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梦上海 >

第98章

梦上海-第98章

小说: 梦上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起六喇叭,非常兴奋地跳起迪斯科。他在外面放出话,说看中了李海燕,要和她交朋友。

这样的浪荡鬼,对他躲还躲不及呢,有谁会同这样的人谈情说爱。

有一天这小子真的找上了门,到服装公司办公室来会海燕。海燕早有思想准备,马上就把他弹得远远地,正告他不要捏鼻头做梦!这下可真的惹了大麻烦,不几天这小子就到处造谣,说了不少不堪入耳的话。

海燕一气之下就来了个停薪留职,离开了集体事业管理局。锦绣对此十分不高兴:女儿好容易找了个工作,就这么随随便便离开了。今后该怎么办好?并为此非常担忧。

可海燕真的自己就做起了服装生意,开始是摆了一段时间地摊,竟然还赚了一些钱。不久生意逐渐做大了,开起了门面,成了万元户,这真是因祸得福。

有一天,她又新开了一个门面,进了几千元的货,准备第二天开张。可当她早上去店里一看,发现整个店堂里的货被偷了个精光。

海燕是经得起风浪的,她不慌不忙,非常沉着,一方面保护好现场,一方面立即向派出所报了案。

她估计这还是那个浪荡鬼作的案。案子很快就破了,果真不出所料,就是她预计中的那个浪荡鬼干的。结果,浪荡鬼被警方拘留,赃物大部分被追回,此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正在海燕准备出国之际,丽绢带着爱国、建芳从法国回来了。这次丽绢回来准备着手在中国的投资事宜。只在家兴家住了两天,接着就住到了虹桥的一家宾馆里,并且长包了两套房间,作为她的法国贸易公司设在上海的办事处。

爱国和建芳在法国四年的大学生涯结束了,两人都取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现在是丽绢的法国贸易公司在上海办事处的特派代表。

在为丽绢接风的晚宴上,几个人就谈起了海燕准备出国,到日本留学打工的事,说到费用,丽绢爽快地说:“要多少钱,一切我包了。”

“那太好了,大概要四万元。”锦绣说。

“小意思,爱国,你给付了,记一笔帐在那里就行了。”丽绢慷慨地说道。

可是海燕却说:“姆妈,这钱怎么能要丽绢阿姨支付呢?这算什么事,最多是先向丽绢阿姨借这笔费用,以后我来归还。”

丽绢一听,既有点高兴,又有点意见,说:“小燕子,你把阿姨当外人了,我和你爸爸、妈妈,什么时间分过家-----”

“我们拆了墙是一家,不拆墙也是一家。”外婆插话说。

“这话好像是什么戏里说的。”丽绢在想着说道。

“是样板戏《红灯记》里李奶奶说的一句台词。”爱国补充着说。

“小燕子,阿姨早就讲过,只要我丽绢有出头的一天,我们‘三结义’的两位哥哥的儿女,想要出国深造,一切费用我全包了。”

“丽绢阿姨,你的这分情我的爸爸、姆妈领了,我也领了。但我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做什么事情要靠我自己的力量,这是我的性格,也是我爸爸、姆妈遗传给我的性格,所以这要请你谅解。你的这份真情,确实使我万分感激!这样吧,我写个借条给你,五年之后全数归还。其实这是我给我自己的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它将逼着我去努力奋斗,自强不息,催我拼搏!”

“好样的,我欣赏,将来一定会有大的出息!等你学成回国,我一定同你合作做事业。”

“阿姨,到时间你来投资,我们一起做大事业!”

女儿海燕出国的事情比较顺利地解决了,家兴在工业口子副局长的位置上干得也有声有色。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他觉得肩上的担子也在逐步加重。

这改革一步一步,正由农村推向城市,推向上海、推向工业口子。

上级把搞改革试点工作的重担交给了家兴,他觉得压力真不小。要问接下去,家兴的改革试点工作搞得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六十五回 两亲家儿女联姻

话说李家兴把女儿海燕安排出国后,自己在副局长的位置上一坐又是两年,到1984年的11月初,工业局系统开了个会议,确定下属大小企业,进行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并且确定由家兴组织一个斑子,先选择几个单位进行试点。

家兴领受任务后,就组织了一个由五个相关科室的人组成的工作小组,先到局下属的一个电器厂、一个服装厂、一个专业的建筑公司,搞了一个多星期的调查研究,然后做了个改革预案。改革试点进行了将近两个月,基本告一段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元旦前夕,家兴下班回到家。一跨进门只见君兰夫妻俩,老孔夫妻俩,坐在客厅里同锦绣和锦绣的爸爸、妈妈谈论什么事情。

“家兴,你回来了。君兰和老孔来找你想商量两件事情。”未等家兴坐下,锦绣就说。

“是几个小家伙的事情?”家兴问道。

“锦绣你别急,先让家兴坐下来,我们再慢慢商量。”老孔拦住锦绣说。

家兴把手中的公文包往桌子上放好,便说:“你们几位好长时间没有来我家了,现在情况怎么样?”

爱芬先回答:“君兰最近已经评上了教授,职务还是校长。我也评上了副教授,同锦绣一样仍是主治医生。不过恐怕一直要当到退休,不会有大的出息了。”

“老孔和红梅呢?”家兴又问。

“我退休了,今年是六十二岁,已经多做了两年。红梅今年五十三岁,还有两年也要退休了。”老孔回答了家兴的提问。

“家兴,君兰今天来要说的是爱国和建芳两人结婚的事。老孔是想说燕子和思英从日本回来后该怎么办?大家好好商量商量。”锦绣把大家想要谈的事情都点了一下。

“时间不早了,还是先吃晚饭,边吃边谈。”家兴说。

“晚饭不吃了,谈完我们就走。”爱芬说。

“哪有这等事,不吃晚饭就走,今天没有什么准备倒是真的。反正是自己人有什么吃什么。今天我来下厨房烧几个拿手菜,罗宋汤加牛排,还弄个水果什锦色拉,吃一次中国式的西餐。爸爸、妈妈,你们先陪客人喝喝茶、说说话,不要多少时间就可以吃中式西餐的。锦绣,我们一起下厨房,走吧。”家兴说着就拉着锦绣下了厨房。

只不过四、五十分钟,西餐就端上了桌,再加上亮晶晶的刀、叉、勺等,这些人一边吃着,一边在叫着好吃得很。

“家兴,你这一手艺是打哪里学来的?”老孔吃着美味中式西餐说道。

“他这一手肯定是年轻时,在外国人的俱乐部里当boy时学到的。”君兰想了下说。

“不差,是这样。”锦绣喜滋滋地代替家兴做了回答。

西餐吃完,家兴又给每人端上了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

“今晚真的过一次洋人的生活!”君兰喝着咖啡,又笑着说:“不过家兴你是得好好地招待我们,你要做公公了。就这么一杯咖啡了事了?这个礼太薄一点了吧!反正我家建芳已经被你家爱国骗到了手。”

“君兰,这是周渝打黄盖,叫愿打愿挨。”孔文打趣地说道。

众人正说着,客厅的门开了,爱国、建芳手拉着手进了厅堂。

“这真是说到曹操、曹操就到。爱国,正说着你们两人结婚的事情,来,坐下来,说说你们两人的打算。”君兰把端在手上的咖啡杯子往桌子上放下,就很认真地问爱国,这婚事打算怎样操办?

爱国就说:“我和建芳想和爸爸,姆妈汇报关于结婚的打算,时间准备定在‘五、一’劳动节,仪式尽量简单一点。”

“那酒席总要办几桌,请些亲朋好友来聚聚。”君兰说了自己的想法。

“这酒席可办,也可不办。我们去政府登个记,发点喜糖。”爱国仍按原来想法继续说道。

“这不行,我女儿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嫁给你了?这是谁的意见,是你法国妈妈的馊主意!君兰你倒说话呀,家兴、锦绣,你们两人是什么主张?”爱芬一听急了,马上要君兰和爱国的父母表态。

“那结婚总要有个地方,不能现在这样像游击队一样,到处打游击,老住在宾馆里也不是个办法!”锦绣说得也实在。

“我们的法国妈妈说了,在虹桥什么地方给我俩买一套房子,给我们做新房。”建芳说出了丽绢曾经许的愿。

“这还差不多,像有钱人说的话。爱国,我们喜酒还是要办的,丽绢舍不得掏腰包,我们出钱。”锦绣同意君兰的观点,坚持要办喜酒。

“爸爸、妈妈,你们不要误会,她不是不想掏钱,而是她在国外的时间住长了,观念上可能有所不同。再说最近我们两人工作实在太忙。因为已经准备在国内投资,搞中外合资企业,目前正在同市里服装公司的一家有关企业谈着哩。结婚办酒的事应该说是没有问题,我来对丽绢妈妈说明白就是了。”爱国说了实际情况,而且是比较灵活的话。

“这丽绢要是不听我的,我就把儿子讨回来,不给她了。”锦绣又说气话了。

“家兴,你儿子结婚的事就说到此为止。现在来说说你我两家的女儿的事。燕子据说还是想飞回老窝,但我家思英不想回来了,她想离开日本后就到澳大利亚去定居。”孔文说。

“去国外定居,我看也没有什么不好,爱国如果想去国外定居,我一定跟着去。”建芳很干脆地说了自己的想法。

“老孔,现在年轻人的想法,同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不一样。他们年轻人的事,我们做父母的管多了不一定好。”君兰插进来说。

“我不同意姑娘留在国外,有些姑娘在外国,最后被坏人骗了、卖掉了。这方面的事我在大学里听得多了。”红梅就毫不掩饰地说了自己的意见。

“孔伯伯、婶婶,你们两位不要着急,我前天同燕子和思英通过电话。思英不是不想回国,而是怕回来后还是回到原来的大集体单位,感到没有劲,还不如继续在国外谋生。”爱国说道。

“爱国,你们两人晚饭吃过了?”锦绣打断了儿子的话头。

“还没吃过。”建芳答道。

“我去厨房看看,下两碗面条给你们俩吃,怎么样?”锦绣说着就往厨房而去。

“爱国刚才说的情况我们知道,思英就是认为在大集体单位名声难听,连找个对象都困难,所以出的国。爱国,你给想想办法,如果妹妹回来你能帮助找个好点的单位吗?”红梅直接给爱国提出要求。

“婶婶,我正想说这事,现在我们正在同一家服装厂洽谈合资的事情,已经谈得差不多了。如果谈判成功,用人的权力在我手里。服装厂里关键的人物是设计师,燕子和思英两人在日本学的都是服装设计,我要用人当然是自己人好。问题是这两位妹妹,是不是肯到哥哥的单位来打工。”爱国非常痛快地说了自己的见解。

“爱国,你在电话里同思英说了这事?”孔文问道。

“我在电话里还来不及说这个想法。”爱国答道。

“那这样,我先打个国际长途给我女儿,就按爱国说的,假如合资谈判成功,我就叫思英回国。”红梅也很爽快地说。

正说着,锦绣端了两碗刚下好的、热气腾腾的面条给了爱国和建芳,然后也参加进来谈孩子们回国的事。

“我看这样,还是让这两个小丫头都先回来,以后怎么办再说,有家兴这个局长大人还在位置上,还有这个马上要当老板的哥哥,还怕没有事情可做。再说现在正在搞改革开放,铁饭碗肯定要打破。现在社会上不是流行这种说法,‘手术刀不如鳝丝刀,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什么全民、集体、个体,中外合资,能赚到钞票就是好样的。”锦绣非常痛快地说着自己的新思维。

“嘿,真看不出来,现在我们谷大医生的思想,比我们谁都解放,能跟得上形势。”家兴也笑着说。

“我说得不对?现在就是这样,我是要退休的人了,要是年轻十年八年,我肯定辞职,来个鲤鱼跳龙门,自己去开个诊所,做私人医生。”锦绣是越说越来劲。

“大姐姐,我和你合作,你看内科,我看外科,君兰,你也是学医的,来当我们医院的院长,这民办医院不就开成功了。”爱芬也凑起了热闹。

君兰、孔文、爱国听了两位医生的真情吐露,都笑了,家兴也显得很高兴。

听到大家的谈话,家兴不禁回想起前段时间,自己局里搞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的一些情况,心中真是不能平静。特别是想起了前些日子在一家建筑公司搞改革时,遇到的几个比较有趣的事情。

家兴在改革试点前,先搞了调查研究,做了改革预案,就带了工作小组到了这家专业建筑公司。建筑公司的党委陈书记和张经理就组织了一个汇报会议,向家兴等一行人汇报公司的一些情况。公司的工会主席刘光明和宣传科小魏科长也参加了会议。

“李局长来指导我们单位的经济改革,我代表公司党委表示热烈欢迎。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