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音乐伴我艰辛地成长 >

第1章

音乐伴我艰辛地成长-第1章

小说: 音乐伴我艰辛地成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第一章 音乐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我出生在一座大山上,自我有记忆起,就把站在堂屋的门下听那广播里传出的动人的,让我入迷的声音当成我的最爱。后来,我似乎渐渐明白:那,就是音乐。
在离家近十里路的村小上了几年学,现在想来那时的我好懒,经常中午不回家吃饭,总是害我姐姐不得不用一个大瓷碗带来学校给我吃。
好像那时偶尔有几次音乐课吧,不是语文老师上,就是数学老师上。印象很深的是语文老师,用一把二胡还可以拉出几个不同高低的音来,那时就只感觉好神圣。也正是在他的一次音乐期末考试中,我好像很大声地唱了那首《国歌》,居然得到他同样大声的夸奖:“哎呀,不错嘛!”那时心里甜甜的。其实现在想来,或许就声音大吧,那复杂的“后起拍”的节奏,我能唱对吗?!
或许是爸爸担忧于我能否考入正式初中的事吧,最后一学期,他托人将我转入了我们区当时最好的一所中心小学。后来我知道,当时那位班主任死活不要我,原因是我语数两科总分才一百三十多。。。。。。我爸,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我们兄弟姐妹读书去跟人家说好话,加上帮忙的是我大哥的舅子,终于,我还是进去了。
于是,我第一次到了离我们家六十多里山路的区“城”,好大;我第一次看到了用火砖修的房子,红的;我也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有脚踏风琴,而且能发出那么好听的声音——对于摸摸它,那时想都不敢想。
离家远,最多一个星期回去一次吧。我开始过用铝饭盒蒸饭吃的日子了,一周的前半几天,还有从家里带来的酸菜下下饭,后几天呢?就只有吃光饭了。所以,我从那时起,就喜欢在米里放些土豆,红薯,或者是包谷之类的东西,一来确实好下咽些,二来可以多留点米在家让妈妈招待客人,那时是没哪家能吃上纯大米饭的。住的,我记不起了,只知道每晚要在屋外墙角下蹲着,直到上初中的那些大哥哥下了晚自习,从三里多返闹醒Щ乩床沤葑印:罄次颐靼祝墙小按钇獭薄?
但不知道怎么,除了星期五下午回家的脚步飞快以外,在学校,我不太想家。
可有一天,我却意外了。
那是一天下午放学后,我正在教室写作业,数学老师走过来,递给我一个信封,他上牙咬着下唇,很深沉,没说一句话。。。。。。我接过信,一看,还是拆开了的,顺手抽出里面的东西,是信,叠成三折的,我打开它,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张十元的纸币——
“亲爱的弟弟,学习还好吗?我现在是在前线‘猫耳洞’里给你写信的。。。。。。”我知道是我远在云南边防的三哥了,我没看下面的内容,我的眼睛看着那十元钱,泪水哗哗地往外流,流了很久很久,不知道是为这十元钱的来之不易呢,还是为那孤身一人在外求学的苦?亦或许是太想太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了。
我透过泪水的眼看到了站在教室外面刚刚给我信的老师,他看着我,牙还是那样咬着。。。。。。我明白了,他看过那封信。
好不容易熬完了半年,小学毕业考试了。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考的怎样,也不知是受谁的影响,居然还去借来初一的教材,大有笨鸟先飞的气势。结果,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活里泡着。
一天傍晚,姐姐神神秘秘地拉着我就往房屋(寝室)里走,来到抽屉前,从抽屉上的针线筛里拿出一段布,说:“弟哇儿,你看哦,你考起初中了,爸爸今天给你扯的布要给你缝一套新衣服,你摸哈子,好滑哟,涤丝的。。。。。。”透过昏暗的亮瓦光,我可以看出姐姐当时那喜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只是当时我恰恰很平静,只倒了一句:“我考上了?”
从此,家里的气氛好像好了很多,我们跟周围的同龄朋友打闹,似乎也能被一直有他我们就不敢说话的爸爸所接受了。晚上太热时,也可以在屋外多乘乘凉了。也就是这乘凉的机会,我学会了吹口琴,还会用舌头打拍子。可惜口琴是别人的,吹了总要还给人家。要是哪天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想都不要想!
开学了,跟以前一样,背篓里背着自己的被子和米走路去学校,只是现在是中学了,一个区唯一的一所中学了,就在离我毕业小学三里多路,离家还是六十多里山路的地方。
除了觉得比小学大点以外,对我的中学没有其他新鲜感。
到了班上,老师说要我当班长,呵呵,晕的,凭什么呢?后来,我才知道我小学的一个老师调来中学了,他,好像知道我的一切。而且进了初中后,我才知道我的小学毕业成绩——全班第三名。
学习还是一样,生活还是一样,只是有了自己可以一个人睡的单人床,不再去别人那里“搭铺”了。唯有不足和觉得自悲的是,没有自己的一个马灯,晚上看书写作业还得借助旁边同学的煤油灯光。
但也有令人好开心的,一辈子都不能忘的事。
那就是同班同学里,有一个家住我家对面山上的,我们几乎周末的往返都同道。他有一支竹笛,每个周末在学校与家的路上,我们总是在走累歇脚时就拿出来吹,一周,一月,一学期,一年。。。。。。我会了,而且自己感觉比他吹的还好听呢!
当了班长,每次音乐课前就得安排人去音乐老师寝室把脚踏风琴抬到教室里来,以便老师上课用。天啦,这份差使我怎么能给别人呢!每当音乐课来临,总是提前抬来风琴,啊,我可以摸摸它啦!脚,踩呀,手,乱按啊!那时就想:这音乐课怎么就那么少啊!好不容易盼到音乐课,怎么没几分钟就又下课了啊!要是哪天让我把这玩意儿摸个够,那该多好啊!
不行,我得想办法。于是,我用铅笔在我课桌上画了一条一条的线,就象是风琴的键盘,还在格子中间写上1234567的字样,一下课我就在课桌上“弹”,完全靠心里的假设发音来安慰自己。
那时,我也不知多少次课余时间,只要听到老师在弹琴,我就偷偷跑到他寝室外面去听,没人看见时还干脆从他门缝里看看他是怎么弹的。。。。。。
我坐在教室里在课桌上练,我走路时,左手在右手上练,右手在左手上练,两手还可以同时在大腿和肚子上练。也不知练的什么,更不知该怎么练。就是一有空就玩它。
初二时,学校举办了该中学的第一次他们认为像模像像样的文娱比赛,器乐和声乐各设一个一等奖。我报了两项,结果,我口琴以一曲《泉水叮咚响》,声乐以一曲《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拿了两个一等奖。
从此,我全区出名了。
当我周末拿着奖状回到家心里甜滋滋地往墙上帖时,我爸爸却说:“搞这些蛋扯扯,要是学习上给我拿个奖塞!”那时,我暗暗地说:老爸,我要靠这些“蛋扯扯”吃饭!
于是,我开始为自己想出路了:有没有光学音乐这样的学校呢?
第二章 追求路上的第一次跌倒
    一天课外活动时,我们的法律老师把我叫去,说要我去邮电所给他交封信。我接过来,边走边看信封,突然,我呆了——四川省XX县XX师范学校音乐班杨XX收。哇妈呀,还真有这样的学校?音乐班,是成天学音乐吗?
我激动之余又有太多的疑问,于是,我悄悄记下了地址和收信人,以一封“尊敬的杨XX老师您好,我是XXX的学生XXX”为开头写了一封以问号为主的信。
半个月后,我收到了回信。杨老师说他听说过我,我心里又喜又乐!从此,那两地间的书信就没有间断过了。
在那些信封里,我找到了我发展的方向,得到了我平时再怎么努力也没法解决的问题的答案。但是,同时也带给我一个痛苦:那就是他告诉我,如果我不留级的话,到我毕业的那年他们学校不招收音乐班,说是缺老师,要招一届隔一届。
这,在我当时就是没想通,就觉得好像是专门跟我作对!留级?没关系不沾人怎么留?
初二的暑假,得知那位音乐专业的老师毕业了,而且分配到我们县当时一个“完中”里任教。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完中”这个词语。我哀求他帮我,我想学音乐,我想去他学校读书。。。。。。当他答应后,我退掉了我们区每个小学毕业生都向往的这所中学,这事,也使我爸爸第一次受了我给他的重重的打击。
开学了,我又得去另一所新学校了。
听说离我家有两三百里路。一大早我就出发,步行来到离我原来中学不远的区汽车站,两三个小时就到了,还得在车站等中午才发出的到县城的车。一路颠簸了几个小时,昏睡中听人说:“那就是县城”,“哈呀得,好好看哦”,“哈,怕全部都是水泥板房”。。。。。。
原来,还不是我一人没看过县城呢!况且车上男女老少都有。好多人都把脑袋伸向窗外,赞叹,惊奇,兴奋。。。。。。我的目光也被他们给转移了——山的下面,还很远,那就是县城吧。
恩,是不错,房子是椎模患野ひ患遥妹苎剑∠爻桥员呤且惶鹾么蟮暮樱厦嫫亩际谴桑颗叮茨鞘浅そ?。。。。。
这回,我算是长见识了吧!可到了城里,我没有太多地注意周围的热热闹闹,或许是怕把自己搞丢了吧。
一打听,要明早才有到我要去的那里的车了。住店,就车站旁最近的一家,我只记得我住进去了那晚就再也没出来逛逛的。
第二天一早,我就坐上了去我目的地的车。
爽,这路都是水泥的,比我家房屋的地下还好!又过了几个小时,到了,我的新学校呈现在我眼前:呵呵,还有几层呢!不错,水泥楼房嘛!更为不理解的是,这个学校教室里居然有电杠(日光灯),这倒不说,每间教室顶上还吊着四把电扇,连上下课的铃声都是自动的,比起我原来那学校,还靠在半山腰的大树上吊个铁筒,需要时由一人去拉才响的可先进多了。。。。。。天啦,这是学校?这里的学生那么享福?哦,这就是“完中”。
“完中”也有脚踏风琴,不过是一间专门的小房子放着的。不知道是沾音乐老师的光呢还是怎么,这学校的校长非常喜欢我,说那个风琴,我随时就可以去弹。天啦,这什么概念!于是,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我这一生的较为正规系统的音乐学习了——老师一周为我练几次声,我只知道什么“a”呀“mo”的,根本不懂什么发声方法与原理等等,琴法呢,老师就给我几张纸,上面是几首歌,就说照它上面弹就是了。
这么远了,就只能半年回一次家了。还是铝饭盒蒸饭吃,可那米,是凭从家里交到粮店去的手续又从对方粮店里取出来的,跟自己从家里带的比差远了,经常还伴有老鼠屎。别的同学都可以从包里掏出些钱,买菜,买汤,可我不可能的,在我们家,从来都没有零用钱这个概念。所以吃饭时候,往往就不能跟大伙儿在一起。那时,又好想家,好想原来一个星期回到家,妈妈从碗柜里端出不知是什么时候来的客人吃了剩下的一点“好菜”,哪怕那菜看上去有点发酶了,在我们吃来,是那么的酸,可妈妈看在眼里,她却是那么的幸福。
时间真快,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熬到毕业的。
听说要专业考试,先是自己县里组织考试,再还要到招生学校去考专业,我那时还不知道那学校在什么方向。
县里考了,我被列入去参加招生学校考试的学生中。音乐老师问我有钱不,说要路费,住宿费,报考费等等,当他知道我没有时,他决定由他先借我,但要放在他身上保管,有需要的由他为我付。
出发了,先是被老师带到县招生办报了到,那时我知道了,一共要去参加考试的有十二人,地区招办给我们县分的录取名额是五名,那年整个地区那个音乐班就招收四十名。
当时,我并不知道这名额对于我来讲是什么概念。县招办也派了带队人,我们一起出发,先要坐船。
六月的太阳照得长江边上的一个小县城的温度格外的高,很热很热,人们都拿着扇子打着扇。好多跟我同考的学生都有爸爸妈妈,或者哥哥姐姐送他们上船,为他们打伞,还给他们买水,我当时看着别人手里的瓶子,心里就揣摩着那水会是什么样的味道呢?上船时,岸下那一声声叫喊:“芳芳,好好考哈”,“明儿,别着急,考好点”,“小慧,回来我来接你”。。。。。。等等等等,直刺得我心隐隐作痛。
船一直坐到第二天,下了船又坐上汽车。。。。。。不知坐了多少个小时,我一路昏昏睡睡,没有人喜欢跟我说话,我也不想跟别人说话。只听得有人不时在说到了XX了,这是XX县了,前面就快到刘伯承的故乡了。。。。。。当时,我心里就只觉得那些人怎么这么厉害,什么都知道啊!
终于到了,还是统一住的旅社。只感觉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我就象一只深井底的青蛙一样,眼睛就死死的盯住我的老师,顾不上周围喧哗的一切,连考伴们陪同的家长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