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贵妃起居注 >

第212章

贵妃起居注-第212章

小说: 贵妃起居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的时候她就觉得很无稽,大禹贤明,还有子启呢,这孩子天性如何,还是要看他自己成长中的表现。不过,说实话,壮儿刚来的时候,对于忽然就多了个儿子,她的感觉是很古怪的,要她一下把他当亲生的,她是有点做不到。

    但人就是这样,就是一只猫、一只狗,相处久了也有感情。更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婴儿?壮儿就是再好带,长大中也难免有些磕磕碰碰,过了六个月以后,又是长牙发烧,又是感染风寒,虽然最后都康复了,但徐循不可能不闻不问,全由养娘来管。而一旦会管,就有点感情了,现在虽然还觉得和亲生的不一样,但她想,壮儿要是管她喊娘的话,她也……未必就不会答应吧。

    除此以外,她的生活一片完美,简直是后宫女子所能达到的最高度,徐循实在也没什么可以抱怨的了。

    宠爱方面,虽然她也二十七岁了,入宫有十二年,但皇帝荣宠依然,平均一下,现在也是三日能有一日侍寝。虽然比不过新来的袁嫔等人,但是这个次数甚至还比得过她刚入宫时候的待遇了。如果不算侍寝,就说见面,她是见皇帝最多的妃嫔,几乎是隔日能见一次,时不时还去乾清宫小住几日,这不能说是没宠吧。

    生活待遇方面,都升任贵妃了,还用说吗?也就是在她这个贵妃身上,贵妃高于众妃的惯例是正式被落实了下来,她的份例明确是高出诸妃两成,平时皇帝、皇后和太后那边都有送时鲜珍物过来,反正有皇子在她宫里呗,名正言顺。生活待遇不能说不满意吧。

    同事关系这边,大上司太后,她不必时常去见,太后似乎也没有见她的意思,倒是时常把点点抱去陪伴,徐循虽然不大乐意,但估量着现在太后也不会拿点点做文章,还是让她去了——太后那边传递来的体面依然保持,小上司皇后,两人井水不犯河水,皇后待她,物质上殷勤,态度上平淡。徐循无物质可以回报,态度上可以用同样的平淡回敬,比起之前皇后一门心思要示好的时候,她对这一点简直满意得不能再满意。

    老同事何惠妃、静慈仙师同她保持密切联系,静慈仙师入住长安宫后,凡有在长安宫修行,而非在清宁宫跟前侍奉,徐循都经常过去看她。至于何惠妃那更不必说了,三两日都要过来坐坐。新同事对她,虽尊敬,却未阿谀奉承,也令徐循十分放松,她亦无心和新人打什么关系,只是守着永安宫,过她的小日子。

    如此生活,和南内也没什么差别,虽在大内,却硬是过出了桃花源的感觉。徐循也可以说是顺心随意,连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成就,都给达成了。——她不会欢呼雀跃、狂喜乱舞,但对生活境况的改变,却也不是不高兴的。

    虽然说比起从前是要寂寞了一些,但皇帝的改变却也可以略微填补一下这份空缺——徐循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她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变化,毕竟,这只发生在点点滴滴之中,但她也不是傻子,当然能够察觉到,在她从南内出来以后,皇帝对她的态度,的确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变化着。

    这种变化并不是说由一件事为节点,然后猛然一路高歌向前,她和皇帝之间好像从来没有这么激烈的火花,一切都是很家常、很温馨、很缓慢。有时候徐循也不禁觉得自己可能是多想了,毕竟从她入宫到现在,皇帝对她一直都挺好的,她从来都不可能有什么抱怨,和文皇帝、昭皇帝比,皇帝简直就是个圣人,而现在她在物质上也没有什么特别超凡脱俗的特权……但有时候她是觉得,改变还是存在的。

    有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皇帝没有那么自说自话了,他开始很重视她的看法,在他们的对话里,除了‘我觉得’以外,他会更多地询问‘你怎么想’。他也很少再自说自话地安排她的行动,就是有想法,也会拿出来和她商量。

    自己的意志被重视的感觉真的很好,徐循一开始还没有感觉,后来才猛地发现,好像在他们两人的意见有分歧的时候,只要她的理由足够有力,皇帝都会依从。

    皇帝让她多去清宁宫给太后请安,她回绝了,理由不算有力,就是在点点的事情以后不想多看到太后,皇帝依了。

    皇帝每天给她送的乳制品太多,她觉得浪费,让他别送了,珍稀物力。皇帝说定额不用,给别人也是浪费,她觉得那起码也是别人的罪过,和她没关系。皇帝依了。

    皇帝有意给她家人再多赐些地,她觉得不必,爱之适足以害之,皇帝依了。皇帝要给小弟说英国公府女为亲,她不喜欢,皇帝也依了……皇帝不但依了,而且还让东厂调查了一下京郊的耕读之家,真的为小弟挑了几个饱读诗书、家风严正,亲戚也多是持正之户的小族,连年貌品德俱优的少女都给小弟挑好了。有东厂把关,徐循要做的只是从中选择而已,比起让她爹娘自己在陌生的京城里寻访,听凭媒婆的花言巧语,不知要放心多少。

    都不是什么大事,但说到底,后宫妃嫔的生活里能有几件大事?徐循觉得皇帝对她的好,好像是渐渐地还在往上走。

    她和何仙仙等人,相较于后宫里的后辈,天然的优势就是起点高——若把后宫的路,比做一条盘山道,的确,她们这第一批,都是空降在半山腰,而后来人只能从山脚下开始走。

    而这条漫漫长路,每个人的走法都不同,胡善祥走了一半是往下摔了,直接摔出山了,孙玉女是直接扯了一条绳子,往上爬到前头了。何仙仙一开始就在半山腰,后来只走了几步,便是停滞不前。如果要徐循评价自己这条路,她觉得她可能是比何仙仙走前了几步,但也就是几步就停了下来。

    而现在,孙玉女的步伐也许是停下了、倒退了,从皇帝的表现来看,她徐循又开始往前走了……可不知为什么,徐循并没有很浓重的幸福感。

    相反,在意识到了这种趋势以后,她还隐约有些恐慌——徐循也说不出为什么,但她竟还觉得,好像还是她被封禁在南内最初的那段日子里,她的内心还更平静。

    而现在,虽然儿女双全,皇帝恩宠日隆,宫中平静无波,但……但……

    她也不知道该怎么来对付这种莫名其妙的慌乱,它变成了一道小小的阴影,蛰伏在了她幸福的生活里——既然没办法完全驱逐,她便学会无视它、淡化它,依然去尽量快活地度过每一天。

    不过,很多人都曾经用自己的血泪证实过,皇帝的智商和手腕,在后宫里几乎是完全难逢敌手,他被蒙骗,只可能是因为他没用心,又或者是他不在意。

    而曾经犯过这个错误的皇帝,现在即使是在后宫,也总有几分警醒。

    在他的眼中,也许孙皇后的复杂还耐得住几分琢磨,简单的徐贵妃嘛,简直就像是一个透明人——哪怕是她的一丝情绪,都逃不过皇帝的观察。

    

正文 第185章 许诺

    一两岁的孩子,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时候就是才睡个午觉的当口;都能感觉出来他们的变化。过去的那小半年;可能只是让壮儿从襁褓中的婴儿——变成了襁褓中的婴儿;又或者说,从连翻身都不会的小蜡烛,变成能在地上爬来爬去的小虫子;而在点点身上;这变化就大得多了。

    刚出生的时候,徐循还觉得她生得很像自己;结果点点是越长越像爹;略黑的皮肤;壮实微胖的身材,除了一双有神的眼睛和徐循生得很像以外,别的地方都似足了皇帝,不过,按皇帝的说法,自己小时候可没有那么野。

    才两岁半就已经是野得不得了了,带到永安宫后花园里去时,钱嬷嬷一个人看着还不够,非得曹宝林、焦昭仪两人一起帮着控制她才行,不然一不留神,她就能喊叫着跑远了,再抓回来的时候,说不得就要弄破一件衣服,或者是沾得一脸的泥土。——也是因为这么皮,点点很壮实,基本上来说都是没病没痛。虽然调皮点,但有时徐循听见西厢那边传来的大呼小叫,心情都要好点。

    她现在每天还是带着孩子们出去散步,只是队伍里多了个壮儿罢了,点点对壮儿的态度变化莫测,好起来一口一个弟弟,若是不高兴起来,便老埋怨壮儿长得慢,到现在也不能陪她一道玩,还老嫌弃他抢走了母亲的注意力。

    “这要是个男孩,以后必定是小霸王。”钱嬷嬷有时候都受不了点点的性子,“按说也没人惯着她,不知怎么就养成了这样的性子。”

    的确,钱嬷嬷养点点还是宽严并济的,虽然照看得周密,但也订立了严格的起居规矩,而随着现在点点逐渐懂事,徐循也是开始教导她一些做人的道理,可以说在教育上,永安宫还是很重视的。但点点的很多性格特点还是自发地浮现出来——连一个橘子都要握在手上,壮儿要吃了,得直接冲她啊啊地喊,她才一片片地塞给他。

    “真不知道该怎么教她才好。”徐循很无语,她自己和皇帝都不是这么一个性格,“壮儿又是如此乖巧的性子,可别被姐姐欺负,那就不好了。”

    壮儿是真的特别好带,他的天性和亲娘半点没有相似,哪怕手里抱个果子,啃得正欢呢,你直接把他手里的东西拿走了,他也不会恼,就还是冲你笑。你还就罢了,不还他自己往旁边一倒,也就忙别的去了。好几次钱嬷嬷等人不在跟前,点点就一定要这样逗弟弟来求她,每每又不能如愿,倒是头疼了齐养娘。这情况持续了几次,直到徐循自己发现了,令齐养娘以后对点点也无需客气,该教就教,方才有所改善。

    再怎么样那也是亲儿子,亲娘不在身边,皇帝心里也有几分怜惜,听徐循说起来,亦是笑道,“这个性子好,以后就不容易和人争吵,给他娶个一样绵脾气的媳妇,两口子和和气气地过日子。”

    “人都才一岁呢,你就想到娶媳妇上去了。”徐循笑了,这人当了娘以后,思考的问题都多出来,虽然说着皇帝,自己也不禁思考道,“以后等点点和壮儿长大了,可要挑个忠心能干的人,最好连东厂一道,细细地给选驸马、媳妇,最好还能让他们自己看看,喜欢了再说。”

    “你也别说我了。”皇帝指了指徐循,“都一样,都想得远。栓儿那才三岁呢,皇后就想让他启蒙了,这盼着长大的心思,都是一般无二的。”

    他摸了摸壮儿头顶软软的浅色胎发——徐循忙道,“别使大劲,人家囟门还没合上呢。”

    “知道,知道。”皇帝顺嘴继续和徐循说,“这栓儿呢,就是长子的性子,虽然话说得不如点点好,但跑起来那个灵活,也皮,想必一年以后,也和他姐姐似的,出门就拉不住。不过他倒又要比点点绵软些,还是很听话的。点点倔起来啊,哎!”

    上回点点吃瓜子仁,吃了一小碟还要,钱嬷嬷觉得上火,便不给她吃。点点也聪明,知道父亲地位高啊,转身就奔来撒娇了,皇帝可把钱嬷嬷说话听得真真的,也说上火不能多吃。点点不服,听了闹腾起来,把一盘瓜子仁全都打翻在地上了。连皇帝都被噎了个直瞪眼,那也是徐循罕见发火的一次,罚点点自己跪在地上,把瓜子仁一粒粒捡起来,且不许人帮忙。

    点点淘气时,皇帝也不是不恼,但徐循发火了,他又没原则,只是十分心疼,点点见父亲表情,知道有人撑腰,便硬是不拣。徐循气得拉过来就打,把点点打得服了,捡了瓜子仁就关回自己屋里,连着两天不能出门一步。

    “真是管不住。”徐循摇头道,“还好她也就偶然倔一下,真要倔得厉害,再大一些,就必须请宫正司嬷嬷来好好收拾!”

    说到此事,她心中犹存恼恨,语气里竟大有杀气,皇帝抖了一下,笑道,“哦,我听了都怕,更何况点点了——是了,你打算何时把点点送去公主所呢?”

    公主有公主所,皇子有皇子所,这都是祖宗的规矩,没有个为什么在里面的,公主去所里也方便统一管理上课,小姐妹们也有伴。比如说阿黄和圆圆,虽然母亲关系紧张,但两姐妹感情就挺不错的。俩人在公主所里也长得好好的,规矩也教得不错。按说,送去那里也没什么,反正点点的养娘也是要跟去的……

    但徐循现在就是体会到何仙仙的纠结了,你说不送去吧,她也怕自己没有公主所的嬷嬷有经验,把点点教出了娇纵的性子。可要送去,才两岁多的孩子,就要离开她的视线范围,去公主所里生活——这就像是从身上扯下一块肉来,不管你怎么说这样对大家都好,事主本人总是非常不情愿,极难下这个决心的。

    “才两岁多呢……”她也是举棋不定,先说了一句,又问,“大哥你觉得何时送去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