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贵妃起居注 >

第202章

贵妃起居注-第202章

小说: 贵妃起居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竟然不惜推出徐皇庄妃,让永安宫平白落了好处……

    太后想了想,倒不由笑了,“你说,她是盼着我答应呢,还是盼着我不答应?”

    “这……”乔姑姑说不出来,她倒是琢磨出了另一个隐藏的信息,“皇爷派张六九过来,似乎用心深远——娘娘请想,要是没派张六九,就单单说了这事,又是皇后娘娘的主意……”

    其实皇帝现在也没说是皇后的主意,其中委曲全是主仆俩脑补的,但太后却是一拍大腿,“大郎还是偏心徐氏啊,不然,不必派张六九来的。”

    太后、皇后不合,皇后出的主意,针对性很强,皇帝不可能做出居中传话的荒唐事,这不等于是在挑拨婆媳俩干架吗?但要派刘忠过来说,太后会不会有误会,以为是徐皇庄妃看上了小吴美人最值钱的政治遗产?和她太后抢宝贝?要知道,立皇后,本身就是太后一脉从高调转为低调的信号,而不论排行如何,壮儿总是男丁,有一定的机会成为太子——一岁的男孩,谁敢保证就会养大?这孩子养在太后跟前,太后就是多了一分完全压过皇后的指望……

    太后笑得更开心了,“你说,孙氏算到了这点没有?”

    乔姑姑继续不能提供什么帮助,至少在现有的信息下,很难判断皇后的全盘谋划。她想了想,大胆猜测,“虽没想到这么深,不过提议由永安宫来养,本就是不安好心,想要离间两宫关系……”

    说到这,她有点语塞了,因为清宁宫一直和永安宫好像也不算很有关系,太后虽然以前就看好庄妃,后来更想推她做继后。但庄妃出了南内以后,来清宁宫的次数极少,很多时候来了也不见太后,直接和静慈仙师、文庙贵妃见了面就走了,虽然不如皇后一样公然和太后不合,但那份隐隐的疏离,别人体会不了,她不信太后是体会不出来的。

    太后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她并不介意,而是笑着肯定了乔姑姑的想法,“你说得不错,孙氏一直都是看得很清楚的……她在我跟前长大,自然最懂我。”

    说到最后一句,到底是露出了淡淡的憎恨——曾养育过孙氏,为她的正妻之位奔走的事,如今已成了太后生平的一大憾恨。

    乔姑姑却没想那么多——她多少也是习惯了太后的心结,此时只是本能地啊了一声,“可您既然看破此点,难道还要顺着她的路往下走吗?”

    皇后这一招,太后不能不应啊。点了头的话,壮儿就去徐皇庄妃那里了,将来就算成了太子,也不会对太后多几分好脸色,得便宜的是另一个小白眼狼皇庄妃……也许皇后还没体会到皇庄妃对太后的冷淡,在她眼里,双方是紧密的同盟,她这一招,为的是激起太后对徐皇庄妃的忌惮,但乔姑姑知道内情,点了头,清宁宫只怕是一点好处都得不到。

    但不点头的话,乔姑姑闭着眼都能想到皇后将会对皇帝进的那些谗言……

    外人不懂,但当时皇帝和太后摊牌时,乔姑姑是在殿里的。就是现在,她都偶然会在噩梦中重新见到皇帝当时的表情。她伺候了太后这么多年,几乎是看着皇帝从孩子长起来的,可却从来都没见过那样的皇帝——

    不知太后如何想,但乔姑姑是发自肺腑地认为,现在的清宁宫,可禁不起皇帝再次的疏远了……

    “为什么不答应下来?”太后胸有成竹地一笑,她反问乔姑姑,“去和张六九说,这话很有道理,壮儿毕竟是次子,没有长久居于我身边的道理……让小吴美人的宫主徐皇庄妃养育,很有道理。让皇帝就这么办吧!”

    乔姑姑不禁一怔——她没想到,太后会答应得这么爽快,这么——这么高兴?

    虽然疑惑,但主子没有解释的意思,她自然也不会去问。

    出去对张六九传达了太后的意思,无视他面上显然的讶色,乔姑姑转过身,高傲地回了内堂。

    虽然皇后肯定是疑惑万端,虽然整个宫廷都还在为小吴美人的倒台而议论纷纷,根本没人察觉到这些台面下的暗涌,虽然当事人徐循还一点都不知道……但,皇后提议,太后肯定,皇帝没有异议,在他含笑点头示意之下,随身的文书房宦官,便端端正正地在《内起居注》草稿上,记下了此事。

    三年十月三十一日,吴美人产子不能养,奉

    皇太后懿旨,

    皇后请将

    皇子交

    皇庄妃抚养,

    上许之。

    两宫同提,上许之,此事遂成定局。

    作者有话要说:

    话说对最后一段的分段,是这样的,明代《内起居注》没传世,我好像也没看过《内起居注》,草稿是不是要严格遵守格式我也不知道,不过一般说来写信的时候遇到尊上的名字是要另起一行的,所以看文献、奏折什么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奇葩的分段,我觉得挺好玩就拿来玩一下啦。哈哈。希望别造成大家的疑惑哦。178

正文 第179章 喜事

    徐循是第二天才知道这个消息的——太后那边动作不慢;派人去和皇帝沟通了一下,直接就把壮儿的养娘派到永安宫里来传话了。

    “给我养,”徐循有一会儿都没反应过来,“什么叫做给我养;”

    养娘很谦卑,虽然徐循已经令她起身;但她还是跪着没动,“吴贵人犯了事,只怕要幽禁冷宫了。皇次子不能无人抚养;太后娘娘言,‘吾年老;无力看顾,吴美人本居于永安宫;便由皇庄妃教养皇次子。’”

    这是官面上的话,徐循看得出来,反正太后那边就是如此嘱咐养娘的,她不过是照搬过来而已——虽然有许多疑问,但问养娘也没什么用。

    “那你过来是——”她转了话题。

    “奴婢先来请示娘娘,该将皇次子安置在哪儿方好。”养娘又从怀里摸出了一卷纸,“再有这是皇次子从昭阳殿带到清宁宫的从人名录,也请娘娘过目。”

    是先来找下处的,徐循点了点头,示意赵嬷嬷拿来念了,赵嬷嬷拿起来便念道,“养娘齐氏,出身行在仁寿坊马尾巴胡同,三代俱在行在居住……”

    这张表格与其说是简报表,不如说是投名状,皇次子一行所有人的三代出身都登记在上面,进宫后的履历也用蝇头小楷誊写在上头。徐循听了一会便不耐烦,自己取来看了,双眼一扫,先看入宫年限,再看入宫后的职务变迁。其余废话一律略过,不消一盏茶功夫,已将长长的条幅看完了:乳母基本都是遵循正常途径,在奶口房挑选出来的奶口,初次入宫服役而已。至于养娘和一些打下手的宫女,预备的教养嬷嬷,也有从六局一司出身的,也有各宫老人,在原主殉葬以后没有新任后又重新启用的。来历不一而足,不过,起码和清宁宫、坤宁宫两边都没有什么很明显的联系。

    “这是你写的?”她扫了齐养娘一眼。

    “是奴婢主张誊写的。”齐养娘恭敬道,“不过,也不敢欺瞒娘娘,也是受了老娘娘身边乔姐姐的点醒。”

    为人还算是清楚,知道小吴美人应该是已经彻底完蛋了,这才赶着写了投名状来献忠。徐循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她卷起纸卷,“你们这一共多少人?”

    “带上奴婢,奶口一共九人,”齐养娘道,“杂使婆子二人,使女六人,连皇次子在内十八人。”

    皇子的待遇就硬是比皇女要强,点点的奶口也就四人而已,其实也是尽够吃的了。倒是杂使婆子和使女的数目是双方打平,徐循道,“杂役是不是还有一些留在昭阳殿了?”

    “娘娘圣明。”齐养娘抓住一切机会拍马屁。“时机仓促,壮儿许多东西都留在昭阳殿里,也不知要不要回去,因此留了人看守照料。”

    “嗯……”徐循冲赵嬷嬷点了点头,“十八人,我这院子的偏厢不知住得下住不下,嬷嬷你带着齐养娘在这宫里走走,养娘觉得哪处合适,那就给她收拾出来。”

    和态度不冷不热的徐循比,赵嬷嬷、孙嬷嬷脸上可早就是扬起了止都止不住的真心笑容,赵嬷嬷亲亲热热地冲齐养娘招了招手,“养娘这边来。”

    两人出了屋子以后,徐循沉吟了一下,便让人把茶水房的赵伦给喊来了。

    柳知恩去了南京以后,永安宫的日常事务就是由徐循自己带了个嬷嬷主持,由于从南内回来以后,小吴美人已去,剩下的就是不受宠的两个宫嫔,宫里事情实在不多,失去柳知恩也没感到有什么缺口。直到现在徐循才是觉得,也应该培养一个宦官上来了,起码有什么事要往乾清宫送信啊,打听什么的时候,也方便点儿,不至于现在这样临时叫人,还要怕赵伦办不好差事。

    “刚才齐养娘过来……”徐循三言两语地把事情交代了一番,赵伦就好像被拧了个开关一样,一听到‘皇次子要进永安宫抚养’,顿时也是止不住地绽放出花一般的微笑,徐循看了都有几分无语,她续道,“你和乾清宫里的谁能搭上话?”

    赵伦思忖了一番,很自信地道,“若是奴婢自己的事,乾清宫里那些爷,谁都不会搭理,可若是帮娘娘传话,奴婢都能和马爷唠嗑上。这个娘娘您就尽管放心了,自从柳爷去了以后,王老爷爷、马爷三不五时都有关照,宫里缺了什么,都让奴婢直接和他们打招呼。”

    王瑾现在已经基本不太管皇帝的起居了,后宫事务更少过问,他、金英、范弘每天就忙着司礼监里批红的事儿,这都是国家大事,徐循也不想拿自己的小盘算来打扰他们,“那你就去找马爷,把这事儿和他说说,问问,皇爷知道这件事不知道,还有,这事是太后主动提出来的?还是怎么回事。——语气好点儿,人家没欠咱们什么情,可不许摆架子。”

    “是。”赵伦直给徐循磕头,“奴婢一定不坏了娘娘的事儿。”

    他素来忠心谨慎,不然也不能管着茶水房,按说徐循也没什么不放心的,只是瞧着他的后脑勺,心中到底是有点淡淡的遗憾:若换了是柳知恩,自己又怎会有丝毫担心?

    齐养娘确实是皇次子降生以后,才被挑选到小吴美人身边服侍的,从前连永安宫的门都没登过,她绕了一圈永安宫,回来还是挑中了点点对门——也就是徐循居住的这个四合院里的东厢房。

    其实徐循多半也料到她会挑这里,壮儿毕竟才一个多月,住到花园里去,半夜出点什么事,她难道还要到前头来叫门?就在当院,呼吸之声相闻,照料孩子才是方便。再说最重要的原因,点点就住西厢房,她会挑到后花园去才是有鬼了。

    挑就挑吧,徐循反正都交给赵嬷嬷去忙,等送走了齐养娘,赵伦也回来了。“马爷赶着去文华殿给皇爷爷送东西,就匆匆说了几句,他请娘娘放心,这事是皇后娘娘提出来的,太后娘娘也欢喜,皇爷爷就更欢喜了——他还说呢,还有好事在前头等着娘娘,请娘娘只管安心。”

    还有好事在前头等着?

    徐循心里是一阵无语——该不会是什么把壮儿写到她名下之类的事吧?不然的话,还有什么好事?把她晋封为第二个皇后?

    她无视了赵伦和身边一干人喜悦的表情,挥了挥手,“既然如此,那便把东厢房收拾出来吧。后头花园里的下房也该收拾几间出来,随点点的例子,乳母肯定是要在这里住的。”

    点点乳母人少,才四个,两人一组隔天上值,不当值的时候也在花园子里住着,并不去住永安宫外的下房。但壮儿有八个乳母,不知是如何排班的,还有这些杂役肯定是不够使用,该怎么办上头没有指示,徐循和赵嬷嬷少不得一一地商量着办,又到昭阳殿去把壮儿原来的那些细软都搬过来,人也带回来了。到了傍晚,齐养娘来查看了一遍,请示过徐循,当晚就把壮儿给抱回来了。

    这孩子的百日都还没到,能有什么神智?反正陪着他的一直都是熟悉的味道和怀抱,壮儿也就睡得很满足,对陌生的环境是木无反应,完全没有什么不安的。倒是点点手贱,戳了他一下,惹得他吧嗒吧嗒嘴,一翻身就又睡着了。

    点点还高兴呢,“弟弟!弟弟!——白!”

    快两岁的小姑娘,话说得很明白了,整理了一下思绪,又道,“弟弟比我白。”

    是,虽然孩子还小,说不出长得像谁,但他的确比点点白。点点是黑肉底,刚出生就是微褐肤色,壮儿就是典型的白藕娃娃,胖胖的藕节手臂,白生生的脸蛋,看起来也怪讨人喜欢的,要比满月时候又可人意了不少。

    不过,徐循满月的时候看着他,倒还要比现在更多了几分喜欢,现在她心底是真的好无奈啊……连说都不说一声,忽然塞了一个孩子过来,啥意思嘛?

    当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