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仙三景卿同人]蜀天梦华录 >

第53章

[仙三景卿同人]蜀天梦华录-第53章

小说: [仙三景卿同人]蜀天梦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
  “王世充绝非泛泛之辈,他乃是天下最能扫荡群雄的将领之一,李密大哥就败在他的手里,灭瓦岗军一役便是如此。”程咬金拍案而起,愤愤然怒道,“那一役前夕,王世充军营中突现金光万丈,光华中居然有体态魁伟的金甲神人出现。金甲大仙满嘴屁话,说什么郑王乃是天神转世,是未来的九五之尊,此役必胜。”
  李世民颔首道:“不错,他借神灵旨意打消手下将士对瓦岗军的惧意,又派出一名修炼妖术之人伪装成李密,在激战最酣的时候突然出现,然后一刀斩杀。瓦岗军见状,军心大乱一败涂地。”
  “我程咬金和窦建德这妖人势不两立。”
  “依你所言,夏王、郑王手下皆有一批奇人异士随军出征效命疆场?”
  “对,今日在悬崖上,和徐道长对射的白玉面具首领名叫李淳风,乃是窦建德手下的一位神秘人物。此人跟随随夏王左右已久,每逢重大战事前夕,必会开坛做法大事张扬,虽无诸葛神侯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之能,但也不可小觑。”
  “李淳风?应当也是我辈修道之人,可惜,这九阴白骨阵法太过诡谲凶狠,今后……难得善终。”
  徐长卿放下茶盅,淡淡开口道:“李淳风道法精深,不像作奸犯科之辈。只是,此人修炼道术已入邪途,纵算是窥得天机那又如何,不过是徒增杀孽,于世无益。”他摇头略一叹息,终于不语。
  丘行恭笑道:“蜀山乃天下道法正统,现在我军营中有两位道长助阵,还怕他什么妖人妖法。”
  “不可大意,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蜀山两位道长修习的乃是正统道法,恐怕对那些奇异诡谲的魔法妖术,也有防不胜防的时候。”李世民望向对面的徐长卿,他看见,紫衣人的双眸平静得宛如碧波湖水,静谧而自持。
  此人稳坐一隅,纵然是不发一言,却依旧有着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的神态。
  ——确实和李靖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要他假扮李靖,能否成事?
  “徐道长,”李世民沉声道,“实不相瞒,洛阳久攻不下,我唐军现今虽貌似军容整肃,上下令行禁止,然则已有不少兵士萌生去意,军中每日都有私逃出营者。就算是京师之中,也有人在父皇面前进谏谗言,极力游说唐军退兵班师回朝。千秋功业若在此毁于一溃,世民绝不甘心。但,我唐军兵力有限,尚有部分京师守军调配去了北疆防守匈奴,故而……”
  “我明白。”
  “你明白?”
  “秦王可是想让我假扮李靖李将军,大肆张扬兵粮充足,以犒赏三军之名,鼓舞士气?”
  “徐道长果然机智过人,聪慧百变,丘行恭佩服佩服……”
  常胤却笑了笑道:“大师兄不仅道法高深,对于军法谋略一道,也颇有见地。秦王不妨与他磋商一二便我所言非虚。”
  秦王一惊,讶然道:“原来徐道长对于天下大势、行军布阵之道也熟知通晓。”他眸中登时闪起一丝喜悦之色,亲自起身扶起徐长卿,神色陈恳而谦恭地道:“来来来,世民愿与徐道长在沙盘请教一二。”
  “……”
  丘行恭眼见徐长卿一脸的无奈,被李世民连拖到曳地搀到了沙盘前,几乎想放声大笑。他跟随李世民多年,知道秦王是个军事武痴,尤其喜欢和人讨论军法谋略、行军布阵之道。而那李靖也是个军法狂人,两人每次见面,必会通晓抵足而眠,侃侃而谈不知今夕何夕。
  现在,出来个和李药师长得一模一样的徐长卿,偏偏也通晓军法,岂不是令李世民相见恨晚。这一晚上,徐道长想必是不得安宁了。
  他使了个眼色,众人早知道李世民的秉性,当下悄然退出,不去打扰他二人的相谈。
  常胤出门之前,还听得徐长卿在解释道:“长卿其实对于军法谋略之道,只略通一二。师父年少出家之前,曾投身军戎熟读兵书,通晓行军布阵之法。我年幼时,他还曾为我讲解过前朝诸多战役,后来……”
  “后来怎么了?”
  “家师言之,军法谋略,未免杀戮太重,不学也罢。”
  营帐,过得良久。
  “……说得好!”李世民拍案而起,往沙盘上重重一顿,叹道:“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古之人诚不余欺。徐道长见地果然高深,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世民受教了……来来来,我们继续。”
  徐长卿眸光微闪,打量了正在沙盘上指点江山的唐军主帅,心下暗自一动。
  虽是阅历不同,景天却和眼前之人有着同样的激越飞扬、恣意桀骜。只不过,李世民终究是三军之主,其人深眸里始终暗藏着万千锋芒,而景天的眸底永远带着一股通透的纯净。
  毕竟,
  一位是五陵贵胄。
  一位是大野龙蛇。
  作者有话要说:  【李淳风】天相家,历史人物,袁天罡的徒弟,至于袁天罡是谁,就是那唐朝著名的风水阴阳大师,推背图的创始人。就是他,一见到童年的武媚娘就预言,此人乃未来的九五至尊。
  至于“推背图”,是中国预言中最为著名的奇书之一,相传唐朝贞观年中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


☆、第37章 下 沙盘点兵

  午后,辕门外操练声威势震天。
  景天便与侯君集等人一批江湖中人静候在营帐内。原来,他方才见李世民盛情邀请徐长卿等军中要人进内室商谈,自己便悄悄随同侯君集等人退出了主帐。
  景天由侯君集几人陪同,在军营中转了几圈后,回到位于左营的驻地。这一路行来,但见身手高超的武林人物亦为数不少。原来,李世民胸襟大度,又愿交结天下英雄好汉,广收大野龙蛇之辈。凡投入唐军的武林人士皆被整编为一支隐匿的组织,号称“风行堂”,取其行动迅捷,风行天下之意。
  李世民便是意欲以“风行堂”来对抗窦建德、王世允豢养的那批奇人异士。“风行堂”由丘行恭统一掌管、调配,直接对李世民个人负责,不受军中号令节制。
  至于侯君集,则在那伏魔镇一别之后,成功地游说了殷峤,自行花费银两招兵买马来投效唐军,现在已被任命为门下校尉之职,掌管自己所带来的那批军士。
  帐内,殷峤与侯君集面前铺开了一张手绘地图,上面标示着中州之地的山川、河流、城池。
  侯君集面色凝重,往那洛阳城池上重重圈了一个符号,叹道:“洛阳乃四塞之国,帝王之都,自古与长安并称东西二京,经过魏、隋历代经营,宫室华丽,宇峻巍峨。隋文帝时期,户口繁盛,财源充足,兴洛仓囤粟米亿万,天下财富十之七八于洛阳……攻克洛阳,何其难矣!”
  殷峤沉声道:“若只是洛阳倒也罢了,现今夏王窦建德率大军来援,屯兵于野。窦建德以仁义号令天下,此人兵多将广,素来深得民心。他兴兵来此,却按兵不发,想来是意图‘围魏救赵’,效仿那春秋之举,不费一兵一卒坐收渔翁之利。”
  他二人谈古论今,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今日那白玉面具之人,可是窦建德手下?”景天突然发话。
  侯君集闻得景天此言,点头道:“不错,窦建德手下确实豢养了批能人异士,对那阴阳五行之道颇有研究。”
  “洛阳之围关系重大,景大侠,我们不如坐下来详谈如何?”
  “天下大势……呵呵,景天只是个生意人,没有什么兴趣。不过,既然二位满腹经纶,我倒是愿洗耳恭听。对了,在伏魔镇上小弟多有冒犯,请勿见怪。”
  “无妨无妨,出门在外,小心谨慎行事无可厚非。景兄言重了。”
  转眼,夜色已深,郊外疾风劲吹。
  景天在帐内侯得久了,心下烦闷,当下信步而出,不知不觉到了侯君集营帐之外。
  “景大侠怎还不入帐安歇?”
  殷峤外出小解,睡眼朦胧挑帘而出,眼见景天青衫阑珊,在营地逡巡,当下关切道:“夜风寒冷,早些歇着,明日还有事情。”
  景天也不答话。
  然而片刻之后,他眼睛一亮,快步迎向一名刚刚查哨归来的校尉询问道:“秦王帐中还在议事么?”
  那人打量了他一眼,隐隐记得此人貌似江湖中人,随同玄甲兵一同归来,当下道:“早就不议了,只是秦王和李将军尚有其它要事商议而已。”
  “李将军?”
  “就是白日里一箭破敌的李靖,李将军啊!”
  刹那间四野俱寂,唯有风从远山上吹过。
  “他们在商议些什么?”
  “你要问什么?此乃军机大事,恕不奉告。”那门下校尉一脸警惕地望着景天,语气透着极度的不友善。
  景天闻言,却只是扬眉一笑,冷睨了对方一眼,也不回答。月光下,他寂寥的眼神里,徒然间弥漫起一丝昂扬的斗志和蔑笑。
  这般眼神令得身边的殷峤心下一凛,暗忖道,此人身上好重的极道武者之气。
  “我去去就来。”
  “去不得——”
  “为何去不得?”景天的声音不由得厉了起来,他青衫翩飞,转瞬掠过了几座营帐,往主营奔去。
  “喂喂,景大侠,军营之中不得随意进出,喂……”
  午夜的寒风中,淡淡青衫身影带着一丝锐意、锋利,仿佛一柄斩开迷雾的利剑,刹那间融入了无边的黑暗之中。
  洛阳的月,迷离,朦胧。
  夜已深,营帐内秉烛夜谈的秦王却意兴正浓。
  “世民有一事不明。常胤道长前段时间找到营中,告知五行尊者之事。并说,清微掌门已传令天下弟子,蜀山上下将全力辅助我李唐一战……实不相瞒,世民百思不得其解。”
  徐长卿闻言,微笑道:“蜀山自开山以来,素来化身物外,不理世事。何以今次派出诸多弟子全力辅佐李唐大军,一统天下?”
  李世民颔首,眸光微转望定了对面的紫衣男子,坦然道:“徐道长乃得道高人,早已跳出红尘之外,远离兵戈纷争之乱。今日一箭神威,斩敌上百,可曾有过……”
  徐长卿手腕一翻,取下了肩上的建言剑。但见隐隐昏黄烛火下,建言剑古拙青碧的剑鞘漾出丝丝氤氲的暖意。
  “此剑名曰建言,本已尘封千年。乃我十八岁那年以自身心血滴入剑鼎,耗时七七四十九天,终于修炼得来。蜀山每一名弟子出师之时,都要去剑鼎阁选择、修炼一柄属于自己的宝剑。日后御剑飞行,人剑合一,靠的就是血、剑之间那点相通的灵性。”
  徐长卿两指缓缓拂在剑鞘,目光悠远,声音中微微带着一丝了然:“我若是枉造杀戮,此剑定会日夜嘶鸣,反噬其主。”
  “你的意思是,除非你所作所为乃正义之事,此剑才会随你终生?”
  “应当说,唐军乃正义之师,秦王乃九龙正义之像,故而蜀山上下才愿意倾尽全力,辅助一战。”
  李世民闻得此言,神色转为一肃,竟然起身一揖到底,诚声道:“世民代天下万民,谢过蜀山此番援手之德。”
  “秦王言重了。隋末乱世纷争,杀人盈野,伏尸百万,流民万里。中州战乱早已动了天下根本,就连蜀山地脉也频动异常。若再无人出面一统大业,恐怕……虽刮骨疗毒,恸之殇之,但未尝不是治标之本。只是,我道家修炼,本忌讳杀生……”徐长卿仿佛记起了什么事,神色忽然转黯,眸中隐隐浮起了悲悯之色。
  李世民忆起了今日在青城谷中的一箭,灭谛古今,瞬间杀敌上百。此人纵便是奉师命而来,恐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眼前清修之人的心中之痛,绝非自己这些久经沙场之将,所能揣度之……
  午夜,梆声阵阵,寒鹰长啼,帐内淡淡剪影。
  “徐道长……”
  李世民执了一段枯枝在沙盘上信手指点着,浓黑的剑眉凝成了一个川字。
  “我自武德三年率军七月出征,至今已有八月,先后攻占龙门、回洛城、洛口等要地,截断王世允从虎牢至洛阳粮道,计退汴州东道援兵,切断了洛阳对外的一切联系。现今洛阳被我唐军围得水泄不通,已成孤城,那王世允大势已去,不足道哉。”
  “既然洛阳郑王已成瓮中之鳖,不足为患,秦王却依旧忧心忡忡,你可是担心那夏王窦建德十万大军西援洛阳?”
  李世民颔首道:“不错,以道长来看,夏王窦建德出兵援手王世允的机率有几成?又将何时发动大军西进?”
  “按照目前来看,窦建德的策略是坐观我唐郑交兵。他既要救郑,同时又想避免自方攻坚所造成的伤亡,以收渔翁之利。所以夏军才会和秦王你相持月余,守而不攻。你们三方已成胶着状态,我现在担心的是……”徐长卿眸子转向年轻的秦王,有着隐隐担忧之色。
  “但说无妨。”
  “——秦王的人身安危!”
  李世民闻言一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