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贵妃起居注 >

第153章

贵妃起居注-第153章

小说: 贵妃起居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乔姑姑也明白太后的心意,自己退了出去。等太后这边慢条斯理地用完了早膳,换了衣服,又到小花园里闲步了一会儿,转悠回了屋子,乔姑姑方上前回禀道,“贵妃娘娘一直在屋子里候着,神色怡然,看来并不着急上火。”

    看来,是真有心要见自己一面了。太后沉吟不语,过了一会,目注乔姑姑,似乎是在征询她的意见。

    孟姑姑是因为什么事被打发出去的,乔姑姑心里和明镜一样。虽说她也是看着孙贵妃长大的,但如今却是避之如蛇蝎,丝毫也不敢和孙贵妃沾染上什么关系,更是不敢说什么倾向于孙贵妃的话语。见太后有问,便忙道,“老娘娘若要试探贵妃的耐心,不妨让她多等几日。”

    开玩笑,太后是你说见就能见的?结下了这么大的梁子,等半天就能进来了?过来等个十天半个月的还差不多,别说太后了,就是一般的宰辅,也不是随随便便,说见就能见到的。

    不过,那也是对无足轻重的人物来说了。对大人物而言,拜访未见,终究是桩羞辱。太后虽也有些意动,但玩味了一下,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罢了,一个老太婆罢了,哪来那么大的架子,她要见我,那就让她进来吧。”

    一声令下,众人哪敢耽搁,孙贵妃很快就进了屋子,规矩地给太后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臣妾参见老娘娘。”

    太后哼了一声,态度说不上有多好,也并未叫起,孙贵妃行完礼,便很规矩地跪在了地下,恭顺地垂着头,姿态上也找不出多少能挑剔的地方。

    “倒是许久未见贵妃了。”双方都沉默了一会,太后方才随便找了话头,闲闲说道,“头尾算起,大半年了吧。”

    是有大半年了,甚至可以说是近一年。在大半年以前,太后和贵妃的来往也不能说太多,毕竟,当时皇后作兴了新规矩,没有召唤,妃嫔们是不能进清宁宫服侍的,而为了压制孙贵妃的气势,太后多数是召徐庄妃陪伴,却是疏远、冷落了从小看大的孙贵妃。甚至于说,连孙贵妃抱养宫人子的事,都是由皇帝去请求太后许可的,孙贵妃本人也未曾出面。

    “许久未能侍奉在您老身边,是臣妾疏懒不孝。”孙贵妃的态度一直都很良好、很配合,“这一年以来,宫中风波不断,臣妾不能伺候于老娘娘左右,为您分忧,实在是不孝得很。”

    这话说得,和唱戏一样文雅好听,可太后却没有陪孙贵妃唱戏的雅兴,她虽然有个很有文化的婆婆,自己在政事和宫廷内务上也都颇有见解,但却并不是一个文采丰富的人,写信说话一般都是大白话,以前孙贵妃在她跟前,一般也从来都不玩这一套。

    “今日过来,就是为了说这些?”太后索性就把孙贵妃的客气话给打断了,略有些嘲讽地问道。

    这些话不是说不能讲,但起码也是两个关系良好或者即将良好的人为了表露态度才会这么整,孙贵妃直接就跳过了这一步,就开始扮贤惠媳妇了,也得看太后能不能配合。

    “这……”孙贵妃望了左右一眼,显然有些迟疑,但见太后不做声,也就一咬牙续道,“臣妾也是来向娘娘解释误会的,媳妇浅薄,有些事,当时没有想深,未能避开嫌疑,如今被大哥提醒,方知道自己思虑浅薄,未免招惹了老娘娘的误会。”

    比起孙贵妃从前在太后跟前的态度,今日,她可说是格外的小心翼翼了,到现在都用‘老娘娘’这个尊称,可见其已是认识到了太后的不悦情绪能有多深重。

    “哦?”太后不动声色,漫不经心地啜了一口茶,好像都没有特别注意孙玉女。“这又是怎么说的?”

    孙玉女再度环顾左右,见太后不为所动,她似乎是无奈地深深叹了口气,方道,“臣妾还请老娘娘明察,罗氏堪堪有妊时,任谁也无法想到她肚子里的孩儿是男还是女。请准大哥,将罗氏血脉归到臣妾膝下养大,一面也是……老娘娘知道,臣妾这身子要有孕是难了,一面也是罗氏虑着怕是公主,这生母身份低微,只怕女儿在姐妹身边抬不起头来。实在是两厢情愿,并无一丝强迫之意——越发说句露骨的话,当时皇后滑胎、庄妃生女,宫中子嗣运到了低点。臣妾也不识得掐算之术……如何得知罗氏的孩儿是男还是女?”

    她抬头看了太后一眼,又续道,“请老娘娘细想,以大哥为人,若非罗氏再三表态,他又怎会答应此事?只是此事虽然两厢情愿,但却并不光彩,臣妾也不想大事张扬,亲自向您求情的话,只怕后来的姐妹们纷纷效仿。臣妾可保罗氏一人的性命,却不敢担保后来的妹妹们,会否作如是之想。如今,此事竟闹到了如此地步,实在不是妾身的本意,听说徐妹妹还因此被大哥打入南内,妾身心底实在是难受得紧。便忙来给老娘娘请罪……若是您不信妾身的话,可当场唤来罗氏对质,臣妾能以性命担保,此事必无虚言。”

    太后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她虽然微微抽了抽唇角,但眼底却没有一丝笑意。

    “是吗?”老人家几乎是漠然地说。

    “至于废后一事……”孙贵妃叹了口气,“妾身实在是无可分辨了,本来,按着妾身的安排,这孩子落地的动静不会太大,就这么对付过去,也就罢了。若是女儿,也不必说,自然一切照旧。若是男孩,虽说外人以为是妾身所出,但妾身和大哥、罗氏,甚至是身边服侍的嬷嬷们,难道还不清楚吗?若说妾身欲效仿真宗故事,大哥只怕也不会许可,就算妾身是猪油蒙了心,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您老人家一出面,妾身还有什么好为自己分辨的?自然都能明白过来的。刘娥行此事时,宫中后位已是空虚……哪有为了个抱来的孩子,废了皇后的道理。妾身也是身受您教诲长大的,焉敢有如此这般的想法?”

    这说得也不算没有道理,太后神色,微微一动。——只是孙贵妃却没看着,她依然是谦卑地垂注着眼前的地面,继续为自己分辨。

    “本来按想,此事也就如此发展了。岂料,庄妃得知此事以后,确实误会了妾身的用意,又同皇后娘娘诉说……也不知皇后娘娘听她说了什么,倒觉得妾身此举,是为了后位去的。”孙贵妃长长地停顿了一下,又苦涩地摇了摇头,“唉,终究是身份尴尬,妾身亦不好自辩什么。孰料,孩子落地后,听说是个男孩,皇后娘娘便欲抱养……这事,不知怎么又传到了大哥耳内,您也知道,大哥和皇后娘娘的关系,本来就已经十分冷淡了……再加上庄妃派出的孙嬷嬷,自以为是握住了罗氏这一证据,事态倒是混乱起来。妾身这一年间照管孕妇,已经是心力交瘁——根本无从留意外头的情形,更不知庄妃和皇后娘娘,是怎么同您说这事儿的。还以为是一切照旧,这孩子虽然算在臣妾名下,令臣妾的后半身有个依靠,可后妃名分,必不会有任何变化。”

    “也因此,您派人来接孩子的时候,妾身真是想到天寒地冻,孩子不便冒风,这才斗胆回绝。当时想着,怎么说和您都是有情分的,您必然能明白妾身的用意……”孙贵妃说着,竟滴下泪来。“哪里知道,那时候大哥就打起了废后再立的决定。他怕我谦让阻止,也不曾和我商议,竟就直接去坤宁宫找皇后娘娘了。此时我在长宁宫,可还什么都不知道呢。紧跟着就是徐妹妹出事,大哥也不进后宫了,臣妾稀里糊涂的,什么也不清楚,又不敢贸然行事,直到昨日大哥进了长宁宫,这才知道来龙去脉。立刻就来和您解释了,可……”

    她又有几分倔强地抹去了眼眶中的泪水,“妾身谁知道,自己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可,别人误会我,倒也罢了,老娘娘您是看着我长大的,我心里过不去这道坎……”

    说着,便伏在地上呜呜轻泣起来,动情之处,颇有几分‘我见犹怜’之意。

    太后垂下头,看了孙贵妃的后脑勺一会,终于慢慢地道。“你今日过来,就是为了说这番话?”

    孙贵妃又给太后磕头,“妾身自知无法自明,只是……只是不说清楚,妾身心里实在冤屈得紧。”

    “即使你本无此意,但如今情况已经如此了。”太后慢慢地说,“依你之见,今日的局面又该怎么解决呢?”

    “既然事已至此,孩子该记在罗氏名下。”孙贵妃毫不犹豫地道,“废后一事,虽经我苦劝,但大哥却并不愿意更改主意……不过,妾身再三和大哥恳谈,也终于说动他不立妾身为继后。至于是否另择他人,这大哥还没有吐口下决定……”

    孙贵妃的让步,不能说是不大——或者按她的说法,这也不是让步,只是为了证实自己的清白,她的牺牲也不能说是不大了。按原计划归她的儿子现在飞了,后位没了,除了废后的决定无法改变以外,别的事几乎是回到了原点,不论孙贵妃的真实用意为何,这个姿态,也的确似乎算是仁至义尽、无可挑剔。

    太后唇边,慢慢地便浮上了一点笑意,她轻轻地对左右点了点头。

    “扶起她来吧。”她说,虽然还未给孙贵妃笑脸,但语气已经和缓多了。“有些事,说得倒是容易……我不看你怎么说,只看你怎么做。”

    孙贵妃低声道,“我定不会让娘失望的!”

    “那我也就不多留你了。”太后拍了拍贵妃的肩膀。“去吧!”

    肯拍这个肩膀,足证太后态度的变化,孙贵妃又要给太后行礼,只是脚已麻了,姿态不免可笑,太后被她一逗,倒笑开了。“何须如此做作——我这里不留你了,回去照看皇长子吧。”

    虽然太后的态度已经有了变化,但孙贵妃面上却仍没有一丝放松,她到底还是谨慎地行了一礼,方才慢慢退出了清宁宫。

    太后今日,是在外间见的孙贵妃,这里并不是她平素里起居的地方,会了客,自然还是要回自己起居的里屋去的。——几乎是一回屋,她就闭上眼,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而今日的会面,的确也可说得上是意义重大。乔姑姑万万没想到此事居然会是如此了局,即使只是看客,都不由得心潮起伏,太后睁开眼时,她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嘿。”老人家似乎也是心潮起伏,望着天棚,好一会儿才微微地笑了,“不愧是我养出来的姑娘,就是不一般。”

    这……乔姑姑忖度着太后的意思,就接了话,“贵妃娘娘确实是贤良淑德、识得大体……”

    太后倒是被她的话逗笑了——她一笑,乔姑姑就立刻闭了嘴。

    就算是再不熟悉太后的人,应该也能听得出太后的‘笑声’中,到底有多少真正的笑意。

    “其实,你说得也不能算是有错。”太后慢慢地说,“她确实很识得大体,心底也清明得很。今日来清宁宫这一番话,你当是说给我听的?”

    ‘今日过来,就是为了说这番话?’乔姑姑脑海里立刻闪过了太后的这句话,她怔住了。

    老人家两次问了孙贵妃这句话,第一次是为了催正题,第二次的语气……回想起来,仔细琢磨,似乎却有一丝微不可查的失望。

    “您是说,贵妃娘娘花言巧语——”她谨慎地试探着太后的想法。

    “我不是都说了吗……看一个人的心思,你不要看她怎么说,要看的,是她怎么做。”太后慢慢地喝了一口茶。“这番话,你以为能糊弄得过我吗?”

    若看孙贵妃的形迹,刚才的解释的确十分牵强,在她确实表态做出让步之前,乔姑姑都没怎么信,也是为孙贵妃最后的表态震动,才算是相信了孙贵妃的诚意。

    “可……”乔姑姑还是有点不明白——她的脑子,的确也比不上孟姑姑灵活。

    太后看了她一眼,有些恨铁不成钢,却也很快地就抚平了自己的心态:一个人太聪明了,聪明成孟姑姑那样,那也就不能使了。

    “真是要来赔礼道歉,来认错的,如此见不得人的事,为什么不央求我把人遣开?”她便点了孟姑姑一下,“她那样好脸面的一个人,会乐见一个倒水的宫女,都对她的丑事了然于胸?”

    这番话,本来也就不是说给太后听的。

    乔姑姑一下就明白了过来:清宁宫里,现在已经不是完全安全了,太后打发了一个孟姑姑,却保不准还有人看在皇长子和圣眷的份上,暗地里倒向孙贵妃。这番话,本来就是要说给皇爷听的。

    “难道……”她也不是点不透的石头,只是没有孟姑姑那样的捷才罢了。“那漏洞百出的说法,是为了……激怒您不成?”

    “呵呵。”太后笑了一下,她没有回答乔姑姑的言语,而是又夸奖了孙贵妃一句,“不愧是我养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