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20几岁的问号 >

第7章

20几岁的问号-第7章

小说: 20几岁的问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   

  衡量企业成功的重要尺度,是自身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来源于不断的学习。许多成功人士之所以迈步于时代的最前列,就因为他们有终生学习的习惯,他们总是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和思想,让自己和团队永葆青春活力。   

  如果你停步不前,如果你坐吃老本,那么你就会失去已有的立足之地。   

  借鉴成功者的创新精神,就是要让自己永远保持学习习惯,进而在未来的创业中披荆斩棘,独领风骚。   

  6。学习他们的自制精神   

  具有高度的自制力,是所有杰出成功者必备的优秀品质。满怀热情是你采取行动的原动力,而适当的自制力,则会引导你的行动更加理性。热忱和自制力相互平衡,才是成熟的领导者必备的品质。   

  在管理的过程中,能管好下属的人,不一定是合格的领导者,只有那些能管好自己的人,才能走向成功。   

  1992年深圳万科总裁王石,曾提出“不高于25%的利润不做”的自制口号。二十几岁的人,最容易借鉴到成功者满怀豪情的一面,而对成功者的自制力往往视而不见。这是我们必须极力避免的错误!   

  除了以上几个重点外,我们还可以借鉴成功者的其他长处:如何制定明确的目标,如何有效地激励团队,如何架构人际关系,如何捕捉每一次机会,如何利用现有资源经营未来,如何经营自己的爱情婚姻,如何卓有成效地经营自己的健康等等。   

  另外,由于每个人自身或其他方面的各种差异,每个人都有别人无法学到的能力,所以,借鉴和学习也并非是有些人想象中的简单复制。既然如此,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地去借鉴和学习呢?         

←虹←桥书←吧←。  

第22节:借鉴绝非简单地COPY(1)         

  3。 借鉴绝非简单地COPY   

  善于借鉴的人,善于把别人的长处变成自己的长处,很容易脱颖而出。因为别人身上只有一种长处,而他身上却具备了许多人的长处。   

  前面我们说了那么多“借鉴”,但借鉴绝不是照抄或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如果成功经验能被复制,那任何人只要复制成功者的经验不就行了吗?这样,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失败者了。可见,成功经验绝不可能照抄或复制!   

  问题往往最容易出现在二十几岁的人身上,动不动就将别人的经验,复制过来为己所用,结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最后弄得一塌糊涂。“借鉴非复制”的棒喝,最应打在二十几岁的人头上。   

  纵观全球500强企业,没有几个是靠复制别人的成功模式,来发展壮大自己的。戴尔大中国地区总裁曾将他们的企业管理、经营架构和竞争策略等方面的经验公示于众,他们之所以这样露骨地将私家“秘籍”全盘托出,是因为戴尔认为成功的经验是不可复制的。   

  但有些企业偏偏喜欢照抄世界一流企业的成功经验,结果造成“水土不服”,甚至搞出“东施效颦”的后果来。这些“模仿秀”并没获得预期的成功,他们往往顾此失彼,贻误商机,最后落个惨败商场的结局。   

  曾经让中国内地商界看好的“亚细亚模式”就因复制走上了不归之路。当时他们在全国不断复制出新的连锁店,可惜被照抄的成功经验,总是无法长久应用,亚细亚连锁店最终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个倒闭。   

  如果只是借鉴成功模式,而不是照抄或复制成功模式,那结局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致。二十几岁,一定要明辨借鉴和复制的本质差别,要不然下一个栽倒的就是自己了!   

  别人的经验归根结底是属于他人的东西,是他人从其自身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鸡蛋一样,由于每个人的出身、性格、经历及现有条件迥然不同,世界上也就没有完全相同的创业之路。那种把他人的成功经验完全照搬过来的做法,显然是十分愚蠢的。   

  不满18岁的撞球小子丁俊晖,在2005年横空出世,他的名字一时间与姚明、刘翔这样的巨星齐名。十年前,丁俊晖的父亲决定让八岁的儿子,丢掉书包拾起球杆时,他并没有料到:这近乎疯狂的举动,竟谱写了中国体坛新课题——家庭投资体育。   

  这与从传统体校到体工队,再输送至国家队不同,丁俊晖的成功,完全脱离了旧模式。家长重金栽培,然后留洋海外,自力更生,丁俊晖成才之路纯属个人出资、个人培养。   

  很多家长都想按照“丁俊晖模式”,来培养自己的孩子。其实,这样完全照搬呆板模式,不注重孩子的自身条件和兴趣的做法,结果往往是不仅没有收获他们梦想中那样的成功,还耽误了孩子的学业。   

  毕竟,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冒倾家荡产的风险培养孩子的,而即使倾家荡产,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丁俊晖。   

  经验是特定场合的产物,每个人的实践场所,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即使个人以往的经验,也要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性运用,对别人的经验,更不能“完全照抄”的复制。   

  二十几岁一定要明白:   

  无论在何种领域,成功者必有自己的可取之处,善于借鉴经验,可缩短自己摸索过程,更快地走向成功。   

  Chapter 6 二十几岁必须学会“钱生钱”    

  卡特总统的某一疏忽导致他在卸任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来弥补,究竟这是什么样的疏忽呢?   

  你是“月光族”吗?   

  你总是需要父母的金钱支持吗?   

  为什么你的钱花得越来越快了?   

  你是否为自己不善理财而苦恼不已?   

  你是否认为自己没财可理?   

  你知道自己最节约的方法是什么吗?   

  到底该如何摆脱“月光族”的困扰呢?   

  ……   

  1。 “钱途”的堵塞   

  你是每天朝九晚五辛苦打拼的上班族吗?   

  你是否依旧无法摆脱“月光族”习惯?   

  和同事相比,同样的薪水待遇,为什么别人能拿出一部分钱投资,而你的口袋却老是空空如也?   

  20~30岁是人生精力最充沛的阶段,也是个性习惯的定型期。这些20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有的刚走出校门,工作上是职场新鲜人,生活中是“月光族”(每月薪资花光光的人)。有的恋爱多年,婚姻大事迫在眼前,却因缺乏稳定的经济基础而面临尴尬;有的组成家庭,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小孩要抚养,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现在的年轻人,消费模式不同于父辈,也没有父辈时的福利待遇,唯有努力赚钱改善生活条件。         

◇欢◇迎访◇问◇BOOK。◇  

第23节:借鉴绝非简单地COPY(2)         

  面对这些情况,很多人都想到近几年来最为热门的话题——“理财”,但绝大多数人并不精通股市和基金。我们在学校时,没有想到世界会变得如此之快,如此之色彩纷呈。我们仅有的一点理财知识,还是来自于社会、媒体的点滴介绍和别人的口耳相传。   

  有人炒股票赚钱了,我们就跟着去炒股;有人买基金赚钱了,我们也跟着买基金。我们四处道听途说,四处打听“内幕消息”,我们力图让自己的钱包一点一点的膨胀起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人的“理财”仍以失败而告终。   

  还有很多人根本就没有理财概念,也不愿意多花心思去研究什么基金、债券的风险和收益。他们同样处于经济贫乏的状态。   

  小赵大学毕业两年,月收入4万新台币,吃饭、约会、租房子加加减减算下来,月月存款余额为零。经济学系毕业的小赵空有一肚子理论,但奈何巧“夫”难为无米之炊。   

  “没财可理!”小赵说。两年下来,虽然每天朝九晚五、辛苦打拼,但他仍然是个身无分文的“月光族”。   

  当然,不善理财的并不是只有他们。美国总统卡特在1977年上任之后,一直忙于公务而疏于理财,对投资也是不屑一顾,结果在他1981年卸任时,竟然背负了近百万美元的债务。   

  无奈之下,他只好被迫不断写书赚钱,结果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才使自己摆脱经济困境。   

  福特总统也遇到了和卡特总统相同的情形。福特是美国历任总统中个人财产最少的一位,他不仅很少兼职,而且从不做任何投资,以致后来因为过于贫困而不得不在80多岁时还到华尔街应聘多家公司的董事或顾问。   

  由此可见,理财无论是对于提高个人生活品质,还是对未来甚至老年生活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2。 “月光族”的“奢侈”生活   

  勤奋是财富的右手,节俭则是她的左手。   

  ——美国生物学家 约翰雷   

  所谓的“月光族”,指的是每个月把自己赚来的钱或零用钱全部花光的人。“月光族”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月光族”是确实赚得太少,每个月都只有那么一点点薪水,仅仅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他们为了吃饭,为了生活,不得不将薪水全都花光。这一类“月光族”其实还好,等他们以后工作待遇慢慢改善了,薪水有了剩余,往往会自己想办法存下积蓄。   

  还有一类“月光族”则是收入并不低,除去满足温饱需求外,还能有一部分盈余。但是他们大笔挥霍惯了,花钱时没有节制,有多少花多少,到了月底还是没有一点积蓄。他们对金钱的态度就是所有收入(包含自己赚的薪水和父母给的零用钱)月月花光,不剩一毛钱,只许负债,不可盈余。他们的口号就是:有多少花多少。   

  另外,针对众人的不解和疑惑,“月光族”们也找到了一些好处:   

  ◎ “月光族”不仅是青春时尚的代表,同时他们也站在时代的尖端。   

  ◎ “月光族”的花钱速度,大幅加速了货币的流通和市场经济的繁荣。   

  ◎“月光族”从来不去银行存款,进而防止了利率的下滑。   

  ◎ “月光族”目标非常明确,每天都期望着发薪的时间快快到来。   

  ◎ “月光族”在一月之内能体会从腰缠万贯、身无分文到负债累累的生活,进而增强了心理素质和应对不同生活的能力。         

。▲虹桥▲书吧▲  

第24节:借鉴绝非简单地COPY(3)         

  ◎ “月光族”勇于尝试新的东西,并总是掌握着流行趋势的发展。   

  ◎ 由于“月光族”的债主众多,导致了人际关系广泛。   

  ◎ “月光族”能巩固家庭安定团结,身后将没有任何遗产,防止财产纠纷发生。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观念,使得“月光族”经常享受这样的“奢侈生活”:月薪30000元,却敢买18000元的皮包;用Dior香水,却穿不足千元的衣服;吃上千元一份的牛排,信用卡账单却经常负债十几万元……   

  可见“月光族”显然还不懂得用钱生钱的道理,并对以青春和时间换金钱充满着幻想,等他们发现应该学会投资理财时,往往为时已晚了。   

  据统计显示,台湾22~30岁的“月光族”越来越多。为什么他们会如此“奢侈”呢?在外人看来,这些都是因为虚荣心理作祟。但单单“虚荣”一词真的就能解释这一切吗?   

  为此,我特别针对一些“月光族”做了采访,结果发现,他们之所以奢侈,都有属于自己的理由:   

  一、都是生活的必需品   

  遇到姚姚时,是在台北京华城的门口。当时,她两手拎满了包包,对我的提问她非常痛快地承认自己的确属于“月光族”,还不时地向我展示购买的物品。   

  23岁的姚姚是一家公司的会计,月薪不足30000新台币,而她一下午的购物金额,就远远超过了一个月的收入。不过她认为自己购买的这些物品都是生活必需品,即便是她刚刚买了一条几千元的裙子,她觉得这些东西必须要买,而理财则只能等以后再说了。   

  二、穿着决定价值    

  小敏是嘉义县一个农展中心的普通职员,她经常是领到薪水不到半个月就被各种贷款、投资分“割”得身无分文。   

  花大半月甚至一个月的薪水买一件顶级名牌的上衣,于她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她觉得身为白领阶层,需要的不仅是内涵,还要有外在的包装与气质。   

  她告诉我,如果成为主管,那么自己的形象和气质就必须在某些方面代表着公司的实力和文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