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当雍正穿成林如海 >

第26章

[红楼]当雍正穿成林如海-第26章

小说: [红楼]当雍正穿成林如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素来就是荒唐的人物,否则老太太您也不会说我虽然袭了爵却当不得用,而让二弟住到了荣禧堂了。既如此,我也不该白担了这荒唐的名号,也该做些荒唐的事儿来才好。”贾赦眼睛一眯,带出了往日不曾见过的精明模样来。“况且我这也是为了咱们这个府。”

    “你这算什么为了这个府,我看你是为了气死我,好正正式式的在这府上当家作主,最好还把你的亲弟弟给排斥出去对不对!”贾太君没好气的斥喝道,在心中直抱怨着,果然不是自己养大的,就是不贴心。

    “老太太严重了,若老太太真的不行了,我与二弟分家也是正常的事儿,哪里就能算是把他排斥出府里去呢?更何况老太太这不还在吗,可见我做的这事还不见得能气得死你,也就表示我还没太过分不是!”贾赦笑道:

    “而且二弟一直打着这府中主事的名号,倒把我这个正经的主人给置于一旁倒也算了。连着弟妹现在也在外头包揽了诉讼,仍是用着荣国府的名头,你说我若再不跟他们清算一下,那么外头只会想着这府上是我们大房袭爵,那么在外头以荣国府名头做下的恶事可不就得清算到我们大房的头上?那么二房倒是无事一身轻了,可我们大房好事轮不到,反而还得因为二房做下的那一堆恶事而闹得家破人亡……”

    说到这里,贾赦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贾太君的眼睛:“相信老太太您也不想看到这一幕的是不是?”

    贾太君心虚的把眼睛给移了开去。

    贾赦也不在意,反正他对这个母亲也是没了讨好的心思。毕竟林如海说的对,贾太君虽然名义上退了下去,可是府中上下哪里会没有耳目呢?只是她不说破,就是为了维护二房,一点都不把他这个大儿子放在眼里,便是真的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怕也顶多只是哭上一场就罢了的。

    既然老太太不慈,自己再这么愚孝下去,可该有什么好下场呢?!因此,越发打定了主意要把大房跟二房撕掳开来。

    “无论如何,这家必须分。”

    “不行!”说到分家,贾太君的气又足了,再不见刚才心虚的模样。“如果你硬是要分家,我就撞死在你面前。”

    “既然老太太都这么说了,我也没什么法子了。”贾赦意外的松了口,但贾太君却不敢有丝毫的放松。果然,就见人突然又说:“虽然儿子不才,空担了个一品将军的爵位,朝堂之上却没什么人脉,不过,几个御史还是识得的。老太太一心维护着二弟,我也只能随着你了,想个法子拦了那些御史们上折子告二弟意图侵吞我的家产的事儿吧。”

    贾赦说着,摇头叹气了一番,装腔作势道:“谁叫他是我二弟,我是他大哥呢,总该为他做些事情,免得他身败名裂的。”

 第38章

    贾赦已经放下了狠话;暗示贾太君和贾政;如果不同意分家并且由邢夫人管家的话,就要让贾政从此以后前途无‘亮’了。

    为了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的前途,贾太君也不得妥协。她沉着一张脸;不甘不愿的点了点头,然后对他说,“即使分了家,你弟弟也不能搬出荣国府。”

    “老太太说错了,这是一品将军府;而不是荣国府。”贾赦心情很好的纠正贾太君的话;然后在她发火之前飞快的说道;“弟弟一家要住在我这里也不是不行,待禀明族长分家;再挑个好日子我们两家的住处换一换,日后我们既然已经成了两家了,那么就该分开过活,各走各的帐吧。”

    贾太君虽然觉得有些委屈了小儿子,可是想着到时候分家的话必是要给贾政讨上一些好收成的家庄,以及成算不错的商铺,而且定是要争取五五分成的。贾珍虽然是宁国府的,又是族长,但是贾太君自认为是长辈,相信贾珍是不会过于忤逆自己的意思的。

    只是她却不知道,贾赦早就跟贾珍打好了招呼,要与贾政分家,并且八二分成。当然,是贾赦八成,贾政二成,毕竟贾政虽然也是嫡子,可是他是次子,而且贾赦才是正经袭爵之人,自然是该按着世家的传统拿大头的。

    可是这些都是贾家的家务事了,不管到时候贾太君要为了贾政被分的家产而大闹祠堂也好,还是拿出自己的私库来贴补也好,总与与林府无关了。

    总的来说,林如海对于贾赦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最起码贾宝玉如今没了荣国府的荣光,看看贾太君还敢厚着脸皮来为他求娶自己的宝贝女儿。而且这个老虔婆暂时来说也没时间来盘算着,借着林府的荣耀为贾宝玉和贾政来沾光了。

    但对于林如海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市井再没有议论林黛玉被封为娴雅郡主一事,反而说的大多是一品将军府中二太太和二奶奶做下的恶事,以及贾赦当机立断与贾政分了家,并且上折子表明态度,愿意接受陛下的惩治,并把敕造荣国府的匾额换上了敕造将军府,又上表请求礼部上门把府中违制之处一一指点改正的一应事宜。

    与此同时,王家女儿的名声可谓是一落千丈,贾赦也一改往日习气,便是让人观感好了许多,又有林如海在外面示意,让人说些贾赦以往荒唐大多是因为贾太君的缘故,又因着贾政长幼不分,贾府内尊卑无序,使他如此消愁而已。

    户部尚书的位子,林如海很是感到陌生,但是相对的,户部的工作,与大清时候的可谓是大同小异,而林如海前世仍是皇子之时,就是被其皇阿玛派到户部学习,因此倒是做得极为顺手,又由于他简在帝心,底下的那些官员们也不敢太过为难于他,更是顺利的完成了交接。

    前任的那位户部尚书是因为年纪大了,所以本该是由户部左侍郎来接任他的位子的,如今凭空降下一个林如海来,倒让左侍郎钱一鸣颇为郁闷。不过,他向来是个尽职尽责之辈,倒少有行嫉恶如仇之事的时候,况且在林如海手下呆了一段时间,也感觉得到这个新来的上司是个打理户部的好手,但也有些明白为什么陛下要舍自己这个在户部的老手,而取林如海了。

    更何况,因为林如海是老圣人的心腹的关系,又颇得当今陛下的信任,为人行事很是强硬,倒与他温文的外表很是不符,不过,却也并不自恃是两任皇帝的信任而胡作非为,倔傲怠慢。

    但是,当林如海看着库银比帐面上更为稀少的国库时,发的那么大的脾气却确实让人吓了一跳。只是这股怒气并非是冲着户部,而是那些伸手向国库借银的官员们。

    前世时,仍然是爱新觉罗家四爷的林如海在户部学习时,就是因为朝堂上的官员们总是伸手向国库借钱,使得赈灾的款项凑不出来,使得当时死了无以计数的灾民,对此,四爷自然是深恶痛绝。

    只是向官员们追讨债务时受到重重的阻碍他可以觉得无所谓,可是四爷不能接受的是当时太子二哥的退缩,以及皇阿玛的默认。

    明明前头讨欠款的时候还是那么的顺利,到后来却只能黯淡收场,让人不胜嘘唏。而随同他一起讨债的官员们,除了皇阿玛的心腹大臣施世纶、尤明堂尚还能得个好下场,但其余户部官员只能在仕途上磕磕碰碰的,便是施世纶和尤明堂也多有不顺。

    这是因为那些被追讨欠款的官员们不敢埋怨康熙,因此只能拿着户部的官员们出气。

    直到四爷登了基,成了陛下方才发些。

    那时候,四爷以为能让官员欠着国库银子的怕是只有清朝了,没想到成为林如海之后,成为明朝的户部尚书之后,才发现连着其他的朝代也会有这种事情发生,最起码,这个明朝是有的。

    可是身为户部尚书的林如海,还能像前世那样义无反顾的向其他官员追讨欠款吗?毕竟他今生不是陛皇的儿子,不是亲王,只是一个小小的尚书,若是能顺利的话倒还好些,若是像清朝时那样黯淡收场,怕是比那些户部官员好不上多少,甚至会祸及家人。

    但有一点,不管是四爷还是林如海,从来都不是个会畏缩不前的人,面临了挑战,又有了前事做为参考,林如海自是能想到不至于伤及自身的办法。

    至少,他可以先让徒君溥放出点风声出去,然后再暗示某个欠款较多的世家,让他们出面还款,便是不能全还,但若能还上其中一部分,起码也能表现得出其中的态度。

    毕竟这回欠着国库银钱的,可没有哪位皇子的门人,而老圣人的老皇子们,也就是现在的这些王爷郡王们可还因为当年义忠亲王意图篡位却置老圣人于不顾的原因,现在还遭着老圣人的忌讳呢。

    所以林如海相信,这回的阻力可就比前世小了许多。

    而相对的,能动作的地方也大了许多。

    于是,林如海让钱一鸣帮欠着国库银子的官员名单给抄写出一份来,并且让他把官员从品级的大小到所欠银子的多少按着顺序写出来。

    钱一鸣以己度人,心中知道,林如海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拿着此事做让自己户部尚书的位子坐得更稳一些。但是此举也太过危险,一个处理不好,反而位子坐不稳,还会引火烧身。虽说他有心劝上几句,可是又见对方心意已决,便只能在心中长叹一声。

    不过,随后钱一鸣又想到,这林如海简在帝心,说不定真能办成此事。若能成,倒也是国之大幸了。

    这么一想,钱一鸣抄写的越发认真,而且只花了半天的时间就抄写完毕,然后交给了林如海。

    林如海翻开钱一鸣抄写的名单,头一个是江南甄家,然后是王家、贾家并史家,四大家族中,除了薛家之外都在上面,而且还是在最前方,显然是欠钱最多的人家,甚至四王八公都赫然在列,都是与太祖打天下的人家。

    林如海把名单折了几折,放到在怀中,靠近心口的地方,然后难得笑着跟钱一鸣说了一声辛苦你了,便施施然进宫去了。

    对于林如海突然进宫求见,徒君溥虽然摸不着头脑,但大概也明白可能是由于户部的事情,忙不迭的就让小太监把人给召了进来。

    林如海进宫之后,把国库库银该有多少,但现库却是不多的事情与徒君溥一说,同时又把名单交给了徒君溥后,又一脸忧国忧民的模样感叹道:“如果黄河水患年年不绝,又有蒙古人时时对我们国家虎视眈眈,国库存银这般少数,只怕真有急需处理的事务也没办法凑得出来,日后怕有忧患啊。”

    徒君溥眉头一皱,随后又是一展,问道:“如海今日特特儿跑来与我说起这件事,可是心中有数了?”

    “正是。”林如海胸有成竹,笑容自然是极为自信的。“还请陛下附耳过来。”

    此举有些失礼,不过徒君溥倒是极喜欢与他亲近的,听了林如海的话之后便果然把耳朵附了过来,听着对方细细的说着自己的主意,一边听一边点头,待得林如海说完之后,当即就拍板同意了下来。

    “你出的主意自是极好的,只是你要理会的大多都是父皇的心腹老臣,若是他们不肯应承,怕底下那些小官员也不会甘愿把钱还回国库的。”

    “这还请陛下放心。”林如海早就打算好要如何跟老圣人说了,因此便把徒君溥的忧虑揽了过来:“待会儿臣便去叩见老圣人,到时候自有话说。”

 第39章

    林如海一直都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说了要做的;当即就会谋划着要去做的。在从御书房出来之后,就直奔往老圣人所在的乾清宫去了。

    说起这乾清宫,乃是与早朝议政所在的金銮殿所在成一条直线;一样的位于世界的中心,更是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的寝宫。

    本来在徒君溥一登基时,他就该迁往乾清宫,但是经过了林如海的点拨之后,徒君溥知道自己不应该拘泥于一个小小的乾清宫;便索性请求老圣人继续住在乾清宫;而自己则另择了太和殿且先居住呢。

    老圣人当初对于自己迫不得已之下的禅位本就心有介蒂;而徒君溥的作为,不得不说;却是让他对于禅位更加的心甘情愿了一些。

    不过,再怎么喜欢徒君溥的孝顺,那些该做来维护自己利益的事情,还是不得不维护的。

    老圣人年纪大了,对于向来依附于自己的一帮老臣们也是爱护有加的,除了念旧之外,更深一层的原因就是为了让自己跟权力不至于分开。只要朝堂上还有他的人,老圣人就会有让新帝忌惮的实力。

    而林如海是老圣人的心腹臣子,自然也在他维护的范围之内。可是如今林如海要对付的是同样为老圣人的臣子们,即使不是心腹,但聚合在一起的实力也让人不得不三思而行。

    但林如海要做的事情,怎么可能因为一点点的阻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