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没空宅斗 >

第7章

红楼之没空宅斗-第7章

小说: 红楼之没空宅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瑚的离开,让史氏和王氏又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在贾瑚离开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托了同是四王八公府的另一个超品诰命,把贾元春通过小选送进了宫里。

    这件事情被贾琏用歪歪扭扭的字写进了给贾瑚的信里。原著里好像是贾宝玉出生后,贾元春才进宫的。如今贾宝玉连影子也没有,贾元春就进宫了,那这绝对是贾瑚的蝴蝶翅膀给扇进去的了。

    贾瑚如今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没有多余的精力关注这一家,索性就撩开手不管了。反正到最后贾元春也没被当今收入后宫,反倒成了下任皇帝小老婆。

    自出了京城,贾瑚游历的途中,看见各地的百姓空守宝山而不自知的情况,难免会动个恻隐之心,多呆上十天半个月,教会当地百姓的同时,也不忘记给家里带个信:这里有好东东,正处于原始开发阶段,速派人手来。要知道从古至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挑到最肥的那只。

    两年多的时间几乎转眼就过去了。贾瑚本人在民间也有了一点名气,一些曾经陷入绝境时,被贾瑚给指了条救命之路的百姓,还给贾瑚供起了长生牌位。有的地方还传说贾瑚是天上的金童下凡,就是路边的野草垃圾也能变成能换钱的宝贝。

    贾瑚知道后“呵呵”干笑了两声,不得不佩服广大人民群众的想象力。怎么什么事情都能和“天仙下凡”扯上关系呢?

    日子进了腊月,贾瑚带着一车当地百姓送的土特产踏上了回京的道路,终于在小年之前回到贾家。

    贾赦和贾琏对于贾瑚表达了强烈的思念之情。除此之外,两人也和张家一样,表示虽然贾瑚出门的时间里,消息从来没断过,还时不时送回好多土特产,但以后如非必要,还是不要出远门了吧。

    贾瑚的回应是:最近五年之内,他的计划是参加春闱,进入翰林院,把翰林院的书都抄写回家,绝对不出门了。

    于是大家愉快的过了年,坐等贾瑚参加春闱。二月初九入场,毫无压力的考完九天,贾瑚算是松了一口气。面对众人的问询,贾瑚直言虽不会高中榜首,但也不会名落孙山,让大家保持平常心就好。

    四月时果然杏榜高中。三千响的鞭炮又在府内存在感差不多快没有了的二房众人心上划了一刀。

    殿试的时候,恰逢华北干旱、山东大旱。当今就以此作为这回殿试的考题。自古以来,天灾时百姓都是最难过的。人力之微,也无法与天相抗。

    贾瑚看着题目,有些头疼了。要知道,即使在贾瑚的原来世界,山东的旱灾,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直到现代,依旧动不动闹旱灾。科技进步了那么多年,还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彻底解决方案。

    一般来说,某地干旱的前后几年,多会有洪涝。山东前几年还闹过水灾,水灾后再发生旱灾,恐怕跟着来的就是蝗虫了!这是逼死山东老百姓的节奏啊!贾瑚记得曾经看过的一本小说里写道,几种家禽里,鸭子是吃蝗虫最多的。而且还可以等鸭子吃了蝗虫之后,直接让灾民们吃鸭子。嗯,这是个好办法。

    贾瑚一边研墨一边想,山东是华北的省份之一。这些年旱灾总是多属于春旱。春旱一发,那么当年就别指望有什么收成了。这是靠天吃饭的百姓的悲哀。

    之前去山东的时候,倒是找到好多好吃的螃蟹。贾瑚也交给了螃蟹产地的百姓硝石制冰的方式来保存螃蟹。这样就可以运送螃蟹到更远的地方贩卖,当地百姓也多了个生路。啊,忽然想吃螃蟹了,回去让负责这片生意的管事给自己运点肥蟹子来。不行,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回到旱灾上来!

    当年的地理课上曾经学过,华北大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气象原因外,也是因为春季用水量大,还没有降水及时补充水位线,又没有储水设备。就算有朝廷的救助,可是在水源利用率这么低的古代,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贾瑚在分析了这些问题后,直接给出了几个解决方案: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先赈济灾民。这些事情,六部官员做了那么多次,都是熟手,没什么可赘述的。但是赈灾之后,在下次灾害来临之前要做的事情,才是重要的。首先,是人口控制。在“多子多孙多福气”的背景下,贾瑚没敢说出计划生育这件事来,而是着眼于人口迁徙上。闯关东是山东民族自发的行为,但是如果朝廷插手介入,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再有,水泥都已经在去年用在水灾上了,那么建立储水库也是可行的。在水源利用率上,贾瑚努力回想自己曾经见过的屋檐改造和滴灌法,画出了这两样东西的外形特征。然后又写了好多用以养护水土、改善生态植被的方法。

    眼看着差不多学子们都交卷了,剩下为数不多的人里,只有贾瑚满头大汗的又写又画,忙的不可开交,一下就把皇帝和考官们的目光给吸引过去了。

    皇帝皱了皱眉,难道这个自己看好的孩子是想不出来好的赈济方法么?是的,皇帝也没指望一群新科学子能写出什么惊才绝艳的计策来,只是希望这些即将进入朝堂的人能对即将面临的事情有个直观感受——这是你们将来会遇到的事,无论是留在京都还是到各地成为庇护一方百姓的父母官,都有可能会遇到。

    于是皇帝走到了贾瑚的身边,看着贾瑚答卷。才看了开头几行,皇帝“咦”了一声,立刻全部心神都放到了贾瑚的卷子上。

    看见皇帝的表现,几个考官也心痒痒的过来看了一眼,然后就移不开眼了。

    等到贾瑚撂笔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身边围了一圈人,从皇帝到考官都在呢。也就是贾瑚心理素质好。这要是换个普通的考生,说不定当场就激动昏厥了。

    不管贾瑚怎么想,皇帝见贾瑚写完了,直接就抽走了他的卷子,回到御座上皱着眉头又看了一遍。

    贾瑚心里知道这绝对不是什么坏事,也就不再理会,退出殿外。和一众学子们一起用过御赐的膳食后,离开了皇宫。

    贾瑚是离开了,可六部官员还在呢。皇帝对着六部直接问询从蝗灾发生的可能性到两张图纸有没有用等问题。之后,朝廷就做了一个奇怪的举动,到处收鸭子送往山东省。

    在收鸭子这个奇怪举动的掩盖下,工部、户部、吏部都动了起来,而且为了防止之后的灾害和朝廷的动作使灾区发生民、变,兵部也加入了进来。后来,山东的旱灾和蝗灾,在种种的朝廷措施下,到底还是安然度过了。

    如此几日之后,殿试名次排出来了。贾瑚没进一甲,而是个很不起眼的二甲第七名。自从看了贾瑚默出的殿试卷子就忐忑不安的老太傅松了一口气:这个名次,说明皇帝是真的想用贾瑚,起了爱才之心才压住名次的。

    和老太傅一样想法的人,只有几个考官和六部的知情官员。就连这些人,也被皇帝勒令不准多嘴。其他人,果然没有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贾瑚身上。

 第10章 贾瑚1。10

    琼林宴后,因为没入一甲而需要考取庶吉士才能入翰林的贾瑚,在参加了庶吉士考试之后,终于顺利进入了翰林院,遭遇了此生的第一次人际关系危机。

    本来新人被老人为难,是各个行当有新人加入时候的传统,但是谁让贾瑚不光是新人,还是个历来和清贵人家都不对付的勋贵出身呢?贾瑚可以说为这届新入翰林的进士们承担了大部分的恶意。而一部分和贾瑚一起入翰林的新科进士们,也像找到大部队一样,对贾瑚或者恶意讽刺,或者视而不见。

    贾瑚是谁啊?对于这样的人,他直接无视,充分发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精神,在自己的小隔间里开始抄书,发誓把翰林院的书籍都弄回去。

    贾瑚的行为态度,让所有人都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为了找回场子,在集体忽视了贾瑚一个月之后,开始每天给贾瑚布置工作了。

    贾瑚面对从来没做过的工作,看着那些写满“你来求我啊,求我我也不告诉你”的表情的脸,直接转身提溜出来一个比自己职位低,但是在翰林院绝对是老资历,各种文书工作都懂的小书吏出来,让他教自己。再次让一群心有恶意的人憋得想吐血。

    时间进入夏天,炎热的夏季里,所有的翰林都大汗淋漓,唯有贾瑚,大大方方的每天让家里两次送冰到自己的办公室。整个翰林院,也唯有贾瑚的屋子是凉爽非常的。只有之前那个教贾瑚日常文书工作的书吏可以占据贾瑚屋子角落的一个小书桌办公蹭冰。

    之前因为贾瑚吃不惯翰林院的工作餐让家里送饭,已经非常不满的其他翰林们这次又说酸话了。他们表示,他们知道翰林院是拿不出这么多冰的,而贾瑚家里明显有多余的冰,作为一个勋贵出身的、满身铜臭味的纨绔,应该识相点,给所有人送来冰,这样他们才会勉为其难的“接纳”贾瑚。

    贾瑚表示,风太大,他什么也没听清。心里却暗自合计,怎么一个个的都这么脑残,以为我是他们亲爹啊?还要对他们哄着供着?

    转身贾瑚就到自家表哥那里诉苦了:“……每天都这样我都烦死了!我又不指着他们吃穿,他们哪来的自信我最后会向他们低头?那帮老翰林还任由这帮愣头青闹,也不知道管管!”

    张家大表哥看着贾瑚明显没往心里去的表情,把装满水果的盘子又往贾瑚面前推了推:“你还记得祖父说过的话么?祖父曾经说过,寒门难出贵子。不是说出不了贵子,而是很难。在什么阶层,眼界就会有诸多变化。”

    “啊,大表哥你嘴真毒啊,你是说,这些人本来出身就不高,所以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对吧?”

    “我没说,是你说的。”

    贾瑚觉得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前一世的自己,家境普通,大学毕业之后最大的愿望就是买套房子娶个老婆平平淡淡一辈子足矣。

    到了这里之后,自己衣食无忧的同时,接触的都是国家机器里的人物。最高领导人也见了几次。受到的教育、接受的思想,和当年完全不是一个高度。

    因为出身不同,生长环境不同,所以眼界不同,做出的选择也不同。也许如今这些小家子气的翰林们有朝一日也会提高自己的眼界,让后代子孙一出生就是贵子,但是如今,这些人在贾瑚的心里,就是一群自视甚高没事找事的穷酸。

    面对这样的人,贾瑚决定,直接暴力打脸。于是在下次所有人进行月末工作总结的时候,再一次提出“有些人搞特殊化”的时候,开口问了一句:“你们相信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吗?”

    当大多数人出声表示同意之后,贾瑚直接地图炮了全场:“既然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可见我前辈子一定是积了大德了。所以才会刚出生的时候就有四个奶娘轮流侍候我,就怕我吃不饱;十几个丫头小子跟着我,就怕我磕着碰着。所以才会在有的人还住着残破屋子的时候,我住在国公府里。所以才会在有人连笔墨都买不起的时候,我只要想读书写字,就有名师大儒来做我的老师。所以才会在有的人不得不为了上京赶考的路费拉下脸跟亲戚朋友借个遍的时候,可以不用回祖籍,直接在京里考试。因为善恶终有报嘛!”

    这是就差没指着鼻子和其他人说,你们一定是上辈子缺了德了,才过得不如我啊。

    别说几个小年轻了,就连那些端着前辈范儿的老翰林也是又羞又怒憋红了脸。贾瑚心里痛快:该!叫你们坐山观虎斗!想看小爷我的笑话,我就让你自己变成笑话!

    翰林院炸了窝一样的热闹这件事,皇帝知道后还问询了一下安插在翰林院里的眼线。这位眼线同学也是十分敬业的把前因后果都跟皇帝说了一遍,包括贾瑚的那番话。

    贾瑚的话,其实是任何一个上位者都愿意听的,因为这段话潜在的含义就是:我之所以能站在这个位置上,是因为我秉持天道的功德轮回来的。

    贾赦对此表示有点担心,毕竟敬大哥当初就是因为受不了同事的排挤,差一点出家修道去。所以在某个休沐日,贾赦和贾敬一起对贾瑚的工作情况和人际交往表示了关心。

    “敬大叔当初想差了。当初敬大叔身上妥妥的一个一品爵位,虽然没有实职,但是只要看谁不顺眼,就穿上朝服到他面前溜一圈,那些个小翰林就必须见一次跪一次,不叫起就让他们一直跪着又能怎么样?”贾瑚的准则就是这样,能仗势欺人的时候,为什么要花费脑子去思考?

    如果是地位比自己高,或者是才华比自己好,潜力比自己大的人,折节下交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问题是大家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