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乾心三世缘 >

第13章

乾心三世缘-第13章

小说: 乾心三世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遵旨。”
  看长孙无忌领旨而去,王德鼓足勇气,问道:“大家,那魏王府……”
  皇帝挥手,王德没有再说下去。想了想,皇帝将王德招上前,嘱咐了一些话。
  待王德下去,皇帝,无力的坐下,双眼无神的看向远处,不知在想些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北漠志的用途

  第二十四章
  魏王府里,朝中大臣差不多都已到齐,都向魏王祝贺。而太子的马车,也停在了魏王府的门口。
  太子和称心下了马车,一同向里走去。
  魏王一眼便看见了面色不愉的太子,暗暗得意,上前笑着说道:“太子殿下亲临文学馆,使臣弟这里蓬荜生辉啊,臣弟感激不尽。”
  看着这满脸堆笑的青雀,太子也笑了。“自家兄弟,还用着如此见外的词汇。”说完,便走到一卷卷的《括地志》前面。
  魏王有点拿不准太子此时究竟想干什么,似乎太子没有想闹事的感觉。不过,魏王很快反应过来,上前道:“这《括地志》总共是五百五十一卷,五百五十卷乃青雀与众文学博士编纂而成,而这关于北漠的这一卷乃是父皇所寻,只是小做修订,便可成册了。父皇日理万机还能想着青雀,青雀实在不安啊。今日还望太子殿下看看,有何不适之处。”
  余光扫视了眼注视这边动静的诸位大臣,太子笑着说道:“青雀说笑了,此《括地志》乃是青雀与众文学博士费尽心血而成,父皇也审阅过,实在是集大家所长的著作。只是不知,青雀对这北漠卷所感如何啊。”
  青雀拱手说道:“北漠卷乃是父皇所赐,所写比以往很多介绍北漠的书籍都要详尽,其实青雀并没有如何改动。”
  早在一旁观察良久的褚遂良也拱手说道:“臣也看了北漠卷,实在是介绍详细,言辞犀利。不但把北漠及漠北的情况介绍清楚,更有很多独特的见解,实在是不知是哪位大家所著,如果能招至朝堂,对大唐平定北漠,定是一大助力。”
  太子微笑的听着褚遂良的话,正准备说什么,便听见门外高唱“圣旨到!”
  众人忙跪下接旨。
  王德手捧圣旨进来,说道:“太子殿下,先是您的口谕。”
  魏王看了眼太子,很快低下头。
  太子朗声说道:“儿臣李承乾接旨。”
  “夫太子者,行德甚佳。于政事勤勤恳恳,于文书思意甚聪。今《括地志》成书之日,君臣同乐。太子所著北漠卷坠与五百五十卷之后,全《括地志》当朝第一全书之名。朕心甚慰,特赏白银一千两,玉如意两支,紫檀八宝瓶一对。”
  王德对太子笑笑,接着说道:“下面就是魏王您的了。”
  魏王艰难的扯出一抹笑容,说道:“是,是。”
  王德道:“陛下有旨,魏王李泰听宣。”
  “儿臣李泰接旨。”
  “修身贵乎慎始,笃学不分长幼。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故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晓,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德,为嘉掖李泰潜心向学,修书括地志,赏白银三千两,准于魏王府扩建文学馆。”
  “儿臣李泰谢父皇隆恩。”
  “那太子殿下,魏王殿下,咱家告退了。”
  “多谢公公。”
  待王德走后,众人接连起身。
  褚遂良率先上前道:“臣竟然不知,北漠卷竟然是太子殿下所著。”
  “哪里哪里,本宫也就是早年间大唐总因对北漠不够熟悉而打起仗来很是吃力,所以才自己翻阅资料,派人去漠北一带记下亲眼所见,才写出此篇章。只是较青雀这五百五十卷,不过小巫见大巫罢了。”说完,还看了魏王一眼。
  魏王咬紧牙关,刚要说话。房玄龄却先拱手说道:“太子此言差矣。魏王编纂的五百五十卷诚然必能流芳百世,功德显著,但太子殿下所著对而今的大唐更是用意非凡。太子殿下劳心政事却依然能著此书,实在是让臣等敬佩。”
  魏王也道:“太子殿下怎么不跟臣弟说此卷乃是您献给父皇的,也好让臣弟在这《括地志》的成稿上也著上太子殿下的名字,一同流芳百世啊。”
  “青雀,大哥就是怕你这样。这《括地志》费了你多少心血,大哥怎敢居功。放心,都是自家兄弟,谁得都一样。”
  群臣见太子这样,更赞太子贤明大气。魏王狠狠的攥住手中的圣旨。
  等客人散去,夜深人静的魏王府。
  “混蛋!混蛋!”魏王狠命的砸着屋里的摆设。
  “殿下,殿下,别砸了,要不,您还是吃点。”
  “我不吃!五百五十卷啊,竟然不如太子那一卷漠北篇!太子写书就是劳苦功高,我写书就是应该应份的吗!”
  “殿下,有什么关系,皇上不还下圣旨奖赏您了吗。”
  “那是奖赏吗!那圣旨跟太子的口谕相比,怎么就这么像敲打。你说,父皇是不是知道什么。”
  “殿下,别多想,应该只是巧合罢了。”
  “巧合?对!是巧合!父皇怎么能知道。不过,我有点等不及了。楚客。”
  “殿下是想?别,殿下,现在时机不合适。”
  “我等不了了!不过你放心,我不会冒然行事的。一切就等骊山狩猎后吧。”
  “是。”
  惊蛰之后的骊山狩猎,各路人马各怀心事。
  太子思考良久,这武媚娘自己仍然要出手救下。这次固然不用为求与她联手,不过,她身上所背负的预言,仍是一把双刃剑,就看自己如何用了。
  狩猎当日,皇帝带着众位皇子及武媚娘还有众侍卫整整齐齐的到达骊山。
  看着自己儿子们的飒爽英姿,皇帝露出满意的微笑。
  魏王见皇帝笑了,也笑着说道:“记得去年骊山狩猎,三哥表现最好,还得蒙父皇钦赐一口宝剑。前年是大哥得的,今年,青雀定当奋力争先,争取也让父皇赏赐点什么。”
  皇帝看了看魏王,说道:“青雀,朕听说,今年直到来骊山的前三天,你才开始练习骑射,临阵磨枪怕是不行吧。这样,若今日你要能射中一箭,朕就有赏赐。”
  “多谢父皇。”魏王高兴的拱手大声说道。
  皇帝回头看了看武媚娘,又四处看看,问道:“稚奴呢?”
  吴王说道:“父皇,九弟方才已经出发了。他说,等逐射之戏开始时,他自然会出现的。”
  皇帝点了点头,说道:“好,开始吧!”
  皇帝下令开始,便有侍卫挥动旗帜,吹响号角。拿着铜锣的侍卫活靶也开始动了起来。
  刚开始,吴王便先射中一名。
  皇帝大赞:“好箭法。”
  接着,太子,魏王,皆有收获。
  皇帝看中一名活靶,连射几箭皆不得中。笑道:“这厮好身手啊!你们谁要射中他,朕把宝剑赏给谁。”
  魏王吴王听了,都奋起直追。
  看了看依然骑马漫步的太子,皇帝问道:“怎么,承乾,你不想要宝剑?”
  太子拱手说道:“父皇的赏赐,孩儿自然希望的到。只是历年,孩儿,三弟都得过,今年就看青雀的吧。”
  皇帝听了太子的话,微微皱眉,说道:“逐射之戏,本就要一较高下,承乾是在故意相让?”
  太子笑着回道:“逐射之戏,本就是游戏。再说,弟弟嘛。青雀为了得到父皇的赏赐真的练习好久,如果他得了宝剑,肯定很开心。”
  皇帝听完,也不说话,直接向前走去。
  称心见皇上眉头紧锁的走远,上前不安的问道:“殿下,皇上可是生气了?”
  太子勒马,沉声说道:“无碍的,称心。或许,在比较;或许,在愧疚,怎样都好。”
  吴王,魏王左右夹击,只见那名身手灵活的小兵越跑越远,而从林中又出现一队人马,正是晋王。
  那小兵被追的慌不择路,差点被晋王的马踢到。
  晋王看准时机,瞄准,弦动,箭未发。
  皇帝打马上前,晋王拱手道:“孩儿拜见父皇。”
  “稚奴,为什么不射。”
  “启禀父皇,方才距离实在太近了,儿臣还是担心,纵然没有箭头,依然会伤了此人。”
  “你来这儿干什么来了?到这儿,就是练习你的骑射,练习你的胆量。”
  “可是,父皇,逐射之戏,本意便是不伤性命,若是因此有人真的受了伤,儿臣实在于心不忍。”
  “他怎么会受伤呢?咱们没箭头,这兵士穿着甲胄,怎么会受伤?稚奴啊,你已经长大了,心存善良是好事。但是如果善良的过分,那就是软弱,是会被欺负的,明白吗?”
  “儿臣谢过父皇教诲。”
  “父皇答应你的哥哥,这把宝剑,谁射中了他,就赠给谁。你说你算射中了呢,还是没射中啊?”
  “回父皇,儿臣并没有射中。”
  “你喜欢这把宝剑吗?”
  “父皇,儿臣非常喜欢这把宝剑。”
  看着皇帝逗着晋王,再看看晋王紧张的样子,太子说道:“父皇,我觉得这次算稚奴赢了。”吴王与魏王皆点头称是。
  皇帝笑道:“还真有人替你说好话。好,念你是第一次参加逐射之戏。这把箭就归你了。”
  看着晋王开心的样子,大家的心情都好了起来。
  逐射之戏结束,真正的狩猎正式开始。
  而在太子的精心的算计下,最终还是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下已身中一箭的武媚娘。
作者有话要说:  

  ☆、张元济

  第二十五章
  太极殿。
  “今日众爱卿还有别的事要议吗?”
  长孙无忌上奏道:“回奏陛下,高昌一役,我大唐已稳操胜券,陛下可否考虑出兵剿灭盘踞在我国北方多年的那股叛军?”
  “当年隋朝炀帝屡次发动征讨北方叛军皆败,以致隋朝倾覆。从大局考虑,北方叛军迟早是要打的。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连续发动两场征讨的能力,先缓一缓吧。众爱卿还有什么事?”
  “启禀陛下,微臣有奏。”
  “张元济,你有何事要奏啊?”
  “近日,因预言一事,滋扰着整个大唐,使得举国上下人心惶惶。加上钦天监李侍郎一夕暴毙,女主武氏更是模糊所指,才使得朝中以及后廷徒添了许多的烦恼和猜忌,实乃微臣所不愿见的。陛下,微臣有一法,可使其预言彻底终结。”
  “张元济,你有何法呀?说来听听。”
  “谢陛下。臣以为,国之根本乃为君者,而非造祸者。若是此预言果真能使唐三代而亡,那是不是,因为大唐帝国的储君平庸齐身而昏聩无能啊。所以恳请陛下,不妨易储而改国运,彻底击溃此不祥之预言的根基。”
  张元济话音刚落,便有大臣斥道:“大胆张元济,你一个小小的议事郎,竟敢无端的弹劾太子,你可知道你刚才的话,小则是以下犯上,重则是形同谋逆。”
  皇帝面无表情的说道:“来人哪,把张元济拖下去,打入死牢。”
  “陛下有旨,将张元济打入死牢。”
  听着被拖走的张元济大表忠心的话语,太子使劲的握紧了拳头。
  魏征道:“陛下息怒。陛下,此僚口出狂言,玷污太子,实属大逆不道,理应即刻诛杀。”
  皇帝看了看朝上各位的反应,冷声说道:“散朝。”
  回到东宫,太子接过称心递过来的茶水,一饮而尽。
  “殿下?”称心感受到太子的反常。
  “终于出手了!”太子用拳头狠击桌面。
  称心还想问些什么,却见魏征已走了进来。
  称心对魏征拱手行了礼,又看了看太子,退了出去,关上了门。
  “殿下在生气?”魏征有点不确定,他觉得太子此时固然有愤怒,但更多的是一种危险的亢奋。
  “魏大人怎么看张元济这件事?”太子问道。
  魏征颇为纠结的说道:“实在是有些棘手啊,关键是陛下的态度,竟然留下张元济,实在是让人多想。殿下,要不要老臣去探一探陛下的意思。”
  “不用,魏大人。父皇只是想找出幕后主使罢了,本宫对现在的自己很有信心。”
  “是,殿下,只是殿下打算如何,要不要与那个武媚娘……”
  “不,魏大人,本宫上次救下武媚娘的确是为了得到父皇的注意,但本宫并不想和那个女人扯上太多的关系。”
  “可是,殿下,朝堂和后廷,有时也是紧密相连的。”
  “魏大人放心,有人,已经准备送本宫一份大礼了。”
  “这……”魏征还想说什么,却听见门外称心说道:“殿下,皇上宣您去甘露殿。”
  魏征摸着胡子笑道:“看来,陛下还是相信殿下的。”
  “是啊,让本宫也去向父皇表表忠心吧。”
  甘露殿内。
  “辅机,张元济招了没?是不是韦源承指使的?”
  “此人倒是个硬骨头,虽然用了很多刑,但他就是不肯招供。”
  “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