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巴菲特投资10堂课 >

第19章

巴菲特投资10堂课-第19章

小说: 巴菲特投资10堂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国股评中,你每天都会听到股市或某只股票具有“上涨的动力”、“下跌的压力”等说法,看起来股市或股票就像人一样具有七情六欲。巴菲特忠告投资者,不要相信这种股评家的胡说八道。
  他说,投资者希望股评家能够告诉自己在未来两个月内如何操作股票,究竟是买入还是卖出,是投资股票、期货还是期权,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请想一想,如果这些股评家真的这样神机妙算,又怎么肯把秘密告诉别人呢?他们自己悄悄地做,不是早就赚足了吗?
  他说,股票本身并不知道谁是它的主人,它究竟在谁的手里。股市和股票价格上下波动,投资者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是正常的,可是这并不代表股票本身有任何想法、有任何情感。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非常崇拜巴菲特。巴菲特说,凯恩斯的核心思想也是不要试图预测股市走势,而是要集中精力了解上市公司。
  可是看看我们的周围,许多投资者都在预测股市走势,整天喜怒哀乐,津津乐道。如果要他们不去谈论股市走势,他们还有什么事可做呢?
  对此,巴菲特的观点是,投资者不需要、也没有必要通晓太多的股票乃至每一只股票,你只要在你的能力范围内评估几只股票就足够了。每个人的能力范围有大有小,这没有关系,关键是你要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有多大、能力范围在哪里?
  就预测股市走势而言,这几乎是超出每一位投资者能力范围的事。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投资者并不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有多大,总是不肯老老实实地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总是想走捷径,幻想能走在市场前面——通过预测股市,来提前知道股市价格的变化方向——事实证明,这永远是幻想。
  联想到我国股市,投资者炒股的基本模式就是四处打听消息、跟庄,一有风吹草动,就赶紧疯狂买入或疯狂卖出,缺乏对上市公司最基本的了解和分析。这实际上充分反映了中国投资者和中国股市的不理性和不成熟。
  【投资心法】股市是非理性的,所以短期内的股市走势是不可预测的。如果谁要通过打听消息包括听股评,而不是基于对这只股票的内在价值判断来炒股,无异于缘木求鱼。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不理性的股市才有机可乘
出于某些原因,人们是从价格而不是从价值那里寻找其投资启示的。当你开始做一些你并不理解的事,或者只是因为上周什么投资方式对其他人有效时,这些投资启示就毫无用途了。世界上购买一只股票的最愚蠢的动机是:它的股价在上升。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股票市场是非理性的,这没什么可怕;恰恰相反,只有非理性的市场才有机可乘。从这一点上看,股市不理性是好事,关键是你自己要能理性对待。
  当然,面对这样的非理性股市,投资者要作出理性而正确的决策是非常困难的,这就是股市不容易把握的主要原因。
  巴菲特认为,市场先生应当是你的“仆人”而不是“向导”,所以你要利用它,而不是被它利用。在股市中闯荡多年后,你迟早会发现对你有用的是它的钱包。因为你的目的是能从它身上赚到钱,而不是和它比智慧。要知道,如果你和它斗智慧是斗不过它的。
  投资者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具备良好的判断力和控制力,与市场先生保持一定距离。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市场先生报出的股价,总是围绕着其内在价值忽高忽低的。无论你想买股票还是卖股票,当它报出的股价符合你的愿望时,你就好好利用它;否则,你就根本不用理睬它。总之一句话,你应当利用它,而不是被它控制。
  有人说,我可没有这样的水平。巴菲特说,如果是这样,也就是说你不能确定你比市场先生更了解你的股票,而且又不能正确评估这只股票的内在价值,那么你就不能参加股票投资游戏。
  格雷厄姆也认为,股市特别偏爱这样的投资者:他们喜欢把资金投于估值过低的股票。
  他认为,股市中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估值过低的股票,而且数量还不少。这些股票的投资业绩由于长期不能让投资者满意,因而被投资者所忽略。不过,在经过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后,它们总会被市场把价格抬高到与其价值相符的水平线的。所以,如果投资者具有长远眼光,就会从这些股价长期低迷的股票中找到投资机会。
  格雷厄姆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来说明股市中的非理性行为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话说一位石油勘探者死了以后准备进天堂了,可是天堂管理者告诉他说,你确实可以进天堂,不过现在天堂里分配给你住的地方已经满额了,所以现在只能把你分派到地狱里去。
  死者想了想说,那让我跟住在天堂里的那些同行打声招呼总可以吧?对方想了想,觉得这并没有什么嘛,反正你又不能进去,所以同意了。
  死者来到天堂门口,把右手罩在嘴边说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啦!”没想到,话音刚落,住在天堂里的那些生前好友就一窝蜂地跑出来,纷纷奔向地狱。
  天堂管理者见此情景对他说,天堂里现在有空位了,而你又如此有聪明才智,你现在可以进天堂了。
  可是这时候轮到他犹豫不决了,过了一会儿他说,我想我还是不去天堂了,说不定地狱里真的会找到石油呢!
  巴菲特说,在目前的股市中,大多数职业投资者和股评家都在夸夸其谈地讨论有效市场、动量对冲和β值,把普通投资者听得晕乎乎的。看起来,格雷厄姆的这则寓言故事好像有些过时了,可是仔细想一想,这实在是值得投资者深思的。
  要知道,投资者到处打听股市中有什么消息,以便自己作出相应决策;或者凭着自己的臆测散布什么消息,这种种行为看起来可以理解,却很容易上别人的当。
  因为对于那些专门靠提供投资建议谋生的人来说,无论什么样的投资技巧,如果能裹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当然就会更容易赚钱,也显得更有价值。可是对于投资者来说,这层神秘面纱包括那些晦涩难懂的计算公式、计算机程序以及股票和股价形成的指标等,都不可能给你带来投资成功。
  巴菲特对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有着深刻认识。他说,事实上,每个人都充满了贪婪、恐惧、愚蠢的念头,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而现在的问题是,这种贪婪、恐惧、愚蠢的念头能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却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1998年9月16日,他在伯克希尔公司股东特别会议上幽默地说:“我们希望股票市场上傻子越多越好。”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傻子越多,就会出现更多的非理性投资;而这时候,我们这些理性的投资者反而会捕捉到更多的有利机会。
  【投资心法】股市不理性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恰恰相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市况,更便于理性投资者在不理性的股票市场上捕捉到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
  

战胜股市首先要战胜自己
思考在我决定该采取什么行动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行动也在改善我的思考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思考和行动,在我的哲学、金融投资、生活等方面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要想战胜股市,首先要战胜自己,而战胜自己的主要途径是独立思考和行动。归根到底,与股市博弈就是与自己博弈,因为股市是由无数个“自己”组成的。
  也就是说,投资者只有认识到自己可能会犯哪些错误,才会尽可能地保持理性思维和理性行为,避免发生类似错误,最终战胜股市。
  巴菲特认为,一个人要挑战股市心魔,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作为一名投资学家,他深深知道,仅仅告诉某个人要怎么做是远远不够的。
  就好比说,大多数人都知道要节食、多做运动、戒烟等才能提高生活品质,可是仅仅“知道”这样做还无法让他们产生“行动”。
  要跳出在股市中失败的心理和情绪陷阱,就必须了解一般人是怎样坠入这种心理陷阱的,然后再学习克服之道。
  新兴的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亏损的投资者,往往是那些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经常出现行为认知偏差的人。他们在股票投资决策时,常常会因为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出现大量的认知、行为偏差。通俗地说,这些人炒股票可以称之为“聪明人办傻事”。
  平心而论,每一位投资者的理性都是相对的、有限的,所以,出现这种认知、行为偏差不足为怪。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投资者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也就是说,他们买卖股票时非常容易受股市波动的影响。从这一点看,股市中投资者亏损比例过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最需要克服的市场情绪主要有:
  过度自信
  投资者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力,过高估计成功机会,甚至以为自己真的能“把握”股市,这时候就会忽略股市运行中的非理性和不确定性,从而造成投资损失。这是一种最常见、最根深蒂固的错误情绪。
  过度反应
  以股价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价格,普遍存在着过度反应现象。这是因为投资者对最近得到的信息会自觉不自觉地赋予更大权重,从而忽略历史信息,导致对近期股市发展趋势的判断过度偏离长期平均值,引发股价补跌或补涨。
  反应不足
  反映不足实际上是过度反应的一种变种,指对最近得到的股票信息认识不足,有点麻木。每个投资者都会或多或少有这种“成见”。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容易错失投资机会,在即将到来的股价波动(大幅度上涨和下跌)面前措手不及。
  禀赋效应
  投资者对于相同数量的盈利或损失,对放弃损失的厌恶程度会大大高于获得收益的喜悦程度。例如,他们对账面损失10万元的心痛程度,要比账面获利10万元大得多(研究表明,前者相当于后者的倍)。这种心理行为容易导致过于强调短期亏损,而不愿意及时割肉止损。
  后悔厌恶
  投资者在做出一项错误决定后往往会感到非常后悔,而这种后悔的痛苦比错误决定所造成的损失更痛苦。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很容易作出一系列不理性的投资行为来。
  羊群行为
  这本来是指动物成群移动、觅食的现象,表现在股市投资中,就体现为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别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这同样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因为它在追求与别人行为一致的同时,最容易忽略自己享有的独家信息。
  代表性偏差
  股评家常常会把各种纷杂无序的股市现象归纳为几种代表性类型。受其影响,投资者常常会因此产生偏见。例如,最典型的代表性偏差是“好公司=好股票”。殊不知,“好公司”的股价一旦过高,也就谈不上是什么“好股票”了。
  自归因
  通俗地说,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自要好”:把成功的原因归于自己,把失败的原因推给别人。这种心理人人都有,可是应当看到它的最大危害是:当自己的观点符合事实时还能不断强化自信心,而如果一旦不符合却不会等量削弱自信心。
  【投资心法】股市是非理性的,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习惯。研究表明,如果无法克服上述几种市场情绪,这样的投资者很容易在股市中亏损。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抗拒诱惑,以静制动
投资人总想要买进太多的股票,却不愿意耐心等待一家真正值得投资的好公司。每天抢进抢出不是聪明的办法……近乎怠惰地按兵不动,正是我一贯的投资风格。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股市是非理性的,所以在选择买入股票时机时,要能做到抗拒诱惑、以静制动,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投资机会。
  而总观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很难抵抗这种诱惑。结果呢,虽然在股市里不断抢进抢出,忙得焦头烂额,最终却没有什么收获,甚至还要亏损。这就是股市中为什么赚钱的人少、赔钱的人多的真正原因所在。
  2003年,巴菲特投资中石油H股的案例,就充分证明了他在这方面的果断决策能力。
  在香港上市的中石油H股,是巴菲特投资的第一只中国股票,也是截止2007年末公开资料中能查到的他购买过的唯一一只中国股票。
  中石油主要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销售,原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