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将夜 >

第532章

将夜-第532章

小说: 将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番大战,不知有多少儿郎能够返回大唐。”

    大唐皇帝陛下李仲易,站在贺兰城东城墙上,看着峡谷底部骑道里正有依序向东开拔的北方军铁骑,神情平静却有些极深的感慨。

    黄杨大师站在皇帝陛下身旁。合什默然无声颂经,没有说话。

    贺兰将军汗青,站在陛下身后,他认为自已是皇帝陛下最忠诚的仆人,所以有很多别的臣子将领不方便说的话,自已应该说。

    “陛下,御驾亲征固然可以大震军威,但千里征伐。远在国土之外。实在是太过威险,尤其是国师无法随行,书院又没有派人来……”

    皇帝挥了挥手。阻止汗青的进谏,说道:“朝堂之上奏章像雪片似的飞来,以许世为首四个大将军恨不得写血书。就是不想让朕出长安,如果不是朕见机快提前走了数日,只怕还真有大臣会撞宫墙,如今我算是听了你们的意见,留在贺兰城不继续东进,难道你这蛮子还觉得不满意?”

    汗青有一半蛮人血统,如果是不是皇帝陛下信任,很难在唐军里做到这么高的位置,所以平日里最是忌惮别人喊自已蛮子。但皇帝陛下自然不同,他称汗青蛮子那是过往的习惯而已,汗青只会觉得亲近骄傲。

    但今天他哪里有心情骄傲,想着峡谷东面数百里外那片惨烈的战场,想着那些实力恐怖的修行强者距离陛下如此之近,他的声音都有些颤抖:“我依然坚持认为陛下就算是要坐镇大军,也应该退回北大营。”

    皇帝微恼说道:“朕让你看贺兰城这么多年。难道你还觉得贺兰城不可守?”

    汗青闻言一凛,沉声说道:“贺兰城固若金汤……但陛下,如今荒原上强者云集。”

    皇帝说道:“荒人的强者,要应对西陵神殿里那几位大人物,都惨淡不堪。哪有余力和精神来刺杀朕?”

    此时城墙之上别无他人,汗青看了黄杨大师一眼。挣扎片刻后压低声音说道:“陛下,我担心的……便是神殿的那几位大人物。”

    此时东荒之上,西陵神殿掌教大人亲至,又有天谕、裁决两位大神官,还有道门在诸国里隐藏着的客卿高手,这种阵容岂止豪华,简直是近百年来声势最为恢宏浩大的阵势,除了书院没有别的任何地方能排的出来。

    皇帝陛下闻言微怔,旋即放声大笑起来,说道:“道门看我大唐向来不顺眼,如今朕难得出次长安城,要说他们会不会有什么心思,还真说不准,你的担心亦有道理,只是朕却不信,神殿里那几位大人物敢真的对朕不利。”

    汗青听着陛下这话里透着的豪迈气息,心头不禁一阵苦涩,知道以唐人的性情,说到胆魄方面,那便再难劝说,但他依然有些不甘心,说道:“北方军调了半数进东荒,金帐那边不安稳怎么办?陛下还是应该去北大营……”

    皇帝陛下微微皱眉,说道:“有徐迟坐镇北大营,朕有什么好担心的?”

    徐迟乃是大唐帝国四大王将之一,向来沉稳低调,名气远不如镇国大将军许世,也不如当年的镇军大将军夏侯,但这名大将军的防守却堪称举无双,大唐帝国与金帐王庭要保持平稳,所以他一直负责北方军。

    汗青没有办法诋毁徐迟大将军的能力,不由急的满头是汗。

    皇帝看他颓丧神情,忍不住笑了起来,挥手示意他退下。

    ……

    ……

    落日西下,照耀在贺兰城上,东向的城墙上略显幽暗,大唐铁骑已经尽数通过峡谷前往东荒,皇帝陛下却依然站在城墙上,手抚栏杆,目眺远方,若有所思,他的鬓间已现花白,脸上却没有任何老态,只是比前些年瘦了不少。

    荒原上比长安要寒冷不少,此时没有阳光临体,野风穿峡而至,皇帝陛下微微蹙眉,举手握拳堵在唇边,强行把咳意镇压,然后从怀中取出一瓶丹药服了一颗。

    “镇咳之药终究只能治表,无法治本,吃多了对身体没什么好处。”

    黄杨大师看着他担心说道。他与皇帝陛下多年前便结识,自悬空寺学佛归来之后,二人更是义结金兰,所以说话行事与普通臣子不同,很是直接。

    皇帝陛下微微一笑,说道:“这么多年了,还是治不了本,那便让自已舒服些。”

    黄杨问道:“陛下。莫非你真的不担心?”

    皇帝陛下闻言,眉头微挑说道:“担心什么?金帐王庭那位单于还是西陵神殿那些神棍?朕带着十余万铁骑在外,我就不信金帐王庭敢来。”

    黄杨看着陛下言谈之间的淡然自信神情,不由微微一笑,心想自已竟是忘了陛下当年做太子时,曾是纵横北疆无敌的一代名将,金帐王庭在他手中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头,哪里敢轻挑战衅。只是……

    皇帝猜到他的担心与汗青一样。摇头说道:“西陵神殿若想让朕死,便必须全力出击,但他们现在的目标是荒人。是冥王之女。”

    “而且,他们哪里敢来刺杀朕。”

    黄杨沉默片刻后说道:“其实我更担心长安城。”

    皇帝陛下微微蹙眉问道:“你觉得公主监国不妥?”

    黄杨心想何止自已觉得公主殿下监国不妥,大唐无数大臣甚至是街头的百姓。都觉得此事大为不妥,御驾远起赴荒原,还把那两位带在身边,若一旦出事,长安城只怕会陷入动荡。

    没有待他回答,皇帝陛下淡然说道:“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那些担心都没有意义,即便朕真的出事,遗诏谁敢不遵?”

    黄杨大师平静说道:“遗诏要让人看到才有效力。”

    皇帝陛下说道:“若朕先死。夫子在,书院在,谁敢行大逆不道之事?汗青担心朕之安危,你担心国之安危,那是因为你们都没有想明白一件事情。”

    “要我大唐覆灭,须先灭夫子,再灭朕。然后还要把书院全灭,如此方能做到,而这个世界上,哪里有人能够做到?”

    黄杨缓缓摇头,说道:“但是夫子终究已经老了。”

    “夫子永远不会老……”

    皇帝陛下这句话明显还有下半截。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是自已有所触动。沉默片刻后缓声说道:“其实朕才是真的老了。”

    黄杨知道陛下的身体一直不好,明白他所说的老,其实是病,心情不禁变得有些低落,旋即想到生死本是寻常事,何必忧愁。

    知道黄杨已经想通,皇帝陛下笑了起来,伸手摸了摸他的光头。

    这是多年前他很习惯做的事情,但黄杨大师多年没有被人如此不敬地摸过脑袋,哪里能够习惯,高僧大德的模样顿时消失无踪,极恼火地瞪了皇帝一眼。

    皇帝笑容渐敛,看着他平静说道:“生死之忧多徒劳,但身后之事需要提前安排,朕已想好,皇位传给小六。”

    黄杨脸上的恼怒神情骤然凝结,过了很长时间才清醒过来,吃惊说道:“如此大事,怎么这般随意便定了,而且陛下为何要先让我知道?”

    皇帝说道:“你先前不是担心遗诏的效力?你便是遗诏的执行人。”

    黄杨声音微涩说道:“我哪里有这等能力,这本应是书院的事情。”

    皇帝摇了摇头,说道:“书院不得干涉朝政,这是夫子定下的铁律,原先还有个宁缺,我本属意他来执行朕的遗诏,但现在这小子为了自已的老婆,正在和整个世界甚至包括朕作战,哪里还用得了他?”

    黄杨想起那个传闻,眉头蹙的越发紧,向后方楼台望了一眼。

    皇帝知道他在想什么,平静说道:“听闻书院余帘教授前年收了位女弟子。”

    黄杨说道:“是,据说是魔宗行走唐的妹妹。”

    皇帝看着他说道:“书院不在意此事,朕不在意,大唐便也不需要在意,至于你和青山的担心……回长安后,我会让小六拜大先生为师。”

    黄杨双手合什,真诚赞道:“如此便没有任何问题。”

 第四卷垂幕之年第四十五章 夏天将要到来

    黄杨问道:“可我还是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要御驾亲征。”

    “在世人眼中,在朝臣眼中,在你与青山眼中,朕此番御驾亲征,必然隐藏着很多想法,很多人都在猜,然而其实只是因为很简单的一个原因。”

    皇帝大笑说道:“朕当了十几年的皇帝,便在长安城里住了十几年,错过了人世间太多风景,若冥界真的入侵,永夜自北方袭来,那必然是千万年来最壮观的画面,朕自然不愿意错过。”

    黄杨闻言失笑,然后无奈一叹,心想陛下倒确实是这等人物,便在他正准备继续问些事情的时候,听着身后传来脚步声。

    皇后娘娘牵着位小男孩从楼台里走了出来,不时轻声说着什么,目光落在小男孩身上时,显得那般温柔怜爱满足。

    皇帝陛下迎了过去。

    那名小男孩穿着明黄色的衣衫,继承了父母的优点,模样清俊,只不过神情显得有些微怯,这不是继承了父母的性情,而是被父母性情所影响,不过看他脸上清稚的笑容,可以看出他很喜欢和父母在一起。

    黄杨看着其乐融融的一家三口,微微一笑,望向城楼外,只见落日照荒原,峡谷幽暗,风中的寒意却不再刺骨,看来夏天快要到了……长安城,皇宫某座偏殿内。

    李渔看着正在写毛笔字的那名青年男子,神情显得那般温柔怜爱满足。

    曾经的少年皇子李珲圆。已经步入自已的青年阶段,与前些年相比,要显得稍微瘦了些,愈发清俊,而且眉眼间颇有英武沉着之气。

    李珲圆这两年要比以前变得更加沉默,似乎多了很多想法,李渔以为这并不是坏事。相反她觉得很好,觉得自已总算是对得起死去的母亲了。

    在这种时刻,她不再是大唐最有权势的公主殿下。而只是一位姐姐。

    皇帝陛下御驾亲征荒原,她奉旨监国,每日在正殿里负责处理奏折。看似应该很繁忙,实际则不然,大唐帝国朝政自有定规,绝大多数事情,由宰相和各部朝臣便能决定,她更多扮演的是一位监视者,偶尔会当一下裁决官。

    李渔很清楚,越是这种时候,自已应该越沉稳,所以她很平静地执行着监国的使命。得到朝中很多大臣的赞美,而其余的大部分时间,她都用在与大臣们看似随意的交流,和别的一些事情上。

    “姐姐,你看我这字写的怎么样?”

    李珲圆像献宝一般。把刚写好的条幅举到李渔面前,得意说道:“皇学的老师都说我写的好,父皇肯定喜欢。”

    李渔赞扬了两句,然后看着他说道:“即便父皇喜欢书法,你也不应用驿路传书,如今前线战事将启。当心影响邮路。”

    “一张纸又能费什么功夫?”李珲圆毫不在意说道:“我要开宫里的传送阵给父皇寄信,又没有人会同意。

    “父皇喜欢书法,但更在意的还是大唐的未来,那传送阵何等重要,开启一次消耗颇巨,岂能任由你胡闹?”

    李渔声音微寒说道,然后不知想起什么,神情显得有些黯然,轻声说道:“你看宁缺当初多得父皇宠爱,如今依然成了国之弃民。”

    李珲圆说道:“我们是父皇的子女,宁缺哪能和我们相比?”

    李渔没有接这句话,看着弟弟极为严厉说道:“如今宁缺已经指望不上,书院也不便再站出来支持我们,眼下似乎局势不错,你我愈发要小心谨慎。”

    李珲圆见她神情严肃,心头微凛,连忙应下,只是眼神里却明显有不赞同的神色,微微扬起的唇角,似乎显示着他有着李渔都不曾有的信心。

    “我打算去南门观看看国师。”他说道。

    李渔眉头微蹙,她一直想不明白,这些年国师明明与皇后交好,为什么从一年多前宁缺出使烂柯寺路经清河郡后,却开始支持自已姐弟。

    大唐国师李青山,至少可以影响南门观和天枢处一半的倾向,无论怎么看,他态度的转变,对李渔姐弟都是极好的消息。

    她说道:“国师如今重病卧床,我不便出宫,你是应该多去看看……天启十七年,长安城里丧事不断,白幡难撤,很多三朝元老,旧时重臣,都抵挡不住时间的侵袭,黯然告别尘世。镇国大将军许世和大唐国师李青山,也都患上了重病,令很多人都开始感到不安。

    “我一生修道,在别的方面没有太多长进,能够做大唐国师,那是陛下看在当年情份上,给我的面子。我唯一能够得意的,便是棋盘推演的手段。”

    南门观道殿乌黑地板上铺着厚厚的被褥,李青山斜躺在软被间,看着窗外的深春明景,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对窗旁的何明池说道:

    “我一直有些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