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读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

第1章

读懂金融的第一本书-第1章

小说: 读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在当今社会,除非你的生活能够远离金钱,否则不管你喜不喜欢,人人都需要关注财经新闻,并且不仅要关注国内的,更要关注国际的。因为这些年来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全球经济已一体化,可谓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村里—地球村,任何地方发生的财经事件,都有可能间接或直接影响到如何理财。说白了,财经新闻将直接关系到你我钱包的大小。

    然而,每天,甚至每时每刻,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的财经新闻犹如潮水向我们涌来,我们该关注哪些新闻呢?

    记得我刚到美国时留意到,中美两国所播报的新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那时国内电视、电台的新闻一般都是特大喜讯,全都是形势一片大好的消息。而打开美国的电视、电台,新闻里所谓的突发爆炸性新闻,不是杀人就是放火,不是抢劫银行就是偷盗汽车;财经新闻也是愁云惨淡,不是失业率又高了,就是股市又下跌了。

    美国不是超级经济大国吗?好莱坞、华尔街是美国的象征,科技文化领先于全球,为什么媒体到处传播着坏消息?难道就没有一条值得报道的特大喜讯?于是,在大众传播学的课堂上,我忍不住请教了教授。教授解释说:“你听说过这句话吗?叫‘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现在处于和平年代,社会稳定是常态,这类新闻可以忽略不计,只有杀人、放火这类非常态事件,才会被当作新闻报道出来。新闻就是要报忧不报喜,因为喜本该是常态,不足挂齿。”

    原来如此!怪不得我常听美国人说:没有新闻就是好新闻!为了进一步理解这句话,我还特意查询了它的出处。这句在美国众所周知的短语,源于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1616年)说过的话:没有消息要胜过邪恶的消息(“Nonewsisbetterthanevilnews。”)。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句短语被后人用来形容在恶劣的情况下,比如战争或瘟疫,如果没有失去亲人的坏消息,这就意味着是好消息!

    其实看财经新闻也一样,大家要特别留意坏消息,“好消息”根本不用去关注,因为“好”是常态,是理所当然的,比如生产力提高了,GDP和人均收入都增加了。在一个和平的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做到这些是应该的。与此同时,任何事物都该一分为二地来观察,即便在“好消息”中,我们也必须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其“坏”的一面。以此来推论,对于“坏消息”我们就更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所谓做最好的许愿,做最坏的准备。

    多年来,美国人好日子过惯了,太乐观了,他们向来只做最好的许愿,做最好的准备。这几天,美国的电台、电视、报纸、杂志又在报导8月2日美国国债上限的新闻,是近年来最坏的消息。美国的国债上限是14。29万亿美元,已经超过美国GDP的90%。如果几天之后美国国会依然无法就提高国债上限的问题达成协议,届时不能通过借新钱来还旧账的美国,将面临国债违约的风险。

    我们应该怎样来解读这条坏消息呢?

    一听美国国债违约,好些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美元将随之崩溃,于是便把美元换成黄金来避险,立刻引发金价大幅上升,已飙升至每盎司1600美元的历史新高。

    其实很多人把美国国债和美元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混淆了。美国国债是指美国财政的收支信用,一旦违约,即意味着暂时没钱还债了;而美元是美联储的信用货币,只要美联储的货币信用不垮,美元的风险是有限的。如果美债限额持续不断地提高上限,美联储就不得不通过增发货币(美元)来购买美国国债,这就像给猪肉注水那样,“注水”之后的美元,正是这些年美元每况愈下的根本原因。

    美债违约和美元崩溃非但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是负相关的。一旦美债违约,就意味着美元不再“注水”了,美元将立刻走强,而金价就可能大跌了。很显然,美债违约之后美国将不能借贷消费了,但债还是要还的,结果就只能勒紧裤腰带,就像当年我们还苏联的欠债一样,赚100美元顶多能用50美元。虽然有些匪夷所思,但终将会有那一天。
没有新闻,那就是好新闻(2)
    这些日子,全世界最大的坏新闻莫过于担忧美债违约了。因为美债一旦违约,在短期内的危害将大大超过金融海啸引发的金融危机。

    关于美国国债的问题,那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庞氏骗局”。只要仔细计算一下便可得知,如果美国国债上限提高到16万亿美元,那么美国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2万多亿美元,除去支付国债的利息1万亿美元后,想维持正常的政府运作都很艰难。眼看美国国债距16万亿美元的上限只有一步之遥了,就像所有泡沫一样,美国国债的泡沫被刺破(违约)是早晚的事。即使这次民主党与共和党达成协议,将国债上限再次提高,也不过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这些年来,美国人是赚100美元用145美元,从房子到车子,从电脑到高档家具再到家用电器,都是借债买的,因此而债台高筑。所以奥巴马说:“美国把子孙的钱都用完了……”一旦债务违约,就不能再借了,也借不到了。俗话说:“借钱还债,天经地义。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虽然违约不等于欠债不还,但需要拖延偿还债务的期限。假如不在约定的期限内还钱的话,今后谁还敢借给你?m米m花m书m库m ;http://www。7mihua。com

    很显然,美债违约之后美国将不能借贷消费了,结果就将变成赚100美元顶多用50美元,除了维持日常开销,剩下的钱都将用来还债,虽然有些匪夷所思,但终将会有那么一天:

    “停止借钱消费了,就要从大房子里搬出来,住进小房子,房价就会恢复到真正的供求关系上,也就是回到美国以往几百年的年收入和房价之比—1∶1。6~1∶1。8,最多不超过一倍。这样一来,美国房价至少还有30%~50%的跌幅;

    “停止借钱消费了,除了房子以外,本来三年换一辆新车,以后就可能十年换一辆,其他的大型家电、电脑、高档家具等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搬回家,旧的将继续用下去。如果那样的话,各行各业就将大幅裁员,失业率会进一步大幅升高,那首先就要把几千万非法移民赶回老家,而《移民法》也会跟着大幅修改,限制移民的措施就会来临;

    “不过,到了那个时候,依据供求关系,物价会大幅下跌,陷入通货紧缩,什么都变得很便宜,家中只要一个人上班,老婆或老公在家带孩子,再养一条可人的狗,一切回归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人称那时是他们的GoldenTimes(金色时代);

    “也就是说,当美债违约这一天真的到来时,美国人不得不改变其生活方式。美国向来是全世界的榜样,连美国都勤俭持家地生活了,其他国家也就不好意思乱花钱。于是马路上的车少了,房子小了,不浪费了,环境污染没有了,地球也渐渐地恢复了健康。”

    而对于中国的影响呢?显然,目前中国的经济模式也必须跟着改变。

    目前中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是:房地产、出口和消费(主要是汽车)。当美国开始勤俭持家地生活,进入通货紧缩状态后,再也不需要从中国进口那么多商品了,况且美国人工也开始便宜了,那就索性把工厂从中国搬回美国,许多产品将在本土自产自销,于是美国人就会像富士康的工人那样“快乐”地干活了。但中国的出口业将受到巨大的冲击。随着欧美通货紧缩,美元便将提升,那热钱则会纷纷撤出中国,已然高处不胜寒的中国楼价,再靠其拉动经济的能力将变得极其有限。

    三大支柱产业将被重创两个,短期内肯定对中国相当不利。不过,危机就是转机,机会往往潜藏在危难中。中国可以把30年来积累的财富,迅速转化为技术投资,在全国各个大学和各种规模的企业内设置更多的研发机构,像美国和日本那样,制定法律来保护和奖励从事发明创造的人。摆脱“替人做嫁衣”的被动局面,创出自己的品牌,使企业全面升级,令中国的出口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支柱。

    而中国的房地产也将回归到合理的价位,百姓口袋里的钞票就不会尽数投入房地产,如此一来,自然而然就扩大了内需,使老百姓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享受由他们创造的社会财富:比如,清洁的空气、纯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有益健康的食物、建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所提供的受教育的机会和医疗服务,以及人们的文化艺术情操与修养。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至于真的会怎样,一切都很难预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美债违约绝对不会是世界末日。

    以上就是我们如何从坏消息中分析出财经新闻的内涵和外延,以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
金融常识为王
    2011年7月31日,美国国会两党已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初步协议。请注意,他们所达成的是避免违约和削减赤字的协议。一方面提高美债上限,另一方面将削减约2。4万亿美元财政赤字,其中将立刻削减1万亿美元预算赤字。

    这一关键点说明了什么?说明美国痛下决心想改变目前“寅吃卯粮”的状况,不再向美元“注水”了。当奥巴马将这一消息向媒体公布后,美元立刻大幅走强,美元指数最高触及74。00整数关口,将对全球经济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其实很多时候判断事物,只需回归常识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如前文所述,在美国的新闻报道中,特别是“突发性爆炸新闻”不是杀人就是偷盗。那如何来判断嫌疑人是否有罪呢?︴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刚进华尔街时,我的顶头上司被法院随机挑中,当选为一起杀人案的陪审团候选人。在美国,每一个公民都有做陪审员的责任,一旦被挑选,就必须去,十天半月不能上班,公司不能扣薪资。没想到隔了一天,老板就回来上班了,说是没有被选上。因为那个嫌疑犯是西班牙血统的南美人,而我的顶头上司也是西班牙裔,需要“避嫌”。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屁股决定大脑,立场决定观点”。

    我的顶头上司落选了,闲聊时问起陪审团员的筛选过程才知道,挑选陪审团人选,一般来说有两类人是选不上的:一类是高学历的所谓“精英人才”,包括博士、专家和教授;另一类尤其重要,不能和嫌犯扯上任何关系。举例来说,假如嫌疑犯是古巴人,那么古巴人甚至古巴裔就选不上了,唯恐陪审团员嘴下留情;假如嫌疑犯是伊拉克人,那么伊朗人也选不上,生怕你会借机公报私仇。

    第二类人选不上可以理解,但为何高学历的精英也不能当选陪审员呢?这就是英国制定的monlaw(习惯法)的基本原则,陪审员只要有monsense(常识)即可。这是多么合情合理的原则啊!因为专家、学者和教授的大脑太复杂了,研究的问题太纵深了,往往反倒失去了常识。举例来说,按照中国的法律,蓄意杀人应该偿命,这是文盲都知道的常识。那么现在要问:故意杀人犯药家鑫该不该判死刑?只要被问及的不是药家鑫的母亲,应该都会回答“该杀!”绝对不会说因为激情犯罪可以获轻刑,更绝对不会为药家鑫去求情,还要分析药家鑫为何会成为魔鬼?为何超越了伦理底线?这里必须指出,如此简单的一个问题,至于这么复杂吗?杀人偿命,就那么简单。

    其实读懂财经新闻和甄选陪审团员是一样的道理,首先用常识去判断,然后才对新闻中发表观点的人,做一些必要的背景调查,看看此人是否牵涉“Conflictofinterest”(利益冲突),最后再加以判断,作出该正听,还是反听,抑或根本就不能听的决策。这里可以借用沃伦R26;巴菲特的名言:“在任何领域专业人员高于门外汉,但在金钱管理上往往并非如此。”

    现在似乎主流对于金融市场的分析已失去了常识,而我在所有文章里都有一个“核心”,就是去繁存简,返璞归真,回归常识。如果非要提高到经济理论上来说,也应该回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