧。荆无双和游虎在燧城取得的胜利就是他信心的保证。
澹台牧把军中的数十万人分成了前后两队,之间相隔了一天的行程。前队由他自己率领,乃二十万重甲骑兵,推进时沙尘滚滚,声势浩大,颇为壮观。沿途的南楚百姓已纷纷逃走,这时远远望着那支庞大的迅速奔驰向前的队伍,也不禁为之胆寒。
云深率队在后缓缓而行,却是另有用意。
澹台牧到达鲁阳后,见那里深沟壁垒,严阵以待,却只是轻蔑地冷笑。
一见敌踪,南楚军中便即发出了警号,游玄之急令各就各位,准备迎战。
不一会儿,远方的尘头如一只翻卷的长龙,直向这边冲来。接着,众人都看到了无数骑兵成楔形飞驰而来,个个人穿铁甲,马套亮铠,显得特别剽悍威武,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诡异的压力,让他们心里重甸甸的,觉得喘不过气来。
游玄之和荆无双齐齐策马从城中奔出,一直驰到长沟的这一边,遥遥地看着对方。
澹台牧率军奔到长沟的这边,方才勒马停住。
两边的主帅相隔三丈,互相打量着,尽皆面沉如水,眼中却仿佛都在喷火。
澹台牧沉声喝道:“游玄之,你当初率军攻我北蓟,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败得惨不堪言,颜面无存。你身为主帅,却丢弃十余万将士,独自落荒而逃。宁将军宽宏大量,念你年老昏愦,网开一面,放你一马,让你回来以终天年。你一个败军之将,不念当日不杀之恩,却厚颜无耻,恩将仇报,竟然还敢率军出现在我面前。你是不是打算再将你带来的那些将士弃之不顾,扔给我们?”
他的声音雄浑,在空旷的原野上远远地传了开去,南楚军中顿时出现了不小的骚动。
游玄之大怒:“住口。”他还待再说什么,却已被澹台牧的朗声大笑打断。
“游玄之,我一直打算把那二十万降卒还给你,可你坚持不要,竟然为了你的一己私利由着他们任人宰割。”澹台牧中气十足,声音更加响亮。“只不过,我北蓟慈悲为怀,仁义为本,对他们不但没有虐待杀戮,反而十分优待。如今,朕已着人将他们带来,打算释放他们,送他们回归故里。”
此言一出,南楚军中大哗,不少人激动起来,显是有亲朋故旧在上次战事中成为了俘虏。
游玄之吐气开声,大喝道:“澹台牧,休得在此妖言惑众。你捏造谎言,不过是想乱我军心,好趁机发动进攻,大肆屠杀我南楚军民,如此险恶居心,游某决不会让你得逞。”他说得义正辞严,铿锵有力,使稍稍动摇的军心立刻稳定。
澹台牧对他冷笑一声,接着转眼看向荆无双,恨道:“你杀我兄弟,还将他的头颅悬于城上,此仇此恨,却要向你一一讨还。”
荆无双凛然不惧:“你澹台氏在堂堂战阵上屡次败于我父之手,便施卑鄙阴谋,灭我荆家满门。我才杀一个怎么够?今日我不但连你也要杀,还要将汝之头颅悬于国门,以报国仇家恨,以慰先父在天之灵。”
“荆将军,大丈夫斗智不斗力,便算我们使计,又有何错?”澹台牧狠狠地盯着他,语气间却恢复了平静沉稳。“你是聪明人,自当清楚,若不是我们已知南楚皇帝忌惮你父功高震主,怀疑令尊拥兵自重,又怎么会定下如此计谋?更不可能一举凑功。如果贵国皇上坚信你荆家一门的忠诚,我们无论使什么样的计策,他也不可能下此毒手。荆将军,令尊雄才大略,武艺高强,在沙场之上屡败我军,着实令我北蓟上下既敬且佩。如今你虽杀我二弟,但朕已知你乃是与他正面交锋,力战之下,他才命丧你手。朕虽恨你,却也敬你正大光明。荆将军,自古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你今日为此昏庸腐败的朝廷浴血奋战,却又有何益?你扪心自问,你荆家世代忠良,换来了什么?你如今上阵杀敌,却是为君?还是为民?你护国,护的是千万百姓,还是淳于氏一家?”
他这一席话就如千钧重锤一轮猛攻,句句砸在荆无双的心上,尤其是最后一句,令他顷刻间茫然若失。他们身后的南楚兵卒听了,也是心有戚戚焉。此时,在西线作战的北蓟军队即神勇又仁义的诸般作为早已传遍天下,他们也都有所耳闻,惊愕之余已生贰心,早无斗志。再加上那二十万南楚降卒还在北蓟手中,游玄之却弃而不顾,令许多人生出兔死狐悲之感,对他已不若往日般服从。此刻再听了澹台牧气宇轩昂的一番话,已是气馁,手中的刀枪弓箭渐渐垂下。
游玄之这时环顾左右,已知军心大乱,连忙猛喝道:“住口,澹台牧,你狡舌如簧,颠倒是非黑白,却是一派胡言。自古君为天,民为地,民怀忠君之心,为君效命赴死,自是天经地义……”
澹台牧不等他说完,已是仰天大笑:“游玄之,朕可怜你年过半百,却仍如此糊涂。如今南楚大势已去,你在这里,纵使牺牲千百万将士的性命,也不过是螳臂当车。令郎定国将军游虎便颇识时务,为万民之福,毅然另觅新君,在剑门关命令全军弃械投降,朕的神威大将军亦对他以礼相待,不伤不辱。游玄之,你满口天地君亲师,做出事来却令人不齿。亡了南楚的,就是你这样的官儿,却休得怨天尤人。”
游玄之一听此言,便想起当日在临淄曾经对宁觉非做的那些事,心下一虚,已不愿再与他作口舌之争,戟指道:“澹台牧,要战就战,不必顾左右而言他。”
澹台牧豪气冲天,举刀向天,朗声道:“好,那就战。”
他身后的十万重甲骑兵齐声应道:“战。”雄壮的声音如滚滚惊雷,轰然炸响。
南楚众兵勇目睹其凛凛军威,不由气为之夺,人人色变。
游玄之回马大呼:“准备迎战。”
荆无双一言不发,随他驰回阵中。
当东西两路大军已经接敌的奏折到达临淄时,朝中仍在为是否迁都争论不休。
孙明昶等文臣建议迅速将朝廷迁往南方,凭藉水乡不利骑战之便,继续抵抗。
章纪等武将却指责这一干文官贪生怕死,坚持死守临淄,以待南国各勤王兵马来援。
淳于乾这时已方寸大乱,听着两边都说得有理,一时难以决定。
正在这时,忽然,只听远远的有钟声响了起来,清脆急促,犹如密雨,响彻临淄。
殿上君臣似乎从来没听过这种钟声,登时住了口,侧耳细听,脸上满是疑惑。
只有章纪,略听片刻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